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指期货基差
icon
搜索文档
股指期货基差分析之年化对冲成本
长江期货· 2025-10-17 15: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0 年后三大股指(上证 50、沪深 300、中证 500)的股指期货年化对冲成本受股票分红影响加深,到期日尤为明显 [2] - 上证 50 与沪深 300 股指期货远季合约对冲成本长期稳定在零值附近且多数时段略高于盈亏平衡点,中证 500 股指期货远季合约成本围绕零值波动,2023 年之前收益表现整体优于前两者 [2] - 2025 年第四季度,现有市场结构下优先配置以 IC 股指期货为代表的对冲工具,可能是构建市场中性策略的更优选择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言 - 股指期货是构建市场中性敞口的核心对冲工具,其基差升贴水结构决定对冲成本和策略收益,对基差动态监测分析有重要意义 [6] - 股指期货基差可解构为资金时间价值、指数成分股期内派发股息现金流、市场多空力量对比情绪与预期三个维度,研究将时间价值与市场情绪预期合并为“矫正基差”简化分析 [6] - 以该框架估算三大股指期货矫正基差和年化对冲成本,并对 2025 年第四季度对冲情况进行预测 [7] 三大股指成分股分红情况 三大股指股息点指数 - 引入股息点指数估算“指数期内分红”,三大主要指数成分股分红有显著季节性,集中在每年 4 - 9 月,6 - 8 月为高峰,6 - 7 月最集中 [8] - 与 2020 年前相比,近年来三大指数成分股年末分红现象增多 [9] - 2023 年以来 A 股市场分红格局有年末分红显现、部分公司分红日期延后、分红对股指及衍生品定价影响深化三个新趋势,对策略成本估算与风险管理提出新考量 [12] 三大股指的分红收益情况 - 通过对比全收益指数与价格指数收益率差异,回溯 2020 - 2024 年三大主要指数年度股息收益表现 [13] - 上证 50 与沪深 300 指数过去五年分红收益呈先降后升“V 型”,与 2023 年末至 2024 年初市场调整有关,中证 500 指数股息率中枢较 2020 年前下移 [13][15] - 五年均值上,上证 50 与沪深 300 指数年化股息收益稳定在 2% - 3%有分红优势,中证 500 指数分红收益均值偏低 [16] - A 股市场分红集中在 6、7 月,年化测算对三大指数期货定价及基差结构影响显著,策略构建与成本评估不可忽视 [16] 三大股指期货年化对冲成本 三大股指期货年化对冲成本历史数据估计 - 计算股指期货合约矫正基差需预估当前到到期日分红点位,采用简化模型:已公布分红预案用预案算总额,未公布用滚动一年净利润和近三年平均分红率算总额并假设分红日和去年一样,用当前指数数值及成分股权重算成分股分红对指数影响点数,每日计算到到期日分红点数得矫正基差 [18][19][20] - 计算三大股指期货近月、远月、近季、远季合约近三年年化对冲成本,近月合约到期日近年化后有放大效果,临近到期日会出现尖峰 [20] - 上证 50 与沪深 300 股指期货远季合约对冲成本长期稳定在零值附近且多数时段略高于盈亏平衡点,历史平均对冲成本低,执行中性策略无需承担显著成本甚至可获结构性收益,中证 500 股指期货远季合约成本围绕零值波动,2023 年之前收益表现整体更优 [20] - 近月合约年化对冲成本时序数据有显著峰值,表明临近到期时股指期货合约易出现极端基差波动,如 2024 年 IF2401 与 IC2405 合约到期日前一天深度贴水,影响展期操作成本与策略收益 [26] 三大股指期货年化对冲成本第四季度表现预测 - 2025 年四季度至 2026 年初处于 A 股年度分红周期尾声,市场预期稳定时分红对股指期货基差及对冲策略扰动减弱,当期 IC、IF 主力合约对冲成本为正,是市场中性策略有利建仓窗口 [27][28] - 基于 9 月 22 日收盘数据估算各主要股指期货合约对冲成本,三大股指期货整体对冲成本处于相对低位,计入分红后 IC 与 IF 系列合约多数为正值,IC 近月与远月合约正向成本显著,IH 合约对冲成本相对较高,考虑分红后呈负值,体现市场对上证 50 板块乐观情绪 [29][30] - 采用 IC 或 IF 期货合约进行对冲的市场中性策略有相对优势,IC 近季主力合约对冲成本低,IF 远季合约成本优势明显,但需关注季月合约存续期市场波动,IH 合约综合性价比低,优先配置 IC 股指期货构建市场中性策略更优 [30][31]
股指期货日度数据跟踪-20251015
