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产业化
搜索文档
华源证券: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冲刺量产目标 关注题材重点标的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0:33
目前固态电池的成本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在假设产线良率为80%的情况下,目前半固态电芯的单位总 成本为0.85元/Wh;中期,半固态电芯的单位总成本约降至0.50元/Wh;远期来看,全固态电池有望搭载锂 金属负极、电解液也将全部被替换为固态电解质,全固态电芯单位总成本或将达到0.78元/Wh。复合集 流体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对动力电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能量密度、快 充兼容性和安全性提升。目前可用作锂离子电池集流体的材料有铜、铝、镍和不锈钢等金属导体材料、 碳等半导体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不锈钢或铁基材料为此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铁的表面能形成一 层厚且稳定的天然氧化层,这层钝化膜能有效"抑制硫化物的形成反应",从而避免了腐蚀。案例方面, 2024年底,日本东洋钢板公司专为全固态电池开发的电解铁箔及铁镍合金箔产品,已通过日本经济产业 省(METI)的电池供应保障计划认证。 从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布局来看,中国参与的企业较多,包括传统电池企业、初创电池企业、整车企业 等。当前QuantumScape、SolidPower和Toyota等企业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方面处于相对领先地位,重点 突破固态 ...
国金证券: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逐渐加快
环球网· 2025-08-21 15:05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析 - 固态电池的核心变化在于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直接影响电池的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 [1] - 目前产业化应用相对成熟的固态电解质路线为硫化物和氧化物 [1] 硫化物电解质路线 - 硫化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最优且下游企业产能布局占比最高,未来发展潜力最大 [1] - 硫化锂为硫化物路线中的核心原料,建议关注率先布局硫化锂且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 [1] 氧化物电解质路线 - 氧化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适中但稳定性较好,产业化进展速度正在加快 [1] - 建议关注布局多种氧化物电解质且具备产业链成本优势的企业 [1]
多家公司披露固态电池产品中试最新进展
证券日报· 2025-08-21 00:41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多家A股上市公司固态电池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 标志着产业化进程提速 [1] - 中试阶段核心目标是验证"能批量、够稳定、划得来" 需跑通工艺、算清成本、稳定良率 [1] - 中试环节形成"材料—设备—工艺"闭环验证 将显著缩短试错周期 [1] 企业具体技术突破 - 国轩高科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 已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 中试线电芯良品率达90% [1] - 鹏辉能源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从280Wh/Kg提升至320Wh/Kg 新一代产品不需加压模组 性能更稳定 [2] - 孚能科技全固态电池进入中试生产交付阶段 预计2024年底建成0.2GWh硫化物中试线 将交付60Ah电池 [2] 量产化挑战与规划 - 从中试到规模化量产需优化工艺、提高良率、降低成本 才能真正实现商业化应用 [3] - 设备商需突破大规模生产瓶颈 包括改造离散化设备实现连续化生产 以及联合产业链攻关高压工艺和毒气防护 [3] - 国轩高科量产需聚焦材料体系优化和制造成本降低 孚能科技计划2026-2027年小批量量产装车 2030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3] 应用领域拓展 - 固态电池未来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医疗器械和消费数码等 [2]
20cm速递|关注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投资机会,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与材料技术演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3:03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优势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开始小批量上车 2030年后规模化应用于储能领域 低空经济及人形机器人也有望打开应用空间[1] - 当前中试阶段单GWh设备价值量在5-6亿元 后续随着规模化量产及设备节拍与良率提升有望降至2.5亿元/GWh[1] - 全固态电池干法工艺成为主线 前道 中道 后道工艺均有变化 前段变化最大 主要在于电解质膜和极片制作工艺上[1] 国内设备商进展 - 国内企业如先导智能 赢合科技等已在中试线级别实现技术突破 设备商在产业化初期优先受益[1] 创新能源指数产品 - 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跟踪的是创新能源指数(399266) 单日涨跌幅可达20%[1] - 该指数从市场中选取涉及清洁能源生产 节能技术 电动汽车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以反映新能源及相关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1] - 创新能源指数注重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旨在捕捉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1]
