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船舶
搜索文档
业绩承诺提前兑现!民企造船龙头三季报大超预期
中金在线· 2025-10-28 09:52
公司财务业绩 - 松发股份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2.71亿元,扣非后净利润6.88亿元 [1] - 核心资产恒力重工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116.53亿元,实现净利润13.5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2.41亿元 [1] - 恒力重工提前一个季度超额完成全年11.27亿元的业绩承诺,三年累计承诺净利润为48亿元 [1][3] 公司运营与产能 - 恒力重工手持订单排至2029年,已累计开工船舶100余艘 [4] - 全面达产后,恒力重工年加工钢板230万吨,将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备的造船基地 [4] - 公司高端船用发动机总装项目拥有年产180台船用发动机的强大产能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构建覆盖集装箱船、油轮和散货船的高端产品体系,Kamsarmax型和好望角型散货船以及30.6万载重吨VLCC等为主建明星船型 [3] - 在“船舶动力自主化”方面实现G95及以下机型全覆盖,并完成传统燃料和LNG/LPG/甲醇/氨四种双燃料系统的全布局 [3] - 今年以来,首制30.6万载重吨VLCC成功交付,首批21000标准箱双燃料集装箱船集中开工,首台LPG双燃料发动机即将交机 [4] 市场表现与订单 - 公司近期连续揽获13艘超大型油轮与多艘散货船建造合同,获得Frontline、Dynacom Tankers等国际一线船东及国内大型航运企业信赖 [4] - 公司呈现出“集散油”多类型船舶订单全面开花、批量建造、节拍交付的态势 [4] - “未来工厂”投产后,世界级绿色船舶建造体系日臻成熟,产能持续释放,生产效率稳步提升 [4]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国产大型邮轮,全球领先的大型LNG运输船——造大船,集齐“三颗明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6 16:15
中国造船业整体成就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大型LNG运输船三大顶级船型完整建造能力的国家 [3][4] - 自2010年以来中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 [5] -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接订单全球市场份额升至64.2%,较"十三五"期间高出15.1个百分点 [5] - 2024年上半年以修正总吨计,造船业三大指标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47.2%和57.6% [5] 大型LNG运输船发展 - 沪东中华造船公司LNG船交付总数达到51艘,国际市场份额从8%攀升至20%左右,手持订单近60艘 [7][8] - LNG船能耗从第一代船的每日190吨降至第五代的80吨以下,降低超过50%,蒸发率从0.15%压缩至0.085% [8] - 第五代LNG船建造周期从40个月缩短至17个月零8天,2024年产能将达12艘 [9] - 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从2017年不足60%提升至当前常态化国产率约70%,未来目标达80% [9] 大型邮轮建造突破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成功建造交付,实现从设计到总装、内装等全产业链突破 [4]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全船贯通工期较首艘缩短两个多月,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 [10] - 邮轮建造采用4至8毫米薄板建造船体,建设薄板智能车间,引入激光切割与复合焊技术 [10] - 安全返港系统划分6000个独立区域,实现建造全程零事故 [10]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数字化检验、喷漆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赋能船舶建造,大型液化气船、万箱船、汽车运输船等典型高端船型占比分别达到9.3%、18%、6% [6] - 围护系统焊接自动化率超95%,模块化预制使107个单元实现高空作业平地做 [9] - 攻克系统集成、尖端材料、精密制造、数字化设计建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提升高端装备自主化水平 [10] - 绿色船舶已占订单的80%,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液氨运输船、液氢运输船等新技术获得认证 [9] 产业链与集群发展 - LNG船配套商从首艘船仅20余家发展至现在130多家中国企业撑起产业链 [9] - 外高桥造船以链主角色布局浦东邮轮产业园,强化自主设计和供应链构建 [10] - 通过集群发展推动船舶设计、制造、配套、服务全产业链条协同发展 [5] - 宝武特冶的殷瓦钢实现全面替代,超低温阀门等国产设备应用率超90% [9]
造大船,集齐“三颗明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6 09:39