光大期货· 2025-10-15 14: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相关内容 各部分总结 指数走势 - 10月14日上证综指涨跌幅-0.62%,收于3865.23点,成交额12099.84亿元;深成指数涨跌幅-2.54%,收于12895.11点,成交额13662.5亿元 [1] - 中证1000指数涨跌幅-1.95%,成交额5066.9亿元,开盘价7580.39,收盘价7373.15,最高价7611.83,最低价7342.6 [1] - 中证500指数涨跌幅-2.46%,成交额5058.39亿元,开盘价7434.11,收盘价7194.85,最高价7459.02,最低价7166.08 [1] - 沪深300指数涨跌幅-1.2%,成交额8089.59亿元,开盘价4634.05,收盘价4539.06,最高价4641.45,最低价4520.93 [1] - 上证50指数涨跌幅-0.21%,成交额2191.94亿元,开盘价2986.58,收盘价2961.1,最高价2996.68,最低价2949.91 [1] 板块涨跌对指数影响 - 中证1000较前收盘价上涨-146.61点,电力设备、计算机、电子等板块对指数向下拉动明显 [2] - 中证500较前收盘价上涨-181.71点,电力设备、电子等板块对指数向下拉动明显 [2] - 沪深300较前收盘价上涨-54.92点,银行、食品饮料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有色金属、通信、电子等板块对指数向下拉动明显 [2] - 上证50较前收盘价上涨-6.11点,银行、食品饮料、非银金融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医药生物、有色金属、电子等板块对指数向下拉动明显 [2] 股指期货基差及基差折算年化开仓成本 - IM00日均基差-44.75,IM01日均基差-145.04,IM02日均基差-231.03,IM03日均基差-452.67 [13] - IC00日均基差-38.77,IC01日均基差-120.78,IC02日均基差-173.92,IC03日均基差-336.26 [13] - IF00日均基差-9.29,IF01日均基差-24.15,IF02日均基差-38.68,IF03日均基差-60.55 [13] - IH00日均基差-1.61,IH01日均基差-6.62,IH02日均基差-7.19,IH03日均基差-5.78 [13] 股指期货换月点数差及其折算年化成本 - 报告给出IM、IC、IF、IH不同合约换月点数差折算年化成本及15分钟均值相关数据 [21][23][24]
股指期货日度数据跟踪2025-10-14-20251014
光大期货· 2025-10-14 14: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相关内容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指数走势 - 10月13日上证综指涨跌幅-0.19%,收于3889.5点,成交额10854.14亿元;深成指数涨跌幅-0.93%,收于13231.47点,成交额12693.27亿元 [1] - 中证1000指数涨跌幅-0.19%,成交额4709.91亿元,开盘价7250.58,收盘价7519.76,当日最高价7535.21,最低价7250.58 [1] - 中证500指数涨跌幅-0.29%,成交额4732.86亿元,开盘价7135.1,收盘价7376.56,当日最高价7391.82,最低价7135.1 [1] - 沪深300指数涨跌幅-0.5%,成交额7140.02亿元,开盘价4490.87,收盘价4593.98,当日最高价4601.81,最低价4490.87 [1] - 上证50指数涨跌幅-0.26%,成交额1857.83亿元,开盘价2917.88,收盘价2967.21,当日最高价2972.19,最低价2917.88 [1] 板块涨跌对指数影响 - 中证1000较前收盘价上涨-14.06点,电子、有色金属、国防军工等板块向上拉动明显,机械设备、医药生物、汽车等板块向下拉动明显 [2] - 中证500较前收盘价上涨-21.66点,有色金属、电子等板块向上拉动明显,机械设备、汽车、医药生物等板块向下拉动明显 [2] - 沪深300较前收盘价上涨-22.85点,有色金属、银行等板块向上拉动明显,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非银金融等板块向下拉动明显 [2] - 上证50较前收盘价上涨-7.64点,电子、有色金属、计算机等板块向上拉动明显,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医药生物等板块向下拉动明显 [2] 股指期货基差及基差折算年化开仓成本 - IM00日均基差-23.79,IM01日均基差-112.03,IM02日均基差-191.57,IM03日均基差-414.08 [12] - IC00日均基差-15.26,IC01日均基差-87.02,IC02日均基差-132.55,IC03日均基差-296.72 [12] - IF00日均基差-5.07,IF01日均基差-15.92,IF02日均基差-25.96,IF03日均基差-45.99 [12] - IH00日均基差-1.73,IH01日均基差-4.12,IH02日均基差-4.67,IH03日均基差-3.62 [12] 股指期货换月点数差及其折算年化成本 - 报告给出了IM、IC、IF、IH不同合约换月点数差及折算年化成本在不同时间的具体数据 [20][22][23][25]
