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

搜索文档
AI高考押题做成生意经,收割谁的焦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12:08
AI押题卷市场现状 - 部分教辅机构推出"AI大模型押题卷",标价398元,直播间优惠价298元,贴上AI标签后成为考生冲刺高考的新寄托 [1] - 浙江某辅导机构数学老师康武借助AI出押题卷,两门学科打包价599元,提供AI统计考点报告、AI押题卷、试卷讲解视频三份资料 [1] - 康武声称押题命中率达80%,去年使用ChatGPT,今年改用DeepSeek生成押题卷 [1] AI押题卷生成方法 - 康武将五年高考真题和两年名校试卷喂给DeepSeek,让AI统计考点频次,再将高频考点组合,从题库中挑题生成押题卷 [3] - 命中率计算方法存疑,只要属于同一类考点即算命中,例如"提高马铃薯单产"与"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率"均被归为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3] AI押题卷市场热度 - 社交平台上AI押题资料热度高,一条关于DeepSeek预测高考数学题的笔记获上万点赞,尽管有用户指出考题简单或出错,仍有数百人求分享资料 [4] - 康武坦言家长很少思考押题卷是否靠谱,通常不会解释太多原理 [5] 行业专家观点 -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出AI押题本质是市场营销手段,高考命题讲究平稳,例如数学第一题必考集合,唯一变化的是具体题目设计 [5] - 专家认为并非AI或名师押准题,而是高考一直按固定模式出题 [5] AI产品限制与监管 - 国内大部分AI产品限制预测高考题的直接提问,DeepSeek、豆包、元宝等均提示高考命题属国家机密,仅能提供学习建议 [6] - 文心一言未强调考试机密属性,并给出"明确不考《红楼梦》《乡土中国》"的回答 [6] - AI涉及法律法规的回答非常谨慎,教育领域限制预测高考题是基础操作,避免用户误解 [6] - 网信办在"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中提及将重点整治AI算命、AI占卜等误导欺骗网民的内容 [6]
上市寺庙的袈裟与账本
36氪· 2025-05-16 17:21
寺庙经济崛起 - 年轻人热衷寺庙消费推动"寺庙经济"爆发,56.5%年轻人将上香作为压力释放方式[8] - 小红书寺庙旅行话题笔记达176万篇,浏览量突破2.4亿,雍和宫相关话题超16亿浏览量[8] - 中国现存商业化寺庙超3万座,北上广及江浙地区寺庙年营收过亿者众多[9] 寺庙商业模式 - 门票收入构成基础现金流,灵隐寺年接待1200万人次带来6.7亿元收入[12] - 高溢价产品为主力盈利点:静安寺鎏金佛像1.98万元、开光银币1.68万元、头香价格万元起步[12] - 门票收入分配采用政府与寺庙7:3分成模式,小门票由佛教协会自主分配[13] - 普陀山子公司吉祥香业2019年香火销售收入达3200万元[14] - 文创产品变现强劲:灵隐寺"陈皮酱油"年销320万、十八籽手串淘宝销量增566%[14] 上市公司案例 - 峨眉山1997年上市,2024年营收10.13亿元,索道业务占比40.49%贡献4.1亿元[19][20] - 九华旅游2015年上市后投入募集资金改建索道及宾馆设施提升接待能力[21] - 普陀山旅游更名舟山旅游后正重新筹备上市[22] 资本运作延伸 - 上海玉佛寺"觉群创业基金"累计资助219个项目,成功率超80%,早期支持饿了么等企业[23] - 深圳弘法寺设立慈善基金,五台山控股15家企业涉及文旅、科技等多领域[23] - 少林寺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外投资14家企业涵盖房地产、制造业[24] 行业争议 - 高消费门槛引发质疑:静安寺牌位年费2000元,法门寺法会参与资格2000元/年[28] - 线上玄学经济形成灰色产业链,直播间"开光"水晶价格从30元炒至上千元[35] - 行业需平衡商业与宗教属性,避免过度稀释文化价值[37]
