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普惠

搜索文档
【省生态环境厅】陕西省“碳惠三秦”碳普惠平台上线
陕西日报· 2025-06-26 06:42
陕西省碳普惠平台上线 - 陕西省"碳惠三秦"碳普惠平台正式启动 该平台是陕西省级唯一官方碳普惠平台 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碳金融"技术 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参与体系 [1] - 平台发布2项方法学 包括《陕西省碳普惠方法学 地铁》和《陕西省碳普惠方法学 公共汽车》 为碳减排行为提供量化标准 [1] - 平台通过链接多种低碳场景 将居民日常低碳行为转化为碳积分 积分可兑换权益产品 提升公众参与度 [1] 低碳发展成效 - 2024年陕西国考10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8 同比改善5.8% 优良天数294.6天 同比增加11.7天 [2] - 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5500万千瓦 占全省总装机47.2% 新能源汽车产量119.8万辆 同比增长13.9% [2] - 绿色建筑竣工面积3400万平方米 占新建建筑比例约93% 地热能供暖面积573万平方米 [2] - 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陕西履约率100% 配额成交量3534万吨 实现交易25.3亿元 [2] 低碳日活动 - 2025年全国低碳日陕西主场活动主题为"碳路先锋 绿动未来" 强调消费端碳减排重要性 [1] - 活动现场发布西安市减污降碳卡通形象"绿小安" 展示全省应对气候变化成效及低碳技术 [2] - 碳普惠机制作为低碳发展创新模式 旨在鼓励个人和中小微企业践行低碳行为 推动绿色消费 [1]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州举办 上海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运营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13
全国低碳日活动 -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举办 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 [1] -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指出 我国持续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在监测预警 风险管理 生态系统等领域取得实效 [1] -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显示 截至2024年底 我国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达70余项 团体标准100余项 [1] 上海碳普惠平台 - 上海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运营 包含地面公交 轨道交通 共享单车 纯电动车4种减排场景 [2] - 平台可自动记录用户绿色出行行为并累积碳积分 积分可兑换数字人民币 商品券等服务 [2] - 平台试运行8个月 累计吸引10余万市民参与 近300家企业开通碳账户 上线2个交易品种 累计交易4万余吨减排量 [2]
低碳有“价” 释放节能降碳新活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6-26 02:46
全国节能宣传周与碳普惠机制 - 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定于6月23日至29日举行,主题为"节能增效,焕'新'引领" [1] - 碳普惠机制广泛落地,绿色行为从可量化发展为可"变现",推动"环境有价"理念加速实现 [1] - 全国已有27个地区搭建起碳普惠体系,碳账户普及成为新风尚 [2] 碳普惠平台运营与用户增长 - 上海碳普惠平台上线运营,市民通过"随申办"开通个人碳账户,绿色出行行为自动转化为碳积分 [2] - 武汉"武碳江湖"碳普惠平台上线两年多,近两个月新增用户达27万 [2] - 市民乘坐5次公交车积累的碳减排量可抵扣2元银行贷款利息,低碳行为与金融实惠挂钩 [3] 碳普惠机制扩展与创新 - 江苏、湖北等地将碳普惠机制延伸至公共机构,建立"行为减排-碳积分累积-权益兑换"激励机制 [3] - 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成果可转化为"碳资产",用于抵消排放或兑换奖励 [3] - 碳普惠平台覆盖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再生资源回收等场景,探索与碳市场对接路径 [3]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 - 《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 [4] - 湖北宜昌中锰科技公司获得1000万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排放配额成为融资"硬通货" [4] - 湖北一家公司通过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获得6亿元银行贷款 [5] 排污权交易与碳市场发展 - 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为90家企业办理排污权抵质押贷款,授信额81.92亿元,总贷款额12.59亿元 [5] - 湖北实现个人碳普惠减排量纳入碳市场配额抵销机制,1吨碳普惠减排量可抵销1吨碳排放配额 [5] - 北京、广东、深圳、重庆、上海、湖北等试点碳市场明确碳普惠减排量可作为补充抵销机制 [6]
东营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力推节能降碳工作
齐鲁晚报网· 2025-06-25 23:12
