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资源优势
icon
搜索文档
以技能培训赋能人才成长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0
政策目标与规模 - 从2025年到2027年底,计划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 [2] - 培训聚焦高精尖产业、急需行业及就业重点群体,包括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 [2] - 目标是通过大规模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岗位适配能力,推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 培训的战略意义 - 职业技能培训是缓解“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这一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 [1] - 加强培训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1] - 有助于将我国“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加速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 [3] 培训内容与方向 - 培训突出“新”字,面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2] - 旨在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2] - 培训紧扣“实”字,强调与企业需求、产业需要无缝对接,提高培训质效 [2] 企业角色与培训模式 - 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发挥主体作用,因其最了解自身的人才短板与需求缺口 [3] - 江苏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参加的新职业培训,为企业定制化培养技能人才 [2] - 广西采用“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 [2] 培训成效与影响 - 对劳动者而言,职业技能培训对找到工作、提高收入乃至改变人生轨迹起到关键作用 [1] - 于企业而言,技能培训有助于优化人才结构、推动技术落地,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1] - 持续的职业技能培训将不断优化劳动力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更加坚实
经济日报· 2025-08-13 06:10
人才发展战略与政策 - 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1] -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与体制机制障碍 [2] - 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2] 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 实施《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进行人才评价 [2] - 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总体完成,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评审不唯学历看能力,不数年头论业绩 [3] - 各地动态调整评审专业,围绕战略需求、产业发展设立新专业,如北京增加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等职称评审新专业 [3] - 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截至去年4月河北省石家庄市有14家单位开展职称自主评审,2357人通过评审 [3] 人才资源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4年底,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研发人员总量多年居世界首位 [4] - 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由2012年的324.7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的635.4万人年,稳居世界首位 [4] - 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 [4]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0% [4] 人才培养与产才融合 - 累计支持建设1176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47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5] - 实行"新八级工"制度,今年上半年全国共评聘首席技师、特级技师1600余人,新增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证书185.1万人次 [6] - 实施新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计划培训百万名人才 [6] - 将留学回国人才纳入国家统一的就业政策体系,支持留学人才回国创办企业 [7]
如何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今日谈)
人民日报· 2025-08-01 05:52
经济政策导向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1] -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重要机遇,把握先机者将赢得主动 [1]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对释放内需潜力具有关键作用 [1] 内需消费表现 - 上半年扩内需政策积极有效,内需特别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1]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助于释放内需潜力 [1] - 城乡融合、区域联动发展是激发内需潜力的重要途径 [1] 人才与创新优势 - 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为技术突破和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1] -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需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1] - 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对赢得未来至关重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