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

搜索文档
马上消费金融温馨提示,警惕冒充老师诈骗新套路,守护财产安全
财富在线· 2025-06-13 15:57
网络诈骗事件分析 - 诈骗分子冒充老师通过企业微信群发送虚假绩效补贴通知 诱导学生点击钓鱼链接并泄露银行卡信息 造成每人损失1000-4000元不等 总金额超6万元 [1] - 诈骗手法包括精准获取师生个人信息 伪造带学校标识的钓鱼网站 设置领取截止日期制造紧迫感 群发伪装成官方通知的诈骗信息 [2] 防范措施建议 - 核实信息真实性需通过学校官网或辅导员等正规渠道确认 避免轻信非官方平台发布的补贴申领信息 [2] - 严格保护银行卡密码和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任何情况下不向他人透露关键财务数据 [2] - 主动学习常见诈骗手法识别技巧 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信息辨别能力 [3] - 遭遇诈骗后应保留证据并及时报警处理 配合执法部门开展调查工作 [3] 事件影响范围 - 案例发生在昆明某校 涉及多名在校学生 诈骗金额达6万元规模 [1] - 诈骗分子利用企业微信等办公通讯工具实施犯罪 突破传统社交平台诈骗模式 [2]
支付过程露马脚 揭秘新型“演唱会内部票”骗局
北京商报· 2025-06-12 15:06
演唱会门票诈骗手法 - 诈骗分子在闲鱼等平台发布"内部票""原价转让"等虚假信息,声称通过官方票务平台录入身份信息转让门票,仅收取50元手续费[2] - 通过QQ语音指导受害者操作,伪造"银联在线支付"页面,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及邀请码,并展示虚假票务平台营业执照增强可信度[2] - 支付环节跳转至非官方渠道,被银行风险提示拦截后,诈骗分子提供支付宝"特殊通道"二维码要求分多笔小额付款[3][5] - 支付成功后显示"出票失败",谎称资金被银监会拦截,诱导受害者联系仿冒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客服[5][6] 诈骗资金转移路径 - 受害者支付宝订单显示收款方为游戏公司完美世界子公司天津亚克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商品说明为"完美国际-黄金"[9] - 行业人士指出"黄金"实为游戏内货币,诈骗分子利用游戏代币充值提现渠道转移资金,逃避追查[10] - 游戏代币二手交易频繁,该手法可混淆资金流向,支付平台难以直接追踪[10][11] 行业应对措施 - 完美世界回应已启动溯源调查,掌握涉案账号信息并配合警方协查,强调对利用旗下产品实施诈骗行为"零容忍"[11] - 支付机构需强化商户准入管理,针对小额高频异常交易加强监测,优化游戏类目资金流向预警机制[12] - 专家建议支付平台在跳转页面增加风险提示,消费者需核对商户名称与商品说明是否匹配[12]
起底疯狂的盗号黑产:单个账号标价888元,最快1小时完成
齐鲁晚报· 2025-06-12 11:58
6月10日,知名财经自媒体"远方青木"发文《犯罪分子攻破人脸识别,替换法人身份盗取大V账号密码》,作者在文中详细叙述了其名下小号突然大量群发 诈骗信息的异常情况。 经查,盗号者首先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原法人身份信息,随后用技术手段成功突破工商系统的人脸识别验证。 为什么近期会出现盗号事件?这些账号究竟是如何被盗的?又是通过什么手段逃过人脸识别检测的? 蓝鲸记者调查发现,盗号事件频发背后,隐藏着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分工明确,已经形成成熟的运作模式。 连日来,蓝鲸记者以买家身份暗访了多个盗号服务商,从他们口中了解到盗号的部分流程。当前盗取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市场价为888元,批量下单可享优惠 至800元/个。整个盗号流程最快仅需1小时即可完成,慢则不超过24小时。 一位商家表示:"不便透露过往案例细节。"当蓝鲸记者试图了解具体技术细节时,对方直接回怼:"我就靠这个吃饭,几百块钱就想套技术?" 经过多方打探,另一位相对"健谈"的服务商向记者披露了部分盗号流程: 1、客户只需提供目标公众号名称及账号主体公司信息; 无独有偶,近期,湖南湘潭警方端掉了一个集盗号、养号、贩卖微信号于一体的涉黑灰产链条团伙。公安机关查明 ...