股指对冲周报-20251010
国泰君安期货· 2025-10-10 20: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各品种基差双向波动较大,IH和IF基差位置变化不大,IC和IM贴水走阔幅度较大,年化基差率分别来到9%和13%附近;期限结构变化不大,10月合约存续时间较短,可提前进行移仓换月 [5] - 国庆前后市场受政策、海外事件等因素影响,A股宽基指数有不同表现,节后上证指数突破3900点后回调,半导体板块调整拖累指数,杠杆资金活跃,全A成交回升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指期货基差情况 - 各股指期货合约基差有变动,指增年化收益不同,如IF2510上周基差 -6.29,本周 -3.03,指增年化收益4.3%;IH2510上周 -0.34,本周1.15,指增年化收益0.0%等 [2] - 考虑分红后各合约基差及年化升贴水幅度不同,如沪深300的IF2510考虑分红后基差 -0.67,年化升贴水幅度 -0.76%;上证50的IH2510考虑分红后基差1.74,年化升贴水幅度3.06%等 [6] - 各品种基差双向波动大,与节前比,IH和IF基差位置变化不大,IC和IM贴水走阔幅度大,年化基差率分别到9%和13%附近;期限结构变化不大,10月合约可提前移仓换月 [5] - 本周各品种成交量和持仓量有不同变化,IH日均成交量66712手,环比升17.4%,持仓量105743手,环比升6.6%;IF日均成交量143688手,环比升5.3%,持仓量278581手,环比升6.3%等 [5] 对冲盈亏 - 各合约上周和本周对冲盈亏不同,如IF2510上周对冲盈亏 -0.56,本周 -3.26;IH2510上周4.52,本周 -1.49等 [13]
股指期货基差分析:金融期货|专题报告
长江期货· 2025-10-09 14: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研究系统分析我国三大股指期货基差结构及其对市场中性策略的影响,发现基差可解构为资金时间价值、股息现金流和市场情绪预期三个核心维度,引入“矫正基差”概念剥离确定性分红影响,更精准反映真实对冲成本 [1] - A股分红有显著季节性特征,自2021年以来出现年末分红显现、传统分红日期延后、分红对衍生品定价影响深化三大新趋势,上证50与沪深300指数股息率呈“V型”走势,中证500股息率中枢下移 [1] - 当前IC与IF合约成本普遍为正值,IH合约呈负值,远季合约成本长期稳定在零值附近,近月合约存在显著波动 [1] - 优先配置IC合约(特别是IC2512)构建中性策略,IF远季合约也具配置价值,IH合约因成本偏高建议谨慎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差驱动因素解构与理论框架 - 股指期货基差可解构为资金时间价值、股息现金流和市场情绪预期三个核心驱动维度,理论关系为期货价格 – 指数价格 = 时间价值 – 指数期内分红 + 市场情绪预期 [5] - 引入“矫正基差”概念(时间价值与市场情绪预期的合并),简化模型为期货价格 – 指数价格 = 矫正基差 – 指数期内分红 [5] 分红行为特征与股息点指数分析 - “矫正基差”剥离确定性分红影响,精准测算其成本关键在于高精度估算“指数期内分红”,引入股息点指数作为估算工具 [5] - 三大主要指数成分股分红有显著季节性特征,股息发放集中于每年5月至8月,5、6、7月为高峰,5到6月最集中 [8] - 自2021年以来,A股市场分红格局呈现年末分红现象显现、部分公司传统分红日期延后、分红行为对股指及衍生品定价影响深化三个新趋势 [8] 分红收益量化测算与历史趋势 - 采用对比全收益指数与价格指数收益率差异的方法,回溯过去五年内三大主要指数的年度股息收益表现 [9] - 过去五年,上证50与沪深300指数股息率呈“V型”走势,中证500指数股息率中枢下移 [10] - 五年均值来看,上证50与沪深300指数年化股息收益稳定在2%-3%区间,中证500指数分红收益均值相对偏低,A股市场分红集中期对期货定价及基差结构影响显著 [11] 对冲成本时序分析与市场结构 - 计算股指期货合约矫正基差需提前预估当前到期货到期日的分红点位,采用简化模型预估指数成分股红点数 [12] - 上证50与沪深300股指期货远季合约对冲成本长期稳定在零值附近,多数时段略高于盈亏平衡点,中证500股指期货远季合约成本围绕零值波动,2021年之前整体优于上证50与沪深300合约 [21] - 近月合约年化对冲成本时序数据存在显著峰值,市场中的股指期货合约临近到期时易出现极端基差波动,2024年观测到IF2401与IC2405合约到期日前一天深度贴水致年化对冲成本超150%的异常峰值 [21] 当前对冲成本比较与策略建议 - 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年初处于A股年度分红周期尾声,分红因素对股指期货基差及对冲策略的扰动效应减弱,当期IC、IF主力合约对冲成本普遍为正值,为市场中性策略提供有利建仓窗口 [22] - 当前三大股指期货整体对冲成本处于相对低位,IC与IF系列合约对冲成本多数为正值,IC近月与远月合约正向成本显著,IH合约对冲成本相对较高,考虑分红因素后甚至呈负值 [24] - 优先配置以IC为代表的对冲工具构建市场中性策略,IC近季主力合约(如IC2512)对冲成本较低,IF远季合约成本优势明显,IH合约综合性价比相对较低 [24]
股指期货日度数据跟踪-20250930
光大期货· 2025-09-30 13: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 各部分总结 指数走势 - 09月29日,上证综指涨0.9%,收于3862.53点,成交额9682.12亿元;深成指数涨2.05%,收于13479.43点,成交额11932.49亿元 [1] - 中证1000指数涨1.36%,成交额4195.35亿元;中证500指数涨1.51%,成交额4338.64亿元;沪深300指数涨1.54%,成交额6933.95亿元;上证50指数涨1.09%,成交额1899.69亿元 [1] 板块涨跌对指数影响 - 中证1000较前收盘价上涨100.24点,电子、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 [2] - 中证500较前收盘价上涨109.65点,电子、非银金融、电力设备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 [2] - 沪深300较前收盘价上涨70.0点,非银金融、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 [2] - 上证50较前收盘价上涨32.02点,有色金属、非银金融、电子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银行等板块对指数向下拉动明显 [2] 股指期货基差及基差折算年化开仓成本 - IM00日均基差 -33.34,IM01日均基差 -117.12,IM02日均基差 -191.69,IM03日均基差 -412.21 [12] - IC00日均基差 -31.0,IC01日均基差 -100.17,IC02日均基差 -150.99,IC03日均基差 -329.66 [12] - IF00日均基差 -5.02,IF01日均基差 -17.61,IF02日均基差 -23.81,IF03日均基差 -50.41 [12] - IH00日均基差1.54,IH01日均基差0.15,IH02日均基差1.98,IH03日均基差0.3 [12] 股指期货换月点数差及其折算年化成本 - 报告给出IM、IC、IF、IH不同合约换月点数差及折算年化成本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 [21][23][26]
股指期货日度数据跟踪-20250925
光大期货· 2025-09-25 13: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相关内容 各部分总结 指数走势 - 09月24日上证综指涨0.83%收于3853.64点,成交额10157.08亿元;深成指数涨1.8%收于13356.14点,成交额13110.76亿元 [1] - 中证1000指数涨1.7%,成交额4943.98亿元,开盘价7375.91,收盘价7534.22,最高价7534.22,最低价7342.47 [1] - 中证500指数涨1.99%,成交额4772.62亿元,开盘价7140.31,收盘价7323.71,最高价7327.02,最低价7133.43 [1] - 沪深300指数涨1.02%,成交额6291.61亿元,开盘价4495.27,收盘价4566.07,最高价4567.49,最低价4494.11 [1] - 上证50指数涨0.68%,成交额1571.95亿元,开盘价2908.07,收盘价2939.51,最高价2942.59,最低价2908.07 [1] 板块涨跌对指数影响 - 中证1000较前收盘价涨126.15点,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 [2] - 中证500较前收盘价涨143.0点,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 [2] - 沪深300较前收盘价涨46.29点,电子、电力设备、计算机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 [2] - 上证50较前收盘价涨20.0点,电子、非银金融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银行等板块对指数向下拉动明显 [2] 股指期货基差及基差折算年化开仓成本 - IM00日均基差 -77.26,IM01日均基差 -162.97,IM02日均基差 -245.25,IM03日均基差 -458.47 [12] - IC00日均基差 -64.91,IC01日均基差 -135.65,IC02日均基差 -194.16,IC03日均基差 -370.82 [12] - IF00日均基差 -9.42,IF01日均基差 -24.74,IF02日均基差 -33.98,IF03日均基差 -62.97 [12] - IH00日均基差1.28,IH01日均基差 -0.36,IH02日均基差0.56,IH03日均基差0.71 [12] 股指期货换月点数差及其折算年化成本 - 报告给出了IM、IC、IF、IH不同合约换月点数差及折算年化成本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 [23][24][25]
股指期货日度数据跟踪2025-09-24-20250924
光大期货· 2025-09-24 12: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无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2025年9月23日股指期货日度数据进行跟踪,涵盖指数走势、板块涨跌对指数影响、股指期货基差及基差折算年化开仓成本、股指期货换月点数差及其折算年化成本等内容[1] 各部分总结 指数走势 - 9月23日上证综指涨跌幅-0.18%,收于3821.83点,成交额10716.98亿元;深成指数涨跌幅-0.29%,收于13119.82点,成交额14226.84亿元[1] - 中证1000指数涨跌幅-1.09%,成交额5039.6亿元;中证500指数涨跌幅-0.61%,成交额4950.69亿元;沪深300指数涨跌幅-0.06%,成交额6805.14亿元;上证50指数涨跌幅-0.09%,成交额1689.87亿元[1] 板块涨跌对指数影响 - 中证1000较前收盘价上涨-81.41点,计算机、医药生物等板块对指数向下拉动明显[2] - 中证500较前收盘价上涨-44.42点,电力设备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医药生物、非银金融、计算机等板块对指数向下拉动明显[2] - 沪深300较前收盘价上涨-2.83点,银行、通信、电子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计算机、医药生物、非银金融等板块对指数向下拉动明显[2] - 上证50较前收盘价上涨-2.67点,银行、有色金属、公用事业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非银金融、电子、医药生物等板块对指数向下拉动明显[2] 股指期货基差及基差折算年化开仓成本 - IM00日均基差-107.49,IM01日均基差-195.71,IM02日均基差-281.02,IM03日均基差-488.76[12] - IC00日均基差-112.22,IC01日均基差-186.93,IC02日均基差-254.9,IC03日均基差-426.14[12] - IF00日均基差-23.49,IF01日均基差-36.88,IF02日均基差-51.72,IF03日均基差-78.0[12] - IH00日均基差-0.65,IH01日均基差-1.94,IH02日均基差-0.77,IH03日均基差0.52[12] 股指期货换月点数差及其折算年化成本 - 报告给出IF换月点数差折算年化成本及15分钟均值数据,如09:45时IF00 - 01为-12.31678等[24][26] - 报告给出IH换月点数差折算年化成本及15分钟均值数据,如09:45时IH00 - 01为0.707等[29] - 报告给出IM换月点数差折算年化成本及15分钟均值数据,如09:45时IM00 - 01为-73.02267等[31] - 报告给出IC换月点数差折算年化成本及部分15分钟均值数据,如09:45时IC00 - 01为-68.64222等[32]