行业整体地位与成就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大型LNG运输船三大顶级船型完整建造能力的国家 [3][4] - 自2010年以来,中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 [5] -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接船舶订单全球市场份额升至64.2%,比“十三五”期间高出15.1个百分点 [5] - 2024年上半年,以修正总吨计,中国造船业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47.2%和57.6% [5] 大型LNG运输船领域突破 - 沪东中华LNG船国际市场份额从8%攀升至20%左右,手持订单从年均三四艘增至近60艘,实现产能和接单量“倍增” [8] - LNG船历经5次迭代,第五代船能耗从第一代的每日190吨降至80吨以下,能耗降低50%以上,蒸发率从0.15%压缩至0.085% [8] - LNG船建造周期从40个月缩短至17个月零8天,2024年产能将达12艘,围护系统焊接自动化率超95% [9] - 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从2017年的不足60%提升至常态化约70%,示范船国产化率达75%,未来目标为80% [9] - 绿色船舶已占沪东中华订单的80%,公司已获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液氨运输船认证,并攻克液氢运输船技术 [9] 国产大型邮轮领域进展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全船贯通工期相较于首艘船缩短两个多月 [10] - 邮轮建造采用4-8毫米薄板建造船体,引入激光切割与复合焊技术,安全返港系统划分6000个独立区域,实现建造全程零事故 [10] - 第二艘国产邮轮的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2035年有望达到80% [10] 技术升级与高端化转型 - 大型液化气船、万箱船、汽车运输船等典型高端船型占比分别达到9.3%、18%、6%,较“十三五”末明显提高 [6] - 行业通过数字化检验、喷漆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赋能船舶建造 [6] - 实现三大船型建造攻克了系统集成、尖端材料、精密制造、数字化设计建造等关键核心技术 [10]
造大船,集齐“三颗明珠”(“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硬核突破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6 06:56
行业核心成就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大型LNG运输船三大顶级船型完整建造能力的国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9][10] - 自2010年以来,中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 [11] -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接订单全球市场份额升至64.2%,比“十三五”期间高出15.1个百分点 [11] 市场地位与指标 - 今年上半年,以修正总吨计,造船业三大指标全球占比分别为:新承接订单量64%、完工量47.2%、手持订单量57.6% [11] - 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型液化气船、万箱船、汽车运输船等典型高端船型占比分别达到9.3%、18%、6%,较“十三五”末明显提高 [12] LNG运输船领域突破 - 沪东中华造船公司LNG船交付总数达到51艘,手持订单近60艘,国际市场份额从8%攀升至20%左右,实现产能和接单量“倍增” [13] - 技术历经5次迭代,能耗从第一代船的每日190吨降至第五代的80吨以下,降低超过50%,蒸发率从0.15%压缩至0.085% [13][14] - 第五代LNG船建造周期从40个月缩短至17个月零8天,今年产能将达12艘,围护系统焊接自动化率超95% [14] 国产化与供应链建设 - LNG船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从2017年的不足60%提升至当前常态化约70%,示范船国产化率达75%,未来目标为80% [15] - 首艘LNG船配套商仅20余家,目前有130多家中国企业撑起产业链,绝缘箱国产化率从“十三五”末的62%升至75% [15]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2035年有望达到80% [16] 大型邮轮建造进展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已进入舾装阶段,其全船贯通工期相较于首艘“爱达·魔都号”缩短两个多月 [15][16] - 邮轮建造涉及巨型工程管理,高峰时有4000人同时在二十层甲板施工,并实现了“建造全程零事故” [16] 技术驱动与未来展望 - 行业取得突破的关键支撑因素包括创新驱动、集群发展和系统协同 [11] - 绿色船舶已占沪东中华订单的80%,公司在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液氨运输船、液氢运输船等新领域已获认证或攻克技术 [15] - 展望“十五五”,关键发力点在于增强科技创新引领效能、开展强链补链、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以引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17]