节能降碳措施及成效 - 东营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降碳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坚持以"双碳"工作为引领 [1] - 在全省率先制定印发《东营市零碳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方案(试行)》,公布东营宁德时代锂电产业零碳园区、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零碳园区作为第一批市级零碳园区建设名单 [1] - 高水平编制《东营市零碳城市发展规划》,深化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积极拓展零碳油区、零碳化工、零碳乡镇等应用场景 [1] - 在全国率先打造全域零碳示范城市、重化工产业新能源化转型样板 [1] - 全力打造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积极探索碳普惠体系建设,先期开展碳排放指标分配研究 [1] 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 深入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实现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 [1] - 深入实施"一企一策"能效诊断,持续推进重点企业节能减煤降碳改造提升 [1] - 谋划储备一批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 [1] 节能降碳宣传教育 - 加强节能降碳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县区、功能区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专题培训 [2] - 每年开展节能宣传周、低碳日和生态日系列活动,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2] - 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宣传教育,持续提升全社会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 [2]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齐敦品走进“在线访谈”节目节能降碳,加快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
新华日报· 2025-06-23 07:23
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成效 - 江苏省近3万家公共机构覆盖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领域,通过"双控"和定额管理模式推动能效提升 [2] - 2024年全省公共机构总能耗224.13万吨标准煤、总用水量3.96亿立方米、碳排放总量970.82万吨,均低于"十四五"控制目标 [2] - 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用水量和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29.10%、20.12%、38.41%和20.02% [2] -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定额约束值的公共机构数量从2021年5447家降至955家,降幅达82.5% [2] 政策与制度创新 - 新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公共机构节能提出更高要求,涉及经费管理、差旅、公务用车等8大领域 [3] - 江苏省制定全国首个省级公共机构能源托管地方标准《公共机构能源托管规程》,提供全流程操作指南 [5] - 印发《江苏省公共机构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及12个配套细则,开发12个场景方法学,构建完整制度体系 [7] 合同能源管理实践 - "十四五"以来实施842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总投资16.57亿元,合同总金额70亿元,年节能量7.75万吨标煤 [5] - 项目平均年节能率10%,年节约费用1.8亿元,68%县级及以上行政中心实施能源费用托管 [5][6] - 2017年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的意见》,2023年推动整县(市、区)能源托管试点 [5] 碳普惠机制进展 - 2024年9月启动全国首个公共机构领域碳普惠试点,2025年全省推广,覆盖3万公共机构和2000万用能人员 [7][8] - 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减排行为全链条管理,注册用户15万,累计碳积分858万,减碳量93吨 [7] - 建立碳积分商城激励机制,未来将探索大型活动碳中和与自愿减排交易 [7] - 长三角示范区启动碳普惠试点,推动机制从区域探索迈向全国示范 [8]
湖北首单碳收益损失保险落地农村光伏项目
中国电力报· 2025-06-12 18:00
湖北省首单农村分布式光伏"碳收益损失保险"落地 - 6月10日湖北省首单应用于农村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碳收益损失保险"在武汉市东西湖区东风社区正式落地 [1] - 该保险由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主导推动,基于"电-碳-金融服务中心"平台,由英大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 [3] - 主要为武汉光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在东西湖区社区建设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碳普惠收益风险保障 [3] 保险产品特点与创新意义 - 该产品是专门为东西湖区东风社区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旨在为新建光伏项目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 [4] - 有效填补了省内农村新能源项目在碳收益风险保障上的空白 [4] - 成功构建了"绿色信贷-碳普惠开发-保险保障"全周期管理闭环 [4] - 显著降低了农村新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成本和运营风险 [4] 项目背景与实施情况 -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为落实农村能源革命战略部署,专门成立"电-碳-金融服务中心" [3] - 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光伏、风电、沼气发电等绿色能源 [3] - 以打造武汉首个"农村能源革命示范村"试点为契机,在东风社区广泛布局各类绿色能源设施 [3] - 目前社区已实现清洁能源覆盖率100%,包括屋顶光伏板、新能源车充电站、光伏健身长廊、共享充电桩等设施 [3] 未来发展规划 - 此类保险产品有望在更广泛的区域推广 [4] -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将继续深入挖掘绿色清洁能源支持的内涵外延 [4] - 助力地方光伏产业及碳普惠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4]
苏州碳普惠市场规模领跑长三角
苏州日报· 2025-06-10 08:21
