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育友好型社会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支持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的岗位设置为生育友好岗位
快讯· 2025-07-31 11:01
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 工作措施》。其中提出,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加强对女性劳动者特别是生育再就业女性的职业技能 培训。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对女职工特别是孕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支持用人单 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的岗位设置为生育友好岗位。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开展寒暑假及课后儿童托 管活动,积极推进母婴设施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
北京: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
第一财经· 2025-07-31 10:48
生育补贴制度 - 建立并实施生育补贴制度,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5] - 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5] 住房支持政策 - 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可优先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并在户型选择上给予照顾 [9] - 子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父母同时申请保障性住房的,优先就近配租配售 [9] - 多子女家庭购房支持力度加大,可能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9] - 多子女家庭租赁房屋并备案的,可按实际月租金提取公积金,不受月缴存额限制 [9] 妇幼医疗保健资源配置 - 优化妇幼医疗保健资源,提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保健等医疗服务水平 [5] - 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5] - 加强生殖保健技术研发应用,改善产妇生育体验 [5] 儿童医疗服务水平 - 推进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全覆盖 [6] - 各区至少有1家紧密型儿科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至少规范化设置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6] - 动态支持生殖健康、儿童健康等重点专科发展,绩效工资分配向儿科倾斜 [6] 托育服务供给 - 构建以幼儿园托班为主渠道,社区办托和托育机构为重要依托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 [7] - 增加公建托位供给,提高公建托位占比,推动市、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7] - 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普惠、多元、优质托育服务 [7] 教育服务优化 - 根据适龄人口规模变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9] - 统筹考虑同一家庭子女“长幼随学” [9] - 保障公共租赁住房群体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享有与购房群体同等权利 [9] 职工权益保障 - 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加强对生育再就业女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9] - 支持用人单位设置生育友好岗位,鼓励开展寒暑假及课后儿童托管活动 [9] 交通出行保障 - 在以家庭为单位配置小客车指标时,加强对多子女无车家庭的倾斜支持 [9] 新型婚育文化培育 - 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 [10] - 加强婚恋指导服务,打造青年交友服务品牌 [10] - 破除婚嫁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 [10]
育儿补贴来了!真金白银为养娃减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0:57
育儿补贴政策 - 全国性《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将于明年实施 覆盖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 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家庭 [1] - 补贴对象为2022年1月1日后出生且未满3周岁的婴幼儿 涵盖一孩、二孩、三孩家庭 [1] - 2025年后出生的孩子可享受36个月连续补贴 之前出生的按剩余月数折算 [1][2] 补贴发放标准 - 年度补贴金额为3600元 一次性发放 [2] - 2025年出生孩子3年累计可获10800元 2023年12月出生孩子可获7200元 [2] - 补贴需通过支付宝、微信小程序或省级政务平台申请 需提交出生证明等材料 [2] 配套支持措施 - 补贴金额设计参考国际标准(占人均GDP2.4%-7.2%) 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 [4] - 对低收入家庭免征个税 不计入低保收入认定 [4] - 2025年目标实现每千人4.5个托位 同步推进免费学前教育试点 [4] 政策意义 - 政策是国家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关键举措 被专家称为"育儿第一桶金" [5] - 政策组合拳从短期补贴到长期托育、教育支持 系统性降低家庭养育成本 [4][5]
育儿补贴,真金白银为生育减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06:52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全国性育儿补贴政策不仅提供经济支持,更传递出国家重视人口发展的明确信号, 将对地方政府起到带动效应,推动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更高水平、更广泛人群的生育补贴政策上来。同 时,生育补贴政策是构建人口均衡发展长效机制的起点,也能推动教育、住房、就业等配套政策的协同 改革,逐步形成"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 杨舸(中国社会科学院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生育支持体 系迈入系统化、制度化新阶段,将为破解"生育焦虑"提供重要支撑。自2021年起,我国已经有不少省、 市、县(区)政府出台并实施生育补贴政策。在整体生育率较低的背景下,全国层面育儿补贴政策的推 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微观层面来看,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生育养育的经济压力,特别是为正在做出生育决策的人民 群体增强信心。生育养育成本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央政府通过真金白银的支持,显示出 国家提高生育率的现实需求和强烈期望。在地方试点中,育儿补贴政策受到了当地育龄群体的广泛支 持。 其一,实行不分孩次的"一视同仁"普惠性补贴,将所有婴幼儿家庭纳入保障 ...
