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锂

搜索文档
总投资13.5亿元的固态电池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7-24 23:41
固态锂电池项目 - 四川省眉山市将建设年产0.3GWh固态锂电池全产业链研发平台及示范生产线项目 总投资约13.5亿元 环保投资978.8万元 预计2025年Q4投产 [1] - 项目建成后将年产固态电池正极材料10000吨 固态电解质1000吨 锂合金负极材料50吨 固态电解质膜2000万平方米 软包及方壳固态锂电池0.3GWh [1] 万邦新能源公司 - 四川万邦胜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项目建设方 成立于2019年2月 股东为新余川通科技(66%)和四川万邦胜辉机械设备(34%) [2] - 公司以硫化物路线为核心 已批量供应硫化锂 高镍正极 锂镁合金负极等关键材料 并建成200吨级硫化锂示范线 [2] - 公司打造全球首条2万吨硫酸锂制备碳酸锂和2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线 示范工厂已被全球第二大锂生产商SQM收购 [2] - 公司与5所高校及成都建中锂电池签约共建"固态锂电池研发及应用创新联合体" 目标2026年完成400Wh/kg车规级全固态电芯开发并启动装车验证 [2] 碳材料领域 - 涉及材料包括石墨 活性炭 多孔炭 碳分子筛 硅碳 石墨负极 电容炭 硬/软碳 炭气凝胶 碳纳米管 炭黑 石墨烯 树脂原料等 [4] - 相关制品包括电极 导电添加剂 碳毡 石墨毡 双极板等 [4] - 生产设备涵盖炭化活化等热工处理设备 气相沉积设备 包覆设备 筛分设备 除磁设备 过滤设备 真空设备 净化设备 干燥设备 研磨分散设备 包装机 流延机 手套箱 均质设备 粉碎设备等 [4] - 分析仪器包括电化学工作站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 热重分析仪 粒度仪 光谱仪 电导率仪 电阻率仪 XRD TEM SEM等 [4] 电池应用场景 - 涉及液流电池 钢电池 超级电容器 线料电池等应用领域 [5] 行业会议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12月9-11日举行 [6][7]
厦钨新能(688778):系列之二十一: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点评:业绩稳定增长,看好固态进展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23 19: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格为 54.11 元 [6][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钴酸锂龙头地位稳固,下游需求旺盛有望量利齐升,NL 新结构正极材料、硫化锂、补锂剂等进展顺利,未来有望贡献新增长点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7,311|13,297|19,458|23,279|27,855| |(+/-)%|-39.8%|-23.2%|46.3%|19.6%|19.7%| |净利润(归母)(百万元)|527|494|780|942|1,141| |(+/-)%|-52.9%|-6.3%|57.9%|20.7%|21.0%| |每股净收益(元)|1.05|0.98|1.55|1.87|2.26| |净资产收益率(%)|6.1%|5.7%|8.4%|9.5%|10.6%| |市盈率(现价&最新股本摊薄)|47.75|50.97|32.27|26.73|22.08|[4] 交易数据 - 当前价格为 49.90 元,52 周内股价区间为 25.40 - 60.79 元,总市值为 25,184 百万元,总股本/流通 A 股为 505/505 百万股,流通 B 股/H 股为 0/0 百万股 [7] 资产负债表摘要 - 股东权益为 8,864 百万元,每股净资产为 17.56 元,市净率为 2.8,净负债率为 -16.85% [8] 股价升幅 |升幅(%)|1M|3M|12M| |----|----|----|----| |绝对升幅|10%|31%|91%| |相对指数|3%|23%|70%|[11] 2025 年上半年业绩情况 - 实现营业收入 75.34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18.04%,实现归母净利润 3.07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27.76%,扣非归母净利润 2.91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32.24% [13] 业务出货情况 - 消费电子需求旺盛,钴酸锂出货大幅增长,2025 年上半年钴酸锂实现销量 2.88 万吨,同比增长 56.64%;动力领域,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含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及其他)实现销量 3.19 万吨,同比增长 20.76% [13] 新技术研发情况 - 正极补锂剂已完成高稳定性补锂材料研发,实现批量供货;NL 新结构正极材料相比传统正极材料更稳定,层间距更宽,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显著提升,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固态电池开发出新的硫化锂合成工艺,小试、中试结果显示技术指标良好,降本空间较大,氧化物固态电池使用的正极材料已实现供货,并与客户在硫化物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上保持密切合作 [13] 财务预测表 - 涵盖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主要财务比率、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预测数据,如 2025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预计分别为 19,458 百万元、23,279 百万元、27,855 百万元等 [14] 可比公司估值表 - 选取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等公司作为可比公司,展示了 2024A、2025E、2026E 的 EPS 及 PE 等数据,2025E 可比公司 PE 平均值为 28 [15]
