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转债
icon
搜索文档
转债周度专题:临期转债“百态”-20250824
天风证券· 2025-08-24 15: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 A 股市场整体上行成交活跃科技类板块领涨 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措施有望提振内需 出口增速或有所回落 国内经济基本面与资金面的弱共振有望逐步开启 [29][30] - 预计后续转债发行压力不高 股市回暖带动转债增量资金回流驱动估值抬升至历史相对高位 需警惕估值回调风险 建议关注下修博弈空间、警惕强赎风险 适当关注临期转债短期博弈机会 [31] - 行业上建议关注热门主题、内需方向、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的央国企和高股息板块以及军工行业 [31] 各部分总结 转债周度专题与展望 临期转债“百态” - 截至 8 月 22 日 2025 年内 82 只转债退市 20 只到期退市 6 只到期兑付比例低于 1% 3 只高于 90% 其余集中在 20%-60% [10] - 中信转债促转股途径包括控股股东溢价转股和正股异动负溢价率转股 2024 年 12 月后转股节奏加快 [13][14] - 核建转债到期兑付比例达 99.27% 促转股意愿弱 最终平稳到期兑付 [19] - 民企转债多数存续期曾下修转股价 但部分未促成规模化转股 剩余规模 3 亿元以内的转债促转股意愿可能偏弱 [21][23][24] - 截至 8 月 22 日 年内 14 只即将到期转债 部分已实现强赎促转股 建议结合多因素分析促转股意愿 关注负溢价率转股和下修博弈 [28] 周度回顾与市场展望 - 本周 A 股市场整体上行 成交活跃 科技类板块领涨 三大指数有不同表现 各交易日板块涨跌有差异 [29] - 股市当前估值回升 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措施有望提振内需 出口增速或回落 国内经济基本面与资金面弱共振有望开启 [30] - 转债预计后续发行压力不高 警惕估值回调风险 关注下修博弈和强赎风险 适当关注临期转债短期博弈机会 行业上关注热门主题、内需方向、央国企和高股息板块以及军工行业 [31] 转债市场周度跟踪 权益市场收涨 通信电子综合领涨 - 本周权益市场主要指数收涨 市场风格偏向大盘成长 31 个申万行业指数上涨 通信、电子、综合行业领涨 [35][38] 转债市场大涨 百元溢价率中位数抬升 - 本周转债市场收涨 日均成交额增加 行业层面 29 个行业收涨 社会服务、美容护理和计算机行业涨幅前三 [40][43] - 对应正股层面 26 个行业收涨 计算机、电子和食品饮料行业涨幅前三 家用电器、传媒和钢铁等行业领跌 [43] - 本周多数个券上涨 周涨幅、跌幅和成交额前五的转债各有不同 绝对低价转债数量减少 价格中位数上涨 [45][47] - 本周全市场加权转股价值上升 溢价率下降 百元平价溢价率上升 隐含波动率中位数和偏债型转债纯债溢价率上升 [51] 不同类型转债高频跟踪 分类估值变化 - 本周平衡型转债估值略微下滑 偏股型转债估值大幅上行 部分平价、评级和规模的转债估值有不同变化 [59] - 2024 年初至今 偏股型、平衡型转债转股溢价率均触底反弹 截至本周五 偏股型处于 2017 年以来 35%分位数以上 平衡型处于 50%分位数以下 [59] 市场指数表现 - 本周各评级和规模转债均上涨 2023 年以来各评级和规模转债有不同收益 高评级 AAA 转债表现稳健 低评级转债抗跌弱反弹力度大 [74] 转债供给与条款跟踪 本周一级预案发行 - 本周无新上市转债 3 只已发行待上市 一级审批 12 只 3 只获交易所受理 [80] - 自 2023 年初至 2025 年 8 月 22 日 预案转债数量 93 只 规模 1503.60 亿元 不同进度的转债数量和规模不同 [81] 下修&赎回条款 - 本周 8 只转债预计触发下修 4 只公告不下修 1 只提议下修 无实际下修 [85][86][87] - 本周 12 只转债预计触发赎回 7 只公告不赎回 6 只提前赎回 [86][88][89] - 截至本周末 1 只转债在回售申报期 9 只在公司减资清偿申报期 [91]
