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韧性
icon
搜索文档
信“心”心理问答|当孩子说"原生家庭毁了我",高情商父母这样做
经济观察报· 2025-05-31 08:39
单亲家庭亲子关系问题 - 单亲妈妈独自抚养15岁初三孩子 孩子因父母离异产生抑郁焦虑情绪 将学业和社交问题归咎于"原生家庭缺陷" [1][2] - 母亲因愧疚感过度迁就孩子 形成"抱怨-安抚"恶性循环 孩子通过情绪操控逃避责任 [2][3] - 补偿性迁就心理导致亲子角色倒置 孩子成为家庭实际决策者 削弱父母教育权威 [4][6] 补偿性迁就的心理机制 - 父母因离异愧疚感产生代偿心理 用物质补偿和纵容宠溺弥补情感缺失 [5] - 短期迁就能安抚情绪但长期隐患包括:阻碍行为规范养成 剥夺挫折应对机会 形成错误归因模式 [4] - 典型案例显示父亲因愧疚纵容孩子逃学 混淆补偿伤害与支持成长的界限 [6] 亲子关系改善策略 - 重构规则优先级 分离情绪与行为应对 例如约定定期与父亲联系同时明确学习责任 [6] - 采用苏格拉底提问法引导成长型思维 例如"家庭完美但不写作业成绩会提升吗" [7] - 建立情感账户机制 包括每周家庭日 犯错补救方案 成长里程碑记录等 [7] 教育理念转变 - 从补偿者转变为人生教练 强调"陪伴但不代劳"的原则 [6][7] - 真正的爱需要设定界限 帮助孩子在困境中培养责任意识和抗挫折能力 [7] - 通过过程导向思维训练 打破"情绪等于特权"的行为惯性 [6][7]
风雨无阻 破浪前行(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5-31 06:16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特别是美国政府滥施关税,给全球贸易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在全球经济 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中国外贸正以其强大的韧性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这种韧性不仅体现在外贸数 据的平稳增长上,更在于中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中所展现出的竞争优势和应变能力。 这得益于广大外贸企业在结构优化、模式转变、动能转换上下功夫,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即使面 对外部冲击,也能凭借产品质量和技术优势,稳住出口基本盘;也得益于多种贸易方式协同发展,为外 贸增长提供了多方位支撑。不同贸易方式适应了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需求,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 能够灵活调整,降低单一贸易方式带来的风险。此外,对新兴市场的积极开拓,也能有效弥补部分传统 市场需求的波动,为中国外贸注入新活力,使中国外贸在全球市场的布局更加均衡。 经风雨、迎挑战、强韧性,从完备的产业体系到创新驱动,从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到新市场的不断开拓, 中国外贸正以一种多元且富有活力的姿态,从容驶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港口码头,航线仓位有序调度;工厂车间,订单产能及时跟上;电商平台,接单发货畅通高效……国际 市场风云变幻,中国外贸有条不紊。今年前4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 ...
中国经济的稳定性是全球稀缺资源
经济日报· 2025-05-31 05:57
联合国日前下调了今年全球增长预期,与此同时,摩根大通、高盛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 期。中国经济的稳健与韧性,正成为稳定全球经济的关键力量,也为全球增长贡献了稀缺资源。 中国不仅在稳健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发展壮大自身、改善人民生活福祉,还通过不断扩大开放,欢迎各国 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有外资企业负责人表示,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性是其维持全球竞争力的关 键。中国还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赋能贸易伙伴共同发展。中国风电、 光伏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绿色转型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当不确定性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常态时,确定性本身就是最宝贵的资产。中国经济的稳健与韧性已成为全 球的公共产品,正在重新定义全球资产配置的逻辑,为全球经济治理注入不可或缺的稳定力量。 4月份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是观察中国经济韧性的一个重要窗口。事实证明,中国经济迎难而上,保持 了平稳增长,彰显出强大韧性和国际竞争力。4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5.6%,其中出口增长 9.3%;前4个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4%,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 在复杂环境中保持了相对 ...