厦钨新能(688778):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点评:Q2业绩略超预期,钴酸锂销量高增盈利亮眼
东吴证券· 2025-07-23 18: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给予公司2025年35x估值,对应目标价56元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略超市场预期,25H1营业收入75.3亿元,同增18%,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增28%,扣非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增32%;25Q2营收45.6亿元,同环比+52%/+53%,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环比+49%/+63%,扣非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环比+53%/+61% [7] - 上半年钴酸锂销量高增,25H1销量2.88万吨,同增57%,预计25Q2销量近1.7万吨,环增40%左右,预计25年出货6万吨+,同比增长30%+;盈利端,25Q2钴酸锂单吨净利1万/吨以上,25H2有望维持稳定 [7] - 25Q2三元盈利稳定,铁锂持续减亏,25H1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销量3.19万吨,同比增长21%;三元25H1销量2.6万吨左右,同比基本持平,25全年有望达5万吨+,同比持平,25Q2单吨扣非利润约0.2万,环比持平;铁锂25H1销量0.6万吨左右,Q2销量0.4 - 0.5万吨,环比增长两倍,25Q2亏损0.2亿元+,环比减亏,下半年有望持续减亏 [7] - 固态方面,公司硫化锂竞争优势凸显,采用气相法生产高纯度硫化锂,依托集团技术一体化布局,产品已对接日韩客户及国内主流企业 [7]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9.3/11.2亿元,同比+63%/+15%/+20%,对应PE分别为30/26/22倍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7,311|13,297|17,063|19,551|22,496| |同比(%)|(39.79)|(23.19)|28.33|14.58|15.0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527.46|494.07|806.44|930.15|1,117.73| |同比(%)|(52.93)|(6.33)|63.22|15.34|20.17| |EPS - 最新摊薄(元/股)|1.05|0.98|1.60|1.84|2.21| |P/E(现价&最新摊薄)|46.06|49.17|30.13|26.12|21.74|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49.90元,一年最低/最高价25.38/61.98元,市净率2.37倍,流通A股市值和总市值均为25,184.09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21.07元,资产负债率36.88%,总股本和流通A股均为504.69百万股 [6] 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流动资产(百万元)|8,571|10,355|12,160|14,267|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6,176|5,905|5,567|5,192| |资产总计(百万元)|14,747|16,260|17,727|19,459| |流动负债(百万元)|4,989|5,929|6,777|7,766|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696|715|715|715| |负债合计(百万元)|5,685|6,644|7,492|8,481|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8,737|9,293|9,907|10,645|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325|323|327|333|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9,062|9,616|10,235|10,978| |负债和股东权益(百万元)|14,747|16,260|17,727|19,459|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3,297|17,063|19,551|22,496|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百万元)|11,999|15