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搜索文档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落地——政策周观察第43期
一瑜中的· 2025-08-18 22:36
政策动态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落地,对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等)给予1个百分点的贴息,实施期1年 [2][13]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消费服务领域,单户最高贴息1万元 [2][13] -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重提"预防资金空转",强调结构优化和资金使用效率 [2][14] - 国家发改委提出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强化高耗能项目节能审查管理 [3][15] 高层动向 - 总书记发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文章,强调破除市场准入障碍、解决拖欠民企账款问题 [7][8][9] - 总理出席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强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7] - 中美经贸会谈取得阶段性进展,暂停24%对美加征关税税率90天 [3][11] 产业政策 - 消费领域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通过贷款贴息促进高质量消费供给 [13][14] - 碳达峰碳中和推进机制建设加快,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15] - 货币政策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领域 [14][15] 经济数据 -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5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11] - 央行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1][14]
王浩在杭州专题调研生态环保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8-18 11:25
生态环保工作调研 - 省委书记王浩强调要以"走前列、作示范"标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生态省,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1] - 泛龙竹海作为绿色发展示范片区,集生态保育、产业提升与农旅融合于一体,王浩考察了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1] - 王浩指出要充分发挥太湖源镇生态资源,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动"土特产富"全链发展[1] 生态与经济共赢实践 - 青山湖水库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系统治理,从单一防洪功能转变为防洪与旅游休闲双属性,实现生态经济共赢[2] - 王浩考察环湖绿道时强调要采取最严格措施保护青山湖生态,指出"两山"理念超越了传统"先污染后治理"模式[2] - 要求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将"两山"理念落实到"强城""兴村""融合"三大方向,促进生态、经济、生活融合[2] 生态省建设部署 - 王浩强调要把生态省建设纳入"八八战略"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大场景,实施环境整治"811"行动,推进污染防治攻坚[3] - 提出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浙江现代化篇章奠定生态基础[3]
中国理念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合作(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8-17 05:4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全球影响 - 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塑了自身发展面貌,并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及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理念引领与实践框架 [1] - 该理念将生态环境质量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合作,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迈向可持续繁荣带来启示与方案 [1] - 理念改变了传统发展思维,将环境保护视为发展动能而非障碍,重视自然资源的长期潜力,将自然资源视为人类持久财富与福祉的源泉 [1] 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的角色 - 中国正日益成为绿色技术提供者和生态投资促进者,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与环境治理协同增效 [2] - 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平台,中国与各方在政策工具、技术能力和可持续融资模式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2] - 中国积极支持非洲推进绿色基建、推广可再生能源、开展生态系统恢复,为非洲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指引 [2] 国际合作与政策协同 - 欧盟和中国都将生态系统完整性视为长期发展的根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循环经济、绿色金融及气候政策等领域开展建设性合作 [3] - 欧中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已成为双方开展相关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共同推动《巴黎协定》框架下的全球气候治理 [3] - 德中在气候与环境治理领域的合作深化政策对话、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节能城市、城市低碳交通等各领域合作 [3] 理念的全球认可与范例作用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越来越多国家所熟知和认可,生动展现了中国发展哲学如何丰富全球治理 [1][3] - 该理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提供范例,影响了全球对发展的认知 [3]
全国生态日活动在京举行,20项成果亮相展现生态治理成效
南方都市报· 2025-08-16 20:30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中国已构建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 - 中国已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2024年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2]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超过26%,以年均3.4%的能耗增速支撑年均6.1%的经济增长,节能14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近30亿吨 [4] 能源结构转型 - 煤炭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56.8%下降到2024年的53.2%,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15.9%提高至19.8% [3]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全球最大,截至2024年6月底达21.59亿千瓦,占总装机的59.2% [3] - 中国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10年间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 [3][4] 绿色产业发展 - 培育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6400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90余个绿色工业园区 [2] - 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连续10年全球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3] - 中国是全球最大清洁能源出口国和投资国,为全球碳减排作出巨大贡献 [3] 科技创新成果 - 发布"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涵盖饮用水安全、黄河治理、海上风电、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 [5] - 具体成果包括《中国植物志》编研、黄河调水调沙理论、海上风电开发技术、工业烟气治理技术等 [6] - 中国技术和产业推动全球光伏、风电项目成本分别下降超过80%和60% [4]
生态优势变经济动能,国家发改委发布“两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
证券时报网· 2025-08-16 18:41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 [1]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 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1] - 必须促进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同适应 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 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 [1] 能源转型进展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9.8% 可再生能源装机近20亿千瓦 提前6年实现对外承诺的风电和光伏装机目标 [1] - 构建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1.6% 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2] 生态系统保护 - 森林覆盖率超25% 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2] - 完成防沙治沙2.78亿亩 种草改良6亿亩 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 绿色产业发展 - 培育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6400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490余个绿色工业园区 [2] - 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 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3] -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充电设施县域覆盖率达到97.08% 乡镇覆盖率达到80.02% [3] 未来发展方向 - 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 低碳化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4] -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 节约集约 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4] - 发布20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20项科技成果 从2005-2023年400多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项目中遴选而来 [4]
