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源节约
icon
搜索文档
自然资源部部署2025年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05 09:0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 - 2024年度调查评估工作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摸清了正常生产矿山开发利用水平现状,掌握了矿山及地区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差异情况 [1] - 调查评估结果为科学预判国内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升矿山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1] - 2025年度调查评估工作将聚焦"三率"数据质量,要求深度总结、群策群力、有序推进 [2] 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 2022年版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赋能矿山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1] - 技术成果与矿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1] - 新一轮先进适用技术评选将落实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新要求,推荐单位需严格把关,支撑单位需做实咨询服务并配套推广机制研究 [2] 政策部署与行业参与 - 会议强调调查评估和技术推广对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2] - 会议要求各省自然资源部门、央企、行业协会等加强工作衔接,强化成果应用 [2] - 会议对矿产资源"三率"标准和技术申报流程进行了专项培训,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单位 [2]
黄河流域煤制烯烃强制性用水定额标准发布实施
中国新闻网· 2025-06-04 16:15
强制性用水定额国家标准发布 - 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首次牵头编制的《黄河流域高耗水工业用水定额第3部分:煤制烯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于2025年6月1日起实施 [1] - 该标准是我国首批针对黄河流域制定的高耗水行业强制性国家标准,填补了流域层面工业节水强制性标准的空白 [1] - 标准规定了煤制烯烃强制性用水定额的计算方法、指标值和管理要求,明确了用水量的计算范围及主要用水环节 [1] 标准具体内容 - 用水量计算范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城镇供水管网、外购蒸汽和热水等常规水源,以及再生水、矿井水、集蓄雨水等非常规水源(非常规水量按0.8折算) [2] - 新建或改扩建煤制烯烃企业每吨产品用水量不超过12立方米 [2] - 现有生产企业每吨产品用水量不超过21立方米,并给予36个月过渡期进行改造 [2] 标准实施意义 - 标志着黄河流域煤制烯烃产业用水管控从指导性标准向强制性约束升级 [2] - 将直接应用于取水许可、计划用水、节水评价等管理制度,实现"有标可依、超标限产" [1] - 对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用水定额管理、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
2025-2031年微细球形铝粉行业市场运营格局专项调研分析及投资建议可行性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6-03 11:22
微细球形铝粉行业概述 - 微细球形铝粉具有活性铝含量高、氧含量低的特点,产品精度高、粒径分级明确 [2] - 氮气雾化法已成为主流生产技术,替代了爆炸风险高的空气雾化法 [5] - 产品广泛应用于铝颜料、耐火材料、化工、3D打印材料等下游领域 [5] 产业发展历程 - 铝粉工业化生产已有100多年历史,中国20世纪50年代引进苏联空气雾化技术起步 [6] - 1990年中国科学院自主开发氮气雾化法,2000年后技术逐步改进并取代空气雾化法 [6] - 2008年技术突破使D10μm以下细粉得率提升至25%以上,2017年旭阳新材创新铝水直接雾化工艺 [6]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1-2023年旭阳新材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且持续小幅上升 [7] - 中国在产能与产量上领先全球,支撑新材料、陶瓷、涂料等相关行业发展 [6] - 行业集中度分析显示市场、企业、区域集中度特征显著 [17] 技术发展趋势 - 微细化、球形化成为主流方向,满足电子浆料等高端领域需求 [8] - 环境友好型工艺受重视,旭阳新材创新铝水直接雾化系统降低能耗30% [9] - 功能定制化趋势明显,可针对导电性、导热性等性能需求研发专用产品 [10] 区域市场分析 - 华北地区2019-2024年市场规模达XX亿元,2025-2031年需求预计增长XX% [13] - 华东地区占据最大市场份额,2025-2031年市场规模预测年均增长XX% [15] - 全球市场中亚洲(中日韩)为主要生产出口区,欧美侧重研发 [12] 企业动态 - 旭阳新材具备成熟生产线和研发团队,引领行业技术革新 [8][9] - 重点企业分析章节涵盖8家主要厂商的经营数据和竞争力评估 [20] 未来预测 - 2025-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XX亿元增长至XX亿元 [15] - 中国产量预计2025年达XX万吨,2031年需求缺口将达XX万吨 [18] - 电子浆料、氮化铝等新兴应用领域将推动高端产品需求增长 [10]
开源节流 鄂尔多斯地下水位连续三年上升
内蒙古日报· 2025-05-28 21:08
转自:草原云 鄂尔多斯市作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1299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地区年均降水量190—300毫米,年均蒸发量却高达2000—3000毫米,属于资源性、工程性、结构性、指 标性缺水并存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通过构建"分质供水-梯度处理-循环利用"体系,持续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截 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地下水水位同比上升1.84米,连续3年上升。 为了做到开源节流,鄂尔多斯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2022年11月,鄂尔多斯市印发《"四水四定"方案》,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 2024年1月1日,《鄂尔多斯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为水资源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撑。 2024年7月18日,通过全国首个"拦沙换水"取得黄河用水指标的供水工程,换来每年2800万立方米黄河 取水指标。 2025年3月21日,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鄂尔多斯市节水行动方案》。 …… 循环利用 保障工业生产 走进乌审旗中天合创化工分公司中央控制室,智慧大屏上跳动的用水指标折射出工业节水的精细化管理 图景。这个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企业构建的三级网格化节水管 ...
