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搜索文档
深圳机场T2航站区开工,设计年旅客吞吐量3100万人次
南方都市报· 2025-08-24 00:48
深圳机场扩建项目概况 - 深圳机场T2航站区及北货运区项目于8月23日正式开工 推动机场规模体量 保障能力 运行效率和发展空间多重跃升 [1] - 项目建成后将支撑深圳建设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为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1][15] 客运业务发展现状 - 2024年机场年客流量首次突破6000万人次大关 [4] - 2024年1月-7月旅客吞吐量约3800万人次 货邮吞吐量约116万吨 创开航以来同期新高 [4] T2航站区建设规划 - 项目位于机场北侧一跑道和二跑道之间 设计年旅客吞吐量3100万人次 [4] - 将建设40万平方米T2航站楼主体功能区 53个站坪机位 [4] - 配套建设3万平方米轨道换乘中心 3万平方米地面交通中心 14.35万平方米停车楼 [4] - 与穗莞深城际 地铁11号线 地铁20号线 深大城际等轨道交通衔接 [5] - 通过捷运系统连接T3航站楼和卫星厅 实现空铁联运和航站楼间快速中转 [5] 货运业务发展现状 - 全货机航点数量达63个 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43个 覆盖全球五大洲 [12] - 北货运区项目总用地80.4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57.06万平方米 [12] - 配套站坪及生产辅助区总用地57.3万平方米 [12] - 项目投用后新增航空货邮保障能力超180万吨/年 [12] 项目战略意义 - 北货运区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和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重点任务 [12] - 项目将为大湾区高端制造 跨境电商 生鲜冷链等产业提供强大物流支撑 [12] - 与三跑道等现有设施协同 支撑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15] - 带动空港北片区产业集聚和配套设施升级 注入临空产业发展新活力 [15]
深圳机场将再添一座航站楼 年旅客吞吐量3100万人次
格隆汇APP· 2025-08-23 19:01
项目规模与投资 - T2航站楼主体功能区建设规模达40万平方米 [1] - 项目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3100万人次 [1] - 配套建设53个站坪机位 [1] 基础设施配套 - 同步建设3万平方米轨道换乘中心和3万平方米地面交通中心 [1] - 新建停车楼面积达14.35万平方米 [1] - 项目包含北货运区及综合配套工程 [1] 战略意义 - 项目将推动深圳机场实现规模体量、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发展空间多重跃升 [1] - 有力支撑深圳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1] - 工程于8月23日正式开工 [1]
深圳机场20250819
2025-08-19 22:44
深圳机场2025年上半年运营及发展情况分析 **1 财务表现** - **营收与利润**:2025年上半年营收25.3亿元(同比+12.3%),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79.1%),创同期历史新高[2][3] - **物流收入增长**:物流收入同比+57%,主要因深创国际货站贡献收入9,300万元(同比+8,600万元)[12] - **广告收入**:增速9%,但受企业削减广告支出影响,未来或承压[18] **2 客运业务** - **国内航线**:新增石河子、陇南等航点,国内通航点达130个[4] - **国际航线**:新开/加密万象、墨西哥城等12条航线,总数达50条;阿联酋航空深圳-迪拜航班增至每周11班,计划新增墨尔本航线(大洋洲直航点增至3个)[5] - **旅客吞吐量**:上半年3,257万人次(同比+10.9%),国内旅客增速9.2%(前十大机场首位)[3] - **全年目标**:维持6,300万-6,500万人次,暑期受天气影响增速放缓,但需求强劲(日峰值超19万人次)[7] **3 货运业务** - **航线拓展**:新开迈阿密、德里等货运航线,加密芝加哥、曼谷等航点,国际货运通航城市达43个,覆盖全球63个货运节点[6] - **跨境电商**:处理包裹超180万件,增速20%(高于国际市场整体)[11] - **关税影响**:美线货运量占比仅10%,最坏情况下整体货量或减少5%,已调整至亚洲其他线路分散风险[9][10] **4 基础设施与资本开支** - **重点项目**:第三跑道预计2025年底建成,T2航站楼计划2027年建成,总投资超100亿元[15] - **投资模式**:T2航站楼由机场集团主导,上市公司不承担基建费用(如道路、管网)[16] **5 其他业务与动态** - **租赁及特许经营**:增速较低,免税业务持平,受高端品牌租户新旧合同交替影响[14] - **低空产业**:与中介推进框架协议,探索盈利点(如收费空管服务),尚未实际运营[19][20] - **考核体系**:核心指标为起降架次、客流量、收入及利润,采用百分制多维度考核[25] **6 行业政策与合作** - **补贴政策**:国际航线补贴更针对性,北美等关键航线优先保障[22] - **时刻分配**:民航局主导,深圳市政府协调国际航线优先,国内航线支持配合国际业务的航司[23] - **航司合作**:集中与深航、南航等主要航司定期沟通[24] **7 风险与挑战** - **天气影响**:台风和雷雨导致暑期增速放缓[7] - **商业板块**:高端品牌租户免租期影响租金收益[14] - **广告收入**:消费环境疲软或持续压制增长[18]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五跑道成功试飞