李强出席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开幕式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座谈会指出 扎实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证券报· 2025-08-16 04:18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来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和行动,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1] - 该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契合新发展阶段特征,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科学指引 [1] - 理念推动中国创造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经济增长含“绿”量持续攀升 [1] 绿色发展路径 -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阶段,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 - 需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 -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2] 制度与全球合作 - 健全制度为守护绿水青山提供保障,需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和内生激励作用 [2] - 以务实举措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携手各方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2] - 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思路、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1] 政策执行与社会动员 -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2] - 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阐释,营造崇尚生态文明浓厚氛围 [2] - 动员全社会积极行动,共建美丽中国,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2]
扎实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证券报· 2025-08-16 04:10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导向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 - 政策强调以更大力度建设绿水青山,包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 - 绿色发展路径明确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形成低耗能低污染产业结构 [2] 产业转型方向 - 行业需加快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转型 [2] - 政策支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强化制度约束,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2] - 国家层面将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落实改革任务和激励措施 [2] 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 - 中国通过绿水青山理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方案,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 [2] - 政策倡导携手国际各方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2][3] 社会参与与领导机制 - 强调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形成合力 [3] - 动员全社会参与美丽中国建设,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与氛围营造 [3]
李强出席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开幕式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座谈会
证监会发布· 2025-08-15 21:13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导向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 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创造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2] - 经济增长含"绿"量持续攀升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2] - 理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作出中国贡献 [2] 绿色发展战略路径 - 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3] -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3] -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3] 制度保障与全球协作 - 健全制度为守护绿水青山提供保障 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和内生激励 [3] - 积极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携手各方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3] -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形成各地区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 [3][4] 社会参与与理念传播 - 动员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 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4] - 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阐释 营造崇尚生态文明浓厚氛围 [3][4]
“图”说中国生态答卷丨这些地方,如今都是高颜值打卡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5 15:51
今年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提出二十周年 以"两山"理念为指引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呈现出一幅幅 绿水青山美丽画卷 一组关键词带你"云打卡" 河北邢台的德龙钢铁厂过去是"污染大户",雾霾最严重的时候环境监测卫星拍出来几乎看不出厂区轮廓。现在不仅清晰可见,绿意葱葱,还成为游客的打 卡地。 浙江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两山"理念的发源地。过去在安吉,当地的百姓靠矿山吃饭,炸山开矿导致石灰漫天、青山变"灰山";如今关停 矿山、水泥厂,复绿治污改造农房,竹海茶园间发展生态旅游,矿区变身遗址公园,水泥厂荒地化身露营观光园。 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跑出中国加速度,蓝天增多,空气里的气味也在发生着变化。清华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嗅觉可视化技术,在还原气味的变迁过程时 有一个很"香"的发现,10年前时常能闻到的煤烟味不见了,柠檬烯等化合物增多了,这其实就是花草树木所散发出来的芳香。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近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重要举措,长江、黄河的生态保护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母亲河 重现生机、活力。最新数据显示,长江干流连续5年全线水质保持Ⅱ类;黄河2024年输沙量较此前多 ...
郑栅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能源局· 2025-08-15 15:2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核心内涵 - 首次提出于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考察湖州安吉余村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3] - 揭示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经济活动需限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4] - 创新性提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指出保护生态环境等同于保护生产力[5] - 继承中华传统生态文化,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阶段发展观[6]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绿色低碳发展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9.8%,可再生能源装机近20亿千瓦[8] - 过去十年光伏/风电项目成本分别下降80%/60%,新能源汽车普及速度全球最快[8] - 能耗强度累计降低26%,年均3.4%能耗增速支撑6.1%经济增长[8] 生态系统改善 - 森林覆盖率超25%,防沙治沙2.78亿亩,实现荒漠化土地面积"双减少"[9] - 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分别占陆域国土18%/30%[9] - 300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9] 污染治理成效 - PM2.5浓度下降56%至29.3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减少92%[10]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0.4%,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10] - 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土壤环境风险有效管控[10] 中国式现代化实施路径 绿色转型措施 -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广绿色建筑[13] - 建立碳排放双控机制,建设新型电力系统[14] - 实施"三北"工程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15] 国际合作方向 - 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南南合作[16] - 主导全球光伏/风电成本下降,引领新能源产业链发展[8][12] - 通过《昆明宣言》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篇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