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数字化
icon
搜索文档
卓易文化将藏品转化为数字资产
江南时报· 2025-05-28 22:15
公司动态 - 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深圳文博会发布"紫砂·易"平台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紫砂作品一壶一卡产品溯源 展示泥料、作者、制作工艺、流通价格等信息 [1] - 公司与华南版权服务大厅、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签约 共建华南"数版易"版权和IP创意孵化平台 推动"电商+版权+拍卖+交易"全链路模式落地大湾区 [1] - 公司推出"遇见东坡""龙耀丰登""龙德传人"三大全新IP项目 并联合多家机构发布"国文数字文创资产交易平台" [2] 商业模式 - 公司以紫砂产业为模板打造版权创新模式 解决文化产业"确真、确权、交易、流通、变现、传播"等痛点问题 [2] - 全链路模式已吸引超200家文化机构和科技企业洽谈合作入驻 并为多地地标产业提供落地方案与服务 [1] - 未来将整合多元业态 融合区块链、AI等技术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文旅发展新模式 [2] 行业影响 - 公司创新模式推动紫砂艺术品从藏品向文化资产转型 [1] - 模式已引发行业共振 接待近二十批次省或地方文化产业部门领导专程考察 [1] - 将响应国家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计划 推动全国非遗及优秀版权IP转化 促进全球数字文化产业与中国模式融合 [2]
雅昌艺术中心分会场推出前沿技术成果 聚焦数字化保存 激发消费新活力
深圳商报· 2025-05-27 15:03
公司战略与合作 - 公司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雅昌艺术中心分会场以"智启未来:永续艺术脉动"为主题,展示其在科技与艺术交汇处的智能化、全球化艺术生态构建 [1] - 公司与中科紫东太初、佳能(中国)、宁波博洋控股集团、茑屋投资、平安臻颐年等10家知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涵盖文化数字化与数据资产入表、艺术科技与智能应用、文化教育与美育服务、艺术产业与空间运营等多个领域 [2] - 公司以开放包容姿态推进艺术数据标准化建设,深化技术协同研发与跨界资源整合 [2]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成果 - 公司推出艺术家艺术数字文献系统,实现艺术作品及创作手稿的永久数字化保存 [2] - 公司与行业伙伴联合开发高精度矩阵式三维重建系统,集成高清建模、快速采集和大尺寸文物无损数字化技术,提升文物数字化效率与质量 [2] - 公司开发《红楼梦生成式粒子系统》,将画中人物转化为百万级动态粒子流,创新文化遗产数字化呈现方式 [3] 数字文化产品与创新应用 - 公司推出雅昌艺数盒子、雅昌百灵等数字文化产品,通过多元内容与交互设计将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融入数字生活场景 [3] - 公司在沉浸式艺术体验领域打造互动项目,如《红楼梦生成式粒子系统》等,突破传统边界 [3] - 公司通过"雅映"技术精准复刻摄影作品黑白神韵,重新定义艺术出版品质 [4] 艺术展览与文化传播 - 公司推出"香港印制大奖"作品展,展示历年获奖作品,彰显印刷工艺与技术赋能的艺术传播 [4] - 公司举办"艺术大书展",深度融合艺术与文旅主题,打造纸上盛宴 [4] - 公司联合《BranD》打造印刷新动力设计展,聚焦设计师与印刷厂协作创新,赋予纸媒独特工艺与设计之美 [4] - 公司举办"阿拉克收藏视角——非洲当代艺术展",汇聚非洲13国艺术家作品,搭建跨文化对话桥梁 [4] 文化消费与全民共创 - 公司以"全民共创"为核心理念,推出少儿美育、旅拍作品综合解决方案等创新项目,打破艺术创作与消费壁垒 [4] - 公司通过艺术云印聚焦大众需求,激发文化消费新活力 [4]
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下)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23
海看网络科技(山东)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规划建设6大产业板块,包括IPTV、数字应用、产发、版权、科技和投资,形成主业突出、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 [1] - 2024年公司净资产37.0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4亿元,净利润4亿元,利润率43% [1] - 公司市值达到102.2亿元,在深交所创业板实现IPO上市 [1] - 公司打造人工智能AIGC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大系等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平台,建设齐鲁高清数字影像平台 [1] 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 公司营收从9.17亿元提升至13.21亿元(增幅44%),利润总额从569万元跃升至2757万元(增幅385%) [2] - 大象新闻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1.62亿次,5次入围全国省级前十,2024年9月位居第一 [2] - 公司成立AIGC应用研究室暨产业孵化中心,落地虚拟制作、智能生成等12条产业赛道 [2] 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 - 公司打造RAYS现代纸书平台和BOOKSGPT大模型,为300余家出版单位提供解决方案 [3] - 2024年营收35.95亿元(同比增长48.76%),净资产48.66亿元(同比增长29.72%),估值达98亿元 [3] - 首创"现代纸书"模式,带动行业增收超150亿元 [3] 联通沃音乐文化有限公司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10.84亿元,净利润3.26亿元,净资产12.27亿元(增长率36.36%) [4] - "AI+XR通信融合"产品用户达2.9亿户,日使用次数超7亿次,占全国5G用户比例28.60% [4] 接力出版社有限公司 - 