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

搜索文档
港股概念追踪|固态电池0-1快速发展 机构看好产业迭代开启(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08:33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固态电池因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优势加速产业化突破 半固态电池已规模化装车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小批量上车 2030年规模化应用于储能 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将成新增长点 [1] - 海外车企加速布局 我国政策强力推动产业化落地 企业普遍计划2027-2028年实现量产 [1] - 预计固态电池2025年陆续完成中试 2026-2027年陆续小批量装车 2028-2029年形成规模化量产 [1] - 当前中试阶段单GWh设备价值量在5-6亿元 后续有望降至2.5亿元/GWh 假设2029年新增全固态电池产能80-100GWh 对应当年新增设备需求有望超200亿元 [1] - 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 能够满足车端、低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特殊需求 人形机器人、低空等成本敏感度相对较低的领域应用早于车端 [1]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 产业化进程早于全固态电池 [1] - 行业产业化进程加速 迭代正式开启 正在从0到1加速迈进 [1] - 赣锋锂业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 覆盖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关键环节 [2] - 赣锋锂业同步推进硅基与锂金属负极双路线 400Wh/kg电池循环寿命突破800次 首款500Wh/kg级10Ah产品实现小批量量产 硅基体系实现320-450Wh/kg产品梯度布局 [2] 相关公司动态 - 龙蟠科技全资子公司涉及固态电池三元前驱体开发 部分材料已小批量送样并通过客户测试 暂未对外销售产生收入 [2] - 天齐锂业已完成下一代固态电池关键原材料硫化锂产业化相关支持工作 累计与十余家下游客户进行打样 已完成硫化锂产业化相关工艺、设备开发及验证 [3]
国泰海通证券:固态电池产业迭代开启 长期看好固态电池发展
快讯· 2025-07-02 08:21
固态电池行业分析 - 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能够满足车端、低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特殊需求 [1] -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早于全固态电池 [1] - 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领域对成本敏感度较低,固态电池应用早于车端 [1] - 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进程加速,正在从0到1加速迈进 [1] - 长期看好固态电池发展,因其性能不断提升且产业化加速落地 [1]
辽宁举行优质资源与文创企业对接洽谈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7-02 00:43
行业动态 - 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优质资源与文创企业对接洽谈会",旨在搭建高效对接平台并推广辽宁省博物馆的成功经验,推动文化资源系统化、文创化和产业化 [1] - 会议聚焦复制推广"辽博经验",沈阳故宫博物院分享IP授权与产品开发全流程案例,为其他文化机构和文创企业提供可借鉴样板 [1] - 会议依托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资源整合功能,加速将文物、非遗、地域文化等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 [1] 战略规划 - 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计划打造成为辽宁省文创产业核心策源地与生力军,形成"资源文创化、文创产业化"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1] - 中心将整合所属博物馆、图书馆、非遗中心等机构及重点文化企业的核心文化IP、特色技艺、地域文化符号,打造面向文创企业的"一站式资源池" [2] - 中心致力于成为"文创产业策源地",系统梳理、科学评估、创意激活辽宁省文化资源,持续推出高价值IP和创意概念 [2] 会议内容 - 会议安排"辽博经验"及沈阳故宫成功模式的深度分享,提供从IP挖掘、授权管理、产品设计到市场运营的全流程实战指南 [2] - 设立自由洽谈与"一对一"精准匹配环节,资源方与企业可围绕IP授权、联合开发、渠道共建等方向深入沟通,力促现场合作意向达成 [2] - 会议既是对辽宁文化宝藏的集中展示,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向资源高效转化、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2] 成功案例 - 辽宁省博物馆的"辽博雅集"项目贯通"研发、推广、销售"全链条,成为辽宁省文博单位活化资源的标杆 [1] - 沈阳故宫博物院深度拆解其IP授权与产品开发全流程,为辽宁省文化机构、文创企业提供可操作样板 [1]
倒计时7天!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议程
高工锂电· 2025-07-01 20:08
