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
搜索文档
全球粮价或因美联储降息大涨,中国老百姓的米袋子受影响吗?
搜狐财经· 2025-09-23 01:50
美联储降息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 - 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计价资产吸引力下降 推动热钱涌入粮食等大宗商品寻求避险和增值[1] - 国际大米价格攀升至历史性高位 资本仍持续涌入粮食领域[1] - 粮食作为战略物资成为资本新宠 替代石油和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1] 粮食价格波动机制与历史案例 - 粮食价格与石油价格存在深刻联系 油价飙升推高化肥农药及运输成本最终传导至粮食价格[3] - 粮食价格通常波动幅度微小 每周每蒲式耳变动约1.5美分[3] - 对冲基金可通过杠杆操作以100万本金撬动900万至2900万资金 放大粮食期货市场波动[3] - 2008年油价达每桶147美元时 大米小麦价格飙升至历史极点导致亚洲多国粮荒[3] - 2019-2020年美联储降息周期导致大豆价格翻倍 豆粕价格暴涨并推高猪肉价格[3] 当前市场风险因素 - 美元走弱推动资本涌向大宗商品 地缘政治冲突影响黑海地区小麦玉米出口[5] - 印度大米出口限制措施使全球大米市场处于紧绷状态[5] - 美联储降息加剧市场风险 如同向干涸柴火泼热油[5] 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意义 - 日本曾发生"令和米价骚乱" 一年内米价近乎翻倍 高收入国家也面临严峻考验[6] - 粮食是维系国家稳定发展的战略命脉 被视为"国家的骨头"[6] 中国粮食市场现状与应对策略 - 国产大米价格稳定在每斤2至3元 猪肉价格维持在每斤15至20元[7] - 进口高端食材如泰国香米日本和牛已出现小幅上涨[7] - 2025年中国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超国际安全线[7] - 水稻小麦等主粮自给率超100% 粮食储备量世界第一可满足全国一年食用[7] - 2025年计划投放2000万吨储备玉米和50万吨储备猪肉以平抑物价[7] 中国粮食进口结构 - 大豆自给率仅15.2% 年进口量达1.05亿吨占全球贸易量60%[9] - 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生产 非直接口粮[9] - 自美国加征关税后 中国转向巴西进口大豆 巴西占比达71%[9] - 大米进口量较小 主要从东南亚进口泰国香米和巴基斯坦巴斯马蒂米用于消费多样化[10] 潜在间接影响 - 全球粮价上涨可能推高饲料成本 进而导致国内肉类价格上涨[12] - 国际市场紧张可能刺激国内投机行为 推动中高端大米价格上扬[12] 货币政策与科技投入 - 中国央行可能跟随降息 若LPR下调百万贷款月供或减少150元[14] - 银行存款理财收益率同步下降 十万元定存一年利息或减少500元[14] - 离岸人民币突破7.09 利好留学生和旅游消费但增加出口企业成本压力[14] - 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1200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14] - 新型零碳粮仓可降低粮食损耗50% 延长储存周期1-2年[14] - 发布"粮仓智慧绿色储粮技术"等10项科技创新成果提升储粮效率[14] 中国粮食安全核心优势 - 坚实农业生产基础 庞大战略储备体系 农业科技进步共同构筑"粮食盾牌"[15] - 能从容应对全球粮价波动 保障人民"舌尖安全"[15]
第一观察|丰收节到来之际,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寄予新期望
新华社· 2025-09-23 00:3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并在去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 [5] - 需要克服极端天气等不利影响来维持丰收,并在高起点上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 - 提升路径包括抓好耕地保护、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以及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5] 农民收入与就业 -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过渡期政策帮助脱贫县农村居民收入明显增长并培育了地方特色产业 [6] - 过渡期结束后将建立统一监测、分类帮扶机制以兜牢民生底线 [6] - 通过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及增加财产性收入来拓宽增收渠道 [6] 乡村全面振兴 -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 [7] - 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并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7] - 提升乡村建设与治理水平,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7]
齐心协力共绘“三农”新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的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温暖人心催人奋进
新华社· 2025-09-23 00:13
