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

搜索文档
沃野拔节:新洋丰以合作基因培育新质生产力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15:11
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 - 公司与德国康朴专家公司合作,引进稳定性肥料生产技术并在湖北荆门建立生产线,推动DMPP稳定性肥料在中国市场普及 [2] - 2024年2月与康朴专家启动第二轮战略合作,深化绿色农业与全球市场协作 [2] - 2023年12月与美国布兰特公司合作,引进"REACTION焕活技术"并推出"威博朗"特肥系列,显著提升果蔬品质产量及抗逆性 [2] - 深化与以色列化工集团等国际巨头的合作,推进"产品、技术、推广"三位一体国际化战略 [3] 科研合作与农业应用 - 2010年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研发作物专用肥,参与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推出近百个专用配方,覆盖水稻、小麦等几十种作物 [4] - 236组试验示范数据显示,总平均增产8.6%,氮肥增效32.6%,粮食作物节支增收109元/亩,经济作物383元/亩,果树2122元/亩 [4] - 2016年起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合作,2024年建设高标准示范田600余块,推广示范田约10000余块,技术培训60多万人次,大田作物增产8%~10%,经济作物增收10%以上 [4] - 2023年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推出"高富专"花生大豆专用肥,黄曲霉毒素污染下降80%以上,增产12%以上 [5]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 - 2016年起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2022年启动数字化转型,与全球领先智能化系统企业合作 [6] - 2023年底完成数十个改造项目,生产系统能耗及用工强度大幅下降,人均效益显著提升 [7] - 2024年与冯恩波教授团队合作攻关选矿配矿优化及硫基复合肥养分过剩问题,丰锂公司双氧水单耗降低14% [7] - 2023年底布局智慧农业平台"新洋丰神农慧",示范田亩产达国家"吨半粮"目标 [7] 新能源产业布局 - 2021年与常州锂源合作设立湖北丰锂新能源科技,切入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 [8] - 2022年与格林美合作投建磷酸铁及磷酸铁锂前驱体材料项目,首期规划年产5万吨磷酸铁 [8] - 打通"磷矿-净化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产业链,实现从磷复肥向新能源材料的转型 [9]
“绿肥+”让土壤吃上“营养餐”
科技日报· 2025-07-02 08:38
农业技术创新 - 甘肃农业大学绿洲农作制研究团队联合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卫东团队开发"绿肥与粮经作物协同增效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 团队创建绿肥作物与主粮作物协同种植新模式,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以地养地"的生态循环 [1] - 团队探索出小麦复种绿肥、玉米间作绿肥、马铃薯套作绿肥、高原夏菜复种绿肥、果园套作绿肥等一系列创新种植模式 [3] 技术应用与推广 - 团队研发小麦—绿肥培肥增效、玉米间作绿肥节氮增效等一整套技术体系,推动粮食稳产增产 [4] - 绿肥技术使化学氮肥用量减少20%—30%,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 [5] - 团队创新"科技小院+示范基地+新型经营主体"推广模式,累计培训农技人员2000余人次 [5] 经济效益 - 绿肥技术推广至355万亩土地,新增24亿元效益 [5] - 技术应用后,农民收入增加,土地肥力提升,病虫害减少 [5] 跨学科合作 - 团队联合校内蔬菜、苹果、油菜、机械等领域研究团队,围绕光热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等方向展开跨学科联合攻关 [6] - 团队在西北干旱内陆河灌区建立长期定位试验基地,构建西北特色绿洲农作制度体系 [7] 生态效益 - 技术实现减药、提质、固碳,助力西北农业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可持续"转型 [1][6] - 团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提升耕地产能并培育健康土壤环境 [7]
华工科技(000988) - 2025年6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3 15:24
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 - 活动日期为 6 月 22 日,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单位及人员众多,包括嘉实基金、华夏基金等 52 家机构及相关人员 [2][3][4]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刘含树等 4 人,接待过程未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情况 [4] 业务发展情况 智能制造业务 - 智能装备业务在新能源汽车、船舶等高价值市场订单同比大幅增长,通过深耕核心业务、加大技术创新、强化市场拓展、推进产品研发与市场布局实现高质量增长 [6] - 推出第六代三维五轴激光 +AI 切割装备、新能源电池盒焊接自动化产线等拳头产品,重点开拓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低空经济等新兴行业 [6] 精密微纳业务 - 3D 打印领域围绕全球增材制造市场机遇,深耕金属增材制造装备,探索 3DPrint 智能工厂服务加工业务 [6] - 半导体领域具备多种晶圆相关智能装备产品,未来补充产品序列,加速国产替代 [6] - 绿色农业领域推广农业激光智能装备,形成搭载自研 