苏州碳普惠体系首例智能微电网用户交易案例 - 苏州沃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通过苏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购买信义光伏(苏州)有限公司智能微电网项目产生的1000吨碳减排量 用于抵消电力设施安装调试过程中的碳排放 [1] - 信义光伏微电网项目年发电量超1 8亿千瓦时 相当于减少17 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1] - 该项目通过光伏储能 余热发电 负荷协同方式响应电网填谷需求 总填谷电量达1051兆瓦时 [1] 苏州碳普惠体系发展现状 - 苏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已促成500家企业交易碳减排量13 2万吨 市场规模位居长三角地区首位 [2] - 该中心提供碳核查 碳减排 碳交易 碳中和认证服务 由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联合多家机构于2022年首创 [2] 碳资产业务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 -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与英国标准协会 德国莱茵TÜV集团 世界自然基金会达成合作意向 推动碳资产业务国际合作 [2] - 公司试点碳足迹管理 构建"云边协同"实时核算体系 已完成电子控制器 成套开关柜等10余款产品的碳足迹核算 [2] - 相关创新成果获评国网数字化转型优秀场景 并在第三十一届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圆桌论坛展示 [2] 跨区域碳普惠合作 -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与安徽滁州 浙江嘉兴等地签订碳普惠共建合作协议 推动跨省跨区体系共建 [2]
六五特刊 | 中部省份的绿色转型路径
中国环境报· 2025-06-05 07:52
江西省绿色转型政策与成效 - 江铃控股投资1300万元升级涂装车间废气处理设施 VOCs排放浓度从26 36mg/m³降至3 48mg/m³ [1] - 江西省为2500余家企业提供绿色化改造服务 统筹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技术改造 [2] - "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6 4%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5% [2]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 全省61家绿色工厂 4家绿色工业园区 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入选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 [2] - 九江建成绿色矿山 新余实现全球最薄硅钢量产 景德镇构建陶瓷文化全域旅游新格局 [6] 碳普惠机制创新 - 抚州绿宝碳普惠平台累计设置24种个人低碳场景 用户可通过骑行共享电单车等行为获取碳积分 [3] - 江西省"绿宝碳汇"平台覆盖全省公共机构 累计产生9 7亿碳积分 实现碳减排19 7万吨 [3] 绿色金融支持体系 - 2025年一季度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达1 0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2 3% [4] - 2024年金融机构发行100亿元专项金融债券支持绿色项目 [4] 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 2024年PM2 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最优 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7 7% [6] -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4年保持100% 生态质量指数居全国第二 [6] 产业转型典型案例 - 新余推动钢铁产业高端化转型 同步升级锂电新能源等五大产业链 [6] - 景德镇通过燃料革新提升陶瓷产业附加值 构建文化+旅游新格局 [6]
碳普惠重在可持续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01
碳普惠机制创新 - 全国首个个人碳普惠减排量抵扣银行贷款利息的案例在武汉落地 一位市民通过积累4.5万克碳减排量成功抵扣90元贷款利息 [1] - 碳普惠是一种面向大众的激励机制 通过量化个人低碳行为(如公共交通出行 节约用电等)赋予其经济价值 形成"绿色行为-碳积分-金融优惠"闭环 [1][2] - 武汉模式创新点在于用数字化手段量化个人环保贡献 并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价值转换 比传统宣传或纯公益活动更具可持续性 [1] 行业参与与商业模式 - 互联网平台 便利店 餐厅 金融机构等通过创新应用场景开发绿色低碳模式 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2] - 银行通过金融手段将个人减排行为与经济利益挂钩 既可将碳减排量投入碳市场交易 又能履行社会责任 [2] - 深圳"低碳星球"小程序将减排量转化为虚拟成长值 北京MaaS平台用积分兑换共享单车月卡 显示跨行业合作趋势 [2] 未来发展路径 - 需进一步丰富衣 食 住 行 用等生活场景的碳减排评价规范 完善核算标准并拓展应用范围 [2] - 推动碳普惠纳入全国碳市场体系 使个人减排量成为可交易资产 促进绿色生活从"小众选择"向"大众习惯"转变 [2] - 当前实践表明 当环保政策精准对接民生需求时 可实现社会效益 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三赢格局 [2]
坐公交可抵贷款!这样的“碳福利”多多益善
广州日报· 2025-05-18 14:07
碳普惠机制创新 - 武汉碳普惠平台"武碳江湖"已为超150万市民建立个人碳账户 记录地铁公交出行 新能源车使用等低碳行为产生的碳减排量 [1] - 平台支持碳减排量兑换打车券 购物券等福利 形成常态化激励机制 [1] - 全国首个个人碳普惠减排量抵扣银行贷款利息闭环在武汉落地 覆盖11类低碳场景 可实时兑换利息红包抵扣各类贷款利息 [2] 碳减排激励模式 - 武汉市民案例显示 4.5万克碳减排量可抵扣90元贷款利息 2万克可兑换葡萄酒 3000克可兑换超市5折券 [1][2] - 北京市联合津冀推出《低碳出行》标准 市民可用碳减排量兑换公交卡 代金券 [2] - 创新机制将碳减排与消费场景结合 既减轻还贷压力又促进绿色消费 [2] 碳普惠发展趋势 - 碳账户制度通过权威平台支撑和宣传引导 正推动低碳行为成为健康生活方式 [1] - 多地探索将体育锻炼 步行等更多低碳场景纳入碳福利体系 [3] - 开拓绿色消费场景成为提振消费新活力的重要方向 需要更多城市加入创新实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