2025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暨武汉国际工业博览会在汉启幕
长江日报· 2025-10-11 08:52
博览会概况 - 2025中国机博会暨武汉工博会于10月11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主题为“新质势能、智链全球” [2] - 展览面积超8万平方米,较上一届逆势扩容三成以上,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家企业参展,规模与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2] - 博览会为期3天,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全国三大专业机电展会之一,经国务院批准举办 [2] 新兴技术与产业展示 - 博览会全新布局低空经济、北斗应用、人形机器人及绿色船舶等新兴领域,全面覆盖工业自动化、新能源装备、智能机器人等产业链核心环节 [3] - 展区内有上千台(套)大型设备和上万件功能部件,展示了工业级无人机和全球首艘纯电动集装箱船实船模型等硬核产品 [3] - 杭州万升航控首次参展,展示了其“万升智飞”无人机任务管理平台和“万升智炼”AI算法模型等核心产品,融合AI算法构建低空智能管控技术基座 [3] 绿色船舶与海洋工程 - 绿色船舶展区成为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的最佳诠释,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展示了包括1100TEU集装箱船、4000马力LNG动力守护船等多型“高精尖”产品 [4] - 博览会汇聚全国10个省份的船舶协会力量,湘船重工、合创重工等行业龙头同台竞技,彰显中国船舶工业在绿色转型中的全产业链协同能力 [4] 参展企业阵容与行业韧性 - 尽管面临复杂宏观环境挑战,博览会实现逆势扩容,展出总面积从6万平方米跃升至超8万平方米,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韧性与内生活力 [5] - 形成了“世界500强+隐形冠军”的优质参展矩阵,西门子、基恩士、普华永道等近20家世界500强企业联袂出席 [5] - 专精特新企业参展数量达到251家,累计占比近三成,如迅拓自动化科技、上海赢双电机等,在特定细分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6] 技术突破与展示 - 华中数控展出全球首台搭载AI芯片与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为机床装上“算力内核” [6] - 邦德激光、大族激光等国内龙头企业也纷纷亮出突破性成果,展示中国高端制造的硬核实力 [6] - 博览会规划十大展区,涵盖自动化及机器人、金属成形机床、激光技术及设备等,提供一站式采购体验 [6] 国际化程度与行业影响 - 博览会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来自美国、日本、德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齐聚武汉,境外展团规模进一步扩大 [8] - 特别策划“一带一路”国际采购对接会,为共建国家的采购商与中国优质机电供应商搭建高效洽谈平台 [8] - 博览会于9月21日成功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正式跻身国际顶尖品牌展会之列,标志着其在运营质量、国际化水平和专业能力上获得国际权威认可 [9] - 自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博览会已累计吸引全球万余家企业参展,成为中部地区机电行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平台 [9]
这家国际班轮公司,成立中国首个分公司
搜狐财经· 2025-10-06 13:27
凯祺瑞达青岛资料 企查查信息显示,凯祺瑞达青岛由X-Press Feeders China凯祺瑞达(上海)海运有限公司设立,后者是X-Press Feeders的大中华区运营总部,成立于2023年 7月。此次也是X-Press Feeders在中国成立首家分公司。 据悉,凯祺瑞达青岛的所属行业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主要经营业务为国际船舶代理,负责人于善勇。 近年来,X-Press Feeders与中国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X-Press Feeders于2021年、2023年,分别在中国船厂下单订造绿色船舶,包括16艘1170TEU甲醇动力集装箱船,以及6+2艘1250TEU甲醇动力敞口集装箱 船。 2025年6月,X-Press Feeders又与中远海运集运签署了两项协议,双方将探索在亚洲、中东、地中海、北欧和拉丁美洲的支线市场开展合作的机会。此 外,中远海运集运还获得优先租赁X-Press Feeders新造船舶的选择权,主要用于联合运营。 X-Press Feeders成立凯祺瑞达(上海)海运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据介绍,X-Press Feeders成立于1972年,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支线班轮公司 ...
