Workflow
可转债转股
icon
搜索文档
10月28日起摘牌,“浦发转债”转股比例超99%
华夏时报· 2025-10-27 19:18
浦发转债退市概况 - 浦发转债于10月27日迎来最后一个转股日,并于10月28日起在上交所摘牌 [2] - 浦发转债发行规模为500亿元,是年内退市可转债中发行规模最大的一只 [2] - 截至10月27日收盘,浦发转债转股比例达到99.67%,未转股比例为0.33% [2][5] 浦发转债转股进程与资本驰援 - 浦发转债转股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截至今年3月末,未转股金额占比仍高达99.9971%,截至9月30日,未转股金额为245.72亿元,占比49.14% [3] - 自今年6月起,中国移动、中国信达、中国东方资产等投资者相继通过可转债转股增持浦发银行 [4] - 中国移动于10月13日将其持有的5631.454万张可转债转为浦发银行普通股4.5亿股,持股比例由17%增加至18.18% [4] - 通过资本驰援,截至10月27日,浦发转债未转股比例降至0.33% [5] 可转债转股对银行资本的影响 - 银行发行可转债是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通过可转债转股可补充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2] - 随着浦发转债转股率的提升,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将进一步提高,为其业务扩张、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供更多支撑 [2] - 截至2025年6月末,浦发银行监管并表口径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38%、资本充足率为13.55% [5] - 可转债提前赎回能促使投资者转股,进而有效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支持其业务拓展和风险抵御,同时可以降低银行的财务成本 [7] 银行可转债市场现状 - 随着浦发转债退市,市场上的银行可转债将仅剩6只,余额较年初至少缩水了900亿元 [2][6] - 银行可转债自2023年以来再无新发,年初尚存的13只银行转债,如今仅剩6只 [6] - 今年年内,已有6只银行转债退出市场,包括触发了提前赎回条款的成银转债、苏行转债、杭银转债、南银转债、齐鲁转债共5只,以及到期退出的中信转债 [6] - 此前退市的银行转债转股率均接近100%,例如成银转债转股率99.94%,苏行转债接近100%,杭银转债99.39%,南银转债99.98%,中信转债99.9% [6]
中国移动:进一步转换浦发银行A股可转债
智通财经网· 2025-10-27 18:49
智通财经APP讯,中国移动(00941)发布公告,于2025年10月27日,广东移动行使换股权将其持有的合计 面值人民币 36.6万元(约合 40.11万港元)浦发银行 A 股可转债按照每股人民币 12.51 元(约合13.71 港元) 的转股价转为约 2.93万股的浦发银行 A股。实际转换的浦发银行A股股数可能会因清算及交收原因而有 所差异。 紧接转换前,本集团合计持有60.53亿股的浦发银行 A股,约占浦发银行已发行股本的约18.18%。紧随 转换后,本集团合计持有60.53亿股的浦发银行A股(可能会因清算及交收原因而有所调整),约占浦发银 行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约18.18%。 转换完成后,广东移动尚持有合计面值人民币9560.4万元(约合1.05亿港元)浦发银行A股可转债。该等浦 发银行A股可转债于2025年10月27日到期。本集团无意行使相关换股权。 转换允许广东移动以与市场交易价格可比的价格认购浦发银行的 A股,同时有利于浦发银行补充其核心 一级资本、提升其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让本集团能够更好地分享浦发银行经营成效。董事认为, 转换的条款和条件属公平合理,并符合本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 ...
