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湖南华容县原县委书记刘铁健:地方特色产业如何强县富民
经济观察网· 2025-09-11 18:40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 华容县棉花种植面积曾达50万亩 芥菜种植总面积20万亩 小龙虾养殖面积34.5万亩[1] - 土地流转率达65% 新型经营主体3300多家 农业机械化率80.6%[1] - 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总产值超400亿元 过百亿特色产业3个[1] 产业协同发展成效 -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从2012年2.48缩小至2024年1.38[1] - 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68家 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1家[2] - 建成省级现代产业聚集区1个 特色产业园7个[3] 政府推动产业规模化措施 - 将土地流转目标写入县委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 凝聚县乡村三级工作合力[2] - 采取先建后租模式投入近10亿元建设芥菜产业园 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3] - 在三封工业园规划1000亩 首期538亩建设集加工仓储交易物流展览一体化园区[3] 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 明确"有基地有园区有品牌有龙头企业"发展路径 推进产业链建设[2] - 完成纺织产业全行业技术改造 引进壮大芥菜产业规模企业32家[2] - 通过政府融资或财政奖补推进园区基地和标准化厂房建设[3] 可持续发展实践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绝不引进高污染项目[3] - 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强化环评审批和环保执法[3] - 确保达标排放 不走"先发展后治理"老路[3] 农业发展挑战 - 农村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3] - 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 分散式经营占比超30%[2][3] - 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意愿和能力不强 进城务工农民返乡意愿强烈[3]
新时代长江之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5 08:48
万里长江,万千气象。长江,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哺育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长江经济带, 是我国纵深最长、覆盖最广的经济带,事关全国发展大局。 一步一履、念之行之,只为大江换新颜。如今,一条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 一、机制更科学的长江经济带跃然眼前。 奔涌着蓬勃生机,一曲新时代"长江之歌"昂扬奏响,正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曾经,无序开发让长江不堪重负。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生态系统敲响阵阵警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道:"我们现在当务之急要做的和进一步要防范的,就是一定要把母亲河保护好。" 登大坝、乘江船、进企业、访农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长江经济带覆盖的所有省 市,在长江上中下游先后主持召开四次座谈会。从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重点阐述推 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五个关系",再到赋予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国内国际双循环主 动脉""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新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掌舵领航、把脉 定向。 ...
丽水以主战场担当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8-13 09:43
文章核心观点 - 丽水市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 成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推进 形成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模式 成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创新标杆 [2][6][10][14] 生态保护成就 - 森林覆盖率高达80.3%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3% 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市" [6] - 将全市75.67%国土面积规划为生态优先保护空间 其中生态红线区占比31.8% [6] - 建立"天眼+地眼+人眼"全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空天地一体化生态产品信息数据库 [6] - 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7年位居全省前列 2024年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7]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00亿元 [10] - 全国首创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权益交易 松阳县横岗村项目以938万元成交 [9] - 森林植被碳储量达6589万吨 碳汇能力全省领先 [10] - 构建"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农产品近三年销售额160亿元 "丽水山居"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 [11] 绿色产业发展 - 聚焦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五大主导产业 [13] - 引进半导体项目96个 产业连续四年保持25%以上增长 [13] -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98.6% 6个抽水蓄能项目总装机容量729.7万千瓦 [14] - 绿色信贷余额1160.82亿元 同比增长20.7% 其中气候融资余额占比85.59% [11] 创新机制建设 - 全国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落地 首创"生态信用"体系 [10] - 建成浙西南科创产业园(总投资27亿元) 通过"飞地"机制在杭州、上海累计落地企业超200家 [14] - 出台20余项气候投融资政策 建立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的金融体系 [11] - 形成智能短途交通产业集群 聚集27家规上企业 年产值近70亿元 [14]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调研行丨几字形胜落中原
河南日报· 2025-08-01 07:18
"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 鉴古而知今,临黄河而知中国。 摊开地图,黄河如巨龙蜿蜒盘旋,上游起雪山草原,中游穿千沟万壑,下游过沃野田畴。这条百转千回的母 亲河看中原形胜,便把"几"字的最后一弯,落笔于此。 这里是黄河中下游流经的重要地区,也是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豆腐腰"部位。因此,万里黄河,险在河 南;黄河治理,要在河南。 该如何治?习近平总书记定下调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河南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俯瞰全长711公里的黄河河南段两岸,答案逐渐清晰。 一捧沙看治河之道—— 大禹治水,"疏九河,瀹济漯",胼手胝足,"三过家门不入",此乃人力驯服洪荒的史诗。而今千年流转,治 水智慧早已告别肉身搏浪。在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管中心,工作人员点击鼠标,洪峰踪迹、旱情深浅、水沙脉 动尽显在屏——昔日"足不出户"之叹,已成云端治河之实。 2024年6月,数字孪生三门峡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完工,潼关至三门峡库区的L2级数据底板、枢纽工程的L3级 BIM模型相继建成,大坝安全分析预警模型、蓄水淹没模型等投入运行。今年汛期, ...
