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类器官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百诚医药20250703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公司 百诚医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转型与布局**:2018 年起转型创新药研发,2023 年积极转型,从仿制药为主转向创新药和改良新药研发,因集采政策和 MH 制度变化致仿制药市场信心下降 [2][4] - **研发平台与产品**:拥有小分子、大分子创新药及创新药发现和评价三大研发平台;小分子创新药 0,618 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和 OSA 患者日间嗜睡,还有抗肿瘤 XPO1 靶点 0,629 等多个在研品种;大分子有四个主要品种,一个抗 CD24 品种处于安利前阶段,三个双抗产品处于不同研究阶段 [2][6] - **BD 市场布局**:国内外 BD 市场火热,中国创新药数量和质量提升;公司设定 BD 目标,不限于 0,618 项目,2023 年开始全球布局,获欧盟 CEP 证书,2025 年将 BD 作为最大考核方向 [7][8][9] - **盈利情况**:2025 年第一季度延续 2024 年第四季度悲观行情,亏损超 2000 万元,期待全年好转回到正常盈利状态 [3] - **潜力产品** - **0,618 项目**:靶点为组胺受体 H3 受体拮抗剂,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和 OSA 患者日间嗜睡两个适应症;全球 30 - 60 岁约 9.36 亿人患轻度至中度 OSA,4.25 亿人患中度至重度 OSA,中国约 2.1 亿 OSA 患者,同靶点替诺利森销售额从 2021 年 3.1 亿美元增长到 2024 年 7.1 亿美元;OSA 日间嗜睡预计 2026 年上半年完成二期临床 [14] - **XPO one 靶点 0,629**:抗肿瘤药物,小鼠体内试验显示优于阳性药物,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提 IND 申请 [15][16] - **0,635**:抗肿瘤产品,靶点卡特 6,正在加快开发 [17] - **RIPK one 靶点 0,625**:适应症为肠炎和自身免疫疾病,今年下半年提 IND 申请 [18] - **创新研发投入**:每年保持约 20%比例投入创新研发,创新是长期发展基石,研发平台在质量控制和选题把握上有优势 [5][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类器官业务布局**:布局多个成熟类器官,用于抗肿瘤药物评价、个性化精准医疗和毒性预测等新药研发,计划与医院合作进行精准医疗和抗肿瘤用药评价,类器官服务内容纳入正常研发过程 [11] - **市场发展状态影响**:2025 年春节后港股生物医药板块和国内创新药研发公司表现好,国家出台支持政策为创新药开发提供机遇;一级市场因未盈利企业难上市资本退出困难,表现落差,但有优质标的,公司希望合作优化产业布局 [12] - **增持计划**:实际控制人和董事长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大力增持股份,短期内无减持计划,虽持股平台可能减持,但当前股价低于发行价不会在二级市场减持 [10]
议程发布丨报名即将截止:100%全聚焦类器官与疾病建模、器官芯片与药物筛选、3D细胞培养、类器官培养及质量控制
生物世界· 2025-06-26 16:06
论坛概况 - 论坛名称:OTC2025类器官前沿应用与3D培养论坛,聚焦类器官与疾病建模、3D细胞培养、AI+器官芯片、新药发现及质量控制等方向[1] - 举办时间与地点:2025年7月24-25日于上海,规模包括50余授课嘉宾及800余参会嘉宾[1] - 主办与协办单位:由上海傲顺医药、上海佰傲泰医药科技、药精通Bio联合主办,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及多家高校/医院协办[1][4] 核心议程与内容 主会场(7月24日上午) - 议题涵盖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王树滨)、骨类器官转化研究(苏佳灿)、肿瘤类器官培养(邓初夏)及自动化药物筛选系统(Tecan公司)[4][5] - 技术展示:淇嘉科技与帝肯公司介绍类器官高通量药物筛选自动化方案[5] 分论坛一:类器官与疾病建模及AI应用(7月24日下午-25日全天) - 视网膜类器官技术(金子兵)、微孔阵列芯片肿瘤分析(陈晓芳)、人源类器官模型(赵冰)及AI驱动的血管类器官药物筛选(王凯)[5][6] - 国际视角: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夏云教授分享肾脏疾病微环境重构研究[6] 分论坛二:3D细胞培养与构建(同期进行) - 肿瘤类器官模型(蒋明)、3D打印类器官(陈建伟)、微流控技术(王晓林)及无动物源培养技术(梁俊)[7][8] - 企业参与:安捷伦展示3D类器官全流程方案,逸芯生命科学探讨生物功能材料与芯片构建[7][8] 行业热点与趋势 - 技术融合:AI加速药物筛选、3D生物打印提升结构复杂度、微流控技术模拟人体微环境[52][54] - 产业化方向:自动化培养系统降本增效、临床级培养基研发、类器官生物库建设[54] 参会与商业合作 - 参会形式:提供50张免费名额及早鸟票(699元)、标准票(999元),含午餐及会议资料[57] - 商业合作:开放主题演讲、产品展示、广告赞助等多种形式,联系王晨18016288769[57] 注:以上总结未包含风险提示、免责声明等非核心内容,严格基于原文信息整合[1][4][5][6][7][8][52][54][57]
