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传承

搜索文档
成守正:管理权交接时刻,企一代不放心
经济观察报· 2025-06-21 21:45
家族企业传承现状与挑战 - 中国家族企业正处于一代向二代传承的关键时期,管理权交接过程常伴随一代的忧虑、二代的能力质疑及与原有管理班底的冲突 [1][2] - 企二代普遍具备全球化视野和系统化管理理念,但面临战略执行经验不足、难以服众等挑战 [2][6] - 典型案例显示东北某企二代首次创业失败后通过二次创业证明能力,反映接班过程中的试错与成长 [1] 代际差异与管理冲突 - 江浙地区企二代多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管理思维更注重生态链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收益 [3] - 新老管理理念冲突突出:企一代与原有班底信任深厚形成"一言堂",企二代新战略推进受阻 [3] - 常见过渡方案为让企二代先独立运营创新性小业务以建立威望,再逐步接管核心业务 [3] 职业经理人引入趋势 - 欧洲家族企业调研显示,80%第三代企业选择外聘CEO,家族成员退居幕后仅保留财富控制权 [4] - 职业经理人模式优势在于持续引入先进管理思维,避免家族成员能力滞后于时代发展 [4] - 中国企一代对职业经理人缺乏信心,存在退而不休、越级干预管理等现象 [5] 治理机制缺陷 - 国内家族企业普遍缺乏家族宪章和规范管理制度,陷入"人治"状态导致家族与企业概念混淆 [5] - 欧美经验显示,明确治理结构需区分管理层与董事会职责,家族通过董事会指导战略而非直接经营 [7] 接班人培养策略 - 企二代培养应侧重潜力而非现有经验,通过轮岗、外部企业任职等方式积累多维能力 [9][10] - 需建立领导力梯队计划,预防突发人才缺口,保持组织韧性 [10] - 欧美家族企业注重提前10-15年布局接班人培养,设置高标准能力导向选拔机制 [11] 国际化传承经验 - 成功家族企业通过独立创业、公益等途径平衡个人发展与家族利益,增强凝聚力 [11] - 建立灵活治理机制确保决策效率,如设立家族委员会统一战略意见 [12] - 外部管理者应聚焦前沿商业视角引入,企二代可转型为战略监督者角色 [13][14]
60岁还接不了班的企二代们
商业洞察· 2025-06-09 16:20
中国民营企业二代接班困境 - 双星名人集团创始人汪海(84岁)控诉儿孙联手逼宫,50多岁的儿子汪军存在感长期较低但近期突袭公司总部抢夺公章[2] - 双汇集团创始人万隆(81岁)2021年罢免长子万洪建,52岁的万洪建在集团任职31年后因高管任职分歧被废黜[3] - 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多出生于1940年代,包括万向鲁冠球、魏桥张士平、美的何享健等,其强势管理风格为二代接班埋下隐患[3][4] 高龄接班现象 - 春秋航空王煜54岁才接替80岁父亲王正华的董事长职位[4] - 鲁冠球之子鲁伟鼎46岁接班,张士平之子张波48岁接班,均在父亲去世前后才正式掌权[4] - 美的何剑锋58岁仍仅为董事,福耀曹晖55岁任副董事长但曹德旺退位时间未定[5] 父女接班模式对比 - 碧桂园杨惠妍、新希望刘畅、娃哈哈宗馥莉等女性接班人均在30岁出头即担任一把手[5] - 父女交接班过程明显比父子更顺利,获得更多资源支持[5] 行业接班趋势 - A股市场截至去年5月已有57位"90后"董事长[6] - 中国家族企业正经历史上最密集交棒潮,但二代接班年龄跨度从30岁至60岁不等[6]
隆基绿能李振国之女进入董事会,多家光伏企业已开启女掌门时代
贝壳财经· 2025-05-27 17:41
光伏企业二代接班现象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之女李姝璇当选新一任董事,李姝璇出生于1993年,拥有中南大学工学学士和香港大学工学硕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国光大银行西安分行,现任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宣传部经理 [2] - 天合光能实际控制人高纪凡之女高海纯进入董事会,高海纯出生于1993年,自2017年进入天合系历练,担任多个职务,2022年6月开始担任天合富家董事长,2024年1月获选为天合光能第三届董事会联席董事长 [4] - 通威股份创始人刘汉元之女刘舒琪于2023年3月获任董事长,英利集团创始人苗连生之女苗青于2022年年初作为新任董事长首次出现在企业活动上 [6] 