齐鲁转债进入摘牌倒计时银行转债数量持续缩减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5:11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齐鲁转债将于8月8日迎来最后一个交易日 8月14日在上交所摘牌 [1] - 齐鲁转债因正股股价上涨触发强制赎回条款 6月3日至7月4日期间公司股票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格的130% [1] - 齐鲁转债未转股余额4.53亿元 未转股比例5.67% [2] - 齐鲁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7.82亿元 同比增长5.76% 净利润27.34亿元 同比增长16.48% [2] 银行转债整体情况 - 今年已有5只银行转债触发强赎条款 包括齐鲁转债 [2] - 2023年已有4只银行转债摘牌 南银转债 杭银转债 苏行转债 成银转债 [2] - 浦发转债将于10月到期摘牌 发行金额500亿元 未转股余额360.54亿元 未转股比例72.11% [2] - 随着齐鲁转债 浦发转债退市 银行转债数量将缩减至6只 [1] 银行股表现 - 申万一级银行行业指数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4% [2] - 浦发银行股价涨幅接近40% 青岛银行涨幅超过36% 农业银行涨幅超过30% [2] - 厦门银行 兴业银行 江苏银行等银行股涨幅均超过20% [2] 银行转债市场影响 - 银行转债具有发行容易 资金用途限制少 转股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等优势 [3] - 齐鲁转债转股后 齐鲁银行2025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达11.62% 较2024年提升0.87个百分点 [3] - 银行转债供给减少改变市场结构 机构投资者转向红利资产或其他替代品 [3]
A股站上3600点 可转债市场再迎“赎回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3:43
A股市场与可转债市场联动 - A股市场走强带动上证综指站上3600点,可转债市场同步上涨并出现大面积强赎摘牌情况 [1] - A股市场表现与转债退出方式呈现正相关,2020年强赎退出占比达95.89%,2024年因行情低迷强赎比例降至59.52% [4] - 权益市场企稳回升加速转债强赎进程,发行主体主动赎回意愿提升以优化财务结构 [5] 可转债市场强赎潮现状 - 7月以来超10只可转债停止交易,仅7月28日单日有3只转债退市 [2] - 8月将有12只转债迎来最后交易日,新规新增"Z"标识提示投资者及时操作 [3] - 今年以来超50只转债摘牌,强赎退出占比超8成,较去年数量和比例均提升 [3] 银行转债退出主导市场萎缩 - 银行转债成为市场缩量主因,2025年已有6只银行转债离场(4只强赎+2只到期) [6] - 齐鲁转债因股价触发强赎条款将于8月14日摘牌,赎回价100.7068元/张 [6][7] - 银行转债余额从2023年近3000亿降至1500亿以下,市场占比由40%下滑至20% [7] 可转债市场供需格局变化 - 供给端:再融资政策收紧导致审核周期延长,2025年上半年新发转债仅18只募资206亿元,同比下滑76% [8] - 需求端:强赎加速存量退出,预计全年银行转债退出规模超900亿,强赎和到期合计或超1600亿 [7][8] - 当前转债总存量6590.85亿元,较年初下降745.37亿元,年末余额或跌破6000亿 [8] 可转债退出机制与投资者操作 - 转债生命周期可通过转股、回售或到期结束,投资者需根据条款选择最优退出方式 [4] - 停止交易后仍有3个交易日转股期,未转股转债将按约定价强制赎回(如北陆转债101.64元/张) [2][3] - 中信转债到期摘牌时未转股率仅0.14%,显示投资者对转股机制的高效利用 [7]
A股站上3600点,可转债市场再迎“赎回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3:03
可转债市场强赎潮 - 7月30日为北陆转债最后交易日 收市后停止交易 7月以来已有超过10只可转债停止交易 仅7月28日就有3只停止交易 [2] - 8月份还有12只转债将迎来最后交易日 可转债新规新增最后交易日"Z"标识以提示风险 [3] - 今年以来已有超过50只转债摘牌 强赎方式退出占比超过8成 数量和比例均较去年提升 [3] 可转债退出方式变化 - 2020年73只退出转债中70只以强赎方式退出 占比95.89% [4] - 2021年83只退出转债中70只强赎退出 占比降至84.34% [4] - 2022年强赎退出比例降至72.22% 2023年再降至71.93% [4] - 2024年84只退出转债中仅50只强赎退出 多数发生在下半年 [4] 市场规模变化趋势 - 下半年可转债市场规模或逐步缩减至6000亿元以下 [1][6] - 截至上周末可转债市场总存量6590.85亿元 较年初下降745.37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新发转债仅18只 募资206亿元 同比下滑76% [9] - 年末余额或将跌破6000亿 存量规模降幅约1000亿 [9] 银行转债市场变化 - 银行转债余额从2023年高峰近3000亿元减少至当前1500亿元之下 [8] - 市场占比由峰值40%下滑至约20% [8] - 今年至少有6只银行转债离场 其中2只到期 4只强赎 [6] - 全年银行转债退出规模预计超900亿元 强赎和到期合计或超1600亿规模 [9] 影响因素分析 - A股市场走强带动可转债市场水涨船高 出现大面积强赎摘牌 [1] - 监管层对再融资政策持续收紧导致转债发行审核周期延长 [5] - 上市公司融资需求减弱 新券供给规模明显下跌 [5] - 权益市场企稳回升促使大量转债触发强制赎回条款 [5]