公司图书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包括"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出版政府奖 [6] -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丛书发行量达1740万册,46种图书版权输出到14个国家和地区 [6] - 版权输出率超过60%,获奖作品版权输出至22个国家和地区 [6] 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 - 2024年出版图书2372种,出版册数4264.89万册,出版码洋11亿元 [7] - 《南繁:筑牢中国饭碗的底座》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7] - "中日两国同步出版'国际绘本坊'"项目入选"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 [7] 重庆麦芽传媒有限公司 - 公司为知名企业定制品牌剧超百部,累计播放量超百亿、互动量超亿次 [8] - 原创剧《消失的厨神》风靡欧美、亚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重庆灏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累计发行超过110款移动游戏,下载量突破2亿次 [9] - 布局北美、欧洲等市场,覆盖休闲、益智、卡牌、模拟经营等多个品类 [9] 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 - 《哪吒之魔童闹海》内地票房突破150亿元,位列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一 [11] - 观影人次破3.15亿人次,成为现象级文化IP [11] 贵州多彩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 贵州IPTV电视产品提供超130路电视直播频道及超30万小时节目资源 [12] - 《看中国》文化信息传播联动平台覆盖3亿户家庭、7亿人口 [12] 丽江玉龙雪山印象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 《印象·丽江》累计演出12604场,售票2434万张,营收25.72亿元,净利润9.32亿元 [13] - 演出由400余名非职业演员参与,来自11个少数民族村寨 [13] 域上和美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累计演出超2100场,营收超16亿元,接待游客超3500万人次 [14]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17181万元,净利润3853万元,研发费用468万元 [14] 陕西长恨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 - 《长恨歌》拥有知识产权50余项,3项《演出服务规范》成为国家标准 [15] - 冰火版《长恨歌》单场成本下降43%,成为单位面积产出最高的演艺项目 [15] 乐动敦煌(敦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乐动敦煌》累计演出1677场,接待观众70余万人次 [16] - 上元市集、雅集商业街区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 [16] 新疆新华书店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 2024年发行主题出版物163万册,举办阅读活动3801场次 [17] - 2020年至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22%,净利润年均增长11.53% [17]
“国家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建设”项目启动仪式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5-26 20:29
深圳文交所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国际声音资产交易平台上线 - 深圳文交所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国际声音资产交易平台正式上线 该平台是国家唯一的国际声音资产交易平台 对标国际流通标准 以大数据 区块链和云服务等技术为核心 打造覆盖声音资产确权 评估 交易和保护的全球交易体系 [1] - 平台通过可信可控声音数据资产 实现声音资产从数据到数字再到数智经济的价值倍增 高质量推动声音资产流通 [1] - 线下平台将打造区域国别声景文化地标 孵化区域文化声音资产 推动声景资源在公共服务 新文旅体验 国际传播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实现交易场景替代产品生产 [1] 国家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建设项目启动 - 深圳文交所举办"国家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建设"项目启动仪式 开启中国声音资产保护 开发与交易的新篇章 [1] - 项目将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推动声音资产领域蓬勃发展 [1] 区域国别声音资产研究院成立及声景港工程建设 - 区域国别声音资产研究院正式成立 以声音资产研发为战略支点 系统性开发与价值重构 突破传统文化产业模式发展瓶颈 为数字文化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2] - 研究院与首批十家声景港建设示范基地签约 包括北京鱼果声景港 陕西西安易俗社声景港 上海音乐疗愈声景港等 标志国家声景港工程正式启动 [2] - 首批示范单位将通过"非遗数字化采集—科技创意转化—交易场景落地"闭环路径 形成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建设与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创新模式 [2]
福建馆亮相深圳文博会,展现打造文化繁荣新地标的生动实践
环球网· 2025-05-25 12:39