中国民航网· 2025-07-30 14:26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五跑道试飞成功 - 第五跑道试飞圆满成功 飞行5小时6分钟 对通信导航监视 目视助航设施 飞行区道面及标识 机场净空和五条跑道飞行程序进行全方面验证 各项指标正常符合行业标准 [1][2] - 第五跑道位于东二跑道东侧1530米处 长3600米宽45米 满足E类大型飞机起降要求 是三期扩建工程东飞行区组成部分 包括配套滑行道系统 附属设施 机坪机位和下穿隧道工程 [2] - 第五跑道投运后机场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2] 三期扩建工程建设进展 - 工程总投资537.7亿元 主要新建T3航站楼 西二和东三两条跑道 综合交通中心及T2航站楼东四 西四指廊 [2] - T3航站楼实现全面封顶合拢 金属屋面及幕墙工程收尾 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进入冲刺阶段 交通中心综合体进入收尾阶段 室内装修基本完成 系统联动调试中 [3] - 第四跑道已于2025年1月23日投产 2号下穿通道双线隧道6月上旬贯通 正在开展二次结构施工 [3] 机场未来规划与容量 - 三期扩建工程投用后形成5条跑道和2个航站区规划格局 终端年旅客吞吐能力达1.4亿人次 货邮吞吐能力超600万吨 [3] - 项目将支撑机场建成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3]
首条!恩施—越南河内国际航线正式启航
中国民航网· 2025-06-13 00:05
航线开通 - 恩施许家坪国际机场开通首条国际航线恩施-越南河内 由西部航空采用空客A320执飞 班期为每周二、四、六 [1] - 具体航班时刻为恩施13:25-15:05河内(航班号PN6535) 河内09:20-12:15恩施(航班号PN6536) 机票可通过携程、去哪儿等平台购买 [1] - 首班PN6536航班搭载143名越南游客入境 标志着恩施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1] 战略意义 - 航线开通是恩施机场迈向"武陵山区国际航空门户"目标的关键一步 实现国际枢纽功能跃升 [2] - 将促进恩施州与越南及东盟国家在商贸投资、文化旅游、科教人文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2] - 为本地企业"走出去"和域外资源"引进来"搭建快捷通道 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2] 发展规划 - 恩施机场将持续完善国际功能配套体系 提质硬件设施 优化软件服务 科学布局航空网络 [3] - 2023年计划陆续开通越南胡志明、泰国曼谷、韩国首尔/釜山/清州等国际航线 构建亚洲航空网络 [3] - 分阶段推进国际航线开发 构建高效国际航空运输通道 提升区域对外开放能级 [3]
2025年机场行业分析-联合资信
搜狐财经· 2025-06-03 18:34
行业概况与分类体系 - 机场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核心基础设施,具有战略性和公益性,建设和收费受民航局严格监管 [1][6] - 截至2024年末境内民用运输机场达263个,按业务量分为三类:一类1级(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一类2级(深圳、成都、上海虹桥)、二类(20个机场如昆明重庆等)及三类机场 [1][6][7] - 收入结构分为航空性业务(起降服务等公益性业务)和非航空性业务(广告租赁等收益性业务) [1][7] 政策环境与发展导向 - 航空性业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非航空性业务逐步市场化推动收入结构优化 [2][8] - 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指导意见明确"3+7+N"体系(3大枢纽:北京上海广州;7大枢纽:成都深圳等;N个区域枢纽),2025年基本成型2035年全面建成 [2][9][11] - 支线航空补贴办法修订后补贴范围更聚焦方式更灵活,支持中小机场发展 [2][8][10] 行业运行与区域特征 - 2024年全面复苏:旅客吞吐量14.6亿人次(+15.9%),货邮吞吐量2006.19万吨(+19.2%),起降架次1240.05万架次(+5.9%)均超2019年,国际客运恢复至71.2% [2][13][14] - 东部地区领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及成渝机场群贡献全国50.74%旅客吞吐量和69.62%货邮吞吐量 [2][21] - 上海浦东广州白云北京首都位居吞吐量前三,浦东机场重回第一 [2][22][23] 供需格局与竞争态势 - 供给端:"十四五"规划机场增至270个,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1350亿元,广州白云武汉天河等改扩建释放产能 [2][25][26] - 空域资源优化:武汉区域管制中心投运缓解拥堵,北京上海等枢纽高峰小时容量超60架次/小时 [2][27][28] - 需求端:国内出行与航空物流需求旺盛,国际航线恢复及"空铁联运"降低高铁分流影响 [2][31][32] - 竞争格局呈区域垄断,腹地经济与功能定位差异使竞争温和,部分城市通过"第二机场"整合资源 [2][31] 未来展望 - 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推动快速发展期,评级展望稳定 [3][33] - 需求端国内客货运常态化增长,国际客运持续修复,产能扩张与空域优化支撑长期发展 [3][33] - 非航空业务市场化进一步提升盈利潜力,行业兼具基础设施属性与市场增长空间 [3][33]
