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科技融合

搜索文档
文化新观察丨三湘四水间,文化遗产何以焕发新活力?
新华社· 2025-06-14 11:32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主场城市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 [1] - 湖南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史前遗址、革命文物、传统村落等重要特色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 [1] 高庙遗址的考古发现 - 高庙遗址发现了7400年前的稻谷粒,是湘西地区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稻作文化遗存 [2] - 高庙遗址出土了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白陶制品、丰富多彩的艺术图像等,构建了沅水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的发展谱系 [2] - 高庙遗址博物馆收录了遗址地前三次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展出240余件文物和标本 [2] - 高庙遗址年前完成了第四次考古发掘,文物"家底"更殷实了,整理和研究工作正推进中 [3]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 老司城遗址作为中国土司遗产的一部分,201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 老司城遗址原居民和原遗址共生,160余人在保洁、保安、船工、讲解等岗位上就业 [5] - 洪江市黔阳古城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仍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场所,打造出非遗街区 [7] - 长沙西园北里文化街区优先保护文物点以及周边历史风貌,成为长沙文旅消费新地标 [7]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 沉浸式情景舞台剧《寻长沙》通过全息投影、数字交互等前沿技术,将长沙窑瓷器、楚汉漆器等馆藏文物活化于舞台 [8] - 湖南博物院发布"数字汉生活"项目核心成果,包括"马王堆AI时空漫游"和"马王堆纹样数字基因库" [10] - 长沙博物馆"她从长安来"展览打造"五个一"展演模式,配合VR虚拟重现、三维动画复原等技术,展期内共吸引105万人次参观 [10]
焦点访谈丨科技赋能+机制革新 双引擎驱动文化强国建设
央视网· 2025-06-03 21:45
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主题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1] - 论坛围绕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创新、文化和科技融合、人工智能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3] - 论坛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推动中华文明迈向"软实力+硬科技"新时代 [3] 文化与科技融合 -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7年蝉联"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其创新实践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生动写照 [5] - 中影自主研发的全数字虚拟拍摄系统可通过实时图像渲染引擎与LED屏幕图像输出生成最终图像 [7] - 中影的CINITY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系统是全球领先的电影放映技术,预计8月《哪吒2》将在国外CINITY影院上映 [7] - 2025年1月,中影10米CINITY LED银幕系统成为全球首个获得DCI认证的LED电影放映系统 [9] 人工智能与文化传播 - 科大讯飞依托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AI孙悟空,作为中国馆"文化传播大使"精通中、日、英三种语言 [11][13] - 科大讯飞研发的翻译机支持74个语种方言免切换,能识别202种中国方言 [13] - 公司每年将营收的20%投入研发,登上"文化企业30强"榜单 [13] 文化企业创新实践 -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实行艺术生产项目制管理模式,推出舞剧《只此青绿》《诗忆东坡》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 [15] - 杭州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黑神话:悟空》)、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哪吒之魔童闹海》)等30家企业进入"成长性30强"行列 [15] - 过去一年,"成长性30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净利润、研发费用的平均增长率均超过15% [15] 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 文化产业已进入"内容与技术双轮驱动"新时代,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行业发展逻辑 [19] - 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技术突破的"硬支撑"和体制机制的"软环境",破除壁垒才能激活创新潜能 [19] - 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借力科技与市场,文化创新将为世界呈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
AI赋能航天文化,开启梦幻星穹之旅
经济观察报· 2025-06-03 14:07
AI艺术与航天文化融合 - AI将中国航天器与敦煌壁画艺术结合,创造出穿越时空的奇妙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航天成就的伟大与辉煌 [2] - AI构建的沉浸式星穹画廊打破神话与科技的界限,让观众直观感受宇宙神秘与浩瀚,激发对航天探索的热情 [4] - 作品《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中AI精准还原敦煌艺术风格,同时为传统元素注入新活力,展现无与伦比的魅力 [6] AI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 AI在角色设计、场景搭建、画面渲染和特效制作等创作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6] - AI能根据创意需求快速生成奇幻精美的画面,创造具有高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视觉体验 [8] - AI展现出在艺术创作中的无限潜力,将推动更多创意作品产生,丰富文化体验 [10] 科技与文化融合 - AI与航天文化深度融合,成为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典范 [10] - AI技术发展将推动航天文化传播到更广领域,激发更多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10] - 科技与文化融合开启新篇章,助力人类梦想在星辰大海中远航 [10]
哪吒爆火后,成都再出大招!打造更多现象级“成都造”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21:00