,481|17,786|20,470| |税金及附加(百万元)|31|38|43|49| |销售费用(百万元)|42|48|55|63| |管理费用(百万元)|188|205|225|247| |研发费用(百万元)|419|478|508|567| |财务费用(百万元)|27|18|4|(15)| |加:其他收益(百万元)|67|68|66|74| |投资净收益(百万元)|(18)|9|10|11| |公允价值变动(百万元)|8|0|0|0| |减值损失(百万元)|(134)|(41)|(40)|(40)| |资产处置收益(百万元)|0|0|0|1| |营业利润(百万元)|513|832|967|1,161| |营业外净收支(百万元)|(5)|(3)|(3)|(3)| |利润总额(百万元)|508|829|964|1,158| |减:所得税(百万元)|20|25|29|35| |净利润(百万元)|488|804|935|1,123| |减: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6)|(2)|5|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94|806|930|1,118|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0.98|1.60|1.84|2.21| |毛利率(%)|9.76|9.27|9.03|9.01| |归母净利率(%)|3.72|4.73|4.76|4.97| |收入增长率(%)|(23.19)|28.33|14.58|15.07|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6.33)|63.22|15.34|20.17|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753|1,431|1,810|2,141|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972)|(208)|(198)|(196)|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341)|(269)|(339)|(402)|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435|966|1,273|1,542| |折旧和摊销(百万元)|393|494|543|580| |资本开支(百万元)|(966)|(208)|(208)|(207)| |营运资本变动(百万元)|709|86|276|384| |每股净资产(元)|20.77|18.41|19.63|21.09|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505|505|505|505| |ROIC(%)|5.47|8.18|8.83|9.80| |ROE - 摊薄(%)|5.65|8.68|9.39|10.50| |资产负债率(%)|38.55|40.86|42.27|43.58|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49.17|30.13|26.12|21.74| |P/B(现价)|2.32|2.61|2.45|2.28| [8]
固态电池产业更新及Q3核心关注
2025-07-21 08:3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产业 - **公司**:B公司、C公司、纳克诺尔、科恒股份、航可、德新科技、道氏技术、光华科技、英联股份、天铁科技、胜利精密、佳园科技、上海洗霸、华胜锂电、海辰药业、宏工科技、软控股份、浙江软控子公司、德龙激光、交城超声、联赢激光、比亚迪、有研新材、新元材质、新宙邦 [1][9][11][12][1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补贴审查**:2024年底或2025年初固态电池产业链补贴审查结果将官方发布指导产业方向,审查期间市场无显著变化 [1][3] - **企业进展**:B公司积极推进全固态电池装车测试,9月前后有望取得进展;C公司侧重材料供应商扩圈和准量产设备评估,预计四季度装车 [1][4][5] - **C公司材料重点**:C公司关注硫化物、卤化物及聚合物电解质,探索金属负极集流体方案,多家公司已技术讨论和送样验证 [1][6] - **设备动向**:固态电池设备聚焦定型设备、准量产工艺生产设备评审及现有流程优化,加速技术成熟度实现商业应用 [1][7] - **工艺进展**:2025年三季度关注干电极和封装设备定型,四季度关注叠切和等静压工艺进展,电解质膜和负极金属影响叠切进度 [1][8] - **关键公司**:设备公司关注纳克诺尔等,材料供应商关注道氏技术等,金属负极关注英联股份等,硫化锂方向关注光华科技等 [1][9] - **贵价材料前景**:固态电池贵价材料硫化锂前景广阔,相关公司中试线预计8 - 9月完成安装调试 [1][11] - **市场表现**:硫化锂应用或影响小收入公司全年收入,干电极设备宏工科技等表现好,封装环节关注德龙激光等 [12][13] - **产业链发展**:固态电池产业链有积极变化,布局应基于核心标的合理估值及重要公司边际变化 [14] - **板块机会**:固态电池板块发展机会取决于重大政策或活动,布局应重视产业边际变化和公司合理估值 [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产业链关注点**:产业链核心关注点为头部公司及其供应链进展和订单线索跟踪,中小订单对市场交易有重要影响 [2] - **等静压工艺**:等静压工艺在硫化物电解质应用基本确定,但适配60安时以上大软包电池大批量生产需进一步讨论 [8] - **干电极设备合作**:未来可关注软控股份和科恒股份在干电极设备及相关环节合作,浙江软控子公司有搅拌环节市场份额并提供中试线订单 [12]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固态电池如何跨越“产业化”鸿沟?