上市寺庙的袈裟与账本
36氪· 2025-05-13 08:26
寺庙经济崛起背景 - 年轻人因工作压力(996)、高房价物价、教育医疗负担沉重而转向寺庙寻求心理慰藉,56.5%的年轻人将上香作为释放压力的方式[3] - 寺庙成为社交和网红打卡地,寺庙旅行在小红书有176万篇笔记,雍和宫和灵隐寺相关话题浏览量分别超16亿和14亿[3] - 中国现存3万多座寺庙中大部分已商业化,北上广及江浙地区寺庙年营收过亿者众多[4] 寺庙商业化收入结构 - **基础收入**:门票(普陀山220元、峨眉山160元、灵隐寺45元)和香火(静安寺鎏金佛像1.98万元、开光银币1.68万元),灵隐寺年门票收入达6.7亿元[8] - **衍生业务**:法会认捐(入场券几百至数万元)、电子功德箱(捐赠额增长30%)[9][11][12] - **IP变现**:文创产品如灵隐寺"陈皮酱油"(年销320万元)、十八籽手串(淘宝销量增566%)、素食餐饮及宗教IP饮品(慈悲奶茶日销百杯)[10] 寺庙资本化运作案例 - **上市公司**:峨眉山(1997年上市)2024年营收10.13亿元,门票和索道收入占比67.84%[14][15];九华旅游上市后投资索道及宾馆改建[16];普陀山更名舟山旅游筹备重新IPO[16] - **投资布局**:上海玉佛寺创业基金孵化饿了么等219个项目(成功率80%)[17];五台山控股15家企业涉足文旅、水业、科技等领域[17];少林寺无形资产公司投资14家制造业和房地产企业[18] 商业化争议与行业反思 - **消费门槛争议**:静安寺牌位供奉2000元/年、法门寺法会服务2000元/年,部分寺庙被质疑"只进不出"[21] - **非商业化案例**:辽宁大悲寺禁止捐款、终南山寺庙资助留守儿童、上海报恩寺救助流浪动物[21] - **线上玄学经济**:雍和宫同款手链溢价至上千元,微信头像开光服务标价3000元,形成千亿灰色产业链[22][24] 行业发展趋势 - 寺庙经济需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避免过度稀释文化价值[24] - 宗教IP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兴渠道拓展年轻客群[10] - 头部寺庙通过资本运作形成"文旅+投资"多元化集团模式[17][18]
Labubu已经成了当代人的新佛牌
虎嗅APP· 2025-05-10 21:44
泡泡玛特Labubu的全球现象 - Labubu凭借独特设计风靡全球 成为欧美明星和名媛圈层的潮流单品 并与爱马仕Birkin包形成搭配潮流 [4] - 第三代挂件发售后引发全球抢购热潮 消费者将其赋予转运、防小人等玄学功能 [4][6] - 北京限定款设计融入石狮子和门钉元素 契合中国传统风水学中"以煞制煞"的理念 [21] 盲盒产品的玄学化趋势 - 泡泡玛特IP被赋予风水寓意 Molly被解读为增强抗压能力和人际偏爱的象征 其圆脸设计符合风水学"圆满无缺"意象 [25][26] - 小红书出现大量面相攻略 Labubu被认为适合性格软弱者 材质硬度形成功效鄙视链(搪胶脸>PVC>棉花脸) [21] - 消费者从单一收藏转向多功能诉求 通过工位摆位叠加"运势buff" 星座系列与职业场景深度绑定 [28][32] 东西方消费文化差异 - 东亚市场将毛绒挂件视为情感寄托 中国消费者人均包挂持有量显著高于欧美 形成Kidult现象 [56][61] - 