AI 视觉识别系统的激光除草智能机器人 [6] 联接业务 国内进展 - 国内算力光模块业务需求旺盛,订单直线上升,数通 AI 光模块国内月发货数量第一 [7][9] - 6 月 400G/800G 光模块发货 80 万只,Q3 开始每月预计发货 100 万只 [9] - 光电子信息产业研创园一期预计 7 月投产,具备硅光芯片到模块全自研设计能力,布局新型材料方向 [9] - 2025 美国光通讯展推出适配下一代 AI 训练集群的 CPO 超算光引擎、3.2T 模块解决方案 [10] 海外进展 - 海外 AI 需求爆发式增长,公司联接业务海外推进顺利,有望获海外头部客户批量订单 [11] - 800G 自研硅光 LPO 模块即将批量出货,1.6T 自研硅光模块接到送样通知,1.6TACC/AEC 准备小批量出货 [11] - 海外工厂已投产,计划建 4 万平厂房,800G 及以上光模块 7 月预计月产 10 万只,8 月达 20 万只月产能 [11] 感知业务 - 2025 年将继续保持明显增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PTC 产品市场份额提升、开拓新项目、加大储能等领域应用、开发海外业务、布局具身智能业务方向等因素拉动 [8] 3D 打印业务进展 - 与立铠精密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与全球知名终端品牌形成良好合作,部分产品验证通过,推进与国内头部 3C 品牌客户合作,部分产品进入验证测试环节 [12] - 未来推动 3D 打印技术全场景拓展应用,构建核心竞争力 [12]
家门口更美 幸福感更足(美丽中国·身边的生态获得感②)
人民日报· 2025-06-10 08:08
人居环境整治 -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模式 [3] -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已超82%,依托农资经营门店和种植大户建立3级数字化服务平台 [4] - 对436户农户的庭院、墙壁进行改造,形成川西特色民居 [4] 污水处理设施 - 建成7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采用微动力污水处理池技术 [5][6] - 实施"厕所革命",每家每户设置三格式化粪池,黑水资源化利用 [5] - 执法人员每月快速抽样检测3次,每半年集中检测一次,达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级标准 [6] 绿色农业技术 - 上千亩水稻田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布设太阳能捕虫灯和迷向散发器 [7] - 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还田技术,化肥用量大大减少 [8] - 水稻亩产提升到1300多斤,推广抗稻瘟病新品种和稻鱼、稻鸭共生模式 [8] 高标准农田建设 - 拥有4400多亩高标准农田,其中1500亩为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 [7] - 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的基础设施布局 [7] - 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专家团队合作探索绿色生态种养模式 [8]
从玉智农盘中最低价触及0.325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金融界· 2025-06-09 16:58
股价表现 - 截至6月9日收盘,从玉智农(00875 HK)报0 340港元,较上个交易日下跌2 86% [1] - 当日盘中最低价触及0 325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6 58万港元(流入12 557万港元,流出29 138万港元) [2]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2年,原名中国金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以高标准蔬菜种植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香港主板上市农业企业 [2] - 全资子公司广东从玉农业集团自2002年起连续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并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及农产品食材供应链百强企业 [2] - 拥有广东、宁夏、江西等多地供港蔬菜种植基地,通过ISO9001、ISO22000等五项国际体系认证 [2] 业务模式 -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联动模式,带动区域蔬菜产业化发展 [3] - 创立"从玉菜心"、"从玉芥兰"等十余个特色蔬菜品种,种植规模达数万亩 [3] - 熟食品牌"驼客"旗下麻辣小龙虾、香辣虾尾产品获市场广泛认可 [3] - 建立覆盖果蔬、肉禽、水产冻品等全品类的产品标准体系和智慧配送体系 [4] 客户与市场 - 服务对象包括沃尔玛、华润万家、大润发等大型商超及叮咚买菜、美团优选等线上平台 [4] - 业务覆盖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华北五大区域 [4] 发展战略 - 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农业科技提升耕地品质和粮食产量 [2] - 规划从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型,开发营养功能型新产品 [3] - 推进产业合作与合伙人计划,引进专业人才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4]
冠菌素助力小麦单产提升,展示中国原创绿色农业力量
环球网· 2025-06-03 16:09