国金证券:建议关注率先布局硫化锂且具备一定技术优势的企业
新浪财经· 2025-08-20 08:32
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 - 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推动上游核心材料受益 [1] -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 直接影响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 [1] 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 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优且下游企业产能布局占比最高 未来发展潜力最大 [1] - 氧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适中但稳定性较好 产业化进展加快 [1]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建议关注率先布局硫化锂(硫化物路线核心原料)且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 [1] - 建议关注布局多种氧化物电解质且具备产业链成本优势的企业 [1]
国金证券: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逐渐加快,上游相关的核心材料也将从中受益
新浪财经· 2025-08-20 08:16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直接影响电池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 [1] - 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优且下游企业产能布局占比最高,未来发展潜力最大 [1] - 氧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适中但稳定性较好,产业化进展速度正在加快 [1] 产业化应用关注方向 - 建议关注率先布局硫化锂(硫化物路线核心原料)且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 [1] - 建议关注布局多种氧化物电解质且具备产业链成本优势的企业 [1]
国金证券: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逐渐加快 上游相关的核心材料也将从中受益
第一财经· 2025-08-20 08:12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析 - 固态电池核心变化在于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 直接影响电池功率密度 能量密度 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 [1] - 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优且下游企业产能布局占比最高 未来发展潜力最大 [1] - 氧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适中但稳定性较好 产业化进展速度加快 [1] 产业化应用关注方向 - 硫化物路线需重点关注硫化锂原料领域 建议关注率先布局硫化锂且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 [1] - 氧化物路线建议关注布局多种氧化物电解质且具备产业链成本优势的企业 [1] 电解质技术路线对比 - 当前产业化成熟度较高的为硫化物和氧化物两条技术路线 [1] - 硫化物路线因离子电导率优势成为产能布局重点 [1] - 氧化物路线凭借稳定性优势加速产业化进程 [1]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产业链公司获市场资金关注
证券日报网· 2025-08-19 21:01
固态电池市场表现 - A股固态电池概念板块中186家公司在年内实现股价上涨,其中67家公司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超过50%,17家公司年内股价实现翻倍上涨 [1] 固态电池技术优势 - 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有望大幅提升锂电池性能,被认为是锂电产业升级主要方向 [1] - 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沿用高镍三元,负极是提升能量密度关键,能适配高比例硅基负极或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 [1] - 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在抑制锂枝晶生长与穿透、具备不可燃性以及拥有更高耐热极限方面显著优于液态电池 [1] 企业布局进展 - 国轩高科发布第一代"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已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工作 [2] - 宁德时代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投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2] - 宁波容百新能源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材料已实现吨级出货,电解质项目正在进行中试线建设,预计2026年初投产 [2] - 无锡先导智能已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全线工艺环节,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达成设备合作,成功输出量产级固态电池整线方案 [2] 行业发展阶段 - 行业进入"技术验证期"阶段,厂商中试线密集落地有望持续带动产业链升级 [2] - 预计消费领域2025-2026年迎来规模化发展,eVTOL领域2026-2028年打开市场,动力领域2027年后量产装车,2030年后逐步推进规模化 [3] 投资价值分析 - 固态电池产业链公司投资价值受关注主要得益于企业技术优势和行业良好市场前景 [3] - 电动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和对高性能储能解决方案需求增加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3] - 具备核心材料研发、生产工艺改进和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公司未来发展优势和投资价值有望进一步凸显 [3] - 企业正处于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初期阶段,具备核心技术和量产能力的公司有望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3]
