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训
搜索文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年职业技能培训呈现3方面特点
新华社· 2025-10-06 20:37
培训计划核心 - 计划利用3年时间培训3000万人次 [1] 培训特点 - 更加突出关键领域 聚焦急需紧缺及就业容量大的行业 组织实施数字人才、交通运输、养老服务等专项培训计划 [1] - 更加突出重点群体 分类实施技能强企、农民工稳就业、百万青年技能提升等行动计划 2025年上半年参加补贴性培训的企业职工达214万人次 农民工及高校毕业生约210万人次 [1] - 更加突出就业导向 推行项目化培训模式 探索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分担培训费用的机制 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 [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今年职业技能培训呈现3方面特点
新华社· 2025-10-06 17:12
培训规模与目标 - 计划利用3年时间培训3000万人次 [1] 培训领域特点 - 培训更加突出关键领域,聚焦急需紧缺、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如数字人才、交通运输、养老服务等 [1] - 培训更加突出重点群体,分类实施技能强企、农民工稳就业、百万青年技能提升等行动计划 [1] - 2025年上半年参加补贴性培训的企业职工达214万人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约210万人次 [1] 培训模式与机制 - 培训更加突出就业导向,积极推行项目化培训模式 [1] - 探索“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付一点”的培训费用分担机制,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 [1]
湖南邵东打好稳就业“组合拳 ”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30 13:37
创业孵化与电商发展 - 邵东市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通过“嵌入式孵化+保姆式帮扶”机制,依托醇龙箱包等龙头企业,探索“以产业链孵化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的新路径[3] - 基地已举办11期电商运营公益培训,孵化电商人才200余人,带动就业近360人,部分学员通过短视频平台实现月流量超百万、营收达数十万元[3] - 学员王敏玲通过参加网络创业培训直播班,其直播团队日销售额从最初200元一路飙升至1.8万元[3] 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 - 邵东市人社局推进“订单式”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为阳光8点、醇龙箱包等企业精准输送技能人才,开展中药材种植炮制、缝纫、电商等培训21期[6] - 832人培训合格后享受补贴,着力打造“南国中药工”、“邵东箱包制作工”等特色劳务品牌,让劳动者技能素质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6] - 学员肖喜通过职业技能叉车司机培训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证后顺利入职上汽大众长沙分公司,技术工人实现工作稳定和收入增加[4][6] 招聘活动与就业服务 - 邵东市推出夜市招聘、直播带岗等新颖形式,在春节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16场,累计提供岗位2.35万余个,3687人达成就业意向[8] - 引入“小优快工”平台后,在城区及乡镇建成2个零工市场、5个零工驿站,打通就业信息“最后一公里”,让农民工实现就近就业和灵活增收[8] - 全市217家就业帮扶车间提供岗位1.5万余个,吸纳7857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1384人,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支撑[9] 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精准施策,已为267名城镇和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共计235.31万元[9] - 实现零就业家庭100%动态就业援助目标,通过公益性岗位和就业帮扶车间等多种形式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9]
辽宁以技能培训助力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
人民日报· 2025-09-28 11:00
项目核心与模式 - 辽宁省自2009年启动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项目 旨在帮助因专业限制和技能水平难以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精准就业 [2] - 项目打造“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联动培训 拓宽毕业生技能就业之路 [3] - 项目依托“就来辽”平台发布培训信息 鼓励各市调整培训周期 打造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短平快”项目以缩短求职周期 [2] 培训内容与实施 - 培训专业设置瞄准产业发展所需 包括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的领域 今年共确定27个培训专业 [2] - 培训提供免费的专业转换培训 例如机器人示教编程、短视频创作和全媒体运营 培训周期约为3个月 [1][2] - 培训由企业(如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经验丰富的职工授课 结合理论学习和实操演练 并组织专项职业技能考核 [1] 就业成果与影响 - 培训为毕业生简历增添新技能 例如机器人示教编程专项技能和互联网营销师职业证书 增加了就业选择 [1][2] - 培训班提供就业支持 包括量身定制就业规划、修改简历、推荐就业岗位 有案例显示一个培训班30多人均找到工作 [2] - 项目成效通过具体案例体现 毕业生成功入职半导体公司设备工程师、电商公司短视频编导等岗位 [1][2]
“十四五”以来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5921万人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连续实现正收益
人民日报· 2025-09-27 09:11
就业目标完成情况 - “十四五”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 [1][2] - 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47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9亿元,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 [2] - 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 [2] 就业支持政策与服务体系 - 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扬帆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助力新业态新模式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 [2] -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建成近9000家零工市场 [2] - 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每年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近亿次 [2] 职业技能培训 - “十四五”时期累计超4200万人次企业职工、超3100万人次农民工接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3] - 部署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利用3年时间培训3000万人次 [3] - 