银行转债存量“缩编”机构底仓资产如何腾挪
中国证券报· 2025-07-09 04:50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年初以来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带动多只银行转债加速转股并摘牌,如杭银转债7月7日摘牌,南银转债将于7月18日摘牌 [1] - 中信证券测算今年约1000亿元银行转债完成转股,叠加发行节奏放缓,市场整体规模将缩量 [2] - 截至7月8日可转债总存量为6646.47亿元,较年初减少689.75亿元,天风证券预计下半年规模或缩减至6000亿元以下 [3] 银行转债退场影响 - 银行转债转股有助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降低资本补充压力,支撑风险资产投放 [2] - 相较于增发、配股等传统方式,可转债转股操作成本较低,性价比高 [2] - 银行转债退出加剧可转债市场供需缺口,提升存量银行转债投资价值,影响机构配置策略 [3] 机构配置情况 - 可转债因"债底保护+股票期权"特点成为资管机构重要配置品种,提升投资组合收益表现 [3] - 某银行系险企可转债仓位中银行转债占比近40% [4] - 某信托公司可转债投资占比30%-70%,银行转债占其可转债投资比例8%-12% [4] - 某股份行理财公司配置可转债规模约40亿元,占比0.4% [5] - 某公募基金"固收+"产品可转债仓位占28% [5] 替代资产探索 - 银行转债缩量后,机构关注转债ETF、生猪光伏大盘转债、公共事业建筑建材等低波稳健品种 [6] - 部分机构考虑增加REITs和行业主题ETF配置 [6] - 低价债性转债(价格115元以下)可能成为替代选择 [6] 市场供需展望 - 供给端持续收缩,需求端显著扩张,供需矛盾加剧或促使可转债估值易上难下 [7] - 机构在资产荒背景下不会轻易减仓,等待估值上行机会 [7] - 股性转债在股市向好时可能迎来"正股上涨+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7]
杭银转债今日摘牌 6只银行转债年内到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1:21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杭银转债正式摘牌 银行转债存量降至9只 且持续减少趋势明显 [1] - 齐鲁银行公告行使"齐鲁转债"提前赎回权 成为年内第四只触发强赎的银行转债 [1] - 2025年至少6只银行转债将退出市场 包括已摘牌的中信转债和即将到期的浦发转债 [1] 齐鲁转债详情 - 齐鲁转债触发赎回条款因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中有15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130% [2] - 该转债发行规模80亿元 期限6年 初始转股价5.87元/股 当前转股价5元/股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转股26.6亿元 转股比例达11.06% [2] 其他银行转债情况 - 杭银转债累计转股149.08亿元 转股比例高达99.39% 转股股数13.11亿股 [3] - 南银转债将于2025年7月14日停止交易 7月17日停止转股 7月18日摘牌 [3] - 苏行转债已于2025年3月17日摘牌 为年内首只触发强赎的银行转债 [3] 银行板块表现 - 中证银行指数年内上涨17.7% 板块42只个股全部上涨 18只创历史新高 [4] - 浦发银行表现最佳 年内涨幅达41.69% 为板块唯一涨幅超40%的个股 [4] 银行转债规模变化 - 中信转债未转股率仅0.14% 浦发转债500亿元规模将于10月28日到期 [5] - 信达证券增持浦发转债1.18亿张 占总发行量23.57% 市值达132.52亿元 [5] - 当前银行转债存量规模不足1500亿元 较2023年高峰期的3000亿元大幅下降 [6] 市场影响分析 - 银行转债市场占比从峰值40%下滑至约20% 供给端枯竭是主因 [6] - 机构投资者配置策略分化 部分基金转向高息银行信用债或其他可转债替代 [6]
又一银行可转债,触发强赎!