*ST松发: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41
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业务转型 - 公司于2025年5月16日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恒力重工100%股权,主营业务由陶瓷制造变更为船舶及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1][18][24] - 控股股东由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苏州中坤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1][19] - 重组后公司成为国内"民营造船第一股",化解退市风险并实现向高端制造领域战略转型[7][19] 财务表现与经营数据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667,978.91万元,同比增长315.49%[3][13] - 利润总额87,772.34万元,同比增长16,156.55%[3][13] - 归母净利润64,709.97万元,扣非净利润11,578.55万元,均实现大幅扭亏为盈[3][13] - 总资产3,437,778.02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6.8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176.20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8,077.03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83,843.66万元[3][22]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恒力重工跻身全球船舶制造业"第一方阵",成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新标杆[4] - 具备VLCC、VLOC、VLGC、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舶生产能力[4][8] - 拥有国内领先的造船基础设施,包括大型现代化船坞船台和行业领先的钢材加工能力[19] - 具备船用发动机自主生产能力,年产量可达180台,覆盖LNG、LPG、甲醇、氨四种双燃料发动机[7][21] 订单与市场表现 - 手持订单覆盖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等多种船型,生产排期已安排至2029年[14] - 新签订单数量位居全球大型远洋船舶制造商前列,实现"集、散、油"全面发展[14] - 与新加坡韦立集团、地中海航运(MSC)等国际领先船东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6][13]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研发设计团队规模超过500人,其中引进韩国专家22人[17] - 已完成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基本设计,Suezmax油船已实现接单[17] - 研发费用4,867.26万元,同比增长52.10%[22] - 实现多项行业突破:全球最大容积C型双燃料罐(1.3万立方米)、国内首例船台建造18.1万DWT散货船[6] 产能建设与生产交付 - 募投项目全面投产后钢材年加工量可达230万吨,实现各类型船舶同步建造[7] - 报告期内交付里程碑:首艘30.6万载重吨VLCC超大型原油船、8.2万吨散货船提前160天交付[6][15] - 采用自动焊接机器人、钢板动态自动化印字等先进技术建设智能产线[1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船舶制造业三大指标持续增长:2024年造船完工量8,650万DWT(+3%)、新接订单量15,256万DWT(+43%)、手持订单量33,078万DWT(+30%)[9] - 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球占比均超50%,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创历史最好水平[10] - 行业向绿色化(IMO 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高附加值船舶、智能化三大方向发展[9][12] 地理与产业集群优势 - 造船基地位于大连长兴岛,属于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具有天然港口条件及深水岸线优势[20] - 全年不冻、少雨,无极端天气,可保障全年开工时间,提升造船效率[20] - 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央企与民企高效协同[12]
“靖江船队”驶入攀高逐绿新航道
新华日报· 2025-08-24 07:11
公司财务表现与订单情况 - 扬子江船业集团2025年上半年手持订单236艘 价值232亿美元 最远交船期排至2030年 [1] - 绿色清洁能源船型占订单总价值的74% [1] - 2024年靖江船舶产业实现产值454亿元 同比增长18.5% [1] - 2025年上半年靖江造船完工量43艘340万载重吨 手持订单量399艘4404万载重吨 载重吨同比上升41.9% [1] 产业集群与市场地位 - 靖江拥有船舶造修企业12家 规上船舶工程配套企业22家 从业人员4万余人 [1] - 新时代造船和扬子江船业位列全球造船前十强 [2] - 亚星锚链海工系泊链占据全球市场份额70% R6级深海系泊链打破国外垄断 [2] - 船舶产业国产化配套率超过65% 涉及动力系统 导航系统 甲板机械等多个领域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 多凯动力成为全国第四家 江苏首家生产埃维能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企业 [3] - 