光伏行业二代接班特点 - 近年来多家光伏企业的二代走上台前,且其中多数为女性 [5] - 随着光伏行业的女性二代们纷纷接班,光伏行业进入"她"时代 [6] - 中国民营企业正处于关键的代际交替时期,A股资本市场中家族企业占比近55%,预计未来5至10年将是二代传承的窗口期 [7][8] 二代接班后的企业动向 - 隆基绿能披露李姝璇作为外部董事不在公司领取津贴或薪酬 [3] - 天合光能新设解决方案事业群,高海纯将兼任该解决方案事业群总裁,致力于"新型微电网"和"零碳园区"等新应用场景的构建和推广 [4]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代际破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19:33
新一代传承人群体特征 - 年龄跨越80后到00后,以90后为主,80%以上有海外留学经历,国际名校双硕士文凭持有者占比显著 [5] - 男女比例接近平衡,男性占比51%,女性占比49% [5] - 拥有广泛兴趣爱好,如赛车、艺术收藏等,且普遍在外历练3-5年后再回归家族企业 [6] - 接班过程伴随心理转变,从抗拒到接受,最终基于亲情或企业文化认同承担重任 [7] 接班方式多样化 - 数字化转型成为常见路径,案例包括牛津硕士改造屠宰场信息化、95后数字化升级商业物业 [10] - 依托消费敏感度拓展新业务,如美容连锁二代创立年轻化护肤品牌、晨光文具孵化九木杂物社 [11] - 利用技术积累跨界创新,如缝制设备家族二代转型新能源储能服务 [11] - 全球化背景助力海外拓展,案例涉及医疗企业获FDA审批、橡胶粘合剂企业海外建厂 [12] - 金融工具运用能力突出,部分二代主导家族产业投资公司,推动产融结合 [13] 成功传承核心经验 - 接班成功率高于独立创业,依托家族资源形成竞争优势 [17][18] - 业务或组织创新是关键,如地产二代推行分权制改革、股权激励引入外部人才 [19] - 两代人需双向学习,一代需提供创新支持系统,二代需理解企业传统 [20] - 持续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商学院教育可促进两代共识 [21][22] - 多子女接班需科学分工,双向选择避免家族分裂 [22] - 股权设计需分阶段交接,通过业绩考核逐步赋权 [23] - 家庭教育是基础,价值观认同决定回归意愿 [24][25]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高峰刚至,实践案例将持续丰富 [26] - 职业经理人与家族成员共治将成为长期趋势 [25]
接班300天,宗馥莉还需要一场胜利
36氪· 2025-05-26 17:21
娃哈哈代工风波 - 娃哈哈纯净水因委托竞争对手今麦郎代工引发舆论争议 公司声明自2025年4月起终止合作 [1][2] - 代工主因是2024年营收增长40%至700亿元导致产能不足 包装水份额从4.17%最高飙升至20.04% [5] - 宗馥莉为缓解产能压力关闭10余家分厂生产线 涉及杜姓高管持股企业 被质疑存在股权纠纷 [6][8] 宗馥莉改革举措 - 接班300天内推动人事调整和工厂关停 引发员工降薪、维权等连锁反应 [4][9] - 将387件商标从集团转让至宗馥莉控股的食品公司 逐步掌握绝对话语权 [14][16] - 通过宏胜饮料集团重构组织架构 要求部分员工和经销商改签合同 为改革核心步骤 [20][21] 公司经营挑战 - 下沉市场优势面临挑战 乳饮料和速食粥份额下滑 竞品如AD钙奶仿制者超6家 [23][24] - 新推"娃小宗"无糖茶饮料尝试破局 但此前年轻化产品KELLYONE市场表现不佳 [25][27] - 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拟转让46%股份 价格未谈拢或引入第三方 股权结构存变数 [18] 历史背景与战略转型 - 娃哈哈2013年营收达782.79亿元历史峰值 当时未采用代工模式 [5] - 宗庆后时代依赖"跟随式创新"和关系网络 宗馥莉主张清理人员与市场结构 [11][13] - 宏胜集团成为改革载体 高管团队更替引发内部阵痛 但被视为必要调整 [20][21]
每日投资策略:关税问题尘埃落定,港股续向好
国都香港· 2025-05-15 10:50