券商中国· 2025-07-05 07:08
齐鲁转债触发强赎 - 齐鲁银行A股自6月3日至7月4日期间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5元/股的130%(即6.5元/股),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 [2] - 7月4日齐鲁银行股价报收6.52元/股,为连续第5个交易日满足强赎条件 [1] - 齐鲁银行董事会已审议通过提前赎回议案,将以100元/张票面价加当期应计利息强制赎回未转股债券 [4] - 截至6月30日仍有53.39亿元齐鲁转债未转股,占发行总量80亿元的66.74% [5] 银行可转债市场动态 - 杭州银行同日公告将提前赎回"杭银转债",赎回价100.4932元/张,7月7日摘牌 [1] - 去年9月以来A股银行板块上涨促使成都银行、苏州银行等多家银行转债触发强赎,涉及总额480亿元 [11] - 成银转债和苏行转债转股率分别达99.94%和99.93% [12] - 中信转债3月到期兑付,摘牌时转股率99.86%,控股股东曾提前转股263.88亿元减轻兑付压力 [13][14] - 当前市场除齐鲁、南银、杭银转债外仍有7只银行转债存续,浦发转债剩余4个月到期 [14] 可转债转股机制与影响 - 银行可转债需成功转股才能全部计入核心一级资本,否则需兑付本息 [8] - 当正股股价持续高于转股价时可能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通常为转股价1.3倍),推动投资者转股 [9][10] - 齐鲁转债初始转股价5.87元/股,后调整为5元/股 [6] - 转股后能有效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7] - 可转债因融资成本低、无主体资质约束等特点受"破净"银行青睐 [15]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偏好 - 齐鲁银行股价年内累计上涨22.08%,7月4日齐鲁转债报收129.888元/张 [3][5] - 银行转债因信用资质强、抗风险属性显著、股息率突出等特点受投资者青睐 [15] - 常熟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股价已接近转股价1.3倍水平 [14]
银行股上半年“狂飙”:有个股刷新20次新高,转债退出加速引关注
环球网· 2025-07-01 16:15
银行板块表现 - A股银行板块年初至今涨幅超13%,整体涨幅居行业前列,即便上周五大跌3% [1] - 中证银行指数涨1 76%,继2007年后重上8000点,A股银行板块总市值首破10万亿元 [3] - 近30只银行个股涨幅超10%,10只超20%,浦发、青岛银行涨幅超30%,仅郑州银行微跌近2% [3] - 截至6月30日,上市银行总市值超14 5万亿元,A股达10 97万亿元,较年初增1 54万亿元 [3] 个股与转债动态 - 正股股价攀升引发银行转债"强赎潮",齐鲁银行提示将触发"齐鲁转债"赎回,苏行转债等已触发强赎,中信转债到期摘牌 [3] - 港股内银股上半年表现不错,A/H股溢价率降至25%,较年初降35个百分点 [3] 市场驱动因素 - 高股息是重要支撑,A股银行股股息率中位数超4%,仅2家低于2%,且今年银行分红提前 [3] - 存款利率下调后,"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讨论增多 [3] - 2025年一季度财报不佳、美国关税政策曾致板块回调,但外部不确定性增加时又成避险资金首选 [3] 资金流向与机构行为 - 截至6月20日,7家保险公司举牌19次,9次涉及银行股 [4]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改革,未来偏股型基金或更青睐权重股,主动型公募对银行板块定价权或增强 [4] - 财政部发特别国债为四家国有大行注资5200亿元,缓解资本压力 [4] 市场波动与分歧 - 上周五银行板块大跌,18只个股跌幅超3%,6月30日续跌,调整或与大型保险机构投资策略调整传闻有关 [4] - 多数银行股虽破净,但估值处高位,市场分歧加剧 [4] - 华夏基金认为银行股短期波动但长期配置价值仍在,低利率下基本面稳健,高股息、低估值特征明显 [4] - 中信证券称公募新规与险资需求或使机构增配,但多位受访者提醒投资要回归基本面,警惕非理性炒作 [4]