孙波:90天关税调整期背后 出海企业有四个转型突围办法
南方都市报· 2025-05-30 23:33
中美关税调整影响 - 中美取消91%加征关税,暂停24%关税90天,保留10%基准税率,幅度远超市场预期[1] - 短期内缓解全球企业成本压力和中美供应链压力,预计第三季度对美出口将出现报复性增长[1] - 对外航运价格上涨数据印证未来三个月为缓解关税争端的重要机遇期[1] 企业供应链优化策略 - 出海企业需提升北美市场供应链完整度,降低进入门槛,增强韧性[2] - 应对策略包括市场多元化、供应链分散化、本地化生产及安全性工作[2] - 选择劳动力丰富、物流发达且符合原产地规则的地区设厂,避免单一地区依赖[2] 低利润行业转型建议 - 五金纺织等受冲击行业需技术升级提高效率,分流产能至海外[3] - 产品多元化拓展可规避风险,政府应加强技改扶持和海外布局奖补[3] 高技术企业应对技术脱钩 -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减少对外技术依赖,深化产业合作构建生态圈[4] - 拓展国内及友好国家市场,建立全球化销售网络[4] - 调整供应链布局确保原材料稳定,引进高端人才提升长期潜力[4] 高标准协定与大湾区机遇 - CPTPP等协定加速广东企业生产、服务、管理国际化,推动中国制造+东盟组装模式[5] - 大湾区需与东盟规则衔接,整合产业链实现"湾区设计+东盟生产+全球销售"[5] - 加快人民币东盟离岸市场建设,提升跨境电商及物流效率[5] 供应链弹性与中美博弈焦点 - 企业需重构供应链至其他地区,提升品牌力,拓展科技与服务贸易新赛道[6] - 下一阶段博弈焦点包括转口贸易关税、高科技产品管制及服务贸易领域[6] - 美方或通过关税豁免换取农产品采购,但维持芬太尼关税绑定[6]
印度首席经济顾问:尽管全球不确定性蔓延,印度的经济表现仍具韧性。
快讯· 2025-05-30 19:38
印度首席经济顾问:尽管全球不确定性蔓延,印度的经济表现仍具韧性。 ...
诚邀:参与科学仪器企业管理研究调研(共享研究成果)
仪器信息网· 2025-05-30 15:10
调研背景与目的 - 研究主题为"动态环境下基于资源的管理举措对组织韧性及创新的影响",聚焦研发制造型中小企业在动态环境中的资源管理策略与组织韧性、创新能力的内在关联 [1] - 调研由仪器信息网产业研究中心发起,旨在构建本土化管理理论并为同类企业应对市场挑战提供参考 [1] 调研对象与内容 - 目标受访者为科学仪器研发制造型中小企业的决策者 [3] - 问卷分为三部分:企业背景信息(业务类型、行业类别、规模等)、当前组织韧性与创新情况、前一年环境动态性及信息管理状况 [3] - 预计完成时间约10分钟 [3] 调研安排与参与方式 - 调研时间从即日起至2025年6月14日 [5] - 参与方式包括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 [5] - 受访者可在问卷末尾留下邮箱以获取研究成果 [2] 数据使用与隐私保护 - 调研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不涉及企业及个人敏感信息 [4]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仪器信息网产业研究中心团队 [6] - 联系方式:18910252012 [6]
造船企业订单饱满 有企业订单已排至2029年
快讯· 2025-05-30 14:51
行业表现 - 中国造船产业在全球贸易复杂形势下展现出强劲市场韧性与竞争力 [1] - 2024年1-4月中国造船新接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保持全球第一 [1] 企业订单情况 -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一号船坞连续建造16000标箱集装箱船 [1] - 二号船坞建造6艘双燃料LNG大型原油轮 [1] - 公司手持订单排至2029年上半年 [1]
中国贸促会:将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可持续贸易
快讯· 2025-05-30 12:16
中国贸促会加强区域经贸合作 - 工商界积极参与中国与东盟、海合会国家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1] - 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发布联合声明强调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1] - 探讨建立区域性商务理事会促进三方企业对话 [1] 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 中国贸促会将充分利用东盟—中国—海合会合作机制 [1] - 发挥工商力量推动建设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圈和增长极 [1] - 目标实现"1+1+1>3"的整体效应 [1]