会议概况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主题为“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态”,聚焦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1] - 会议总冠名为英联复合集流体,主办方包括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1] - 会议将于2025年7月8日-9日在四川成都邛崃羊安新城会议中心举行 [1] 开幕式与致辞 - 开幕式致辞嘉宾包括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成都市及邛崃市领导、璞泰来董事长梁丰、英联复合集流体总经理翁伟嘉 [2] - 成都市和邛崃市将进行投资环境及招商推介 [2] 电池材料变局 - 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将探讨全场景需求下的电池材料新格局 [3] - 中创新航将分享新材料应用驱动电池迭代升级的议题 [3] - 英联复合集流体研究院副院长步绍宁将分析复合集流体产业化应用与规模化破局 [3] - 璞泰来将讨论材料、工艺、装备协同对综合供应商能力的提升 [3] 新材料技术进展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刘兆平博士将介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产业化与市场破局 [3] - 卫蓝新能源研发总经理徐航宇博士将探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展与未来机遇 [3] - 圆桌对话将聚焦多场景需求分化、规模化降本路径及生态协同关键点 [3] 新材料应用蓝海 -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将研判2025年锂电池新材料应用与产业化趋势 [4] - 杉杉科技技术总监顾凯将分享新一代负极材料的量产进展与未来方向 [4] - 安徽中基副总经理谢新华将分析电池需求多元共振下铝箔企业的应变策略 [4] - 东阳光氟树脂研发总监程堂剑博士将探讨PVDF替代方案破解锂电粘结剂“卡脖子”问题 [4] 新材料创新路径与零碳智造 - 尚水智能材料装备工程技术中心总监杜保东将讨论设备企业如何适配新材料工艺需求 [5] - 华友循环副总经理陈雄辉将分享电池回收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创新技术 [5] - 合肥恒力副总经理赵平将分析装备创新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发展的路径 [5] - 圆桌对话将探讨装备赋能新电池与新材料产业化及生态构建的降本与可持续发展 [5]
国泰海通|电新:固态电池产业迭代开启,0到1加速迈进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7-01 18:40
投资建议: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看好固态电池产业链相关公司。 固态电池产业迭代正式开启,从 0 到 1 加速。 2025 年以来,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持续加速: 2 月,比 亚迪 CTO 孙华军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透露已经比亚迪开始启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 可行性验证,涵盖关键材料技术攻坚、电芯系统开发以及产线建设,计划于 2027 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 批量示范装车应用, 2030 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应用; 5 月,国轩高科宣布已建成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设计产能 0.2GWh ,电芯能量密度达 350Wh/kg ,并已开启装车测试。我们认为,头部企业在固态电池 端的"落子"有望吸引更多企业"入局",产品技术迭代迎来持续向好。 车端、材料端、设备端协同共振,产业化进程加速。 目前我国固态电池发展形成"车企 + 电池厂"协同的 特点,如上汽集团与清陶能源。 材料端从电池到正负极、固态电解质、集流体等主材,以及粘结剂、添加 剂等辅材,均在加速研发与改进。固态电池专用设备方面,包括干法电极、等静压等设备厂商进展顺利。 综合多家车企、电池厂发布的固态电池量产计划,我们预计 2027 年全固态电池或迎 ...
固态电池设备行业深度:固态电池0-1快速发展,产业化初期设备商优先受益
东吴证券· 2025-07-01 09:32
证券研究报告 固态电池设备行业深度: 固态电池0-1快速发展,产业化初期设备商优先受益 证券分析师 :周尔双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15110002 联系邮箱:zhoues@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 :李文意 执业证书编号: S0600122080043 联系邮箱: liwenyi@dwzq.com.cn 2025年7月1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投资要点 2 ⚫ 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未来应用场景广阔。固态电池与液态电池的本质区别在于电解质的形态,全固态 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当前半固态电池开启规模化装车,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开始小批量上车, 2030年后规模化应用于储能领域,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也有望打开应用空间。海外整车厂&电池厂加速布局固态试图 弯道超车,我国政策积极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化,多数企业计划在2027-2028年实现小批量装车或量产目标。我们预计固态 电池2025年陆续完成中试,2026-2027年陆续小批量装车,2028-2029年形成规模化量产。当前中试阶段单GWh设备价值 量在5-6亿元,后续随着规模化量产及设备节拍&良率提升有望降 ...