行业动态 - 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新机制和新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创制与产业化"成果应用观摩会在商丘市夏邑县成功举办 [1]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指导,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和夏邑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实施完成示范应用 [3] - 来自国家、省、市、县各级农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和一线农技人员近200人参与现场观摩交流 [3] 技术突破 - 冠菌素是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茉莉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3] - 由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长调节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开发 [3] - 具备"原创分子—原创机制—原创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 [3] - 冠菌素是一种源自丁香假单胞菌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结构模拟植物内源茉莉酸 [3] - 中国农业大学段留生教授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期刊发表论文揭示冠菌素作用机制 [3] 应用效果 - 冠菌素处理地块小麦平均亩产591.2公斤,较对照区524.8公斤提高66.4公斤,增幅达12.65% [4] - 示范区田间长势良好,植株健壮,无倒伏、不早衰,籽粒饱满,熟相整齐 [4] - 黑穗病发生率明显降低 [4] - 灌浆期延长、籽粒饱满度提升、对倒春寒与干热风的抗性增强 [5] - 有效减少干物质损耗,增强作物稳产性和田间整齐度 [5] 产业化进展 - 新朝阳打通了从微生物筛选、酶法合成、绿色制剂开发到田间验证的全流程转化路径 [3] - 为我国农用生物制剂走向规模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平台 [3] - 展现了我国在农业核心技术上的自立自强能力 [7] - 为构建农用生物制剂的中国体系提供了现实路径 [7] 未来展望 - 将持续推进以冠菌素为代表的绿色生物调节剂在更多主粮作物与主产区的示范推广 [7] - 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化学农药减量替代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坚实支撑 [7] -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实现新质生产力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 [7]
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4月报 | 广东春耕科技赋能新实践:多维度护航稳粮保供
南方农村报· 2025-05-30 20:31
农业科技赋能春耕生产 - 全省围绕"稳粮保供"核心目标,以农业科技为驱动力,构建覆盖生产全链条的春耕保障体系 [25][26][27][28][29][30][31] - 通过科技特派员下沉服务、机械化技术推广、绿色农业实践、产业协同联动等创新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1][32][33][34] - 广州、韶关、东莞等多地通过科技赋能与机制优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32][33][34] 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 - 全省以"需求导向、精准服务"为原则,推动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 [35][36] - 构建覆盖选种、种植、管护到采收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37] - 广州市累计出动农业科技特派员3434人次,开展技术服务853次,解决技术需求1292项 [38][39] - 清远市引入抗病品种筛选、无人机飞防等新技术,推动丝苗米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 [43][44][45]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 重点推广水稻插秧、收割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 [50][51][52] - 韶关市通过高速插秧机作业展示,预计可增产15%以上,机收损失率从3%降至1.5% [53][54][55][56][57][58][59][60][61] - 东莞市引入新型插秧机后单机日作业量达40亩,较人工插秧效率提升30倍 [62][63][64][65] 绿色农业实践 - 汕尾市建立"病虫侦察—精准施药—生态调控"三位一体防控模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以上 [66][67][68][69][70] - 汕头市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专项指导,将氮肥使用量降低20% [71][72][73][74][75][76] 特色产业赋能 - 桥头镇优化粉葛留蔓、引蔓技术,使单株产量提高12%,并开发葛粉深加工产品,推动产值增长25% [84][85][86][87] - 道滘镇卓越花卉公司引入朱顶红花期调控技术,实现反季节开花,产品单价提升40%,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103][104][105]
研判2025!中国作物秸秆肥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集中度较低[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9 09:53