欧美市场偏好金属/塑料材质挂件 搜索量近十年最高 但设计语言更强调个性化而非玄学功能 [58][60] - Labubu在泰国被佛教文化吸收 获官方认证为"神奇泰国体验官" 并衍生刺符纹身等本土化产品 [40][42] IP设计的文化适应性 - Labubu背景故事留白设计 为消费者提供自我投射空间 是其玄学化传播的关键因素 [36][37] - 国际版命名强化好运标签 如"Good Luck to You"翻译 潜在推动欧美市场对东方玄学的接受度 [48][49] - 设计师通过尖牙等特征连接貔貅等瑞兽意象 实现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化转译 [21][25] 行业消费动机演变 - 盲盒购买动机从娱乐性转向功能性 形成"买挂件=买运势"的新消费逻辑 [8][11] - 职场场景驱动产品创新 职业系列针对用眼过度等细分需求 宇航员系列绑定创新类岗位 [32] - 社交媒体加速玄学内容裂变 形成"攻略-购买-晒单"的闭环消费链 [17][28]
泡泡玛特修炼成仙
虎嗅· 2025-05-10 10:06
泡泡玛特Labubu的全球风靡 - Labubu凭借独特设计风靡全球 成为欧美明星名媛圈层新宠 被时尚媒体誉为"与爱马仕Birkin包的天作之合"[1] - 第三代挂件发售后引发全球抢购热潮[1] - 在泰国获得"神奇泰国体验官"称号 穿上宗教道袍进行文化融合[26][28] 玄学文化赋能产品价值 - Labubu被赋予"防小人、转运、破局勇气"等玄学功能 小红书出现面相攻略[10][15] - 材质形成鄙视链:搪胶脸>pvc>棉花脸 硬度与功效正相关[15] - 其他IP如Molly也被赋予"增强抗压能力、化解煞气"等风水寓意[18] - 玄学需求推动消费 从单个购买发展为多款叠加[20] 文化差异与消费动机 - 东亚消费者将毛绒挂件作为情感寄托 形成Kidult现象[47] - 欧美市场偏好金属/塑料材质 设计更直接犀利[44][45] - 包挂文化在东亚更普及 欧美近期搜索量达十年峰值[41][43] - 泰国95%信仰佛教 Labubu被开光赋予招财寓意[28] 产品设计成功要素 - 大量留白设计让消费者自主赋予精神寄托[24] - 尖牙设计契合中国风水"以煞制煞"理念 北京限定款采用石狮子元素[15] - 简单背景故事降低认知门槛 提高传播性[24] 全球化营销策略 - 欧美通过明星效应打开市场 盲盒形式仍具新鲜感[31][32] - 产品命名融入"Good Luck"等吉祥元素进行文化适配[34] - 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定位:东方强调玄学 西方突出潮流[38]
明星抢着带货,一年大赚400亿:疯狂的水晶生意,暴利下的危与机
创业邦· 2025-03-27 17:31
水晶行业市场概况 - 水晶成为继翡翠、玉石之后的新兴财富密码,黄水晶、白水晶、粉水晶等因"现代玄学"和"情绪治愈"属性在年轻人中掀起热潮,相关饰品及装饰品供不应求 [4] - 小红书平台水晶话题浏览量超22亿次,与"转运""磁场"等关键词绑定,消费者将"五行缺金""八字喜水"等心理投射到水晶消费中 [4] - 江苏东海县作为"世界水晶之都"拥有3000多家加工企业,2024年水晶交易额达460亿元,年销量3000万件,跨境电商交易额50亿元,TikTok相关视频播放量超百亿 [4] 水晶爆火驱动因素 - 水晶在玄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西方占星术及中国传统文化均赋予其转运、辟邪等象征意义,不同颜色对应不同功能(如黄水晶招财、粉水晶招桃花) [9] - 社交媒体推动"水晶+玄学"讨论,消费者通过晒月光"消磁"、鼠尾草"净化"等行为强化心理暗示,水晶球、水晶金字塔等衍生品需求增长 [12] - 