亚洲首台 CellXpress.ai 体外模型智能化工厂在沪成功安装
仪器信息网· 2025-06-13 13:39
全球药物研发模式革新 - 2022年美国《FDA现代化法案2.0》系统性认可非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允许使用类器官模型、器官芯片、AI算法等技术替代传统动物实验 [3] - 2025年4月10日FDA政策更新要求逐步取消单克隆抗体等药物的强制动物实验,并将类器官-器官芯片结合AI的方案纳入监管框架 [3] - 传统动物实验模式被颠覆,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引领生命科学和医药研发新时代 [3] CellXpress.ai技术突破 - 亚洲首台CellXpress.ai体外模型智能化工厂在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完成安装调试 [1][2] - 设备已在德国Helmholtz感染研究中心、悉尼大学、加州大学等全球机构投入使用 [3] - 系统通过AI驱动实现3D生物学全流程自动化,包括监测、培养、成像和调度 [4] CellXpress.ai核心优势 - 全天候高效运行:支持7x24小时工作,大幅减少实验室手动操作时间 [4] - 标准化输出:AI分析和决策工具提供高度一致且生理相关性更强的结果 [4] - 高效扩增:显著提升干细胞系、细胞球或类器官的生长和扩增效率 [4] 行业影响与发展 - 解决类器官技术产业化障碍,如操作复杂、重复性差等问题 [5] - 加速药物研发,提升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效率 [5] - 为中国类器官技术国家标准体系奠定基础,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5] - 推动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为行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5] 战略合作与里程碑 - 丹纳赫集团旗下美谷分子仪器与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达成战略合作 [2] - 设备部署标志着自动化技术和AI赋能的细胞培养新时代到来 [5]
一场100%聚焦类器官的千人盛会,30余大咖授课话题曝光丨报名即将截止
生物世界· 2025-06-06 15:58
论坛概述 - 论坛名称:OTC2025类器官前沿应用与3D培养论坛 [2] - 举办时间:7月24-25日 [2] - 举办地点:上海 [5] - 论坛规模:50余授课嘉宾,800余参会嘉宾 [5] - 主办单位:上海傲顺医药、上海佰傲泰医药科技、药精通Bio [5] - 联合主办: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 [5] 论坛目的 - 利用AI分析类器官大规模数据,加速个性化药物筛选和疾病建模 [4] - 开发自动化培养系统,提高类器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4] - 结合3D生物打印和微流控技术,增强类器官的细胞类型和结构复杂度 [4] - 研究引入血管系统和免疫细胞以增强类器官功能性 [4] - 研发临床级培养基和支架材料,减少批次间差异 [4] - 建立类器官生物库,为临床应用提供稳定细胞来源 [4] 参会嘉宾构成 - 产业界:类器官/器官芯片/微流控芯片企业专家、精准医学及新药研发相关企业 [7] - 科研及监管机构:国家/省相关部门领导、大学教授/研究员/博士 [7] - 医学界:医疗机构主任/副主任、精准医学中心相关人员 [7] - 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类器官培养耗材、设备及检测设备企业 [7] 重磅嘉宾及演讲主题 - **金子兵**:视网膜类器官技术驱动眼科疾病研究及再生医学发展 [7] - **王凯**:AI驱动的血管类器官模型用于药物筛选 [8] - **蒋明**:肿瘤类器官模型和生物活库助力精准医学 [8][9] - **蔡车国**:类器官的构建与应用(肿瘤类器官与精准医学) [10][11] - **余逸群**:嗅上皮类器官在嗅觉炎症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12] - **王晓林**:基于微流控的类器官/器官芯片构建及其应用 [14] - **李存**:类器官时代的病毒学研究(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 [14] - **刘忆**:基于肿瘤类器官培养的颅咽管瘤靶向治疗 [15] - **赵冰**:人源类器官疾病模型与转化医学应用 [15] - **刘杰**:先进生物功能材料与类器官芯片的构建 [16] - **夏云**:肾脏类器官微环境重建技术 [17] - **叶森**:AI驱动的高通量器官芯片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9] 往届盛况 - OTC2023类器官前沿应用与3D培养论坛 [25][29][32] - 往届嘉宾包括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机构专家 [24][27] 参与方式 - 免费参会:转发文章集赞18个可获入场券 [38] - 早鸟票:699元/人(含午餐、茶歇、资料) [38] - 标准票:999元/人(含午餐、茶歇、资料) [38] - 赞助合作:主题演讲、产品展示、广告等多种形式 [38] 项目征集 - OTC2025筹备启动,欢迎类器官领域专家参会、授课或展品展示 [38] - 合作意向可联系论坛组委会 [38]