齐鲁转债或触发强赎 银行转债持续“减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3:30
银行转债强赎动态 - 齐鲁银行因股价高涨触发可转债赎回条件 未转股比例从82 56%降至66 87% 未转股余额从66 04亿元降至53 5亿元 [2][3] - 南京银行公告南银转债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14日 最后转股日为7月17日 赎回完成后将摘牌 [4] - 杭州银行因股价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 决定行使杭银转债提前赎回权 最后交易日为7月1日 最后转股日为7月4日 [4][5][6] - 苏州银行今年首只触及强赎的银行转债 赎回面值总额353 91万元 占发行总额0 07% [6] 银行转债市场变化 - 中信转债3月4日摘牌 未转股率仅0 14% 浦发转债10月28日到期 总规模500亿元 [7] - 信达证券增持浦发转债1 18亿张 占发行总量23 57% 市值达132 52亿元 [7] - 常熟银行股价逼近7 85元/股赎回触发价 重庆银行调整转股价格至9 67元/股 赎回触发价调整为12 57元/股 [7][8] - 当前市场仅10只银行可转债存续 最新余额1486 33亿元 银行转债余额从近3000亿元减少至约1500亿元 市场占比从38 97%下滑至22 64% [8][9] 银行转债市场驱动因素 - 银行股持续走强是触发强赎关键因素 低波动红利策略吸引资金流入 推动银行板块估值修复 [8] - 银行可转债发行规模收缩 供给端收紧使存量品种稀缺性凸显 供需失衡推高市场估值 [8] - 银行板块长期破净估值导致股权融资困难 监管审核趋严 新发渠道基本停滞 [9] - 机构投资者对银行转债配置热情降低 转向红利资产或其他替代品 配置策略出现分化 [9]
复刻“光大模式”?这家央企巨额增持浦发银行可转债
券商中国· 2025-06-27 07:26
银行可转债市场动态 - 浦发银行可转债获信达投资增持1.18亿张,占发行总量23.57% [1][2][7] - 浦发转债发行总额500亿元,尚有4个月到期,当前转股率仅0.0029% [2][5] - 信达投资为中国信达全资子公司,后者总资产超1.6万亿元,核心业务为不良资产经营 [8][9] 光大银行可转债案例参考 - 光大转债到期前获中国华融增持1.22亿张(占40.56%),转股后持股7%成为第二大股东 [3][10] - 光大转债最终转股率75.77%,直接降低偿付压力并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11] - 华融通过溢价转股方式降低成本,每股实际成本低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 [11] 银行可转债转股机制 - 转股需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转股价1.3倍),对"破净"银行难度较大 [15] - 2023年多家银行转债触发强赎转股,如成银转债(99.94%)、苏行转债(99.93%) [16][17] - 中信转债到期前控股股东转股263.88亿元,最终转股率达99.86% [18][19] 银行可转债市场现状 - 当前市场存续8只银行转债,浦发转债4个月到期,齐鲁转债接近强赎触发 [20] - 常熟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等股价已贴近转股价1.3倍 [21] - 2023年以来银行转债新发长期停滞,主因板块估值持续破净 [26] 银行可转债发展历程 - 2017年起被广泛使用,2018-2019年发行规模达130亿/1360亿元 [22] - 2020年发行量不足百亿,因永续债受宠及市场低迷 [24] - 2021-2022年发行回暖,分别达1100亿/270亿元,发行效率提升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