【西街观察】真金白银,支持生育的坚实一步
北京商报· 2025-07-29 22:47
育儿补贴政策内容 - 国家自2025年1月1日起对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育儿补贴 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1] - 一孩 二孩 三孩家庭累计最高可领取10800元 21600元 32400元补贴 [2] - 政策突破地方性补贴局限 首次实现全国统一标准并覆盖一孩家庭 [2] 政策影响分析 - 母婴 乳制品板块因政策利好集体大涨 行业活跃度显著提升 [2] - 补贴制度通过现金支持直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形成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拼图 [3] - 政策与托育服务扩容 教育资源均衡等举措形成支持生育的合力 [3] 行业联动效应 - 政策释放明确信号 将带动母婴用品 婴幼儿食品 早教服务等关联产业链发展 [2][3] - 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增加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与补贴政策形成配套支持 [3]
育儿补贴,3600元背后的三重深意
人民日报· 2025-07-29 08:54
育儿补贴政策核心内容 -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按年发放 对2025年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 [1] -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在低保和特困人员认定时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1] - 全国每年两千多万婴幼儿可领取补贴 这是我国首次对居民发放普惠式现金补贴 [1] 政策战略意义 - 体现"投资于人"导向 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为国家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2] - 有利于人力资本长期积累 实现增加家庭收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等多重目标 [2] - 将人的发展置于经济社会系统核心 从关注物质积累转向重视人的价值 [3] 人口发展背景 - 我国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 老龄化少子化程度加深 [3] - 2024年国务院提出一揽子生育支持措施 涵盖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多个环节 [3] - 政策旨在保持人口规模优势和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助力经济动能转换 [6] 民生保障作用 - 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背景下实施 体现"民生为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 - 调查显示多数育儿家庭面临较大经济压力 政策回应降低养育负担的呼声 [4][6] - 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教育"双减"、普惠托育等政策形成协同效应 [4] 经济与社会价值 - 我国照料经济价值约占GDP25% 其中女性贡献近2/3 补贴体现对照料劳动价值的尊重 [6] - 降低生育直接/间接成本及机会成本 激发生育意愿 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6] - 完善生育支持体系有利于释放内需潜力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7]
中信证券:育儿补贴政策的落地 关注乳制品、母婴连锁、婴幼儿用品、产后护理服务四大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08:53
政策核心观点 - 育儿补贴政策从地方试点升级为全国性制度安排,体现"民生为大、务实可行"导向 [1] - 政策覆盖2025年1月1日起出生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年补贴总量约1012亿元,中央财政保障 [3] - 允许财政实力强的省份额外增加补贴,差异化地方补贴值得期待 [3] - 国际对比显示我国生育补贴占GDP比重不足0.1%,低于英国(2.12%)、法国(1.42%)等国家 [4] 政策设计特点 - 普惠性基础:一孩/二孩/三孩同等标准,年补贴3600元/孩,覆盖2811万婴幼儿 [3] - 地方灵活性:市级行政区域统一标准,省级可提标并由地方财政承担 [3] - 长期优化空间:通过动态调整标准、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政策效果 [4] 受益行业分析 乳制品 - 婴配粉需求与生育政策强绑定,青少年群体增长间接利好奶酪/液奶 [5] - 板块处于基本面及估值底部,政策有望改善预期 [6] 母婴连锁 - 头部公司同店收入增速已转正,育儿补贴将强化同店数据回暖 [6] - 业绩对直营门店敏感性高,弹性显著 [6] 婴幼儿用品 - 用户群体扩大直接受益,婴童个护赛道因法规落地快速成长 [6] - 婴配奶粉新国标提升添加剂需求 [6] 产后护理服务 - 月子中心市场规模2019-2024年CAGR达20%,未来5年预计25% [7] - 当前渗透率仅17%,显著低于新加坡(57%)、韩国(68%)等地区 [7]