冒充老中医在线问诊皮肤病,诱骗患者2000余元买普通膏药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11:15
诈骗团伙作案手法 - 冒充知名中医世家传人进行线上诊疗 通过虚假成功案例吸引患者[1][2] - 使用固定话术对患者病情进行"专业解读" 虚构治疗效果获取信任[2] - 以"一人一方""独家秘方"为噱头 诱导患者购买1000-2700元高价药品[2] 涉案产品与成本 - 所谓"独家秘方"实为普通抑菌膏药 网上售价仅百余元[2] - 药品成本不足售价十分之一 所有患者使用相同产品[2] - 供货商直接发货给患者 谎称经过第三方鉴定规避质疑[3] 案件侦破情况 - 团伙13名成员全部落网 涉案金额超100万元[1][2] - 主犯蒋某卫某无医疗资质 通过投放网络广告引流[2] - 11名客服人员冒充中医进行点对点诈骗[2] - 主犯已被刑事拘留 其他成员采取强制措施[3] 受害者案例 - 上海市民唐女士支付2000余元购买疗程 收到包装粗糙且无效的产品[1] - 诈骗流程:广告吸引→添加联系方式→照片问诊→推销高价药品[1][2]
内容审核形同虚设,工具开发缺少投资,Meta成诈骗温床遭多方质疑
新浪财经· 2025-05-19 09:19
社交媒体巨头Meta面临的网络诈骗问题 核心观点 - Meta旗下平台"脸书"和"照片墙"成为全球诈骗团伙主要作案平台,虚假广告、假冒商家和跨境欺诈问题严重,暴露公司在内容监管上的系统性漏洞 [1] 商家沦为诈骗"背书工具" - 美国亚特兰大郊区公司"半价批发"的老板埃德加·古兹曼遭遇诈骗团伙盗用公司信息发布虚假广告,导致客户财产损失和业务负面评价 [3] - 过去一年中超过4400条不同广告盗用古兹曼公司地址,而实际仅15条为真实发布 [3] - 诈骗广告运营者多位于越南和菲律宾,通过盗用真实企业照片和地址增加可信度 [3] - 近期出现使用老年人照片的诈骗账户发布虚假免费赠送广告,诱导用户填写信用卡信息后连续盗刷 [3] 监管体系失灵 - 2022年Meta分析报告显示平台上70%的新活跃广告主推广骗局、非法商品或"低质量"产品 [5] - 2023年夏季至2024年夏季期间,摩根大通通过Zelle支付的诈骗案件中近半数与Meta平台有关 [5] - 英国和澳大利亚监管机构发现Meta平台上的欺诈行为已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 [5] 反诈措施不力 - Meta允许金融诈骗广告主积累多次违规记录后才予以封禁,封禁门槛较高 [6] - 二手交易平台Marketplace因点对点交易模式成为骗子温床,但未采取足够措施遏制 [6] - 前检察官艾琳·韦斯特指出Meta不作为助长东南亚"杀猪盘"等有组织犯罪发展 [6] - Meta发言人表示已删除200多万个与有组织欺诈相关账户,近70%违规广告主账户在一周内被发现 [8] - 公司在美国法院辩护称对平台欺诈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8] - 2022年内部文件显示Meta在开发自动反诈工具方面"缺乏投资",资源更多用于处理人口贩卖和自杀自残内容 [8]
内容审核形同虚设,工具开发缺少投资,Meta成诈骗温床遭多方质疑
环球时报· 2025-05-19 06:45
平台诈骗问题严重性 - Meta旗下Facebook和Instagram成为全球诈骗团伙主要作案平台,虚假广告、假冒商家和跨境欺诈问题肆虐 [1] - 过去一年中超过4400条广告盗用亚特兰大某公司信息进行诈骗,而该公司实际仅发布15条广告 [2] - 诈骗手段升级:近期出现利用老年人照片发布虚假"免费赠送"广告,诱导用户支付运费后实施信用卡盗刷 [2] 监管漏洞与数据佐证 - 2022年Meta内部报告显示其平台上70%的新活跃广告主在推广骗局或非法商品 [3] - 2023-2024年摩根大通通过Zelle处理的诈骗案件中近半数与Meta平台相关 [3] - 内部文件显示Meta允许金融诈骗广告主多次违规后才封禁,二手交易平台Marketplace成为诈骗温床但缺乏有效管控 [3] 公司应对措施与争议 - 2022年下半年起增加反诈骗投资,2023年删除200多万个有组织欺诈账户,70%违规广告主账户在一周内被发现 [4] - 测试人脸识别技术并增加用户警告提示,但与银行/科技公司的合作效果存疑 [4] - 法律立场引发争议:公司在美国法院辩称对平台欺诈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4] 资源分配失衡 - 2022年内部文件显示自动反诈工具开发"缺乏投资",更多资源被分配给处理人口贩卖和自杀自残内容 [5] - 前检察官指出Meta不作为直接助长东南亚"杀猪盘"等有组织犯罪发展 [3]