明星直播带货显著拉动销量:徐艺洋单场直播销售额100万-250万,粉水晶手链销量1000-2500条;伊能静带货6999元水晶阵单款销售额266万元;于正5.8万元水晶吊坠专场销售额超500万元 [12] 行业乱象与风险 - 市场造假手段包括染色、酸洗、拼接等,部分商家以玻璃或廉价矿石冒充天然水晶,真假产品价差达20倍,假冒鉴定证书产业链成熟 [5][23][26] - 水晶非标品特性导致定价混乱,正常毛利率20%-30%,但以次充好可达70%以上,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5000条,消费者维权困难 [18][23] - 直播带货存在价格欺诈:主播通过"破价"剧本制造降价假象(如7999元产品砍价至2999元),实际销售加工次品 [23] 行业竞争与供应链挑战 - 国内现存水晶相关企业4.26万家,74%属于批发零售业,创业热潮催生水晶直播培训、疗愈师证等衍生项目(培训费1500元/人) [31][33] - 东海县自2001年起停止本地开采,依赖非洲、赞比亚等进口,原材料稀缺导致中高端水晶价格半年内上涨50%,部分品种价格翻数倍 [33] - 行业缺乏科学依据支撑功效宣称,水晶的压电效应、热电效应需特定条件触发,与人体无直接关联,商家营销依赖文化象征意义 [34]
AI「算命」,人类的赛博安慰剂
36氪· 2025-03-10 07:55
AI算命现象分析 - 核心观点:AI算命现象反映了用户对情绪价值和娱乐化体验的需求,而非真正追求预测准确性 [4][5][20] - 用户行为:全年龄段用户热衷于向AI提问运势、生活建议等问题,即使结果似是而非也乐此不疲 [2][3][6] - 社交属性:精心设计的算命提示词成为职场社交密码,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传播 [6][7] DeepSeek产品特性 - 市场定位:相比ChatGPT更符合中国用户需求,在"百模大战"中凭借文采和推理能力脱颖而出 [6] - 内容风格:输出结果常附带心灵鸡汤式建议,提供情绪价值 [22][23] - 技术特点:R1模型创造性较强但幻觉率较高,容易偏离事实 [14][26] 商业模式观察 - 衍生经济:AI算命带动手串等周边产品销售,黑曜石、海蓝宝等品类被频繁推荐 [21] - 变现尝试:部分博主通过定制AI算命服务收取高额费用,如2888元/次的咨询服务 [21] - 用户教育:平台被用作玄学知识学习工具,帮助理解晦涩专业术语 [18] 行业局限性 - 数据缺陷:玄学领域缺乏足够公开的运算实例数据,影响模型训练效果 [13] - 隐私风险:用户需提供生辰八字等敏感信息,存在数据泄露隐患 [16] - 信任壁垒:重要决策场景下用户更倾向人类专家而非算法建议 [17]
“遭年轻人疯抢”上热搜!多平台已下架
新浪财经· 2025-03-04 09:04
电商平台"银行土"销售现象 - 电商平台出现将银行附近泥土包装成"招财"玄学商品的现象,商家宣称取自五大银行门口或发财树的泥土具有催财生财效果 [2][5] - 产品规格为100g-500g,单价数十元至数百元,部分提供定制服务,如选择特定银行泥土或附个人取土视频 [5] - 目前主流电商平台已下架相关商品,但社交平台仍有博主以隐晦方式兜售,如"代挖银H土"、"点钞机土"等,价格达188元且不包邮 [4][6][7] 行业监管与法律风险 - 江苏省消保委指出商家将普通土壤包装为玄学商品涉嫌违反《广告法》第九条(禁止宣传迷信内容)和《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条(禁止破坏绿化设施) [8][9] - 商家虚构功效高价出售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或欺诈,部分要求消费者提供房屋格局等个人信息存在泄露风险 [9] - 平台需履行《电子商务法》审核义务,包括下架违规商品、完善关键词过滤机制等 [11][12][13] 社会影响与行业建议 - 该现象反映消费者财富焦虑,但过度营销可能助长投机心理,误导公众忽视理性理财与职业规划 [10] - 大量挖土行为可能破坏城市绿化景观并增加市政维护成本,引发群体性负面效应 [10] - 建议监管部门加强执法,平台需配合限流违规内容,消费者应树立科学财富观 [13]