股指期货日度数据跟踪2025-09-23-20250923
光大期货· 2025-09-23 11: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未提及相关内容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指数走势 - 09月22日上证综指涨跌幅0.22%,收于3828.58点,成交额9418.0亿元;深成指数涨跌幅0.67%,收于13157.97点,成交额11796.83亿元 [1] - 中证1000指数涨跌幅0.69%,成交额4405.15亿元,开盘价7457.89,收盘价7489.48,最高价7489.48,最低价7418.46 [1] - 中证500指数涨跌幅0.76%,成交额4219.16亿元,开盘价7182.89,收盘价7225.13,最高价7225.86,最低价7143.08 [1] - 沪深300指数涨跌幅0.46%,成交额5631.49亿元,开盘价4512.03,收盘价4522.61,最高价4523.87,最低价4487.13 [1] - 上证50指数涨跌幅0.43%,成交额1564.01亿元,开盘价2911.02,收盘价2922.18,最高价2929.52,最低价2901.12 [1] 板块涨跌对指数影响 - 中证1000较前收盘价上涨51.29点,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 [3] - 中证500较前收盘价上涨54.78点,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 [3] - 沪深300较前收盘价上涨20.69点,电子、计算机、非银金融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食品饮料、银行等板块对指数向下拉动明显 [3] - 上证50较前收盘价上涨12.44点,电子、非银金融、有色金属等板块对指数向上拉动明显,食品饮料、银行等板块对指数向下拉动明显 [3] 股指期货基差及基差折算年化开仓成本 - IM00日均基差 -95.65,IM01日均基差 -178.8,IM02日均基差 -260.61,IM03日均基差 -471.29 [12] - IC00日均基差 -81.87,IC01日均基差 -148.19,IC02日均基差 -210.53,IC03日均基差 -380.13 [12] - IF00日均基差 -14.2,IF01日均基差 -27.64,IF02日均基差 -39.11,IF03日均基差 -64.45 [12] - IH00日均基差1.33,IH01日均基差0.79,IH02日均基差1.54,IH03日均基差4.06 [12] 股指期货换月点数差及其折算年化成本 - 报告给出了IM、IC、IF、IH不同合约换月点数差及其折算年化成本在不同时间的具体数据,如IM在09:45时,IM00 - 01为 -73.02267等 [23][25][26]
国泰君安期货股指对冲周报-20250919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9-19 19: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市场围绕中美马德里会谈和美联储降息展开,A股场内情绪克制、解读偏乐观,美联储降息后市场有兑现需求;国内8月金融数据显示企业融资需求改善、居民消费意愿弱,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市场成交缩量、板块轮动加速,四大宽基指数表现分化;IH升水持平、IF等贴水品种年化贴水走阔,各合约成交量和持仓量有不同变化[4][5] 相关目录总结 股指期货基差情况 - 展示IF、IH、IC、IM各合约上周基差、本周基差、基差变动和指增年化收益(期货保证金率按20%、现金理财收益率按2%计算)[2] - IH升水基本持平上周,IF、IC、IM年化贴水走阔至2%、10%和13%附近,回到三年极低分位数区间,9月合约到期,远月合约对冲成本低[5] - 给出考虑分红后各合约收盘价、基差、预期总分红点数和年化升贴水幅度[6] 对冲盈亏 - 呈现IF、IH、IC、IM各合约上周和本周对冲盈亏情况[13] - 通过图表展示IF、IH、IC、IM 60交易日累计对冲盈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