深圳机场(000089) - 2025年5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6 16:00
经营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底,国内旅客吞吐量1983.47万人次,同比增长8.01%;国内货邮吞吐量29.85万吨,同比增长6.85% [1] - 截至2025年4月底,旅客吞吐量2187.24万人次,同比增长10.03%;国际旅客吞吐量188.57万人次,同比增长37.74%;地区旅客吞吐量15.19万人次,同比增长3.60% [1] 国际化目标与进展 - 后续将助推基地航空公司“走出去”、引进外航,加快建设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2] 资本开支与产能规划 - 目前暂无较大资本开支计划 [2] - 未来将建成“三条跑道、三个航站区、三个货运区、一个卫星厅”运行格局,打造六位一体高效便捷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2] 商业收入运营与预期 - 已引入德高公司提升媒体资源价值和环境,利用航站楼场地引入新业态,构建国际品牌矩阵,引进15个国际名品和9个“首发”项目 [2] - 下一步将提高非航收入,恢复户外广告媒体,优化免税店点位,推动T3航站楼国际名品店开业,引入深圳新兴科技产品 [2] 区域竞争与合作 -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核心位置,是枢纽节点和战略交汇处,集海、陆、空、铁联运为一体 [3] - 广州、香港与深圳机场服务城市客源略有不同,依托城市经济协同发展 [3] - 未来将发挥市场优势,把握功能定位,构建航线网络,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4]
2025年机场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5-26 12: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机场行业评级展望为稳定 [3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机场行业各项运营指标稳健复苏,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起降架次均超2019年同期水平,但国际客运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行业仍处快速发展阶段,面临良好政策环境,国内客货运需求常态化增长,国际客运需求修复态势不减 [10][34] 行业概况 - 机场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航空业发展基础,属基础性行业,受政府严格管理;截至2024年末,境内有民用运输机场263个,按业务量分四类 [4] - 机场运营企业收入分航空性和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前者具类公益性,后者具收益性 [5] 行业政策 - 航空性业务收费标准稳定,非航空性业务收费市场化推动收入结构优化与盈利提升;一系列政策使行业处快速发展阶段,保持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 [6] - 2024年1月修订补贴办法,加大支线补贴力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7月发布指导意见,推进“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 [7] 行业运行情况 - 2024年行业运营指标稳健复苏,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起降架次超2019年同期,国际客运未恢复;各机场旅客运输量及吞吐量集群式分布,东部领先;企业营收增长,利润总额大幅减亏 [10] - 2024年末境内民用运输机场263个,较上年末净增4个;定期航班通航运输机场262个,通航城市258个,均较上年末增3个 [10] - 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民航旅客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增长,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5.9%,总量超2019年同期;国内航线常态化增长,国际航线大幅增长但未达2019年水平 [14][16] - 2024年物流需求规模扩张,民航货物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增长,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19.2%,超2019年同期;国内、国际航线均增长,民航货运形势良好;2025年国际货运面临波动挑战 [17] - 2024年民航飞机起降架次增长5.9%;国内、国际航线均增长,国内航线超2019年,国际航线未恢复 [18] - 东部地区机场旅客及货邮吞吐量领先,机场旅客及货邮吞吐量集中在四大机场群,2024年占比分别为50.74%和69.62% [22] - 