农业科技与现代化 - 招远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的1300多亩地夏粮亩均增产50多斤,秋粮玉米亩产预计超1500斤 [2] - 融沃(黑龙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通过试种高蛋白玉米新品种并配套现代化农机设备,以科技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 -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诗雅玫瑰种植园使用智能温室大棚和无土栽培技术,实现鲜切花四季收获 [3] - 陕西省宝鸡市通过培育无人农场、生物育种实验室等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现代农业全链条增值和全产业融合 [5] 特色产业与乡村经济 - 江西省万安县五丰镇西元村将9栋民房改造为高品质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人气 [3] - 贵州省黔西南州大力发展“普安红”茶叶等特色产业,并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以稳定就业增收 [4] -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通过电商直播销售葵花油、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并计划推出全时段、多场景的乡村综合体验项目 [5] - 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前庄村种植的“红心柳贡米”品牌产品已销往全国23个省份 [6] 经营模式与农民增收 - 融沃(黑龙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计划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五良”融合配套提升粮食产能 [2] - 贵州省黔西南州通过创造乡村公益岗位和提供外出就业务工补贴政策,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4] - 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前庄村在“党委+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下,村集体和群众以土地、资金入股,共享发展红利 [6]
美国农业部将停止发布年度《家庭粮食安全报告》引发专家学者批评
搜狐财经· 2025-09-22 17:37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美国农业部日前以"过度政治化"为由,宣布停止发布年度《家庭粮食安全报告》。此举引发不少专家学者批评,认为叫停该报 告,是在掩饰美国存在的饥饿问题。 美国农业部20日表示,发布《家庭粮食安全报告》并非法定义务,且过往报告内容"已变得过于政治化",农业部经审查认定此项工作"没必要继续"。按照美 国农业部说法,报告所依据的调查问卷"问题主观""数据充斥错误",无法准确描绘"真实的粮食安全情况"。 据悉,美国农业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12月会对全美约4万户家庭当年是否面临饥饿问题展开问卷调查,并据此发布年度《家庭粮食安全报 告》。 报告"停更"决定招致专家学者广泛批评。有美国大学教授指出,过去30年来该报告一直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美国家庭的粮食安全状况,而眼下叫停报告"令人 尤为不安",因为今年以来美国通胀升温、就业市场持续恶化,而这些都是加剧粮食不安全的因素。 据媒体报道,美国2024年度《家庭粮食安全报告》定于今年10月下旬发布,而已发布的2023年报告数据并不乐观,该报告显示全美约1800万户家庭处于"粮 食不安全"状态,也就是说无法获取足够的满足全家健康生活需求的食物,覆盖47 ...
“只会制造恐惧” 特朗普政府停止美国年度饥饿调查
央视新闻· 2025-09-22 10:37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有13.5%的家庭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创2014年以来最高纪录。美国官方数据显示,近几个月经济增长已放缓,新增就业岗位枯 竭。特朗普选择无视这些事实,并于近日解雇了统计部门负责人。特朗普坚称,他的政策(减税、加征关税、放松监管、打击移民、优先雇用美国工人)正 在显现成效。(总台记者 张颖哲) 农业部还表示,这项最初由克林顿政府创立的、已持续30多年的研究报告,旨在支持提高补充营养援助计划的资格和福利分配。按照农业部说法,报告所依 据的调查问卷"问题主观","数据充斥错误",无法准确描绘"真实的粮食安全情况",未能拿出任何实质性成果。尽管2019年至2023年间该援助计划的支出增 加了87%以上,但粮食不安全状况的扩大趋势几乎未变。 美国农业部明确表示:"2024年《家庭粮食安全报告》将是最后一份,将于2025年10月22日发布。"这份报告将涵盖民主党总统乔·拜登任期的最后一年。 当地时间9月20日,美国农业部宣布终止未来的《家庭粮食安全报告》,该报告又被称为美国年度饥饿调查,用以监测和研究美国家庭的粮食不安全情况, 并依照研究数据进行拨款。美农业部20日在其发布的一份新闻稿中宣布, ...
多维度夯实大国粮仓产能根基
人民日报· 2025-09-22 08:29
粮食领域近期的两则新闻,结合起来看,颇有启示意义。 一则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布,将自10月1日起施行。 另一则是,我国探索建立黄淮地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引导科技成果到粮食主 产区示范应用和集成配套。 土生万物,耕地的高效合理利用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 合,去年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已超过八成。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精准配置模式成为保障和提 升黑土地肥力、实现黑土地保护与农业生产平衡的重要举措。河南作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去年下半年 就提前启动了农村沟渠连通集中整治,并加快推进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设。下一步,创新做好耕地高效 利用的大文章,单位面积上的产能潜力还会不断释放。 加快向科技要粮食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效能如何发挥。越来越多地方已经意识到,一两块 示范田增产不稀奇,关键在于如何将点上的高产攻关转化为大面积的现实产能,实现区域性的均衡增 产。我国探索建立黄淮地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瞄准的正是科技创新链条上的堵 点,通过集聚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资源,构建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提升创新整体效 能,加速 ...