高工锂电· 2025-07-15 18:51
固态电池技术现状与挑战 - 行业对固态电池技术潜力期望巨大,但面临产业化与成本严酷现实,需跨越技术鸿沟[1] - 技术路线百家争鸣,无绝对优势路径,重心从材料科学转向生产工程攻坚[2] - 固-固界面问题被视为头号挑战,产业采取材料体系迭代与界面工程双线作战[2] - 性能目标诱人(400-500Wh/kg),但关键原料高成本制约商业化进程[2][3] 技术路线与工程突破 - 主流技术路线包括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及新兴MOFs材料[2] - 工程化难题聚焦界面不稳定、干法工艺放大、超薄电解质膜制备等[2] - 容百科技正极材料进展:8系容量190mAh/g,9系单晶达225mAh/g并近吨级出货[11] - 赣锋锂业突破硫化物/氧化物路线: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6mS/cm,氧化物达1.5mS/cm并实现千吨级量产[14] 材料创新与性能指标 - 正极材料短期以高镍三元为主(NCM811比容量超200mAh/g),长期看好富锂锰基(理论350mAh/g)[6] - 界面优化技术包括表面包覆、梯度结构、纳米化设计等,使体积变化<1%[6] - 厦钨高镍材料性能:Ni95在55℃下首放容量230mAh/g,循环稳定性优异[18] - 蓝廷新能源创新MOFs材料:Zr基MOF提升循环稳定性,Ag基MOF改善倍率性能[25] 产业化进程与产能布局 - 中国短期聚焦半固态,长期布局硫化物路线;日韩欧美设定2025-2030年400-500Wh/kg目标[7] - 恩捷股份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高16mS/cm,膜厚控制60-150µm,2025年建百吨级产线[21][22] - 赣锋锂业实现20µm锂合金带量产,电芯通过多项安全测试[14][15] - 容百科技规划:2025年电芯样件容量225mAh/g,2027年提升至230mAh/g[11] 新兴材料与工艺创新 - MOFs材料在电极/电解质改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蓝廷新能源已实现部分MOF量产[25][26] - 离子液体(ILs)应用:电导率10⁻³~10⁻² S/cm,可优化界面并增强热稳定性[25] - 厦钨开发连续化硫化锂制备技术,解决硫化物电解质成本高难题[18] - 干电极技术、极片致密度、电解质膜工艺成为制造工艺关键卡点[11]
从底层逻辑上看全固态电池难点和产业节奏
材料汇· 2025-07-14 23:48
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起源于上世纪,在锂金属锂枝晶安全问题上面临液态锂离子电池和固态锂电池两条技术路线选择,目前固态电解质突破使全固态电池成为关注重点 [2]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5年5月发布的《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规定,样品需通过无液体渗出目视检测和120℃真空干燥6小时后失重率<1%的定量检测才能判定为全固态电池 [2] 技术路线与核心难点 - 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已初步收敛,硫化物成为主要发展方向,性能完善和降本是产业重点 [3] - 固固界面问题是最大技术难点,需要解决离子传输、界面应力、副反应和电阻等问题,主要通过材料和设备改进如引进卤化物/聚合物复配电解质、加压设备等解决 [3] - 电池"呼吸"膨胀效应带来持续接触难题:充电过程中钴酸锂体积收缩1.9%,NCM变化2%,磷酸铁锂变化7%,石墨膨胀10%,硅基负极膨胀率高达300% [4][5] 材料挑战 - 硫化物电解质存在空气敏感性和硫化氢毒性问题,需在手套箱惰性气体环境下操作,未来需建设低露点生产线 [10] - 硫化锂是硫化物电解质降本关键,当前实验室阶段价格达1000元/g,50万元/吨是产业化拐点,纯度需达99.99% [11] - 硫化锂制备工艺中,碳热还原法原材料成本低但参数控制严苛,液相法工艺简单但有机溶剂危险,球磨法环境友好但转化率低 [12] 设备与工艺突破 - 全固态电池需要两种压力:制造端压力(几十至几百MPa)和运行时堆叠压力(<10MPa),商业化要求2MPa与全固态10MPa需求存在差距 [13] - 等静压是制造端加压方案,压力通常超过400MPa,但面临规模化、大型化挑战及材料破坏风险 [19] - 干法电极技术可消除溶剂残留,提高安全性,特斯拉2019年收购Maxwell获得相关专利,2024年Q4将量产双干法4680电池 [22] 产业化进展 - 行业标准要求动力电芯循环寿命1000-1500次,电池组800-1000次,当前实验室良品率60-70%,中试线仅40-50% [24] - 国内产业化进展:比亚迪2024年中试60Ah电池,2027年示范装车;国轩高科2025年建成0.2GWh实验线;亿纬锂能2025年投运百MWh中试线;宁德时代2027年小批量生产 [32] 发展阶段类比 - 全固态电池当前发展阶段类似新能源车2009-2010年的产业元年阶段,后续将经历政策推动、场景落地、规模放量和平价爆发等阶段 [25][31]