青海以工笔功夫绘就大美高原
经济日报· 2025-06-20 06:14
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 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责任和潜力都在生态 [1] - 青海推进"七个新高地"建设,包括生态安全屏障、国家公园示范省等,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 [1] - 三江源国家公园整合优化后形成3类83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7.2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39.08%,其中国家公园占比75.88% [3] 国家公园建设与成效 - 三江源国家公园通过统一标准规范、严格空间管控和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将12.31万平方公里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3] - 设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共聘用17211人,户均年收入21600元,形成基础管护体系并调动牧民积极性 [3] - 三江源国家公园水资源总量稳定输送600亿至900亿立方米优质水,藏羚羊数量从不足2万只恢复至7万多只,雪豹种群增至1200多只 [4] 盐湖产业与清洁能源发展 - 察尔汗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盐资源总储量600亿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探索出"创新驱动、梯级开发、综合利用"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 [6] - 德令哈市打造"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基地,首台高原风电机组下线,实现清洁能源装备"青海有、青海造、青海用" [7] - 青海持续做好"生态+文化+旅游"文章,全省A级旅游景区达225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家 [7] 生态旅游与农畜产品输出 - 茶卡盐湖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270万人次,同比增长14.74%,形成6大主题景观游览区 [8] - 2024年青海新增有机草原监测面积1.5亿亩,累计突破3亿亩,绿色有机农产品达1220个,牛羊出栏937万头(只) [8] - 青海牦牛肉获供港准入,冰鲜藏羊进入澳门市场,"青海三文鱼"公共品牌发布后出口增长12倍 [8] 生态治理与水土保持 - 海南州同德县安排52.4亿元推进山水林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 [9] - 青海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呈"双下降"趋势 [10] - 青海草原植被盖度增至58.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多年保持96%以上,三大江河出省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 [10]
赵一德在安康市调研时强调突出自身特色 发挥比较优势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日报· 2025-06-19 07:15
高新区发展 - 安康高新区是陕南唯一的国家高新区,重点推动管理制度改革以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2] - 开发区需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 - 陕西鼎澈膜科技公司被鼓励加强先进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领域的应用[2] 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 - 白河县西营镇蔓营村作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推进"产业+文化+生态"融合发展模式[2] - 需加强易返贫致贫重点人群监测,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2] - 乡镇一级应做优"土特产"文章,深化"农文旅"融合,以产业链延伸推动价值链升级[3] 民营经济 -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需全面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坚定信心推动其发展壮大[4] - 实施省委省政府"七大行动",落实惠企助企政策,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质[5] - 民营企业应争做主业坚守者、改革创新开拓者、绿色发展促进者和社会责任履行者[5]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强调协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补齐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短板[3] - 严厉打击破坏生态及猎杀野生动物行为,系统施治护生态[3] -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优质产品助力生态保护[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