外国女友要寄来408万美金?他果断分手
央视新闻· 2025-04-28 07:28
外国女友要寄来408万美金? 他非但不要 还果断跟她分手 怎么回事? 事情要追溯到一个月前 嘉兴的陈先生在社交平台上 结识了一名女子 自称是驻扎在国外的维和女军官 从对方分享的日常动态来看 她坚毅又善良 而同样单身的两人 每日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 这份跨越屏幕的浪漫 让陈先生很快坠入爱河 甜蜜被无情地击碎了 4月15日 "亲爱的,我在国外遇到点麻烦" "女友"突然发来求助信息 称自己在执行救援任务时不幸受伤 获得了一笔抚恤金 再加上自己这些年积攒的积蓄 一共有408万美金 这些钱放在身边实在不安全 希望能转寄到陈先生那里妥善保管 直到她退休回国 还承诺这些钱将成为 两人的共同财产 看着这番说辞 陈先生虽有疑虑 但还是答应帮忙 可当看到 "女友" 发来的银行卡号 国内账户、国内姓名 以及要求帮忙支付4800美金 用于支付保险费和运费时 陈先生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颤 一个疑问也随之而来 既然包裹在国外 为什么收款账户是国内的? 她言辞恳切地表示 一瞬间 陈先生的脑海中 涉及钱财要求的都是诈骗!" …… 陈先生如梦初醒 立马拨通了96110 "我怀疑自己遇到了诈骗!" 嘉兴市公安局港区分局 突然闪过单位宣传栏里的反诈标 ...
扫码领“五险一金补贴”?当心,是诈骗!
券商中国· 2025-04-13 21:14
文章核心观点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醒群众警惕社保补贴等各类骗局,避免点击不明链接和填写个人信息,遇到问题可向当地社保部门咨询或拨打12333热线,遭遇诈骗要及时报警 [4][12][13] 分组1:骗局类型 - 以“五险一金补贴”“社保补贴”“经济复苏津贴”“个人劳动补贴”等名义,诱导群众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进入虚假网站填写个人信息 [1][6] - 以公司人事部门名义,向员工发送补贴领取邮件并附上自助办理二维码 [6] - 发送社保异常短信,诱导点击链接进入虚假网站,以社保系统升级等为由诱骗填写个人信息 [10] - 针对老年人,声称退休人员不认证停发养老金,诱导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 [11] 分组2:骗局手段 - 利用非法途径获取群众手机号、微信号或邮箱账号,发送虚假信息 [5] - 伪造部委或地方有关部门网站并设置链接 [6] 分组3:防范建议 - 人社部门通知不会让参保人提供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遇到类似情况要谨慎 [9] - 不要随便点击不明链接或拨打不明电话,切勿在陌生网站填写个人信息和进行转账汇款操作 [12] - 关于社保补贴、待遇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等问题,可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部门确认或拨打12333热线咨询 [13] 分组4:应急措施 - 如遭遇网络诈骗,要保存好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证据材料,立即拨打110报警求助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