类器官全产业链技术平台创芯国际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5-19 15:04
融资动态 - 创芯国际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由粤科基金与投控东海旗下中山浩创基金联合领投 [2] - 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类器官技术研发转化与全球化商业布局 [2] 公司概况 - 创芯国际成立于2018年3月 构建覆盖类器官全生命周期技术一体化生态平台 [2] - 聚焦精准医疗、新药研发与智能智造三大战略方向 [2] - 围绕类器官肿瘤治疗、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三大领域推动规模化应用 [2] 技术优势 - 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平台、多维数据智能系统及深度临床资源协同 [2] - 通过底层技术革新与全链条生态重构重新定义生命科学研发路径 [3] - 正在开发类器官智能设备与芯片、数据智能系统等产品矩阵 [3] 行业趋势 - 2025年4月美国FDA新法案明确推荐使用类器官等人体细胞模型替代动物实验 [2] - 类器官作为三维体外模型已成为精准医疗与创新药研发关键工具 [2] - 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 发展战略 - 以"技术平台+数据智能+产业应用"三维驱动构建技术生态体系 [3] - 致力于成为类器官产业全球领航者 [3] - 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升级 [3]
模拟人体器官服务科研新范式,广州创芯国际获亿元B轮融资
南方都市报· 2025-05-19 09:50
融资信息 - 创芯国际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由粤科基金与投控东海旗下中山浩创基金联合领投 [2] - 融资将用于加速类器官技术研发转化与全球化商业布局 [2] 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领先的类器官技术和产业化平台 技术成果应用于精准医疗和新药研发等前沿领域 [3] - 依托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体系 构建覆盖类器官全生命周期技术一体化生态平台 [2] - 聚焦类器官肿瘤治疗 再生医学 合成生物学三大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2] 战略方向 - 公司聚焦精准医疗 新药研发与智能智造三大战略方向 [2] - 以技术平台+数据智能+产业应用三维驱动 构建类器官全生命周期技术生态体系 [3] - 在类器官智能设备与芯片 数据智能系统等关键赛道形成产品矩阵 [3] 行业背景 - 类器官是利用干细胞体外3D培育而成的微器官 具有与来源组织高度一致的遗传特征和组织结构 [2] - 全球生命科学研究范式正从动物实验模型转向更接近真实人体的新模型体系 [2] - 美国FDA在2025年4月新法案明确提出逐步淘汰动物实验模型 推荐使用类器官等人体细胞模型 [2] - 类器官已成为精准医疗与创新药研发的关键工具 [2] 投资方观点 - 粤科基金认为公司技术应用价值巨大 符合其聚焦科技核心赛道的投资理念 [3] - 投控东海认可公司技术深度与成长潜力 投资是其生物医疗领域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3] - 投资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3]
AI自动化解决方案,加速类器官研究与药物开发丨线上研讨会
生物世界· 2025-05-13 14:34
类器官技术发展现状 - 类器官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突破,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临床转化 [2] - 通过体外三维培养构建的类器官能高度模拟真实器官结构与功能 [2] - 该技术为疾病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全新工具 [2] - 在精准医学浪潮下,类器官与自动化技术深度融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2] 线上研讨会概况 - 由Opentrons联合ISCO举办"AI自动化解决方案加速类器官研究与药物开发"线上研讨会 [2] - 会议时间定于2025年5月14日14:00-15:30 [2] - 活动汇聚高校学者、技术专家及产业先锋 [2] - 聚焦类器官技术的学术突破与自动化解决方案 [2] 会议日程安排 - 14:00-14:30 林鑫华报告"类器官在精准医学中应用" [5] - 14:30-15:00 