国家育儿补贴方案发布:一二三孩每孩年补3600元,地方可根据财力适当提标
第一财经· 2025-07-28 22:09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全国性育儿补贴制度,覆盖一孩、二孩、三孩家庭,每年每孩补贴3600元直至年满3周岁 [1][4] - 2025年前出生且未满3周岁的婴幼儿可按月折算领取补贴(例如2023年12月出生可领7200元)[4] - 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个婴幼儿家庭,按当前出生人口测算年财政支出约1012亿元(基于2812万出生人口×3600元)[1][4] 财政分担机制 - 中央财政按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化比例补助,地方可提标但需自行承担超额部分 [1][6] - 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或承担80%(参照历史民生项目比例),中部60%,东部50% [7] - 补贴政策需在市级或省级行政区域内统一标准,禁止县级以下政府自行出台政策 [6] 政策影响分析 - 直接现金补贴具有普惠性,尤其利好低收入家庭(相比个税扣除更公平)[7] - 中西部和低等级城市对生育率提升效果可能更显著 [5] - 企业响应政策趋势明显,超10家知名企业已推出生育现金补贴及延长产假措施(如携程、快手、小鹏汽车等)[9] 配套措施与长期规划 - 国务院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医保局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全国医保报销范围 [8] - 专家建议建立补贴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联动机制,未来需综合教育、托育、医疗等多领域支持 [8][9] - 补贴申领以户籍地为依据,通过线上系统或线下渠道办理,相关部门正推进系统建设 [4][10]
每孩每年3600元,你生吗?
虎嗅APP· 2025-07-28 21:47
育儿补贴政策分析 - 国家基础育儿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发放至婴幼儿年满三岁[4][5] - 呼和浩特等地方性补贴叠加后可达20800元/孩[8] - 补贴金额未来可能上调至1-2万元/年[8] 生育成本数据 - 全国0-17岁孩子平均养育成本53.8万元,上海北京达101万/93.6万[20][21] - 中国养育成本/GDP比值6.3倍,全球最高[21] - 分阶段成本:0-2岁7.36万(13.67%),3-5岁10.96万(20.36%),6-14岁24.31万(45.15%)[23] 社会生育意愿差异 - 低收入家庭0-17岁养育成本12.6万,3600元补贴对其更具实际意义[27] - 发达地区人口净流入缓解生育率压力,如北京上海[16][17] - 女性受教育年限与生育率呈负相关[42] 国际生育率比较 - 生育率TOP15国家均为欠发达国家(如尼日尔6.64,安哥拉5.7)[39] - GDP越高生育率越低,美国贫困人群生育率高于高收入群体[38][47] - 欧洲补贴政策下移民群体生育意愿显著高于本地白人[45] 社会流动与生育关系 - 代际向上流动显著降低生育意愿[51] - 大学学历以上群体生育意愿比小学学历群体低14.4%[52] - 城市居民生育意愿比乡村低3.7%[52] 政策建议方向 - 应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而非惩罚不婚不育[67][68] - 有效措施包括医疗托育服务完善、父母产假制度、教育资源均衡等[68] - 单纯经济补贴对高收入群体刺激效果有限[44]
本月起,我市生育保险待遇提高标准 住院分娩范围内费用“零”自付
镇江日报· 2025-07-19 06:18
生育保险待遇提升政策 - 核心政策调整:7月1日起镇江市将生育保险住院分娩待遇从定额支付(顺产2700元/剖宫产5400元)改为按医疗机构等级比例支付,三级/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分别按80%/100%比例报销[1][2] - 职工医保案例:首例受益者朱女士剖宫产费用9041.48元,新政后报销比例达80%(7233.18元),剩余1800余元目录内费用获财政全额补助,较原政策多报销1833.18元[1] - 城乡居民医保升级:产前检查报销比例提升至50%(年度限额1000元),住院分娩取消起付线并按70%比例报销,较原定额标准(顺产1000元/剖宫产1200元)显著提高[2] 财政补助机制创新 - 补助范围扩展:覆盖职工医保灵活就业人员/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及其配偶等群体,对基本医保报销后的目录内自付部分实施财政全额补助[3] - 执行方式优化:实行"免申即享"机制,孕产妇无需主动申请即可自动享受财政补助[3] 政策影响范围 - 待遇结构变化:新增流产/引产相关待遇,居民医保生育待遇与门诊住院支付限额合并计算[2] - 医疗机构分级支付:三级医院设置80%支付比例,二级及以下实现100%全额报销,形成阶梯式报销体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