文化科技融合展示 - 福建馆运用AR全息导览、3D投影等数字科技,集中呈现文化保护传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及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成果 [1] - 入口序厅设置17米宽、7米高的巨型"数字竹简"大屏,融合建阳雕版与传统竹简元素,展示福建千年文脉 [3] - 数字地屏以"曲水流觞"为概念,通过动态数字化长卷展现"文化闽江",并设置文化打卡点互动体验 [5] 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 "新八雅"板块重构文人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结合现代文明解码传统文化,如"琴"韵悠扬展示文艺创作高地,"棋"开新局注重数字赋能 [6] - "'画'映古今"板块采用3D Mapping交互式投影技术展示建窑建盏等非遗工艺品,结合AI云修图打造美学生活空间 [11] - "'诗'意相逢"板块包含"水墨咏春"趣影互动、有声祝福明信片等,实现传统文脉与现代技术的多维度对话 [11] 文化消费与产业升级 - "'书'香致远"板块展示中外文化融合经典书目,并通过"八闽书房"智慧阅读平台、朱子文化数据库等项目推动文化数字化 [8] - 搭建"闽派"文化直播间、茶文化品鉴空间,结合漆艺表演、机器人制作文创咖啡等节目,强化"展、演、创、售"一体化体验 [13] - 2024年福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6294.4亿元(同比+10.7%),其中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2066亿元(同比+32.3%) [15] 非遗活化与科技赋能 - 非遗院团联袂献艺,通过剧目展演、技艺展示及互动体验,零距离呈现福建非遗文化 [13] - 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资源转化为新应用、新产品,展会期间将开展新技术推介及重点项目签约 [15]
福建馆亮相深圳文博会 多维呈现八闽文化魅力
新华网· 2025-05-23 20:12
福建馆参展概况 - 福建馆以"赓续文脉 慧通八闽"为主题亮相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办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承办 [2] - 运用AR全息导览 3D投影等数字科技打造"可听 可视 可触 可感 可带走"的文化盛宴 [2] - 集中呈现福建在文化保护传承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国际传播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 [2] 文化展示内容 - 入口序厅以建阳雕版和传统竹简为原型打造"简牍之门" 展现"建本"典籍智慧和竹简文化 [3] - 数字地屏融入"曲水流觞"概念 通过"科技+艺术"手段将"文化闽江"幻化为动态数字化长卷 [3] - 设置文人八雅"琴 棋 书 画 诗 酒 花 茶"篇章板块 提供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 [3] - "'书'香致远"板块展示中外文化融合 福建名人等八大主题经典书目 [3] - "八闽书房"智慧阅读平台 朱子文化数据库 宝宝巴士国学影音空间等项目展现文化数字化平台建设成果 [3] 创新商业模式 - 打造集"展 演 创 售"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 开设线上闽派文化直播间 [5] - 设置茶文化品鉴空间 非遗技艺展演区 推出漆艺大师表演 福州传统梳妆技艺等节目 [5][8] - 引入机器人制作"福"字拉花咖啡等创新形式 展会期间开展新技术推介 重点项目签约活动 [5] 文化产业发展数据 - 2024年福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94 4亿元 同比增长10 7% 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5] - 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66亿元 同比增长32 3% 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2 5个百分点 [5] 企业参展亮点 - 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展示VR骑马机 数字人AI旅推官等数字技术应用 [10] -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展示经典书目 体现文化传播力 [6] -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等非遗项目亮相展会 [9]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 深圳文交所赋能全国泛文化企业
证券日报网· 2025-05-23 18:20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开幕,凭借高规格定位、超大规模布局与国际化视野成为全球瞩目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交易枢纽 [1] - 文博会吸引了海量文化企业、优质项目及资本集聚,为行业搭建集中展示的"全景窗口",创造多元合作机会 [1] 深圳文交所核心业务 - 深圳文交所作为国家级文化产权要素交易平台,致力于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会",构建文化产品从创意生产到交易流转的完整变现路径 [1] - 公司通过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及应用场景模式建设作为"专项抓手",发挥文化金融服务、艺术品交易服务、项目孵化合作等综合能力 [1] -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线上交易平台交易额已超过300亿元,首创"数据确权-登记托管-交易流通-场景应用"全链条服务体系 [2] 平台运营数据与特色 - 平台涵盖文化艺术品、黄金首饰珠宝、版权、地标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品类交易 [2] - 与福建、山东、山西、景德镇等地区合作打造特色文化体验中心,通过数字化手段激活文化价值并赋能实体产业 [2] - 文博会期间将举办十余场活动,包括新平台发布、艺术论坛、项目展示及签约仪式 [2] 战略合作与发展规划 - 文博会期间推出新会员优惠政策,包括最高一年期折扣及交易手续费减免,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业务体系 [3] - 未来将坚持"一专多能"发展路径,深度参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全国文化大数据体系构建 [3] - 计划推出多样化交易模式,全面服务全国泛文化企业,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3]