产业规模与目标 - 成都2024年数字文创核心产业总规模已达3819亿元,力争到2027年突破5000亿元,2030年建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1] 政策核心目标 - 全力打造数字文创"三高地三中心":全国影视动漫创制高地、全国游戏电竞聚合高地、全国创意设计品牌高地、全国数字音乐(演艺)潮流中心、全国网络文学策源中心、全国数字文化装备智造中心 [1] 影视产业扶持 - 影视产业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最高可综合给予2100万元扶持 [4] - 剧本创作最高可获80万元、后期制作最高150万元、宣传发行最高200万元支持,动画、科幻等特色题材额外最高500万元叠加扶持 [10] - 公映播出后,获得重要奖项或优秀播映成绩的影视作品最高可再获1000万元奖励 [10] 电竞产业扶持 - 电竞俱乐部每赛季最高300万元奖励、场馆建设最高1000万元奖励、赛事举办最高800万元奖励 [4] - 知名国际、国内、本土品牌电竞赛事分别给予最高8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支持 [12] - 新建或改建专业电竞场馆按实际投入的30%给予支持,最高1000万元 [12] 科幻产业扶持 - 全国首部城市级科幻内容创育扶持政策"科幻13条"出台 [10] - 单部科幻作品最高扶持10万元,成功落地的国内外优质科幻IP版权交易双方合计最高可获150万元支持 [11] - 科幻消费场景改造按项目投入的20%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 [11] 初创企业扶持 - 全国首个精准聚焦数字文创初创企业培育支持政策出台,成立6个月至3年内的小微初创企业"开办即享"2万元补贴 [12] - 研发投入达到一定水平的企业可按研发费用的10%获最高20万元补贴 [12] - 每年遴选的重点项目可分三年累计获得100万元资金扶持 [12] 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育 - 数字文创相关科技创新项目最高200万元奖励,公共创新平台最高100万元奖励 [6] - 初创企业提供不少于10万平方米创业空间,50%办公房租补贴 [6] - 人才招引提供最长15天免费住房和最高每人每月1000元住房补贴 [6] 国际化与金融支持 - 举办国际影响力数字文创赛事展会活动最高1000万元补贴,企业出海业务最高1000万元支持 [7] - 组建30亿元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2亿元影视产业发展基金,设立1亿元数字文创初创项目资金池 [7] - 新设数字文创创业投资企业最高可获5000万元奖励 [7] 园区载体建设 - 政策强调通过园区集聚要素,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 [13] - 影视、科幻、电竞产业均以园区为支点撬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13]
华强方特集团执行总裁兼华强方特动漫董事长尚琳琳:文化与科技融合,国民动画IP引领主题乐园“出圈”又“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5-27 17:50
行业趋势 - 文化贸易正迎来技术加持的新阶段 数智技术成为内容创作、全球传播与消费场景融合的重要引擎 [1] 公司业务表现 - 公司深耕文化旅游行业二十余年 持续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路径 [5] - "熊出没"系列大电影总票房超85亿元 [5] - 动画作品海外发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动画电影在70多个国家影院上映 [5] - 全国建成运营40多座方特主题乐园 游客接待量全球第二 仅次于迪士尼 [5] 技术研发与应用 - 公司是国内最早进行数字化3D制作的企业 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升级 [5] - 自研多种软件和插件 包括新型表情绑定系统、PCG程序化建模、群集系统、捏形系统和数字化制片管理系统 [5] - 搭建内部AIGC平台 AI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概念设计、角色和场景设计、模型搭建等多个环节 [5] 国际化拓展 - 公司是全球少数具有主题公园全产业链开发和运营能力的企业 也是国内少数具备成套主题乐园出口能力的企业 [6] - 完成乌克兰、尼日利亚等国主题乐园的总体设计 将主题乐园成套出口中东 [6] 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深耕文化科技产业 深化数智应用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6] - 探索打造更多文化精品 [6]
湖韵智涌,文产共融启新章——白马湖畔筑就文化与科技“双生之城”
杭州日报· 2025-05-27 11:13
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 2004年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成为首批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4] - 2005年杭州获得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举办权[4] - 2006年设立杭州卡通城建设指挥部[5] - 2008年"杭州卡通城"升级为"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5] - 2023年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拥有2285家存量企业[9] 企业集群与创新 - 大丰实业连续27年参与央视春晚舞台设计[8] - 大丰为杭州亚运会设计19根火炬立柱[8] - 大丰拥有250多项发明专利[8] - 华数传媒连续五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7] - 华数自主研发的"最多跑一次"自助机累计办件87913万件[7] - 2023年白马湖15家企业入选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名单[7] 网络文学产业 - 中国网络作家村汇聚325位知名作家[10] - 作家村作品转化交易金额超15亿元[12] - "东方故事"吸引全球超16亿读者[11] - 2023年首届"白马奖"评选出17部优秀作品[12] 产业生态布局 - 形成SOHO创意园、研发大楼、冠山数智产业园、千亩产业园四级空间布局[9] - 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企业占比60%以上[9] - 网易三期、海康威视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9] - 北航杭研院、浙工大智研院等高能级平台落地[9]
辽宁展团何以“圈粉”
辽宁日报· 2025-05-27 09:17
科技赋能 - 大连博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大型机甲金钱豹采用20多项仿生机械技术,成为展馆"顶流" [2] - 搭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仿生机器人以李白和杜甫身份出现,提供个性化情感互动和沉浸式体验 [2] - "古画里的中国"元宇宙数字孪生博物馆等科技融合产品展示辽宁文旅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2] 文化产业增长 - 辽宁规上文化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9%,高于全国11.7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三 [3] - 辽宁文化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3] 非遗与传统文化 - 辽宁展区展示皮影戏、满绣、剪纸、玉雕等非遗技艺,岫岩满族自治县建立版权保护机制护航非遗传承 [4] - 《簪花仕女图》舞蹈表演和文创产品吸引大量观众互动体验 [4] - 辽宁省博物馆创意台灯结合名画元素,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 [4] 文化产品创新 - 辽阳市将金陵十二钗形象刻在印章上,吸引参观者定制首山石印章 [5] - 《红楼梦》画册等文化产品通过创新表达展现勃勃生机 [5] 文体旅融合 - 沈阳市文体旅产业发展集团展示烧烤主题文创产品,包括"老雪花"啤酒和美食盲盒 [7] - 千余种文创产品通过创意注入提升消费欲望,如辽宁鼎籍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开发的趣味性产品 [7] 品牌与精品打造 - 辽宁展区集中展示各地美景和地域特色文体旅融合产品,吸引海内外游客和投资者 [8] - 富有地域特色的产品组团出击,增强辽宁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8]