固态电池系列2:从底层逻辑上看全固态电池难点和产业节奏
五矿证券· 2025-07-14 10: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气设备行业评级为看好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固态电池完成初步技术收敛,以硫化物为主,但固固界面问题是最大难点,产业爆发需跨过材料和设备两大难关,或处于新能源车2009 - 2010年阶段,预期2027年左右有少部分示范性装车,2030年左右小规模量产,2030年后大规模量产,投资上建议关注硫化物电解质、硫化锂及等静压、辊压设备等中长期机会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固态电池起源与判定 - 全固态电池起源于上个世纪,在锂金属锂枝晶安全问题上有替代锂金属负极和替代电解液两种方案,当下全固态电池受关注;依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判定方法,样品破口目视检测无液体渗出,120℃真空干燥6小时后失重率<1%,则判定为全固态电池 [9] 全固态电池难点 - 技术收敛以硫化物为主,但固固界面问题是最大难点,性能完善和降本是产业重点,降本有相对清晰路径;电池日常循环膨胀使保持固固有效接触困难,制造中可通过等静压等方案,使用中保持良好加压难度大 [10][14] - 硅基负极渗透率加速期将带来更大挑战,硅负极膨胀远高于石墨负极,对固固界面问题提出更大挑战,带来设备工艺难点 [11][12] 全固态产业爆发难关 - 需材料和设备两大方面配合,实现合适堆叠压力是关键,全固态产品核心指标可能是工业标准下的真实循环寿命,1000圈是初步目标 [17] 材料方面 - 硫化物电解质存在空气敏感性和材料成本下降等问题,降本路线相对清晰,难点在稳定性控制;性能上稳定性略差,与水结合产生硫化氢,目前依赖手套箱环境操作,未来需搭建低露点生产线;成本上降本取决于原材料硫化锂,其化学性质活泼,高纯度产品处于小规模实验室生产阶段,价格高昂,预计50万元/吨是产业化拐点,生产工艺有固相、液相、气相三种路径 [18] 设备方面 - 全固态电池制备需制造端压力和堆叠压力,制备压力可通过辊压、等静压等设备完成,堆叠压力难度大,过大压力会破坏材料形变;等静压是制造端加压方案之一,但需解决规模化和大型化问题;干法电极与全固态电池搭配安全性潜力大,但正极干法电极难度较大,良品率有提升空间 [20][23][26] 电池核心性能 - 消费者使用场景下循环性和循环中倍率稳定性是产业初期关键,全固态电池倍率性能侧重循环使用后的倍率稳定性;目前企业固态电池实验室阶段良品率60% - 70%,中试线低至40 - 50%,良品率爬升需时间 [28] 全固态电池产业阶段 - 全固态电池或处于新能源车2009 - 2010年阶段,此阶段是政策催化、技术路线收敛、产业链完善时期,伴随中试线放大、送样测试和示范装车等;半固态电池2022年1月首次装车后,仍在进行性能提升和降本工作 [35]
上海洗霸,用四年利润加码固态电池
DT新材料· 2025-07-13 21:34
核心观点 - 上海洗霸拟参与竞拍有研稀土硫化锂业务相关资产,以拓展固态电池领域布局[1] - 竞拍资金来源于自有或自筹资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为1.70亿元,相当于2021-2024年净利润总和1.65亿元[2] - 硫化锂为固态电池热门技术路线原料,但当前面临工业化制备难、环境要求高、成本高等困境[5] 资产转让背景 - 转让方有研稀土为央企有研新材控股子公司,因硫化锂非主营业务且属危险化学品,决定整体转让[3] - 资产挂牌转让底价1.10亿元,评估增值率高达5476.85%,主要增值来自核心技术[4] - 转让资产包含两项在途专利、硫化锂生产技术及13台套生产设备(账面净值196.42万元)[4][5] 专利技术详情 - 专利1:CN202410265627.3,硫化锂粉体制备方法及应用,2024年3月8日申请[6] - 专利2:CN202310413938.5,固态电解质用硫化锂粉体制备方法,2023年4月8日申请[6] 上海洗霸业务布局 - 主业为水处理,2022年起切入固态电池材料赛道,合作复旦大学及中科院团队研发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等材料[6] - 截至2024年底建成百吨级固态电池粉体产线,松江基地试产,湖州基地500吨硅碳负极产线调试中[7] - 2025年一季度向12家客户交付13批次固态电解质材料,向15家客户交付19批次硅碳负极材料[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9900万元至1.18亿元,同比增长136.47%至181.85%,含股权转让收益1927万元及土地退让减利3600万元[7] - 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46.51%至55.42%,主因上年同期高毛利风电咨询业务基数较大[8] 行业动态 - 硫化物固态电池获丰田、日产、三星SDI、LGES、SK On、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积极布局[5]