2024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机场40个,占比83.4%;部分机场吞吐量增幅大,浦东机场重回第一,大兴机场排名上升 [23] - 2024年货邮吞吐量10万吨以上机场34个,占比93.0%;鄂州花湖机场排名上升 [25] - 2024年机场企业营业收入1136.7亿元,增长8.5%;利润总额-130.6亿元,减亏66.1亿元;部分企业营收负增长,除深圳机场外净利润同比增加 [26] 行业供需及竞争 - 行业未来增长空间大,固定资产投资、航班时刻容量提升和空域自主协调权扩大可释放产能,需求复苏和资金环境改善缓解支出压力;行业呈区域垄断格局,腹地经济和高铁分流影响大 [27] - “十四五”时期民用运输机场计划增至不少于270个,2035年达450个左右;截至2024年末有263个 [27] - 2024年民航业固定资产投资1350亿元,连续5年超千亿;2025年多个改扩建、新建项目投运,带来新增产能;资金来源多样,融资环境改善,长期利好盈利能力 [28][29] - 产能利用率、空域资源和地面保障能力影响新时刻投放;2023年批复区域管制中心,2024年部分机场高峰时刻容量获批调增;部分机场保障能力强 [29] - 2024年以来经济复苏,政策刺激消费和出行意愿,国际航线恢复,生鲜电商和消费结构变化促进航空冷链物流发展 [30] - 机场行业呈区域垄断格局,不同地区机场竞争弱,部分地区建设“第二机场”“共享机场”整合资源;各机场功能定位不同,竞争程度低 [32] - 腹地经济和高铁分流影响机场营运,高铁加密等对民航分流大,机场可通过多种方式减少影响 [33] 未来发展 - 2023 - 2025年是民航增长和释放期,行业保持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处快速发展阶段;获政策支持,客货运需求向好,评级展望稳定 [34]
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货运空中大通道——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货运“硬核”升级
中国民航网· 2025-05-16 20:21
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货运发展 - 2024年第一季度货邮吞吐量达27万吨 同比增长24.5% 标志着成都进入"百万吨级航空俱乐部"后持续高速增长 [1][3] - 已开通国际和地区客货运航线85条 其中定期货运航线34条 全货运航班日均进出港近40架次 [3] - 形成覆盖广泛的中枢轮辐式航线网络 包括11小时"亚欧空中货运走廊"和5小时"亚太空中货运圈" [1][2] 双机场协同运营 - 双流机场2025年Q1货邮吞吐量17万吨(同比+24.9%) 其中国内9.9万吨(+12.7%) 国际7.1万吨(+48.7%) [4] - 天府机场同期货邮吞吐量10万吨(+23.9%) 国内腹舱6.1万吨(+18.9%) 国际腹舱2.2万吨(部分航线+50%) [5][6] - 两场总货邮处理能力达280万吨/年 拥有6货站2快件中心 总面积27.6万平米 [2] 航线网络与基础设施 - 新开通成都-阿姆斯特丹货运航线(每周4班) 加密芝加哥/巴黎航线至每周4班 [3] - 天府机场快件中心投运形成"双快件中心"格局 具备跨境电商/冷链等专业设施 [2] - 国内宽体机腹舱运力优势显著 国际全货运航线网络快速发展 [4] 运营效率提升 - 创新"进口空侧内转"模式缩短中转时间5小时 节约成本0.5元/公斤 [7] - 实行7×24小时通关机制 "两段准入"政策使冰鲜三文鱼进口量2024年增长278% [7][8] - 出口多点交运改革提高效率50% 安检前置提升跨境电商转关效率 [7] 重点货物品类 - 电子产品/跨境电商货物/机械配件是主要运输品类 [3] - 2025年Q1保障冰鲜三文鱼3219吨(+92%) 80%中转至北上广深 [8] - 开展带电类货物和敏感货物的便利化收运测试 [6]
深圳机场(000089) - 2025年5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6 17:22
公司发展规划与资本开支 - 定位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世界一流机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航空枢纽 [1] - 全面加大航线开拓,拓展国际客运航线,挖掘东南亚、东北亚市场 [1] - 加大物流业务拓展,推动航司运力投放,对接跨境电商企业,扩大空空中转业务 [1] - 持续推进创新增收,提高非航收入,恢复户外广告媒体,提升免税业务,推动 T3 国际名品店开业 [2] - 加强财务价值创造,强化预算执行管控,实现可控成本费用增幅低于收入增幅 [2] - 目前暂无较大资本开支计划 [2] 客运情况 - 截至 2025 年 4 月底,完成航班起降 14.77 万架次,同比增长 5.82%;旅客吞吐量 2187.24 万人次,同比增长 10.03% [2] - 后续助推基地航司“走出去”、引进外航,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2] 分红情况 - 2023 - 2025 年,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 45% [2] - 2024 年度董事会提议每 10 股分派现金股利 1.2 元(含税),派发现金股利总额 2.46 亿元,现金分红比例 55.55% [2] - 未来综合多因素打造高分红资本市场形象 [3] 特许经营业务 - 关注民航局特许经营政策修订,争取先行先试,扩大业务范围,推进向管理型机场转型 [4] - 年内研究探索对飞行区内部分地服延伸业务实施特许经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