市场表现 - 海外市场中,台湾加权指数涨幅2.12%,内地上证指数涨0.86%、深证成指涨0.64%,香港恒生指数涨2.30%、国企指数涨2.47%、红筹指数涨1.31%、恒生科技指数涨2.13%[2] - 恒指高开208点或0.9%,收升532点,国指升2.5%,科指扬2.1%,大市全日成交2228.41亿元[3] 宏观&行业动态 - 全球78%企业家有意让家族成员接班,超半(52%)未作规划,亚洲企业家计划滞后[6] - 印度企业家让家族成员接班意欲最高(79%),香港仅44%,内地及台湾为56%与61%[6] - 中美互降关税,中国对美加征关税税率由34%调为10%,美国对华货品整体关税由145%降至30%[8] 上市公司要闻 - 百度计划在欧洲瑞士和土耳其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萝卜快跑」[10] - 微创机器人折让13.79%配股筹3.9亿,控股股东出售股份后持股由48.08%降至43.98%[11] - 宁德时代招股指导价或为每股263元,发售1.18亿股H股,集资最多310.06亿元[12]
每日投资策略:关税问题尘埃落定,港股续向好-20250515
国都香港· 2025-05-15 10:18
报告核心观点 - 关税问题尘埃落定,港股续向好 [2] 海外市场重要指数表现 - 道琼斯工业指数收市42051.06,幅度-0.21;标普500指数收市5892.58,幅度0.1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市19146.81,幅度0.72;英国富时100指数收市8585.01,幅度-0.21;德国DAX指数收市23527.01,幅度-0.47;日经225指数收市38128.13,幅度-0.14;台湾加权指数收市21782.87,幅度2.12 [2] 内地股市表现 - 上证指数收市3403.95,幅度0.86;深证成指收市10354.22,幅度0.64 [2] 香港股市表现 - 恒生指数收市23640.65,幅度2.30;国企指数收市8593.07,幅度2.47;红筹指数收市3868.93,幅度1.31;恒生科技指数收市5381.78,幅度2.13;AH股溢价指数收市133.91,幅度-0.73;恒生期货(05月)收市23554,幅度0.16;恒生期货(06月)收市23443,幅度0.13 [2] 港股当日走势及个股表现 - 恒指高开208点或0.9%,报23316点,后升幅收窄再扩大,收升532点,报23640,创近两个月高位;国指升2.5%,报8593;科指扬2.1%,报5381;大市全日成交2228.41亿元 [3] - 汇控涨1.3%,造90.8元;友邦飙5.2%,造65.3元;港交所升1.7%,造381元;建行升2.1%,造6.9元;京东首季经调整盈利升43%,股价升3.4%,造141.6元;领展走低1.3%,造40.45元,为最差蓝筹 [3] 宏观&行业动态 - 汇丰报告显示全球78%企业家有意让家族成员接班,但逾半(52%)未规划;亚洲企业家计划滞后,约三分之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的受访者未计划卸任后延续企业 [6] - 印度企业家让家族成员接班意欲最高(79%),少于一半香港受访者有此意向(44%),中国内地及台湾百分比为56%与61%;中国内地(25%)、香港(29%)及台湾(27%)企业家最有兴趣出售业务退出,全球最多受访者有意出售电子业(21%) [6] - 受访的第二及第三代企业家,中国内地近60%受访者感有责任继承家族业务,印度仅7%;亚洲多代企业家感受家族长辈支持,新加坡比率达83%,台湾达70% [7] - 中美互降关税昨午起生效,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税率由34%调整为10%,90天内暂停24%税率并停止后续加征;美国对华货品整体关税由145%降至30%,中国对美国关税由125%降至10% [8] 上市公司要闻 - 百度正准备首次在欧洲测试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萝卜快跑”,已与瑞士PostAuto磋商,计划未来几个月在瑞士成立本地实体,今年底前开始测试,还计划在土耳其推出 [10] - 微创机器人拟配售2513.65万股新H股,占扩大后股本约2.44%,每股配售价15.5元,折让13.79%,集资3.9亿元;控股股东建议出售3016.35万股待售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3%,涉资4.68亿元;配售及出售完成后,控股股东持股由48.08%降至43.98% [11] - 宁德时代招股指导价可能为每股263元,发售1.18亿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占7.5%,其余为国际发售,集资最多310.06亿元,预期5月20日挂牌 [12]