太荒唐!宣称发财率达999.999%!一份卖几十到上百元,多平台紧急下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6 14:07
银行土现象分析 - 近期网络上出现高价售卖"银行土"现象 所谓"银行土"指从银行花圃或花盆取出的泥土 被宣称具有招财转运功效 [1] - 多个平台已将相关视频及商品下架 显示该现象已引发社会关注 [1] 产品特征与定价 - "银行土"形式多样 包括银行门口花圃土 大堂发财树花盆土 甚至点钞机粉尘 [3] - 售价区间跨度大 从数十元到888元不等 部分网店提供首单优惠和满减活动 [4][6][8][9] - 有网店推出4款不同属性的"五大行招财土" 最低售价23.98元 标注"祈福49天/36天/7天"等属性 [10] 营销策略 - 网店使用"暴富银行土保真"等关键词 强调"五大银行土"概念 包括中行 工行 农行 建行 交行 [10] - 部分卖家提供增值服务 如全程录像 指导摆放 选择"合适时间"取土 价格可达198元 [12][14] - 有博主将五大银行土与五行学说关联 赋予不同银行土特定属性 [19] 消费者心理 - 该现象反映部分人群的"财富焦虑" 通过购买"银行土"获取虚幻的财富掌控感 [19] - 被归类为"体验式玄学消费" 类似"寺庙咖啡"概念 消费者购买的是心理安慰而非实际商品 [19] 行业影响 - 该现象显示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心理需求进行过度营销 将普通泥土包装成特殊功效商品 [22] - 资深从业者指出 这种行为涉嫌欺诈 通过高溢价获取超额利润 [22]
4个城市涨,66个城市下跌
猫笔刀· 2024-07-15 22:15
A股市场炒作现象 - 川大智胜因名称与特朗普(川普)谐音被当作概念股炒作 形成市场共识后多次出现联动行情 [1] - 资金偏好选择盘子小、大股东减持受限、公募机构持仓少的标的进行概念炒作 避免互相接盘 [1] - 类似现象在美股和币圈同样存在 但A股缺乏基本面投资的主流逻辑 [1] 房地产市场数据 - 6月70城房价数据出现分化 北京(环比+0.2%)、上海(+0.5%)、南京(+0.1%)、杭州(+0.3%)四城环比止跌 为多月来首次 [4] - 其余66城持续下跌 其中广州(-1.5%)、武汉(-1.9%)跌幅显著 呈现加速下行趋势 [5] - 日本经验显示大城市房价复苏能力更强 人口流出城市可能长期低迷 [5] A股市场表现 - 单日成交萎缩至6000亿 中位数跌幅1.78% 外资净卖出30亿 仅银行/煤炭/电力等红利板块护盘 [6] - 沪深300ETF出现疑似国家队买入痕迹 但未能激发市场内生买盘 [6] - 3000点以下市场风险有限 但时间成本较高 [8] 行业及公司动态 - 2024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 二季度增4.7% 房地产同比下滑10.1%拖累经济 [9] - 赛力斯单日大跌5% 技术面破位 市场担忧华为品牌转让影响 [9] - 京东方中报盈利21-23亿不及预期 叠加200亿融资计划引发抛售 [9] - 苹果印度销售额增长33%至80亿美元 当地产能达140亿美元但仍仅为中国市场的1/5-1/6 [9] - 加密货币受二饼ETF获批传闻推动持续上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