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搜索文档
气候变化导致亚南极赫德岛近1/4冰川融化
人民日报· 2025-08-06 06:21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6日 15 版) 据新华社悉尼8月4日电 (记者梁有昶、章建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4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 员发现,自1947年以来位于亚南极地区的赫德岛已有近1/4冰川融化,表明该岛受到气候变化的深刻影 响。 莫纳什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在欧洲学术期刊《冰冻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使用1947年以来的地形图以及 当前卫星图像等数据,分析了赫德岛29处冰川在1947年、1988年和2019年的轮廓、面积等特征。结果发 现,自1947年以来,赫德岛有大约64平方公里冰川已经融化消失,约占该岛原本冰川总量的23.1%。 (责编:卫嘉、白宇) ...
气候俗语不灵了,农业生产怎么办?
和讯· 2025-08-05 18:13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如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2025年北京暴雨导致44人死亡[2][3] - 全国用电负荷连续四次创历史新高,最高达15.08亿千瓦,较去年极值提高5700万千瓦[4] - 农业作为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在气候变化下首当其冲,小农户通过调整作物结构等方式适应但难以形成稳定体系[4]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 - 河南2025年夏粮产量750亿斤,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但高温少雨导致驻马店旱情严重,土壤干旱比例超六成[6][7] - 传统气象俗语如"麦收八十三场雨"开始失灵,2024年河南小麦底墒欠佳[7][8] - 重庆雾江区农户种植早熟梨避开高温干旱,但梨树秋季二次开花显著影响次年产量[8][9] - 渭塬市苹果树生长期气温年际变异增大,冷热害频发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9] 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 中央一号文件对气象工作要求逐步增强,从灾害防御到拓宽服务领域如生态建设、森林防火等[11] -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帮助农户应对高温干旱,如重庆农户形成社区支持网络共同抵御气候风险[12][13] - 高标准农田建设从2019年规划到2025年累计建成超10亿亩,亩均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2400元[15] 农业经营主体的应对差异 - 小农户应对气候变化依赖个体资源、短期调整为主,集体行动受限且制度支持不稳定[13][14] - 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资金相对充足,具备一定抗风险能力,如搭建大棚防冰雹、采用智慧农业措施[13] - 规模化的农业合作社与农业企业面临更显著的气候变化系统性风险,因其资本密集性和完整产业链[17] 政策建议与未来方向 - 报告建议加强西北黄土高原、长江经济带、华北平原等重点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10] - 提升农户气候适应能力需构建多方协作机制,结合制度设计、技术创新和本土知识[14] - 农业企业需做好气候适应性规划,争取投融资支持以降低适应成本[17]
美国能源部质疑气候变化,认为激进减排政策对经济弊大于利
搜狐财经· 2025-08-05 12:07
共和党全面推翻民主党能源气候政策 文|《财经》记者 徐沛宇 编辑|韩舒淋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全球兜售美国石油天然气之际,美国能源部7月29日发布了《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美国气候的批 判性述评》(下称《批判报告》)报告。 该报告分为三部分,主题依次为:人类对生态系统和气候的直接影响、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对经济 和社会的影响。其核心观点是: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确定,激进的减排政策对经济弊大于 利,美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 该报告为美国能源部出资,由五位来自气候、能源、物理、经济领域的学者撰写,《财经》梳理发现,其五位作 者都对主流气候变化的研究持质疑立场。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在为该报告写的前言里表示,上述报告旨在推 动一场更具深度、基于科学的气候变化与能源的讨论。气候变化并非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能源贫困才是最大的 问题。美国在提供更清洁、更丰富的能源方面可以引领世界。 在全球有关气候变化的研究领域,最权威、最具影响的报告是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 IPCC于1988年由联合国和世界气象组织成立,成员包括各国专家和政府代表,旨在为各国政府提供可用于制定气 ...
【环球财经】气候变化导致亚南极赫德岛近四分之一冰川融化
新华社· 2025-08-04 21:54
赫德岛是澳大利亚海外领地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的组成部分,位于珀斯西南约4100公里处。该岛面积 368平方公里,岛上无人居住。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于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 录。作为亚南极地区唯一的活火山群岛,这里具有特殊的冰川地貌。 研究人员计划今年晚些时候访问赫德岛,进一步研究冰川退缩会如何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莫纳什大学 地球、大气与环境学院院长安德鲁·麦金托什说,目前的测绘显示冰川正在显著退缩,未来冰川会否消 失,取决于人们如何排放温室气体。 新华财经悉尼8月4日电(记者梁有昶章建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4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 发现,自1947年以来位于亚南极地区的赫德岛已有近四分之一冰川融化,表明该岛受到气候变化的深刻 影响。 莫纳什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在欧洲学术期刊《冰冻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使用1947年以来的地形图以及 当前卫星图像等数据,分析了赫德岛29处冰川在1947年、1988年和2019年的轮廓、面积等特征。结果发 现,自1947年以来,赫德岛有大约64平方公里冰川已经融化消失,约占该岛原本冰川总量的23.1%。 (文章来源:新华社) ...