固态电池:产业趋势逐渐清晰,电解质为核心材料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19 14:14
固态电池产业前景 - 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集成性方面均优于液态电池 热分解温度可超过500℃远高于液态电池的160℃ 电化学窗口高于5V远高于液态电池的4.4V以下 无需隔膜简化系统集成降低成本[2] - 政策端形成中央政策定调加地方试点推进支持体系 工信部提出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 产业端多家车企规划2025-2030年推出全固态电池汽车 电池企业2025年规划2GW以上产能[3] - 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约7GWh 预计2027年出货量达18GWh 2028年达30GWh 2027年将是产业从初期迈向快速上升期的转折点[3] 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 硫化物电解质在室温下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良好力学性能 2027年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规划装车3000辆 电解质需求量约300-500吨 对应产生100-200吨硫化锂原料需求[4] - 硫化锂产线布局较快企业包括赣锋锂业、光华科技、恩捷股份 碳热还原、水合肼还原和复分解工艺路线综合优势明显 产业化实践进入工程验证阶段[4][5] - 氧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适中且稳定性强 分为NASICON结构、石榴石结构、钙钛矿结构、非晶态结构 重点布局企业包括三祥新材、国瓷材料、贝特瑞和璞泰来[5]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是核心变化 直接影响电池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1][6] - 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优且下游产能布局占比最高 未来发展潜力最大 建议关注率先布局硫化锂且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6] - 氧化物电解质产业化进展加快 建议关注布局多种氧化物电解质且具备产业链成本优势的企业 相关企业包括上海洗霸、赣锋锂业、当升科技和容百科技等[5][6]
固态电池:产业趋势逐渐清晰,电解质为核心材料
国金证券· 2025-08-19 11:0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集成性方面显著优于液态电池,将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主流方向 [1][12] - 固态电解质是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核心,直接影响电池性能指标,其中硫化物和氧化物路线为当前主流技术路线 [2][27] - 政策端和产业端共同推进,预计2027年将成为固态电池产业从初期迈向快速上升期的转折点,2027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达18GWh,2028年达30GWh [5][20] - 硫化物电解质因高离子电导率和下游产能布局占比最高(38%),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硫化锂作为其核心原料需求将快速增长 [3][36][41] - 氧化物电解质因稳定性强,产业化进展也在加速推进,多家企业已布局相关材料 [53][54] 固态电池性能优势 - 安全性:固态电解质热分解温度超500℃,远高于液态电解液的160℃,大幅降低热失控风险 [5][12] - 高比能:电化学窗口超5V(液态电池仅4.4V),适配高比能正负极材料,能量密度有望达500Wh/kg [5][12] - 易成组:无需隔膜,串联结构简化系统集成,降低成本 [5][12] 政策与产业布局 - 政策支持:工信部提出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上海、珠海等地出台专项政策推动产业链建设 [16][17] - 车企规划:东风、蔚来等已实现半固态电池装车,丰田、宝马等计划2025-2030年推出全固态电池车型 [21][23] - 电池企业产能: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2025年规划产能超8GWh,技术路线以硫化物/氧化物为主 [25][26] 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硫化物路线 - 性能优势:室温离子电导率10⁻⁴-10⁻² S/cm,接近液态电解质,机械延展性好 [36][44] - 核心材料:硫化锂在Li6PS5Cl电解质中成本占比达82%,2027年需求预计达100-200吨 [41][42] - 企业布局:赣锋锂业(已量产)、光华科技(300吨产能)、恩捷股份(百吨级中试线)等加速布局 [51] 氧化物路线 - 性能优势:离子电导率10⁻⁶-10⁻⁴ S/cm,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强 [53] - 企业布局:贝特瑞(LATP已吨级出货)、璞泰来(200吨中试线)、国瓷材料等聚焦氧化物材料 [54] 聚合物路线 - 应用局限:室温离子电导率低、热稳定性差,主要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等特定场景 [57][58] 投资建议 - 重点关注布局硫化锂且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如赣锋锂业、光华科技) [3][51] - 关注布局多种氧化物电解质并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如贝特瑞、璞泰来)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