多维度夯实大国粮仓产能根基(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9-22 06:00
良好"丰景"离不开一环扣一环的精细田管,也进一步印证了在地、技、人等方面运用正确策略、构建合 理机制、付诸有效治理的重要性 粮食领域近期的两则新闻,结合起来看,颇有启示意义。 一则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布,将自10月1日起施行。 另一则是,我国探索建立黄淮地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引导科技成果到粮食主产区 示范应用和集成配套。 土生万物,耕地的高效合理利用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去 年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已超过八成。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精准配置模式成为保障和提升黑土 地肥力、实现黑土地保护与农业生产平衡的重要举措。河南作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去年下半年就提前 启动了农村沟渠连通集中整治,并加快推进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设。下一步,创新做好耕地高效利用的 大文章,单位面积上的产能潜力还会不断释放。 加快向科技要粮食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效能如何发挥。越来越多地方已经意识到,一两块示范 田增产不稀奇,关键在于如何将点上的高产攻关转化为大面积的现实产能,实现区域性的均衡增产。我 国探索建立黄淮地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瞄准 ...
美国叫停反映家庭饥饿状况的年度报告 批评者:粉饰!
新华社· 2025-09-21 20:28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美国农业部20日宣布,将取消发布一项已有30年历史的家庭粮食安全报告, 理由是该报告已变得"过度政治化"。但批评人士指出,在美国通胀高企不下、就业低迷的情况下,叫停 该报告不利于解决饥饿群体问题,该措施旨在粉饰特朗普政府治下美国的粮食不安全情况。 "经对(有关)项目和经济报告持续审查,美国农业部决定将不再发布《家庭粮食安全报告》。"美 国农业部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一报告"变得过于政治化,经审查后发现,这一工作并不必要",农业部定 于10月22日发布的2024年报告将是最后一份。 美国农业部认为,在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美国的贫困率下降,工资和就业增长,而上述调查收集的 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国内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 据报道,美国《家庭粮食安全报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布,对美国不同地区和人口群体的粮食 不安全情况展开年度评估,为研究美国粮食不安全问题提供深入数据分析,成为美国各级政府制定资助 或食品援助计划及其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 2023年的《家庭粮食安全报告》显示,13.5%美国家庭面临粮食不安全问题,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 平。 批评人士指出,在美国通货膨胀高企不下、就业低迷的情况下, ...
刘宁到扶沟县郸城县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9-21 19:04
粮食生产与安全保障 - 周口市作为产粮大市,粮食产量总体稳定且稳中有升[3] - 落实各项增产措施,分品种分区域抓好田间管理,并防范病虫害及自然灾害以保障全年粮食丰收[3] - 有关部门需协同配合,谋划收购收储预案,统筹烘干晾晒、农机调配及市场调控,推进秸秆资源高效利用以实现农业绿色转型[3] -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3][6] 农业产业链与科技发展 - 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形成涵盖种植、加工、研发的小麦全产业链模式,着力打造"中原粮仓"[5] - 以国家农高区建设为目标,整合科研资源,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做强做优产业链条[5] -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玉米为原料生产丙交酯、聚乳酸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领域[5] - 鼓励企业坚持绿色发展,深化产学研用,在细分领域开辟新赛道,做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文章[5]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6] -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6] - 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探索传统农区新型工业化之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6] - 助力农业强省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6]
美国叫停反映家庭饥饿状况的年度报告 批评者:粉饰!
新华社· 2025-09-21 15:37
新华财经北京9月21日电(记者何梦舒、王逸君) 美国农业部20日宣布,将取消发布一项已有30年历史 的家庭粮食安全报告,理由是该报告已变得"过度政治化"。但批评人士指出,在美国通胀高企不下、就 业低迷的情况下,叫停该报告不利于解决饥饿群体问题,该措施旨在粉饰特朗普政府治下美国的粮食不 安全情况。 据报道,美国《家庭粮食安全报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布,对美国不同地区和人口群体的粮食不安 全情况展开年度评估,为研究美国粮食不安全问题提供深入数据分析,成为美国各级政府制定资助或食 品援助计划及其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 2023年的《家庭粮食安全报告》显示,13.5%美国家庭面临粮食不安全问题,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 批评人士指出,在美国通货膨胀高企不下、就业低迷的情况下,取消该报告不利于解决美国部分民众面 临的饥饿问题,同时质疑该措施旨在粉饰特朗普政府治下美国的粮食不安全情况。 "经对(有关)项目和经济报告持续审查,美国农业部决定将不再发布《家庭粮食安全报告》。"美国农 业部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一报告"变得过于政治化,经审查后发现,这一工作并不必要",农业部定于10 月22日发布的2024年报告将是最后一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