山西印发节水激励奖励政策实施意见
中国发展网· 2025-05-20 16:55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郭建军报道 近日,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 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联合印发《关于健全节约用水激励奖励政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 见》),明确了建立健全节约用水激励奖励政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系统部署各项任务 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政策。 要推动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实施政策创新、工作创新,建立健全具有本地特色的节约用水激励奖励配套 政策体系; 要围绕鼓励典型示范、保障资金投入、扩大金融支持、拓展社会融资、落实税收优惠、完善价格机制、 提倡表扬奖励等关键方面,强化政策集成、完善措施配套、推进体制创新,推动节水激励奖励各项政策 全面落实、见到实效。 要强化节水奖励监管,规范节水奖励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各项节水优惠措施落实到位; 到2027年,省、市两级形成较为健全、与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符合山西实际的节约 用水激励奖励政策体系。 要深入宣传发动,加强政策引领,拓宽公众参与途径,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节水工作的良好氛围。 《实施意见》强调—— 《实施意见》指出—— 要加强组织协调,统筹利用各行业优惠政策,明确支持节水 ...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水网建设规划》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07 09:40
广东省水网建设规划核心内容 总体要求与目标 - 规划期为2022年至2035年,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构建集约高效、江河安澜、秀水长清、优质普惠、智慧增效的广东现代水网 [2][3] - 2035年目标:省级水网主骨架全面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建成与国际一流湾区相匹配的高品质供水、高水平安全、高质量生态水网 [5] - 2050年展望:全面建成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水网 [5] 水网总体布局 - 构建"五纵五横、百川百枢"为框架的广东水网,以东江、西江等骨干水系为"纵",以东深供水等跨区域工程为"横" [6] - 完善骨干通道节点:以3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大型灌区渠系为"目",以大中型水库为"结" [6] - 升级万里碧道为绿美碧带,融合生态、交通、文化、经济功能 [7] 水资源配置网 - 优化配置格局:采取"挖节水、调枯水、补调水"等措施,以东江、西江等为主水源,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为干线 [8] - 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引调水工程,新建粤东、珠中江水资源配置工程 [8] - 新建扩建龙颈、长潭等水库,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精准调配能力 [9] 防洪安全网 - 完善"堤库结合"防洪体系,新建黄茅峡水库、扩建长潭水库增强调蓄能力 [10] - 提高大湾区城市河段防洪标准,实施西江、东江等干流治理工程 [11] - 推进沿海堤防生态化建设,开展珠江口等河口控制性工程研究 [12] 绿色生态网 - 2030年建成1.6万公里碧道网络,升级绿美碧带打造幸福河湖 [14] - 加强河湖生态修复,推进岸线绿化及闸坝生态化改造 [14] - 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建立上下游协同机制 [15] 农村水利网 - 推动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16][17] - 新建雷州半岛等大中型灌区,改造高州水库灌区等现代化灌区 [17] - 开展农村水系整治,恢复河湖功能 [17] 数字孪生水网 - 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网,同步建设数字孪生工程 [19] - 开发水资源调度、防洪调度等专业模型,建设水利大模型 [19] - 完善五大江河数字孪生流域,强化"四预"功能 [20] 水利改革与实施 - 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探索水利REITs试点 [22] -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 [22]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水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新技术应用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