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宁夏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达450亿元,为农户提供近13万个就业岗位 小葡萄“酿”出甜美生活(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人民日报· 2025-06-13 06:02
乡村富民产业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 - 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推动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 [1] - 宁夏葡萄酒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富民大产业 [2] 宁夏葡萄酒产业规模与效益 - 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60.6万亩,年产葡萄酒1.4亿瓶,综合产值达450亿元 [2] - 为周边农户提供近13万个就业岗位,创造工资性收入12.2亿元 [2] - 酒庄一年累计用工7万人次,年产葡萄酒200吨,带动周边694户脱贫户变身产业工人 [5]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 从单纯出售葡萄原果到延链强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3][4] - 采用"双温区阶梯发酵法"改良发酵工艺,获得国际葡萄酒挑战大赛银奖 [5] -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使葡萄总糖度提升至25.7%,亩产从600公斤提高到800公斤,用水量减少30% [9]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为整体品牌标识,获得国际大赛奖项1800余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60%以上 [7] - 开发易拉罐装"小酌"系列葡萄酒成为电商爆款 [7] - 22家2A级以上酒庄去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酒庄游"促进销售 [8] 产业融合与多元发展 - "葡萄酒+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沉浸式葡萄酒文化体验 [7][10] - "酒庄+民宿"套餐使民宿旺季一房难求,去年营收突破8万元 [10] - "葡萄酒+露营""葡萄酒+音乐节"等新业态陆续出现 [11] 人才回流与就业带动 - 返乡创业青年已有80余人,全村近七成村民围绕葡萄酒产业链创业就业 [11] - 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部分岗位年收入超6万元 [6][11] - 从移民搬迁妇女成长为二级酿酒师的案例 [6]
长三角“搭桥”节水技术与场景市场 助供需双向奔赴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23:48
会议概况 - 长三角节水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会议在浙江义乌举办 主题为"水效赋能、绿色发展" 旨在协同推进长三角地区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120余家节水技术、产品供应企业参会 展示智慧计量、智能防漏阀、数字节能泵、城镇供水管网卫星探漏、节水智慧诊断等新技术 [1] - 水务企业、高校、建筑、餐饮、生态环境等行业协会的需求方代表参会 与供应企业深入沟通交流 [1] 地区节水实践 - 浙江省舟山市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正在建设金塘岛8万吨级和湖泥岛1万吨级海水淡化设施 建成后舟山海水淡化总规模可达每天80万吨 [1] - 舟山市水利局希望通过大会吸引节水型和海水淡化相关企业 如海水渗透膜企业 入驻舟山 [1] - 义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水资源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 [2] - 义乌自2021年起深化工业节水"水效论英雄"改革 2023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1.3立方米 用水效率提升56% [2] 企业技术应用 - 宁波东海集团有限公司应用漏损预警仪、AI分析声波和新型水利模型 精准查找管网漏点 帮助公共管网运营单位提升监控能力并节省水资源 [2] 行业合作与案例 - 活动现场宣布长三角节水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新成员名单 并发布长三角区域节水创新实践十大优秀案例 [2] -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希望各地借鉴优秀案例 总结节水创新实践经验 推动长三角区域节水工作取得新成效 [2]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靖安“小”浆果助绘乡村振兴“莓”好“蓝”图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22:05
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 靖安县洪和蓝莓基地盘活农村闲置土地300余亩,种植蓝莓树3万余株,年产蓝莓鲜果10万余斤 [4] - 基地采用"商会+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资本、产业、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形成利益共同体 [4] - 蓝莓产业带动莲塘村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万元,促进70余户农户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3万余元 [4]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经营 - 蓝莓鲜果通过深加工转化为蓝莓酒、蓝莓果干等高附加值产品 [4] - 基地发展采摘游、亲子游等休闲农业,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格局 [4] - 产业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4]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进一步构建蓝莓全产业链发展机制,强化乡村支柱产业 [5] - 依托统一战线力量,持续扩大农户增收致富覆盖面 [5]