林德麟报告"Opentrons类器官自动化解决方案" [5] - 15:00-15:30 高正良报告"类器官在脑发育和疾病中的应用" [5] 嘉宾背景介绍 - 林鑫华现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曾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7][8] - 林鑫华在Cell、Nature等国际期刊发表80余篇论文,成果编入美国大学教科书 [9] - 林德麟是Opentrons大陆地区应用技术支持工程师,专注自动化移液技术应用 [11] - 高正良是上海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发表50余篇SCI文章包括Nature Neuroscience等 [14] 直播互动环节 - 直播设有抽奖环节,参与互动发弹幕的观众有机会获奖 [23] - 奖品包括超大容量便携式双肩包、Opentrons茶叶礼包和定制充电头等 [17][19][22]
AI自动化解决方案,加速类器官研究与药物开发丨线上研讨
生物世界· 2025-05-08 11:50
类器官技术发展 - 类器官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突破,通过体外三维培养高度模拟真实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为疾病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及个性化治疗提供全新工具 [2] - 类器官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尤其在精准医学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2] 线上研讨会信息 - 2025年5月14日14:00-15:30将举办“AI自动化解决方案加速类器官研究与药物开发”线上研讨会,由Opentrons联合ISCO组织 [2] - 研讨会聚焦类器官技术的学术突破与自动化解决方案,旨在助力科研与医疗实践的高效衔接 [2] 研讨会报告主题 - 类器官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14:00-14:30,主讲人:林鑫华,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4] - Opentrons类器官自动化解决方案(14:30-15:00,主讲人:林德麟,Opentrons大陆地区应用技术支持工程师) [4] - 类器官在脑发育和疾病中的应用(15:00-15:30,主讲人:高正良,上海大学医学院研究员) [4] 主讲人背景 - 林鑫华: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现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期利用模式动物结合类器官技术研究信号转导与表观遗传机制,发表80余篇国际期刊论文 [9] - 林德麟:华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Opentrons大陆地区高级应用技术支持工程师,专注于自动化移液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8] - 高正良:上海大学老年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从事发育、干细胞和衰老生物学研究20余年,发表50余篇SCI文章,包括Nature Neuroscience等高影响力期刊 [11] 其他活动信息 - 直播设有互动抽奖环节,参与互动发弹幕的观众有机会获奖 [16] - 可通过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预约直播 [17]
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23:2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47,775,836.46元,其中母公司实现净利润人民币60,227,336.70元 [1] - 2024年度营业收入114,166.94万元,同比增长9.94%,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77.58万元,同比下降24.00% [24] - 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2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5,113,476.80元,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53% [1] - 2025年第一季度核心业务IND和NDA的新签订单个数合计同比增长18.37%,海外市场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大幅增长 [67]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国内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企业,拥有近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设施和千余人的研究团队 [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服务国内外900多家制药公司、新药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助力国内创新药研发NDA/BLA成功案例24例,IND注册成功案例近540例 [4] - 报告期内90%以上收入来自I类创新药物非临床研究服务 [5] - 2024年成立美国子公司InnoAlliance Inc.,加速国际化布局 [2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3年全球CRO市场规模约821.1亿美元,其中非临床阶段市场规模约243.6亿美元,预计2023-2026复合年增长率为9.0% [11] - 中国医药CRO服务市场规模在2023年约为848.2亿元,其中非临床阶段市场规模约405.8亿元,预计2026年达1,126.5亿元,2023-2026复合年增长率约9.9% [12] - 国家政策持续支持创新药发展,2024年国务院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创新药" [13] - 创新药研发带动CRO行业技术和人才门槛提高,新兴领域如CGT、ADC、新型抗体等对CRO提出更高要求 [16] 公司技术优势 - 已形成重要靶器官毒性生物标志物评价技术平台、特殊毒性评价关键技术平台等核心技术 [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协助完成近200个国际、国内首个创新药的研究服务 [5] - 在人工智能应用于非临床研究方面持续投入,优化数字化病理辅助诊断系统 [19] - 布局类器官技术,构建心脏类器官模型、睾丸类器官和肿瘤类器官库 [19] 公司荣誉与认证 - 2024年荣膺国家级"中央先进集体称号"、"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荣誉 [19] - 获得"亚太区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之星最佳CRO"、"中国医药CRO企业20强"等行业奖项 [19] - 全资子公司益诺思南通通过美国FDA GLP现场检查,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25][26]
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使用闲置自有资金 进行委托理财的公告
委托理财计划 - 公司计划使用不超过人民币7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增加投资收益 [1][2][3] - 投资范围包括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如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或国债逆回购 不涉及股票等高风险投资 [4] - 理财资金可循环滚动使用 有效期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下一年度董事会审议相关事项之日止 [1][4] 募投项目调整 - 模式动物小鼠研发繁育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地点变更 投资总额由61,112.58万元调整至43,026.20万元 募集资金投入由60,000.00万元调整为40,000.00万元 [20][21][45] - 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从2025年4月调整至2030年4月 主要因土地购置进度延迟导致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23][45] - 新增AI驱动类器官、动物疾病模型多模态临床前药物研究平台项目 投资金额20,000.00万元 建设周期60个月 [24][45] 技术研发布局 - 类器官技术具备研发周期短、费用低、准确率高等优势 可应用于药物开发、疾病建模和精准医疗等领域 [26][34] - 动物疾病模型是衔接基础发现与临床转化的核心纽带 在精准医疗背景下需持续完善体内药物评估体系 [27][34] - AI技术可通过分析生物医学数据优化实验设计 在靶点发现、先导物筛选等环节提高研发效率和准确性 [28][36] 研发能力基础 - 公司拥有授权专利114项 其中发明专利45项 基于动物模型发表SCI文章超3,000篇 [29] - 研发人员达213人 硕博士占比近60% 核心团队具备多学科背景和近10年开发经验 [30] - 公司是亚洲小鼠突变和资源联盟唯一企业成员 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共建单位 [30] 公司治理程序 - 委托理财和募投项目调整事项均已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 其中募投项目调整尚需股东大会批准 [10][45][62] - 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经10天公示 监事会确认所有人员符合激励条件 [13][14][15] - 控股股东南京老岩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49.22%)提出临时提案 将募投项目调整议案加入股东大会议程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