马斯克最新演讲:火星或成地球救星,特斯拉机器人明年前往,人类文明结构将改写
搜狐财经· 2025-05-30 10:48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专注于实现人类多星球生存的长期目标,计划通过星舰项目建立火星文明并实现"文明韧性" [5][16][58] - 核心战略包括快速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轨道推进剂补给和火星自给自足能力建设 [19][28][30] - 最终目标是每次火星窗口期(每26个月)发射1000-2000艘星舰,运送百万吨级物资建立可持续火星文明 [57][70] 产品与技术进展 - 星舰3.0版本将具备快速重复使用、可靠运行和轨道推进剂补给三大核心能力,计划2024年底首次发射 [44][47] - 猛禽3号发动机实现技术突破:取消隔热罩设计、重量减轻30%、比冲提升15%,推力达8000吨级 [26][27][43] - 正在开发可重复使用轨道隔热罩技术,需承受火星大气(氧含量达地球3倍)的极端环境 [31][35][38] 生产制造能力 - 德州星舰基地已实现每2-3周生产1艘飞船,目标扩产至每年1000艘(日均3艘) [10][13] - 在建超级工厂将成为世界最大建筑之一,与佛罗里达基地共同支撑年产千艘目标 [13] - 星舰单艘近地轨道运力达200吨(可复用)/400吨(一次性),相当于土星五号两倍 [48] 项目里程碑 - 2024年底计划演示"接住"星舰本体技术,实现助推器1小时内重复发射 [22][23][24] - 2025年11-12月(下次火星窗口)计划发射首艘无人星舰,2027年抵达火星 [52][61] - 2027年窗口期可能实施首次载人火星任务,前提是前两次无人任务成功 [64] 配套生态系统 - 星链第三代卫星年产5000颗,未来将达10000颗/年,单颗体积相当于波音737 [14] - 火星将部署星链通信系统,解决3.5-22分钟延迟的地火通信问题 [64][67] - 首批Optimus人形机器人将先行登陆,完成环境勘探和基建准备工作 [61][64] 基础设施规划 - 首选火星基地选址Arcadia地区,需满足近冰源、平坦地形等条件 [59] - 初期建设玻璃穹顶封闭居住区,长期目标实现火星地球化改造 [70][72] - 未来需建设数百个火星着陆台以支持千艘星舰同时到达 [70][72]
关注、提升文化遗产的“韧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30 09:20
王立群摄(新华社发) 为应对多重挑战,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已向基于"韧性"的系统性保护方式转化,其影响也将超越文化领 域,关联至产业升级、空间治理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此过程中,中国积 极深化国际合作,探索了适应中国特色的实践策略。 一 长达50年的全球实践已证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对维护文化多样性至关重要,而且是促进社 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推动力。 在当代,保护文化遗产已经展现出多维价值及成果,不仅创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促进了经济增长, 更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 文化遗产在上述多领域展现出的持续适应与利用能力,体现出其蕴含的强大"韧性"。关注、提升文化遗 产的"韧性",是保护遗产、应对当今和未来各种挑战的基础,也是实现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 在。 二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伴随着疫情暴发、地区冲突破坏以及过度开发等不利因素,文化 遗产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气候变化加剧正使极端天气成为常态,使得文化和自然遗产遭受越 来越多的侵袭。2021年至今,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灾害性降雨天气,导致一些文化遗产出现险情。澳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