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

搜索文档
需求强劲 金价走强仍可期
期货日报· 2025-05-28 09:43
美国经济"软着陆"概率回升 - 贸易摩擦缓和迹象显现 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下降 进口回落推动二季度GDP增长预期回升[2] - 美国5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52.3 创2月以来新高 新订单分项指数53.3达2024年2月以来峰值 连续5个月扩张[2] - 服务业PMI初值52.3创两个月新高 价格分项指数达2023年4月以来高位 商业信心改善[3] - 一季度GDP环比年化-0.3% 创2022年二季度新低 贸易逆差和政府支出减少为主要拖累[3] - 私人投资环比飙升21.9% 逆转去年四季度-5.6%的负增长 商品进口环比激增50.9%[3] - 4月非农就业新增17.7万人超预期 失业率稳定在4.2% 但薪资增幅和工时下降[4] 美联储政策框架调整 - 美联储拟修改政策框架 从评估就业"偏离"转向衡量"短缺" 不再过度收紧高于充分就业水平的市场[6] - 可能退出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 该机制在2021年通胀达6%时显现局限性 将转向动态适应通胀波动性[7] - 长期利率显著偏高源于实际利率上升 新框架仍聚焦就业与通胀双目标 但减少对历史数据的依赖[8] 美元资产与黄金市场动态 -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a1 叠加对欧关税威胁 美元指数跌破100关口至98.68[9][10] - 伦敦金现货价格从3120美元/盎司反弹至3300美元/盎司 因信用类避险资产回调[9] - 20年期美债得标利率达5.047% 创历史次高 与预发行利率利差扩大至1.2个基点[11] - 美国联邦债务总额36.21万亿美元 公众持有债务占GDP超120% 财政扩张持续透支美元信用[10][11]
鲍威尔:美联储考虑调整货币政策框架,重新审视就业“不足”定义与通胀目标实现路径
智通财经网· 2025-05-15 21:45
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 美联储正在考虑对货币政策决策框架的关键部分进行调整 包括对美国就业不足的看法和实现通胀目标的方式 [1] - 政策制定者认为需要重新审视有关"不足"的措辞 并对平均通胀目标制进行类似评估 [1] - 当前框架是在利率持续低企和通胀低迷时期设计的 美联储将确保新框架能适应广泛的经济环境和发展 [1] 2020年框架审查背景 - 美联储2020年采用新框架 旨在在通胀长期低于2%后实现通胀"一段时间内"适度高于2% 即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 [1] - 批评人士认为该框架过于针对当时的低利率、低通胀环境 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不再适用 [1] - 2020年框架审查的主要考量是让美国人的长期通胀预期接近2% 美联储仍完全致力于2%的通胀目标 [2] 经济环境变化与政策调整 - 自2020年以来经济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 当前框架审查将反映政策制定者对这些变化的评估 [2] - 政策制定者受零利率下限约束的想法"不再是基本假设" 但框架仍需应对这一风险 [2] - 2020年框架审查调整了就业目标 将重点放在失业率过高的时期 而非同等关注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2] 就业目标调整与政策影响 - 就业目标调整缓和了美联储先发制人加息的做法 仅凭劳动力市场紧张不足以触发政策反应 除非导致不受欢迎的通胀压力 [2] -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一变化导致美联储未能及时加息应对疫情后通胀 到2022年初加息时通胀已接近四十年最高水平 [2] - 鲍威尔反驳政策框架导致应对滞后的说法 指出当时误判疫情引发的通胀是暂时的 [3] 审查时间表 - 美联储计划在今年夏末前完成当前的框架审查 [4]
改革迫在眉睫!前美联储“三把手”献计六大方法
金十数据· 2025-05-01 22:09
货币政策框架评估 - 美联储正在对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管理方式进行重大反思 旨在提高应对经济冲击与政策不确定性的能力 [1] - 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存在严重缺陷 修正它们既能彰显领导力 更能捍卫美联储的独立性 [1] 通胀目标改革 - 建议回归对称的2%通胀目标 当前"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因仅要求弥补低于2%的缺口而增加政策沟通难度 [1] - 过去五年通胀持续高于2%的目标 回归对称目标可减少市场困惑并为零利率下限风险做准备 [1] 就业目标调整 - 当前就业目标是单方面的 旨在最小化与最大可持续就业水平的不足 [1] - 2020年后即使经济快速增长、劳动力市场过热、通胀达5%以上 美联储仍延迟至2022年初才开始加息 [1] 通胀与就业目标冲突 - 当通胀和就业目标冲突时 需明确优先考虑哪个目标 以提供更明确的市场指引 [2] 量化宽松与紧缩框架 - 疫情期间美联储购债从支持国债市场演变为货币宽松 暴露出政策边界模糊问题 [3] - 近年量化宽松可能导致5000亿至1万亿美元的潜在损失 因其资产收益率低于银行准备金利率 [3] 经济预测与情景分析 - 建议公布多情景经济预测 帮助市场理解美联储在不同情景下的可能反应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4] 前瞻指引规范 - 前瞻指引需明确适用条件 如是否仅限零利率环境 如何设置免责条款等 [5] - 公开操作框架将有效减少市场误读 鲍威尔反对提高2%通胀目标的立场值得支持 [5] 配套改革措施 - 建议将政策锚定对象从联邦基金利率转向准备金利率 [5] - 将准备金排除在银行杠杆率计算外以避免与量化宽松冲突 [5] - 建立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评估机制 2022年激进加息导致银行固定收益投资巨亏正是忽视这一关联的恶果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