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

搜索文档
【财闻联播】国家药监局:加强人工智能、生物材料“揭榜挂帅”产品的注册指导!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问世
券商中国· 2025-07-03 20:12
宏观动态 - 商务部回应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中方反对单边霸凌做法,将评估并反制任何损害中方利益的交易 [1] - 商务部回应美国总统拟带企业团访华报道,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推动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2] - 国家药监局加强人工智能、生物材料"揭榜挂帅"产品注册指导,优化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审查流程 [3] 科技创新 - 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问世,由问天量子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研发,可抵御量子计算机攻击 [4][5] 金融机构 - 招商银行获准筹建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0亿元,专注市场化债转股及股权投资 [6] - 保定银行获批增资至59.8亿元,较原注册资本52.7亿元增加7.1亿元 [7] 市场数据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0.18%,深证成指涨1.17%,创业板指涨1.90%,消费电子股爆发带动成交超1.3万亿元 [8][9] -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10.52亿元,上交所融资余额报9280.81亿元,深交所报9090.04亿元 [10] - 香港恒生指数收跌0.63%,恒生科技指数跌0.67%,奈雪的茶跌超10%,国泰君安国际涨超11% [11] 公司动态 - 航天晨光恢复军队物资工程服务采购资格,此前因暂停事项已完成内部核查 [12] - 摩根士丹利在宁德时代H股多头头寸从7.05%增至8.09%,空头头寸从4.86%增至5.83% [13][14] - 财富趋势实控人黄山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768.34万股),减持计划不影响公司治理 [15] - 阿里巴巴拟发行120亿港元可交换债券,资金将投入云计算和国际电商,债券参考阿里健康股票 [16]
完整回顾: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6-18 17:05
大会概况 - 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在北京中关村召开,聚焦再生材料、医工融合、投融资机制等核心议题,围绕"临床牵引+科技驱动+产业转化"路径展开交流 [2] - 现场汇聚临床、科研、企业、投资等领域600余位专业嘉宾,发布多项标志性成果,展现中国医美科技迈向系统化创新与落地能力并重的新阶段 [2][14] 政策与产业生态 - 北京市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刚指出,医美作为首都医药健康产业重要特色板块,正迎来政策体系与资源供给双重叠加,包括三轮医药健康行动计划、"创新药械全流程优化"试点等政策工具 [3]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原院长祁佐良强调再生医学、材料科学、能量设备、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协同是推动医美科技跃迁的核心,胶原蛋白相关产品成为临床与产业双热点 [5] 创新成果与转化机制 - 大会发布2025全球医美科技创新系列大奖,设科技创新奖、创新服务奖、创新转化奖三大类,展示中国医美科技在材料、设备、成果转化等多维度创新成果 [7] - 第三届中国整形外科科技成果转化大赛启动,评审围绕创新性、技术可行性、市场潜力与团队能力四大维度展开,新增概念验证和动物实验支持等服务包奖励机制 [9] - 思宇医疗科技新媒体创始人赵清发布《全球医美科技白皮书2025》,提供系统性知识图谱与战略参考 [12] 技术前沿与落地挑战 - 清华大学药学院尹航教授指出外泌体具备精准递送、抗炎抗衰潜力,但高纯度、高活性的外泌体制备仍是技术瓶颈 [15]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安阳教授团队以脂肪脱细胞支架为起点构建多组织再生路径,开发新型脂肪提纯系统与微针递送平台 [17] - 中国科学院过程所张贵峰教授提出医美应从"细胞—基质—微环境"联动机制出发建立系统干预模型 [20] 注册与知识产权 - 北京宝丽永昌医药刘家岐强调医美器械注册需结合法规逻辑和证据体系判断,以皮秒激光为例说明完整证据链的关键价值 [22]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刘丹丹指出专利实质是防止"别人能做",建议企业上市前进行防侵权检索并动态布局专利 [24] 产业转化核心难题 - 金汇通投资基金史恒指出医美行业底层逻辑转向精细化功能产品,技术能否完成研发到销售的闭环是投资关键 [30][3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军歌助理教授表示科研成果转化障碍在于缺乏系统性注册意识与对监管语言的理解 [32][33] - 海南苏生生物曾胜强调医美需要独立的产品定义和开发标准,不能直接迁移成熟医用材料 [33][36] - 丽和康华北区总经理吴楠建议从技术诞生起同步布局合规路径,避免低估注册与临床验证复杂度 [36][38] 行业趋势 - 医美创新正由"轻商业、重营销"旧范式转向"强临床、重路径"新逻辑,企业开始正视研发周期与合规成本,投资人衡量系统闭环能力 [40] - 产业日益成熟,医美逐步成为融合再生医学、材料科学、精准医学等多学科的科技产业 [40]
新突破!广州科研团队用莲藕接骨“塑肉身”,冻豆腐、枸杞、油柑都在研究之列
环球网资讯· 2025-06-04 13:55
再生医学材料创新 - 莲藕因其天然多孔中空结构被证实为理想骨修复支架材料 显微镜下显示完美导管结构 可促进血管神经生长及养分交换[4][6] - 经冻干矿化处理的莲藕支架强度达人体骨骼水平 生物相容性优异且降解速度可调控 相比骨水泥材料减少炎症风险[6][7][9] - 小鼠实验中莲藕支架治疗组颅骨缺损愈合率达50% 显著高于未处理对照组 证实其加速骨再生能力[13] - 团队计划推进羊等大动物实验 目标攻克人体大段骨缺损修复难题[14][16] 食源性生物材料应用扩展 - 冻豆腐蜂窝结构可制成创伤敷料 实验显示其能促进组织愈合并减少疤痕形成[17] - 枸杞油柑外泌体提取物正研究用于皮肤修复及美白 潜在化妆品产业应用价值[17] - 研究理念源于自然仿生学 团队筛选进化成熟的植物材料进行生物医学开发[17] 干细胞技术突破 - 广州健康院首创尿液细胞重编程技术 实现无创获取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 周期短且安全性更高[19][20] - iPS细胞可分化多种功能细胞 团队已构建血液免疫细胞技术体系 包括NK细胞巨噬细胞等[21] - 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成果聚焦重编程机制 推动干细胞临床应用转化[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