今天国际:目前具备机器人产品批量生产能力
快讯· 2025-07-01 08:56
公司动态 - 公司表示机器人产品的生产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具体安排,目前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1] - 公司于2025年6月通过竞拍方式取得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宗地号为G02204-41的土地使用权 [1] - 该土地使用权主要用于满足公司建设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用地需求 [1]
南通众多开发区竞开数字文化园
新华日报· 2025-07-01 08:19
数字文化产业在南通工业园区的发展 园区转型与特色 - 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率先转型为数字文化产业园区,以动漫游戏和原创服务类公司为主,企业规模较小但产值高[2] - 园区一期面积3000平方米,入驻25家企业,其中7家达到规模以上,去年整体应税销售达3亿元,增幅近50%,平均每平方米产出10万元[3] - 园区二期规划载体已启动建设,面积为一期的5倍[3] 企业表现与成果 - 南通天泰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原创动画片《中医世界漫游记》在央视播出,收视率同档期全国第一,并入选国际展会[2] - 南通墨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与《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2》等知名影视作品制作,成为业界新星[2] - 南通数字文化(视频)产业园试水微短剧《拜托了!老爸》,播放量一周内过亿次[4] 园区扩展与差异化竞争 - 南通崇川开发区数字文化产业园开园首日吸引14家企业入驻,其中1家当日决定入驻[3] -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启用海门电竞中心,Hero久竞俱乐部首场比赛吸引数百万粉丝在线观战[3] -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微短剧赛道,签约华策微短剧基地等10多个项目,计划3年打造省级园区,5年建成国家级特色园区[4] 行业增长与经济效益 - 2024年南通全市数字文化产业营业收入123.3亿元,同比增长123.4%[4] - 崇川区近3年新增规上数字文化企业近百家,企业营收年均增长40%以上[4]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南通GDP比重达9.6%,去年新增数字技能人才1.06万人[5] 政策与未来展望 - 工业园区以高效工业思维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注重链主项目引入和产业构链集群[4] - 数字文化产业与工业经济空间集聚,将推动园区强化算力底座,实现数字赋能和数智融合[5]
安琪酵母拟投5.02亿建生物智造中心
长江商报· 2025-07-01 07:58
公司投资动态 - 公司拟投资5 02亿元建设生物智造中心项目 旨在整合资源推动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 提升生物制造技术创新能力 [1] - 项目选址位于公司总部研发综合体南侧 占地面积23亩 计划2027年下半年建成 [1] - 2025年5月公司已投资2 3亿元实施无血清细胞培养基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和市场转化 [2]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一酵母企业和国际一流生物技术公司 [1] - 推动业务从发酵原料供应商向生物技术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2] - 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预计2025年海外产能占比达40% [2] 公司市场地位 - 全球第二大酵母企业 酵母系列产品总产能超45万吨 [1] - 国内市场占有率55% 全球市场占有率超20% [1] - 拥有12个技术中心和16个酵母生产基地(国内11个城市+海外两国) [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达151 97亿元 自2021年突破百亿后保持稳定增长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7 94亿元 同比增长8 95% [2]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 70亿元 同比增长16 02% [2]
倒计时8天!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议程更新
高工锂电· 2025-06-30 22:08
会议概况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主题为"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态",聚焦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 [1] - 会议将于2025年7月8日-9日在四川成都邛崃羊安新城会议中心举行,由高工锂电、高工储能、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联合主办 [1] - 英联复合集流体为会议总冠名商,其总经理翁伟嘉将参与致辞及圆桌对话环节 [2][3] 核心议题与参与企业 开幕式专场 - 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将分析电池材料行业"全场景 大需求 新格局"的发展趋势 [3] - 中创新航将探讨新材料如何驱动电池迭代升级 [3] - 英联复合集流体研究院副院长步绍宁将分享复合集流体产业化应用与规模化突破路径 [3] - 璞泰来将阐述材料、工艺、装备协同对综合供应商竞争力的影响 [3] 新材料技术专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刘兆平博士将解读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产业化进展 [3] - 卫蓝新能源研发总经理徐航宇博士将分析固态电池产业化现状与未来机遇 [3] - 圆桌对话聚焦多场景需求分化、规模化降本路径及产业链协同模式创新,参与方包括中创新航、英联复合集流体、璞泰来等企业代表 [3] 产业化应用专场 -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将发布2025年锂电池新材料应用与产业化研判 [4] - 移移柜技技术总监顾凯将介绍新一代负极材料的量产进展 [4] - 安徽中基副总经理谢新华将探讨铝箔企业在电池需求多元化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4] - 东阳光氟树脂研发总监程堂剑将分享PVDF替代方案在锂电粘结剂领域的突破 [4]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会议将重点讨论新材料产业化难题破解路径,包括性能、成本与供应链安全的平衡 [4] - 产业链协同成为关键议题,涉及材料、电池、设备厂商的合作模式重构 [3] - 传统材料体系惯性对新材料市场渗透的阻碍及应对策略被纳入圆桌对话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