福建省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爱拼会赢”班移动课堂走进杭州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11:43
福建省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培养计划杭州学习活动 活动概况 - 福建省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培养计划"爱拼会赢"班(WIN)第六期学习活动在杭州举行 80余位福建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参与 学员企业包含4家上市公司 9家2023年省民企百强企业 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学员平均年龄36岁 [1][12] - 活动为期1年 由福建省委统战部 福建省工商联和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举办 旨在推动民营企业代际传承和高质量发展 [12] 商学课程 - 陈闯教授通过案例教学解析竞争优势构建逻辑 包括价值链分析 价值曲线重塑 战略定位和价值创新 [3] - 陈凌教授以"家族传承与科技创新"为主题 提出家族企业榕树模型 通过方太和德国科德宝案例 解析代际传承中守业与创新的平衡 [5] 企业参访 - 参访阿里巴巴 了解其创业历程和AI大模型技术发展趋势 包括电商和云计算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8] - 参观未来科技城"六小龙"展位 与宇树科技交流研发进展 体验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 感受硬科技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突破 [9] - 考察申昊科技 了解其传感器与AI技术在电力 轨道交通设备运维中的应用 探索传统产业与智能制造融合 [9] - 走访谢径安·传化农创中心 学习现代农业科技与乡村振兴融合模式 包括育种科研温室 数字种苗工厂和秸秆资源化处理 [10] 经济形势教育 - 福建省委统战部经济处何林颖处长解读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 强调提振发展信心 把握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 [6] 活动形式 - 采用经典课程 实境教学 圆桌研讨 红色教育等多种形式 聚焦代际传承 转型升级 永续发展等议题 [12] - 通过复盘分享方式回顾学习内容 包括复盘共创 代表分享和互投优秀环节 [11][12]
复杂环境之下如何因时而变,制定科学、持续的传承计划 香港郑裕彤家族传承启示|基业长青
经济观察报· 2025-04-26 12:54
郑氏家族传承模式演变 - 2024年9月郑志刚辞任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由职业经理人马绍祥接任,标志郑氏家族企业迈入职业经理人时代 [1] - 郑氏家族传承历经三代,模式从传婿(郑裕彤)、传子(郑家纯)到职业经理人接掌,体现动态调整特征 [1][10][13] - 家族控股架构通过海外信托(如ChengYuTungFamily Holdings)保持控制权,经营权可灵活交予家族成员或职业经理人 [9][14] 周至元传承理念与实践 - 周至元打破长子继承制,以"能者居上"原则将周大福交予女婿郑裕彤,后者用18年将金行发展为行业标杆 [3][6] - 家产分配采取平衡策略:三子分别继承沉香、古玉翡翠等非核心资产,避免家族内部矛盾 [4][6] - 强调子女教育独立性,三子均从事建筑、收藏等非家族主业领域,实现个人志趣与家族资源协同 [4][5][6] 郑裕彤传承规划三部曲 - 第一步设立周大福企业等家族控股平台,通过股权集中保障控制权,同时允许经营权灵活配置 [8][9] - 第二步早定接班人选(郑家纯),动态调整退休计划(1989年交班后因负债问题复出,2012年二次退休) [10][11] - 第三步实施"双轨并行",培养第三代郑志刚(哈佛背景、瑞银经历)与第二代共同管理,确保传承连续性 [10][11] 新世界发展经营现状 - 郑志刚任内主导200亿港元航天城项目及K11 MUSEA地标,但激进扩张导致2020财年后负债率超50%(行业平均20%-30%) [13] - 2024年两任职业经理人(马绍祥、黄少媚)接替郑志刚,专注通过专业管理改善负债,家族仍通过信托控股新世界发展 [13][14] - 核心资产周大福珠宝市值868亿港元(行业龙头),新创建集团市值285亿港元,新世界发展市值120亿港元 [14] 郑氏家族系统传承特点 - 采用"集体接班"模式:第三代成员分掌周大福珠宝(郑志雯)、新联建(郑志明)、北亚业务(郑志亮)等关键板块 [14][15] - 传承目标以所有权控制为核心,经营权开放给职业经理人,形成"家族控股+专业运营"混合架构 [14][18] - 传承周期长达数十年(郑家纯培养17年,郑志刚培养20年),预留充足调整空间应对市场变化 [11][20] 家族企业传承行业启示 - 能力导向优先:周至元传婿、郑裕彤选郑志刚均基于实际经营能力,而非单纯血缘关系 [3][11][19] - 早期规划与动态修正:郑裕彤复出22年重新执掌企业,体现传承需持续评估调整 [10][20] - 明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信托架构保持控制权,经营权可适配家族成员或职业经理人 [9][14][18]
五子女夺嫡!LVMH集团上演豪门宫斗,谁是赢家?|BUG
新浪财经· 2025-03-25 09:03
文章核心观点 - LVMH集团提议将CEO伯纳德·阿尔诺任职年龄上限提至85岁,集团面临业绩下滑、市场竞争加剧及传承问题,旗下品牌有文化争议,中国市场疲软 [2][3][15] 分组1:集团传承情况 - LVMH董事会提议将CEO伯纳德·阿尔诺任职年龄上限提至85岁,现年76岁的他若通过提议将未来10年继续掌舵 [2] - 阿尔诺自1989年执掌LVMH,将其打造成拥有75个奢侈品牌、市值超4000亿欧元的全球奢侈品帝国 [2] - 阿尔诺有五个子女都已进入集团任职,谁接任掌门人受关注,继承大戏暗流涌动 [2][6] - 大女儿德尔菲娜49岁,是Christian Dior首席执行官和LVMH执行委员会成员,继承竞争力强 [8] - 大儿子安托万47岁,任LVMH集团形象和传讯主管等职,其妻子是俄罗斯超模,有流量知名度 [8] - 二儿子亚历山大32岁,任酩悦轩尼诗副首席执行官和LVMH集团董事会成员,大学起学习集团业务 [10] - 三儿子弗雷德里克30岁,3月26日起任Loro Piana首席执行官和LVMH集团董事会成员 [11] - 小儿子简26岁,是Louis Vuitton手表业务营销和产品开发总监 [11] - 截止2023年底,阿尔诺家族持有LVMH集团48.6%股权和64.3%投票权,家族成员投票权平等 [11] - 3月12日LVMH高层人事变动,弗雷德里克接任Loro Piana首席执行官,加大部分子女间竞争 [11][12] 分组2:集团文化争议 - LVMH旗下品牌屡次因文化争议陷舆论漩涡,如Dior“马面裙”事件和Fendi“文化挪用”风波 [15] - 2022年Dior一款设计被指抄袭中国“马面裙”,未标注文化来源宣传为原创,引发抵制,损害品牌形象 [16] - 近日Fendi一款联名包设计用类似中国结工艺,宣传称韩国传统工艺,引发不满,相关宣传已不可见 [16] - 分析师认为文化争议原因是文化符号误读与商业化滥用、跨文化沟通机制缺失 [17] - 建议LVMH建立文化顾问委员会,推动“双向共创”模式,强化供应链透明度 [17] 分组3:集团业绩与市场情况 - 2024年LVMH营收847亿欧元,同比降2%;净利润125.5亿欧元,同比降17% [3] - 2024年经常性营业利润196亿欧元,同比减14%,营业利润率23.1%,自2020年以来首次下降 [20] - 2024年核心时尚与皮具业务收入410.6亿欧元,同比降1%;珠宝与腕表板块收入降2%至105.77亿欧元;葡萄酒与烈酒业务收入降8%至58.62亿欧元,经常性业务利润下滑36% [20] - 2024年全球奢侈品行业业绩增长放缓,核心客群规模缩减约15%,经济不确定性使消费者转向性价比替代品 [21] - 2024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同比降8%,创十年最大跌幅,中国消费者对本土设计认可度提升,本土品牌崛起分流国际奢侈品 [21] - LVMH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1%降至28%,有机收入降低11%,阿尔诺预测中国市场复苏慢 [21] - 分析师认为中国本土品牌崛起重塑市场格局,地缘政治因素增加跨国企业运营成本,部分消费者转向本土品牌 [21] - Z世代消费者偏好转向个性化、可持续性和社交属性,LVMH等传统奢侈品牌依赖“Logo崇拜”策略,竞争力减弱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