订单排至2028年 2025年保持"10天一台"交付速度 2026年冲刺"每周一台" [3] - 2024年以来靖江船企清洁能源船舶完工量占总完工量55% 手持清洁能源船舶订单占比超70% [4] - 江苏蓝魂新能源科技研发船用LNG储能系统 铝合金B型舱生产线9月初投产 [4] 绿色能源与智能制造转型 - 推进新时代新能源船舶智造和扬子泓远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舶制造旗舰项目 [4] - 构建"数字化船厂+智能化船舶海工设备"新型生产模式 [4] - 加大研发LNG 甲醇 氨等动力技术 打造国际先进绿色船型 [4] - 发展海上风电 漂浮式光伏等深远海高端海工产品 [2]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千帆靖发"揭榜挂帅清单中高技术船舶发展需求占比近10% 面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 [5] - 科技人才部门组织上下游对接活动 海关优化加工贸易和产地证政策 [5] - 布局特种船舶 海工成套装备 无人船等新赛道 拓展高附加值配套设备制造 [5] - 形成"两船两心一链"发展格局 加速从规模领先向技术领航跨越 [1]
2025年上半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分析及后市展望
搜狐财经· 2025-08-21 02:27
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形势 - 2025年上半年市场整体趋稳,运价较2024年第一季度明显上涨但低于第四季度,呈现"弱增长、高波动"新常态 [1][2]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3%下调至2.8%,集装箱贸易量预计达2.19亿TEU,同比增长2.5%,较2024年下降3.7个百分点 [2] - 2025年5月全球集装箱航运贸易指数为136.3,同比增长4.1%,仍高于2020年以来均值120.00 [2] - 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6月回升至1,277.46,较2024年同期下降27.80%,上半年均值为1,258.46,较2021年峰值下降58.52% [6] - 主要航线运价同比显著下降:欧洲航线降41.47%、美西航线降17.36%、美东航线降10.62%、南美航线降41.58% [6] - 头部班轮公司垄断地位稳固,前四大公司占据全球57.50%市场份额,近洋航线公司(如万海航运)表现优于跨太平洋航线公司 [8] 班轮公司运力格局 - 全球运营集装箱船7,352艘,总运力3,270.28万TEU(按载重吨计3.88亿吨) [8] - 运力排名前三为:地中海航运(671.88万TEU/20.6%份额)、马士基(458.95万TEU/14.1%)、达飞轮船(401.93万TEU/12.3%) [9] - 租赁船舶占比差异显著:以星航运达89.1%,韩新海运仅14.7% [9] 新造船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新船成交192.01万TEU/202艘,以TEU计较2024年同期增长25.78% [11] - 集装箱船占全球新船订单载重吨的46.45%,同比上涨超30% [11] - 新船订单大型化趋势显著:17,000TEU以上超大型船占比54.88%(同比升23.04个百分点),12,000-17,000TEU船占比10.00% [13] - 绿色燃料船舶占比达85.55%,其中LNG动力占58.86%(70艘),甲醇动力占14.39%(16艘) [15] - 新船价格指数同比涨2.32%至117.04,但万箱以上船型价格回落 [16] - 中韩船厂垄断99.41%订单:中国船厂占比66.02%(江南造船接单21.60万TEU),韩国船厂占比33.39%(现代重工接单34.40万TEU) [20][23] 船队与二手船市场 - 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达3,178.87万TEU,同比增长8.3%,增速持续放缓 [20] - 二手船市场成交119艘(同比降16.78%),金额30.98亿美元(同比降13.87%),可售船舶稀缺推升交易溢价 [18] 船东投资行为 - 头部船东积极扩张船队,前三名下单量占比47.38%:达飞海运(43.20万TEU/22.50%)、中远海运(25.90万TEU/13.49%)、地中海航运(21.88万TEU/11.39%) [23][24] 行业未来趋势 - 供给端运力增速将持续放缓,绿色燃料船舶将成为新增主力,欧盟碳税加速高排放旧船淘汰 [26] - 需求端受美国关税政策压制,近洋航线及新兴市场(东南亚、拉美)成为主要增长点,红海局势推升局部运价波动 [27] - 甲醇/LNG/氨燃料动力船将成为航线竞争力关键要素,环保政策倒逼行业绿色转型 [27]
钞票堆成造船厂!全球订单洪水般涌向中国,美国急了
搜狐财经· 2025-08-15 16:08
全球新船订单集中度 - 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中74%由中国船厂承接 [11] - 2023年卡塔尔能源订购36艘液化气船 沪东中华承接部分订单 [3] - 希腊航运公司订购十余艘超大油轮 订单价值超十亿美元 [3] 中国造船业竞争优势 - 造船成本较欧美低30%-50% [5] - 建造周期仅18个月 欧美需3-5年 [5] - 绿色船舶订单占全球70% 掌握甲醇燃料及氨动力技术 [5] - 产业链完整覆盖钢材 发动机及智能系统 [5] 主要客户与合作项目 - 巴西淡水河谷订购12艘24万吨级矿砂船 其中6艘采用绿色动力 [3] - 挪威船东2023年加订4艘高端气船 [3] - 新加坡太平洋航运订购8艘集装箱船 价值8.5亿美元 配备节能智能系统 [9] - 卡塔尔能源签订长期合作至2031年 [9] 行业产能与规模对比 - 中国船队规模超5000艘 美国远洋商船仅80余艘 [7] - 日本造船成本为中国两倍 [7] - 欧洲船东要求强制采用中国环保系统 [7] - 2024年造船完工量增长14% [11] 技术能力与制造水平 - 沪东中华具备全自动焊接技术 24小时连续作业 [5] - 扬子江船业承接大型矿砂船订单 [3] - 大连船厂承接巨型油轮订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