作物秸秆肥市场概述 - 作物秸秆肥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转化为有机肥料,具有改良土壤、提供养分的功能 [1] - 秸秆有机组成主要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矿物质含量以钾、钙、硅为主,氮、磷含量因作物种类而异,豆科作物含氮较多,禾本科作物含钾较多 [1][2] - 产品分类包括单一作物秸秆肥与混合作物秸秆肥,以及固体型、液体型与复合型三种形态 [2] 市场政策环境 - 2023-2025年国家密集出台《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等12项政策,明确要求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至86%以上,并健全收储运体系 [4][6] - 政策重点支持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五化利用,推广科学还田技术,开发配套生物菌剂等产品 [6] - 2024年国务院提出构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在长江、黄河流域实施污染治理项目,强化秸秆禁烧管控 [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2024年我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9.94亿吨(+1.3%),其中玉米杆3.41亿吨、稻草2.22亿吨、麦杆1.75亿吨,提供充足原料 [9] - 中游:产品均价744元/吨,2024年市场规模164.42亿元,需求量2210万吨 [13] - 下游:粮食作物应用占比超50%,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11932万公顷(+35万公顷),玉米、大豆分别增至4474/1033万公顷 [11]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小而散"特点,代表企业包括安徽瑞驰兰德、秸秆控股集团、根力多生物科技等7家,集中分布于北京、河北、山东 [15] - 西安秦衡生态科技专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提供耕地质量提升解决方案 [17] - 山东泉林嘉有年产60万吨黄腐酸产品,开发五大系列功能肥料 [19] 发展趋势 - 产品创新:开发生物有机肥、复合肥等新型功能肥料,满足差异化需求 [21] - 产业链优化:建立高效收储体系,采用环保生产工艺,强化品牌服务 [21] - 政策驱动:秸秆科学还田技术推广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将持续扩大市场需求 [6][21]
河南西峡:“博士后小院”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环球网· 2025-05-22 15:48
中药制药及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 - 西峡县聚焦"中药制药及绿色食品"百亿级产业链群发展需求,整合科研平台推动科技人才与绿色产业深度耦合[1] - 组建中药制药、绿色食品2大产业链博士团,助力40余家重点企业完成科研攻关,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30家[2] - 成功推动菊芋菊粉生产项目等11个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突破并投产,新选育河南省名优果木新品种2个[5] 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 - 搭建"博士后小院"科研平台,柔性引进11位博士入驻,编制27项项目需求、91项人才需求、127项技术需求清单[2] - 实施"企业点单—博士后小院派单—博士接单—企业评单"闭环机制,靶向解决产业链重大个性难题[5] - 仲景食品"香菇调味料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孙宝国院士团队支持[5] 人才培训与产业赋能 - 开设"小院博士讲堂",采用"博士导师+农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三级帮带模式,培养农业技术人才220余人[6] - 辐射带动新增农村"三产融合"实用人才2700余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30家[6] - 推动县域发展网店和电子商务企业超2500家[6]
中国心连心化肥:一季度营收增长1.7%至58.46亿元 核心产品销量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20:22
一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一季度实现收入58.46亿元,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2.4% [1] - 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减少30.03%,但环比扭亏(去年第四季亏损7464万元) [1] - 整体毛利率环比上升近3个百分点至14% [1] 业务板块收入结构 - 化肥板块收入30.9亿元,占总收入53%,是最大收益来源 [1] - 化工板块收入24.6亿元,占比42% [1] - 其他板块收入2.9亿元,占比5% [1] 产品与市场动态 - 尿素价格3月快速反弹,带动下游产品价格回升 [1] - 复合肥销量环比增6%,售价环比增9%,毛利率环比升2个百分点 [2] - 腐植酸产品毛利率达25% [2] - 甲醇产品收入持续增长,带动化工板块业绩提升 [2] 产能扩张计划 - 江西九江60万吨合成氨、120万吨缓控释肥项目预计2025年Q3投产 [2] - 新疆准东32万吨三聚氰胺、50万吨高效复合肥项目预计2026年底投产 [2] - 广西贵港120万吨合成氨项目计划2027年上半年投产 [2]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国际钾肥与粮食价格或上涨,国内农业向精准化转型推动高效肥需求 [3] - 尿素出口逐步放开有望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3] - 公司定位升级为"中国高效用肥倡导者",聚焦功能化、定制化、差异化策略 [3] - 第二季度环保政策升级将加速行业格局重构,水溶肥、控释肥等高效肥需求增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