【深圳文博会】30家优秀文化苏企携千余“新”品组团吸睛
江南时报· 2025-05-23 10:29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共设8大展馆、16万平方米展览空间,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 [1] - 全国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海外参展商达305家,现场展示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 [1] - 江苏馆设2个展区共855平方米,53家企业参展,展示文化科技新服务、文化消费新场景、文化传承新生态三大板块 [1][3] 文化传承创新 - 连云港穿戴甲产业融合非遗元素,1-4月销售额达50亿元(同比+91%),出口占比40% [4] - 宜兴卓易文化首创紫砂艺术品数字身份认证体系,"紫砂·易"平台交易额近2亿元,可交易版权超2万个 [5] - 江苏华艺集团研发全球首条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6倍,2024年在南通投产 [6] - 苏绣产业吸引近万名从业者,85后绣郎付健开创刚柔并济新风格 [5] 科技赋能文化产业 - 江苏博人研发"骑行时空乘骑"娱乐机器人设备,结合VR实现沉浸式体验 [8] -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库》已出版约1600册,建成在线数据库 [10] - 南京洛普自主研发4K全透声LED电影屏,全球落地速度达每月1块 [12] - 海菲曼耳机自主研发喜马拉雅DAC芯片打破国际垄断,产品进入全球市场 [12] 文旅消费新场景 - 淮安清江浦区因热播剧《北上》日均客流量实现翻倍增长 [8] - 宜兴窑湖小镇借春晚分会场效应旅游热度飙升,设计"云上小火车"打卡点 [9] - 若来(Rolife)国风盲盒在Z世代中形成收藏热潮,卡皮巴拉IP文创承载青年情绪价值 [9] 数字文化成果 - 新华报业"交汇点大平台"构建交互式文化数字产品集群 [10] - 《盛世大明》VR项目1:1复原明初南京都城,预计7月在明孝陵首发 [11] - 印象乾图AI数字人具备考古知识解读与情绪感知能力,可生成数字艺术品 [8]
数字技术赋能传承创新,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携手东阿共建中医药文化大模型
齐鲁晚报网· 2025-05-22 20:09
中医药文化旅游活动 - 2025山东(东阿)中医药文化旅游体验周系列活动在聊城东阿正式启动,展示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东阿多元化文旅资源 [1] - 活动包括东阿阿胶成果展示、东阿文旅推介、中医药文化展示体验、中医义诊、山东手造展示等环节 [1]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与东阿县、东阿阿胶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依托齐鲁文化大模型共建中医药文化大模型 [1] 东阿阿胶公司 - 东阿阿胶是有着73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多次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连续10年荣登健康产业品牌价值榜榜首 [2] - 公司强化文化与产业双轮驱动,巩固行业龙头地位,积极探索健康产业多元化与全球化发展,形成"中医药+旅游"新业态 [2] - 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三千年传统技艺 [2]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负责山东文化数据库、齐鲁文化大模型、全省文化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 [2] - 齐鲁文化大模型一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被写入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2] - 齐鲁文化大模型以最先进的大模型算法技术为底座,是自主可控的多模态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 [3] 未来合作计划 - 三方将整合阿胶文化、养生文化、中医药文化数据资源,构建中医药文化数据库和展示平台 [4] - 计划打造中医药文化数字人、数字空间、场景焕活、互动游戏等,扩大应用场景 [4] - 合作将助力东阿建设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先行区,争创国内首家中医药文化5A级景区 [4]
全国首个英歌舞AI数字体验馆亮相汕头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4-27 17:27
文旅数字化创新 - 全国首个英歌舞AI数字体验馆在汕头开馆,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为核心载体,结合5G、AI、VR、XR等技术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 [1] - 场馆通过VR设备实现360度沉浸式交互体验,游客可"穿越"至英歌舞表演现场,并触发AR虚实融合互动剧情及获得VR彩蛋礼品 [1] - AI数字人生成系统仅需3秒即可生成身着英歌服饰的专属数字人形象,数字化大锣鼓交互体验让游客实时驱动英歌队列共舞 [1] 非遗文化展示与互动 - 体验馆内布置108张手工英雄脸谱组成的红墙艺术装置,构建视觉震撼的非遗时空隧道 [2] - 互动区提供与英歌舞脸谱彩绘大师互动机会,游客可亲手制作专属脸谱,直接接触英歌舞文化符号 [2] 战略与产业价值 - 项目践行文化数字化战略,旨在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潮汕文脉传承,激活文旅经济 [2] - 技术应用推动英歌舞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存、创新化表达和产业化发展,形成文旅新打卡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