打造“产教评”培训模式,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院校进行培训 [3] - “十四五”以来累计有4400多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000多人次获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 [3] - “十四五”时期共有6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选树588名全国技术能手 [4] 社会保障体系发展 -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重大改革平稳实施,企业(职业)年金规模不断扩大,个人养老金从36个城市先行到全国推开 [5] - 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已扩大到17个省份,累计有超2000万名新就业形态人员缴费参保 [5] -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实现省内流动自动接续,跨省流动“一键申请、全程网办” [6] - 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开通161项全国性服务,“十四五”时期累计提供不见面服务超过600亿人次,社保业务线上办理量已超过70% [6] 社保基金规模与参保情况 - 基本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投资运营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5.15% [7] - 2024年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达到7300多亿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3.22万亿元,中央层面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国有资本及现金收益2.26万亿元 [7]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亿,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6] -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3.02亿,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3400多万 [6]
技能拓展 就业路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9-27 06:17
辽宁省专业转换培训项目 - 项目于2009年启动 主要面向因专业和技能限制难以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后逐步扩大参训条件 允许应届生在校期间参加培训并考取职业证书 [2] - 2025年共确定27个培训专业 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的领域 [2] - 项目打造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短平快”培训周期 以缩短求职就业周期 并对培训机构给予差异化补贴 [2] 培训模式与就业成果 - 培训模式为校企合作联动 由企业职工担任讲师 例如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的职工教授机器人示教编程 [1] - 培训体系为“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项目化模式 包含理论学习和实操演练 [1][3] - 培训提供就业支持 包括量身定制就业规划、修改简历、推荐就业岗位 某短视频创作培训班30多人全部找到不错工作 [2] 参与企业案例 - 沈阳新松智能制造职业培训学校提供机器人示教编程免费培训 学员通过考核后可获得专项职业技能 [1] - 辽宁省华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提供免费的短视频创作和全媒体运营培训 学员可考取互联网营销师职业证书 [2]
“十四五”以来 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5921万人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连续实现正收益(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27 05:43
就业目标完成与政策支持 - “十四五”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 [1][2] - 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47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9亿元,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 [2] - 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扬帆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助力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2] 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 “十四五”时期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22年起每年超千万人,相关部门拓宽就业渠道以稳定青年就业局势 [2] - 对近3亿名农民工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大劳务品牌培育,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 [2] -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建成近9000家零工市场,每年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近亿次 [2] 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才发展 - “十四五”时期累计超4200万人次企业职工、超3100万人次农民工接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3] - 部署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利用3年时间培训3000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参加补贴性培训的企业职工达214万人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约210万人次 [3] - 累计有4400多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000多人次获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十四五”时期共有6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选树588名全国技术能手 [3][4]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重大改革平稳实施,企业(职业)年金规模不断扩大,个人养老金从36个城市先行到全国推开 [5] - 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已扩大到17个省份,累计有超2000万名新就业形态人员缴费参保 [5] -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更加顺畅,省内流动自动接续,跨省流动“一键申请、全程网办”,办理时限大幅压减 [6] 社保覆盖与基金运营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亿,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3.02亿 [6] - 基本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基金保持当期收大于支,截至8月底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7]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启动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年均投资收益率5.15%,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3.22万亿元 [7]