上海洗霸拟参竞拍有研稀土硫化锂相关资产,多家公司固态铜箔供应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7-09 18:00
板块行情 - 6月30日-7月4日固态电池指数下跌0.8%,但2025年累计上涨18.2%,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17.0% [1][3][4] - 统计范围内固态电池相关标的平均跌幅1.3%,仅集流体环节逆势上涨7.0% [1][3][4] - 涨幅前五标的:中一科技(+21.1%)、德福科技(+21.0%)、宏工科技(+21.0%)、远航精密(+12.2%)、嘉元科技(+6.7%) [1][4] - 跌幅前五标的:英联股份(-17.7%)、诺德股份(-12.9%)、天际股份(-11.3%)、金龙羽(-9.2%)、中仑新材(-8.5%) [1][4] 产业链动态 固态电解质 - 上海洗霸拟参与竞拍有研稀土硫化锂业务相关资产 [2] 集流体 - 德福科技获得全球某动力电池龙头客户千吨级超高抗拉强度铜箔批量意向订单,产品用于高硅负极半固态电池 [2] - 嘉元科技固态电池铜箔产品已匹配五家头部电池企业供应 [2] - 中一科技已掌握固态电池用锂-铜金属一体化复合负极材料技术 [2] 电池制造 - 安瓦科技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首批工程样件下线 [2] - 中固时代启动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2025年10月投产超大容量中试线,2025年底前开工2GWh量产线 [2] - 万向钱潮完成半固态电池350Wh/kg电芯级别全针刺及pack级别热失控实验 [2] - 冠盛股份半固态电池中试线产品已交付,量产线预计2026年中达产(年产量210万支) [2] 行业趋势 - 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阶段向量产验证阶段过渡,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装车试验,2026-2027年普遍装车试验 [2] - 低空经济、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场景将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 [2] 重点标的 - 推荐关注宁德时代,产业链受益标的覆盖设备、电池、正极/电解质、导电剂、集流体等九大细分领域 [2]
铜箔板块更新和标的推荐
2025-07-09 10:4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锂电、固态电池、铜箔、消费电子 - **公司**:德福、龙阳电子、亿纬锂能、蔚蓝锂芯、欣旺达、冠宇、璞泰来、厦钨、富临精工、中熔电气、起点新能、宏发、宏工纳克、联赢激光、先辉技术、天赐材料、华盛锂电、生益科技、华正、深南盛宏、台光台耀、双联、德佑新材、佳园、远航精密 [1][2][3][4][6][9][15][16][1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锂电板块**:看好锂电板块贝塔加阿尔法机会,此前市场对国内需求担忧但实际需求优于预期,7月产业链初步排产环比增长个位数验证终端需求不弱,美国《大而美法案》细则或致2025年下半年抢装,看好主链贝塔修复及中报业绩较强公司 [1][2][3] - **固态电池板块**:下半年催化因素多,领涨标的宏工科技股价创新高,设备环节关注干法电极方向公司及有增量逻辑设备公司,材料环节关注硫化锂和集流体方向企业进展 [1][4] - **铜箔板块**:在AI和固态双轮驱动下涨幅明显,高端铜箔受益于AI需求拉动高端PCB景气度超预期,AI算力需求推动产品升级,高端铜箔量价齐升,看好AI高端铜箔国产化率提升 [1][4][5] - **德福公司**:2024年因HVLP放量不及预期亏损,2025年Q1盈利Q2预计提升,2025年RTF和HVLP全年预计出货2000吨,收购CFL增强高端电子路用铜领域竞争力,有望跃升全球主流HVLP厂商,未来目标在RTF和HVLP市场占30%份额约8亿利润,载体铜箔有望增厚4亿利润,布局固态用铜箔产品并小批量出货 [2][6][9][10][11][12][13] - **龙阳电子**:采用真空磁控溅射加电镀工艺生产HVLP五代产品,已送样测试预计Q4量产,规划建设四个细胞工厂总计可增厚4亿以上利润 [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德福二股东可能二季度减持3%,预计第一年减持1%,对公司影响不大,看好收购CFL带来的盈利和估值弹性 [14] - 消费电子回暖带动公司主业修复,一季度毛利率回升至56%,净利率回升至40%以上,并购双联和收购德佑新材推动业务增长,AI铜箔HVL五代新产品2026年逐步放量,未来三年利润增长弹性大 [16] - 固态集流体技术路线未完全确定,镀镍、镍铁基等方案各有优劣,德福、佳园、远航精密等公司积极推进相关技术研发与验证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