【环球财经】希腊研究显示地中海升温威胁海洋生态系统
新华社· 2025-08-04 21:50
气候变化对地中海海域影响 - 1982至2023年间地中海海面年均升温0.041摄氏度 [1] - 1991至2020年间希腊海域表面升温约1.5摄氏度 上层200米内升温约1.2摄氏度 200至800米深度升温约0.9摄氏度 4000米深处升温约0.2摄氏度 [1] 海洋生态系统变化 - 海水升温改变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和功能 影响海洋食物链基础 [1] - 喜暖入侵物种狮子鱼因海温升高快速扩张 挤压本土物种生存空间 [1] - 珊瑚和海绵等生物在热浪期间大批死亡 导致生态系统整体退化 [1] 水产养殖业冲击 - 贻贝等养殖品种应对极端高温能力有限 在热浪中损失严重 [1] - 海水升温问题若持续未解决 可能引发更广泛气候系统连锁反应 [2]
希腊研究显示地中海升温威胁海洋生态系统
新浪财经· 2025-08-04 20:06
气候变化对地中海的影响 - 地中海海水升温趋势显著,严重威胁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可持续发展 [1] - 1982年至2023年间,地中海海域海面年均升温0.041摄氏度 [1]
气候变化导致亚南极赫德岛近四分之一冰川融化
新华社· 2025-08-04 17:55
赫德岛是澳大利亚海外领地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的组成部分,位于珀斯西南约4100公里处。该岛面积 368平方公里,岛上无人居住。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于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 录。作为亚南极地区唯一的活火山群岛,这里具有特殊的冰川地貌。(完) 莫纳什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在欧洲学术期刊《冰冻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使用1947年以来的地形图以及 当前卫星图像等数据,分析了赫德岛29处冰川在1947年、1988年和2019年的轮廓、面积等特征。结果发 现,自1947年以来,赫德岛有大约64平方公里冰川已经融化消失,约占该岛原本冰川总量的23.1%。 研究人员计划今年晚些时候访问赫德岛,进一步研究冰川退缩会如何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莫纳什大学 地球、大气与环境学院院长安德鲁·麦金托什说,目前的测绘显示冰川正在显著退缩,未来冰川会否消 失,取决于人们如何排放温室气体。 新华社悉尼8月4日电(记者梁有昶 章建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4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 发现,自1947年以来位于亚南极地区的赫德岛已有近四分之一冰川融化,表明该岛受到气候变化的深刻 影响。 ...
让历史照亮未来 让和平薪火相传(大使随笔·以史为鉴 共护和平)
人民日报· 2025-08-02 06:01
历史合作与友谊 -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转战1500余公里成功解救被日军围困的英军 [1] - 2万名中国海员在英国利物浦等地为英军运送燃料和补给 [1] - 浙江舟山渔民营救384名"里斯本丸"号船英军战俘 [1] - 英国民众通过募捐、义卖、义演等方式支持中国人民抗战 [2] - 英国友人乔治·何克在中国兴办学校、救助难童 [2] 现代交流与合作 - 2024年中英人员往来超过120万人次 [2] - 在英中国留学生达20万人 [2] - 2013年至2024年英国赴华学习学生总人数达5万人 [2] - 2025年英国62所中学近1200名中学生到中国交流 [2] 战略关系发展 - 中英共同参与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2] - 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2] - 中英关系历经风雨但友好交往不断发展 [2] - 双方应落实战略对话、经济财金对话等机制性成果 [3] - 共同维护全球贸易体系并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 [3]
构建韧性保护体系
人民日报· 2025-08-02 05:45
韧性保护体系概念 - 韧性保护体系是一套具有快速反应和弹性调适能力的文化遗产保护、风险管理与治理体系 使文物在面对气候变化和外部冲击时能迅速调适并采取预警或避险措施 [1] 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的威胁 - 气候变化表现为气温、降水等平均值和变率的长期变动 已成为文化遗产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1] - 不同地区气候特征和文物材质(土、木、砖、石等)差异导致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不同 需针对性开展韧性研究 [1] - 中国80%以上遗址本体为土质 西北地区土遗址存量庞大 需重点关注土、木质文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1] 文物保护修复新要求 - 文物因自然老化、劣化不可避免 修复需兼顾恢复原貌与增强抗冲击、抗侵蚀能力 [1] - 现代修复强调修复前的科学探测、检测、评估及多措施配套 目标从"修旧如旧"升级为"修旧固体" [1] 文物赋存环境的重要性 - 周边环境突变可能引发文物损毁 需将环境保护与文物保护一体化管理 [2] - 古建筑与周边环境具有共生关系 加强赋存环境安全性研究已成共识 [2] 技术应用与文物保护 - 技术已非保护瓶颈 但需结合文物价值与属性认知 实现早期诊断和有效监测 [2] - 需整合现有数据与系统 建立跨领域协作平台 统一标准以实现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 [2] 韧性保护体系目标 - 提升文物在灾害中的预警、应急处置及防险避险能力 最大化其自我治愈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 - 推动从"抢救性修复"转向"适应性维护" 需加强认知能力并建立系统性防护体系 [2]
研究说南极冰盖下平坦地貌减缓冰川移动
新华社· 2025-07-31 22:03
杜伦大学研究人员盖伊·帕克斯曼表示,这些新获得的地貌信息让研究人员能更好地理解相关地区冰川 移动的特征,有助于预测在不同的气候变化情境下,南极洲东部的冰川消失情况。(完) 英国杜伦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和国际同行在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说,他们通过分析雷 达数据,发现南极洲东部约3500公里海岸线,其中约40%地段的冰盖下存在平坦地貌。 分析显示,这些平坦地貌可能是数千万年前由河流沉积等因素形成,被深深的槽谷分隔开。槽谷中的冰 川正较快移动并流失到海洋中,但在平坦地貌之上的冰川移动速度明显较慢。 新华社伦敦7月31日电 一个国际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在南极洲东部冰盖下存在着由远古时期河流形 成的广阔平坦地貌,与槽谷中移动较快的冰川相比,这种平坦地貌上的冰川移动较慢。这一发现有助于 提升冰川损失估算的科学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