骨干文化企业迸发新活力 ——“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述评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01
文化产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939亿元 同比增长6 2% 实现利润总额2744亿元 同比增长29 1% [1] - 2025年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合计净资产6952亿元 合计主营业务收入6398亿元 首次突破6000亿元 [1] - 30强企业研发费用平均增长率超40% 显示行业创新投入力度加大 [3] 龙头企业示范效应 -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志愿军:存亡之战》获国庆档票房冠军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发行的《封神第一部》《长空之王》等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 [2] -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年出版图书2 1万种 零售市场占有率全国首位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数字经济收入超32亿元 数字平台用户超2200万 [2] -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261 78亿元(+6 59亿元) 利润总额12 05亿元 通过龙舟大赛等赛事运营强化体育文化IP [3] 技术创新与业态融合 - 中国电影股份自主研发全球唯一获DCI认证的CINITY LED放映系统 突破4K/120帧高格式技术 [3] - 喜马拉雅通过科技赋能文化产品创新 爱奇艺运用VR/AI技术扩展IP线下体验场景 快手以"短视频+直播"构建数字社区生态 [3] 文化出海与国际影响力 - 浙江华策影视建立600多个海外账号矩阵 海外订阅用户达4500万人 推动《下一站是幸福》泰国版等IP本土化改编 [4] - 爱奇艺国际版覆盖191个国家地区 支持12种语言 上线电影超3900部 累计服务全球超1亿用户 [4]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高文: “以人为本 智能向善” 推动文化与科技相生相促
深圳商报· 2025-05-27 01:17
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新融合 -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文化建设,文化与AI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时代潮流 [1] - 人工智能已发展到大数据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阶段,数据、算法与算力结合奠定技术基础,近20年经历判别式AI和生成式AI两次浪潮,第三次浪潮将是协理式AI(AI Agent)[1] - 协理式AI以智能体为代表,推动AI从虚拟世界走向真实世界的自主交互,反映技术从"软件智能"向"具身智能"延伸 [1] 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 AI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动起来、传下去、走出去",催生文化产业发展新场景、新范式、新业态 [2] - 文化建设引导AI健康有序发展,"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文化价值观为AI注入"灵魂",对通用AI发展和新型文化范式重构有深远意义 [2]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建议 - 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规范AI在文化领域应用,保护创作者权益,建立AI伦理规范 [2] - 加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控的AI技术,突破文化理解、情感感知、创意生成等技术瓶颈 [2] - 拓展AI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探索AI在文化产业链各环节应用场景,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商业模式 [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精准把握新一代AI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形成文化繁荣发展新动力,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筑牢基础 [3]
全球“顶流”齐聚 中国文创吸睛
深圳商报· 2025-05-26 06:57
国际参展规模与多样性 - 文博会国际文化贸易展吸引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国际化占比达20% [1] - 参展产品品类创历史之最,覆盖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创、新闻出版、艺术品、非遗产品、工艺美术品等 [1] - 国际展区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波兰、奥地利、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合作机构 [1] 重磅首发项目与特色展区 -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少儿图书及建筑类获奖书籍首次在中国展出 [2] - 意大利国家官方独家授权达·芬奇文化中国推广计划项目、埃及国宝级文创公司复刻宝藏首次亮相文博会 [2] - 新设"文博会礼物"展区、文化出海展区、国际美食展区,吸引中意达·芬奇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新展商加入 [1][2] 中国文创IP与科技融合 - 文创中国展区集结国家博物馆、中国工美馆、三星堆博物馆、淘宝文创等20余家知名IP,超百家品牌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2] - 故宫文创、北京工美造办等以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展现中国文创国际影响力 [2] - 蓝色光标推出"华夏漫游"VR项目,通过《北京中轴线》虚拟体验实现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2] 青少年创意与教育联动 - SKT思珂特教育集团首次组织Hi World全球青少年创意展,100余名国际学校学生携50件作品参展 [2] - 学生作品以学术展板、实物装置、纪实影音、交互网站四种形式呈现文化、艺术与科技研究成果 [3] - 活动旨在推动课堂创意市场化,为学生提供合作机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