浦发转债即将完美“退场”
上海证券报· 2025-10-27 01:24
浦发转债转股完成情况 - 规模500亿元的浦发转债于10月27日迎来最后一个转股日,10月28日摘牌,未转股比例仅为0.33%,远超市场预期 [2] - 截至10月24日,共有99.67%的浦发转债转换为浦发银行股票,近乎完美完成转股 [3] - 此次转股使浦发银行成功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应对行业变化,实现稳健经营 [3] 转股成功的驱动因素 - 中国移动通过可转债转股形式增持浦发银行股份,持股比例从17.88%升至18.18% [5] - 信达投资、东方资产等资产管理公司也出手增持浦发转债并迅速转股 [6] - 该模式借鉴了此前光大转债引入“白衣骑士”(如中国华融)的成功经验,但进一步引入了重要股东接力参与 [4][6] 对可转债市场的影响 - 浦发转债成功转股后,可转债市场总余额降至5891亿元,跌破6000亿元关口 [7] - 机构资金正从浦发转债转向其他有潜力的板块,光伏、农业和科技品种成为新宠 [2][7] - 光伏行业的晶澳转债、农牧业的温氏转债和牧原转债、半导体行业的闻泰转债均跻身基金重仓前十 [7] 行业模式与未来展望 - 对于银行类可转债,“白衣骑士”模式被视作有效的风险化解工具,尤其适合股价承压的大规模转债 [6] - 长期看,银行仍需依靠基本面改善与股价上涨实现自然转股,减少对外部援助的依赖 [6] - 投资者可顺应权益市场成长属性增强的趋势,通过配置科技成长方向的转债捕捉超额收益 [8]
中国移动(00941.HK)进一步转换浦发银行A股可转债
格隆汇· 2025-10-24 18:47
交易核心事件 - 广东移动行使换股权将其持有的面值人民币148.38亿元浦发银行A股可转债转为股份 [1] - 转换价格为每股人民币12.51元 [1] - 转换后获得约1.186亿股浦发银行A股股份 [1] 交易关键财务数据 - 转换的可转债总面值约为148.38亿元人民币(约合162.61亿港元) [1] - 每股转换价格约为13.71港元 [1] - 实际转换股数可能因清算及交收原因存在差异 [1]
新股发行及今日交易提示:严重异常波动-20251023
华宝证券· 2025-10-23 17:50
股票交易与风险提示 - 上纬新材(688585)要约收购申报期为2025年9月29日至10月28日[1] - 大有能源(600403)出现严重异常波动[1] - 多只ST及*ST股票(如*ST东易、*ST奥维)发布异常波动或可能终止上市风险提示[1][6] - 基金产品(如纳指科技ETF、日经ETF等)出现溢价,交易所发布风险提示[6] 可转债动态 - 金25转债(113699)将于2025年10月27日上市[6] - 多只可转债(如晨丰转债、恒邦转债、新23转债等)发布赎回提示,赎回登记日集中在10月29日至11月6日[6][8] - 多只可转债(如节能转债、杭氧转债等)发布转股价格调整公告,生效日期在10月23日至29日[6] 债券市场操作 - 多只债券(如22万科07、20万科08、22香建02等)发布赎回公告,登记日集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8] - 多只债券(如22温岭02、22振东01、24安租10等)进入回售登记期,登记期多在10月下旬[8] - 部分债券(如22迈瑞G1、22蓉产02、20双福债等)将提前摘牌,摘牌日多在10月底至11月初[8]
多只银行转债退场 银行资本补充提速
中国证券报· 2025-10-23 06:15
浦发转债退市安排 - 浦发转债于10月22日最后交易 10月23日起停止交易 10月28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 [1][2] - 在10月23日至10月27日停止交易期间 持有人仍可依据约定条件将可转债转换为公司股票 [2] - 公司将以面值的110%(含最后一期利息)即110元/张的价格赎回全部未转股可转债 兑付资金发放日为10月28日 [2] 浦发转债发行与转股情况 - 浦发转债于2019年10月28日发行 期限6年 发行总额为500亿元 创下当时可转债最大发行规模 [2] - 截至10月22日收盘 浦发转债未转股比例为4.03% 未转股金额为20.13亿元 收盘价为110.80元 [2]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浦发转债到期摘牌后 全市场银行转债数量将缩减至6只 存续规模降至千亿元以下 [1][7] - 今年以来多只银行转债退场 包括齐鲁转债、南银转债等因正股股价走强触发强赎条款摘牌 以及中信转债、浦发转债因到期退出 [3] 可转债作为资本补充工具 - 可转债兼具股债特性 是银行进行资本补充的重要外源性工具 转股后可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1][4] - 在补充资本需求下 银行推动可转债转股的意愿强烈 例如浦发银行股东中国移动将其持有的1874.07万张可转债转为1.50亿股普通股 持股比例由17.80%增至18.15% [4] 股东推动转股以夯实资本 - 除中国移动外 中国信达和东方资产也相继推动浦发转债转股 中国信达旗下信达投资于6月将1.18亿张浦发转债转股 [4] - 在中信转债临近到期时 股东中信金控将其持有的全部中信转债转股 减轻了到期兑付压力 [5] - 分析师指出 AMC等入局推动银行转债加速转股有望帮助银行夯实资本实力 假设浦发转债全部转股 静态测算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从8.91%提升0.51个百分点至9.42% [5] 存量银行转债稀缺性及市场影响 - 业内人士认为 银行转债陆续退出使得存量品种稀缺性凸显 [6] - 新发银行转债难度较大 作为固收类基金青睐的底仓配置品种 其规模缩减或引发可转债市场重构 并触发配置替代需求 基金可能转向红利资产等替代性标的 [7]
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实施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时“渝水转债”停止转股的提示性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2 02:32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证券代码:601158 证券简称:重庆水务 公告编号:2025-075 债券代码:188048 债券简称:21渝水01 债券代码:242471 债券简称:25渝水01 债券代码:242472 债券简称:25渝水02 债券代码:113070 债券简称:渝水转债 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实施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时 "渝水转债"停止转股的提示性公告 重要内容提示: ● 证券停复牌情况:适用 因实施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 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相关证券停复牌情况如 下: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前一交易日(2025年10月27日)至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本公司可转债将停 止转股。 ■ 一、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方案的基本情况 公司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在册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0.26元(含税),不转增,不送红股。若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 生变动的,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 本次权益分派方案已经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召开的2025年第三次临时 ...