长三角区域同步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进路
新华日报· 2025-06-05 04:57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推动该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需要坚持稳中求进,通过科学部署和精准施策不断谱写发展新篇章 [1] 城乡发展布局规划 -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需通过系统性空间重构构建"城市群—都市圈—县域—乡村"四位一体发展格局 [2] - 需打破"一城独大"模式,培育多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布局,推动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圈深度融合 [2] - 促进近沪城市与上海同城化发展,强化小城市产业定位与功能特色,探索"紧凑型城镇"发展路径 [2]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 长三角需以"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为导向构建城乡产业协同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3] - 上海聚焦金融科技与总部经济,苏州无锡强化先进制造,浙江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安徽承接产业转移 [3] - 明确城乡功能分工,城市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农村发挥生态涵养和特色农业功能 [3]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 需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体系,形成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创新共同体 [4] - 深化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学科共建,设立跨校联合学位项目,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4] - 打造科技创新"联合攻关矩阵",强化国家实验室和企业创新联合体协同,实施跨区域"揭榜挂帅"项目 [4] 人才发展机制 - 优化"柔性流动生态",推进职业资格跨省互认,推行"人才绿卡"和"一卡通"服务 [5] - 建立统一的人才评价标准和职业资格互认机制,构建"人才资质互认、服务保障互通"一体化机制 [5] 一二三产业融合 - 通过生产要素跨界重组和创新生态重构打造全球竞争力产业集群 [6] -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推广"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模式 [6] - 发展高端智能制造,构建智造云平台,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农业的支持 [7] 区域产业协作 - 各省市立足优势加强协作,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和共享政策引导产业要素流动 [7] - 利用数字技术构建产业链"数字孪生",发展"工业互联网+农业"和"元宇宙+文旅"新业态 [7] 核心资源配置 - 构建"统一规划、共建共享、动态优化"的资源配置体系,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8] - 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南京侧重科创走廊,杭州聚焦数字经济,合肥突出基础科研转化 [8] - 推动重大科技设施全域开放,建立"创新券"跨省通用机制,成立长三角数据管理局 [8] 现代化推进路径 - 需多管齐下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教育科技人才协同、产业融合和资源统筹 [9] - 形成"农业筑基、工业赋能、服务增值"的产业格局和"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的资源体系 [9]
易雪琴:从蜜雪冰城现象看产业融合新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4-26 13:19
蜜雪冰城商业现象 - 蜜雪冰城以"港股冻资王"姿态登陆港交所,成为现象级IPO,年营收超200亿元 [1] - 通过3元甜筒、4元柠檬水等低价策略构筑商业帝国,在红海市场开辟蓝海航道 [1] - 形成"高质平价—规模扩张—成本再降"良性循环,在下沉市场织就密网 [6]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 采用"三二一产业"逆向融合路径,构建从农业种植到终端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 [4] - 供应链体系实现核心原料自产供应,通过自有仓储和冷链物流缩短流转时间 [5] - 数智技术赋能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参数标注、需求预测和产能动态调整 [9] 品牌营销策略 - 打造超级IP"雪王",通过洗脑神曲、二创视频等内容实现情感联结 [7] - 文创周边和打卡热潮将产品消费升级为情感互动,形成"品牌即社群"效应 [7] - 品牌IP化策略将物理产品渗透到消费者精神世界,增强用户黏性 [7] 市场竞争优势 - 供应链垂直整合实现极致成本控制,打破"低价必然低质"魔咒 [6] - 为加盟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用工业化生产保障稳定品质 [6] - 4元饮品提供现切柠檬鲜爽感,形成"超预期体验"的品牌忠诚 [6] 产业发展趋势 - 从区域深耕转向全球织网,构建"本地化生产+全球化调配"双循环网络 [12] - 业态融合催生"新物种",场景创新将消费行为升级为生活方式选购 [14] - 价值融合注重情感共鸣,商业较量转向产品生产力与"情绪生产力"双重比拼 [15] 政策与环境支持 - 河南省政府将公司列为"三二一产业融合"试点企业,提供营商环境支持 [10] - 政策红利引导资本、技术、人才集聚,降低企业运营与试错成本 [11] - 搭建产业融合平台载体,开展试点示范并设立专项创新基金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