辽宁以技能培训助力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 技能拓展 就业路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9-27 05:42
核心观点 - 辽宁省通过专业转换培训项目帮助高校毕业生获得职业技能并实现就业 建立"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体系 [1][2][3] 培训项目内容 - 培训专业包括机器人示教编程和短视频创作及全媒体运营等27个专业 聚焦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等产业需求领域 [1][2] - 培训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采用"短平快"模式缩短求职就业周期 [2] - 培训形式为校企合作 由企业职工担任讲师 包含理论学习与实操演练 [1] - 培训结束后进行专项职业技能考核 颁发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证书 [1][2] 就业成效 - 参加培训的高校毕业生通过技能提升显著改善就业前景 张秒通过机器人编程培训成为半导体公司设备工程师 郑义谋通过短视频培训成为电商公司短视频编导 [1][2] - 单个培训班就业成果显著 郑义谋所在培训班30多人全部找到工作 [2] - 项目自2009年启动 主要面向因专业限制难以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现已扩大至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 [2] 政府支持措施 - 通过"就来辽"平台发布培训信息资源 鼓励各市调整培训周期 [2] - 对培训机构给予差异化补贴 支持培训项目开展 [2] - 建立完整培训体系 挖潜扩容就业岗位 拓宽技能就业路径 [3]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 民生为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成绩单来了
新华社· 2025-09-26 21:37
新就业形态人员权益保障 - 出台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重点群体专项权益保障政策 [4] - 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试点地区累计超过20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缴费参保 [4] - 各地建立一站式调解中心2300余家,累计调解相关纠纷3万多件 [4] 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才发展 - “十四五”期间累计超4200万人次企业职工和超3100万人次农民工接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6] - 累计4400多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000多人次获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 [6] - 选树60名中华技能大奖和588名全国技术能手 [6] - 组织实施数字人才、交通运输、养老服务等专项培训计划,2025年上半年参加补贴性培训的企业职工达214万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约210万人次 [13] - 探索“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付一点”的培训费用分担机制 [13] 新职业发展 - 累计发布72个新职业,覆盖数字经济、现代服务、智能制造等行业 [9] - 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新职业国家标准的开发,鼓励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开发培训资源 [9] - 持续加大新职业培训力度,指导各地因岗因人开展精准培训 [9] 社保服务水平提升 - “十四五”期间累计为群众提供不见面服务超过600亿人次,社保业务线上办理量超过70%,部分地区接近90% [11] - 办事“好评率”总体保持在97%以上,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社保服务圈 [11] - 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9亿人,其中11亿人同时领用电子社保卡 [11]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 2022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启动,2023年失业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工伤保险全面实现基金省级统收统支 [15] - 截至8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72亿、2.46亿和3.02亿人 [15] - 2024年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达到7300多亿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3.22万亿元 [16] 社保基金投资运营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2.6万亿元,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年均投资收益率5.15% [17] - 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7.56万亿元 [17]
江苏推稳就业“组合拳” 前8月城镇新增就业94.1万人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9:37
就业总体形势 - 2025年1月至8月江苏省城镇新增就业94.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8.4% [1] -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 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 - 各级人社部门向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征集1万余家单位20万个优质岗位 [1] - 募集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12.8万个 [1] 职业技能培训 - 出台《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行动方案(2025-2027年)》 [1] - 聚焦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六大领域和九类重点群体,开展15个专项培训行动 [1] - 全年计划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不少于65万人 [1] 失业保险与保障 - 将失业保险金上限统一提高至不超过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2490元,惠及全省39个地区 [1] - 为距退休不足一年的大龄失业人员代缴养老保险 [1]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 全省将建设1000个以上“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2] - 打造“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品牌 [2] - 1月至8月全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开展招聘活动9060场,发布岗位365.7万个 [2] 政策宣传与落实 - 9月份在全省统一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通过“线下广泛发动+线上无感智办”方式推动政策精准直达 [2] - 下一步将继续落实好各项稳就业政策,确保全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