中国移动(00941.HK)以可转债转股方式增持浦发银行 持股增至18.15%
格隆汇· 2025-10-17 18:51
交易核心内容 - 中国移动的子公司广东移动于2025年10月17日行使换股权,将面值人民币18.74亿元的浦发银行A股可转债转换为浦发银行A股 [1] - 转换价格为每股人民币12.51元,共转换约149,805,835股浦发银行A股 [1] - 实际转换股数可能因清算及交收原因存在差异 [1] 股权变动影响 - 转换前,中国移动集团合计持有5,785,049,012股浦发银行A股,约占浦发银行已发行股本的17.80% [1] - 转换后,中国移动集团合计持有5,934,854,847股浦发银行A股,约占浦发银行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18.15% [1] - 此次转换使中国移动在浦发银行的持股比例增加了约0.35个百分点 [1]
中国移动以可转债转股方式增持浦发银行 持股增至18.15%
格隆汇· 2025-10-17 18:50
交易核心内容 - 中国移动的子公司广东移动于2025年10月17日行使换股权 将其持有的面值人民币18.74亿元浦发银行A股可转债转换为浦发银行A股 [1] - 转换价格为每股人民币12.51元 转换后获得约149,805,835股浦发银行A股 [1] 股权变动影响 - 转换前 中国移动集团合计持有5,785,049,012股浦发银行A股 约占浦发银行已发行股本的17.80% [1] - 转换后 中国移动集团合计持有5,934,854,847股浦发银行A股 约占浦发银行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18.15% [1] - 本次可转债转换导致中国移动在浦发银行的持股比例由约17.80%提升至约18.15% 增加了0.35个百分点 [1]
中国移动驰援 浦发银行化解500亿可转债到期兑付压力“最后冲刺”
经济观察网· 2025-10-16 18:36
浦发银行可转债转股事件概述 - 中国移动于2025年10月13日将其持有的56,314,540张浦发银行可转债转为450,156,195股普通股,转股价格为每股12.51元,持股比例由17%增至18.18% [2] - 此次转股帮助浦发银行缓解了约61.94亿元的可转债到期本息兑付压力 [6] 浦发银行可转债发行背景与压力 - 浦发银行于2019年10月发行总额500亿元的可转债,期限6年,将于2025年10月27日到期,按110元/张兑付本息 [3] - 截至今年3月底,仅有144万元可转债实施转股,相比500亿元发行总额微不足道 [3] - 若大量可转债无法转股,银行需动用资本金兑付约550亿元本息,将对其资本充足率产生重大影响 [3] 缓解兑付压力的努力与进展 - 继信达资产、东方资产后,中国移动成为协助缓解兑付压力的第三位“白衣骑士” [2][4][5] - 截至9月30日,累计已有254.28亿元浦发转债实施转股,累计转股股数为20.026亿股 [5] - 截至9月底,尚未转股的浦发转债总额降至约245.72亿元,占发行总量的49.14% [5] 转股对浦发银行资本状况的影响 - 截至6月底,浦发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1% [3] - 若可转债实现100%转股,静态测算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望提升48个基点至9.39% [6] - 转股有利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2] 推动转股的因素与策略 - 三季度浦发转债转股金额达约136.39亿元,主要因红利策略带动银行股上涨,使转股潜在收益增加 [6] - 银行给予“白衣骑士”公司治理参与权限,如信达投资和东方资产的相关负责人被提名为银行董事 [8] - 若转股能迅速实现逾10%回报(超过110元/张的兑付收益),且股息率约4%,将激励持有人转股 [8] 未来展望与类似案例 - 浦发银行需在10月27日前说服持有人完成剩余约190亿元可转债的转股 [6] - 不排除未来10天内会有新的“白衣骑士”出现,重现2023年光大银行引入中信金融资产缓解兑付压力的模式 [7] - 若银行股股价继续上涨,将对转股额度最后冲刺带来推动效应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