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
搜索文档
广西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广西日报· 2025-10-24 10:43
在优化医养服务供给方面,目前全区医养结合机构已发展到189家,总床位4.86万张,服务人员2.1 万人。形成了4种较为成熟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养老机构依法依规 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进行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居家和社区。 同时,广西大力推广中医药(壮瑶医药)与健康养老相结合,创建34家自治区级中医药特色医养结 合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支持55家旗舰中医 馆和60家中医阁建设,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关 海芳 黄海宁) "十四五"以来,广西持续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老年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开展老年心理关爱、 老年失能失智预防干预等项目。同时,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提供免费健康管理服务,做好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老年患者 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截至2024年底,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73.59%,广西老 年健康素养水平达11.84%,较2023年提高3.67%。 自治区多部门 ...
泰安|每年投入7000余万元,114家养老机构中星级占比达85% 看泰安如何打响“寿比泰山”品牌
大众日报· 2025-10-24 09:17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 泰山医养中心具备紧急医疗处置能力,设备报警后护士可快速判断并将老人送至楼内进行CT等检查,随后转诊至中心医院[1] - 医养中心为400多位老人提供分级护理,轻中度失能老人居住的休养楼有3名常驻医生,可完成拍片、磁共振、心电图、彩超等检查项目[3] - 泰安市114家养老机构中,双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有68家,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6.1%,其余机构均实现内部医疗护理服务全覆盖[3] 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 - 泰安市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016张,为7527人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85万次,探索了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的泰安模式[2] - 社区养老院培训60多位合格居家护理服务人员,负责老人日常起居、饮食和如厕等全方位护理,每周三有医院医生护士定期上门检测血压[2] - 泰安市鼓励专业机构连锁化运营,已有12家养老机构承接运营102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食堂),受益家庭超过20万户[2] 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 泰安市在营"幸福食堂"170家,招募社会餐饮机构16家,年服务老年人142万余人次[2] - 以财源街道松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例,登记注册的70岁以上老人支付2元即可获得一荤一素午餐,该中心注册就餐老人超400人,每日中午就餐老人约50人[2] 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 - 泰安市成立全市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每年投入7000余万元资金,从设施配建、运营奖补、老年助餐、人才培育、适老化改造等方面支持养老服务[1] - 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自8月开展以来共发放消费券10362张,其中养老机构消费券8013张[4] - 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工作,对6种改造场景共25个品类产品给予补贴,单件产品补贴比例由20%提高到30%,目前销售总额达238万元[4] 行业发展成果与认可 - 2024年泰安市在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验收中获评"优秀"等次,列东部地区首位[4] - 泰山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2025年泰安市在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部署视频会议上作典型发言[4]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5年)》发布
江南时报· 2025-10-21 07:37
常住人口首次零增长、老年人口增量略有回调、出生人口数小幅回升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5年)》发布 省民政厅副厅长邱泽森介绍,2024年我省人口老龄化进展呈现出常住人口首次零增长、老年人口增量略 有回调、出生人口数小幅回升、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依然相对年轻等几个特点。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26万人,与2023年末持平,首次零增长;出生人口42.6万 人,比2023年增加1.7万人,自2016年以来首次回升。全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175万人,占常住 人口的25.5%,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594万人,占比18.7%,高于全国3.1个 百分点。 其中,全省60—64岁老年人口581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65万人,占老年人口增量的75.6%。这些"60 后"新晋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良好,有参与社会的强烈需求。80岁及以 上户籍老年人口325.42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5.29%。高龄长寿老年人越来越多,全省百岁老人达 8811人,较上年增加128人。 发展银发经济已经成为江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 ...
泰康之家:让“享老”成为一场有尊严的生活艺术
齐鲁晚报· 2025-10-14 11:45
"能够找到这样'合胃口'的养老机构,是我们的幸运。"吴园居民吴先生说。他和兄妹四人选择抱团入住,如今每天一起散步、上课、用餐,感叹"晚年又重新 回到了校园"。 这正是泰康之家倡导的"活力养老"理念的缩影——让长者不仅安居,更能乐业、乐学、乐享。 医养融合:从生活细节到专业守护 在吴园的健康照护区,记者见到了夏爷爷。老人今年九十多岁,精神矍铄,面带笑意。陪护的家属感慨:"比起刚入住时,现在的气色好多了。"这位居民的 变化,是泰康之家医养融合体系生动的注脚。 泰康之家自创立之初,就将"医养结合"作为核心发展方向。在吴园,社区配备了康复医院和专业护理团队,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形成完整闭环,园 区为每一位长者建立健康档案,实现从健康管理到慢病干预的全程跟踪。 泰康之家采用"一个社区、一家医院"的医养融合模式,为居民提供从健康评估、慢病管理、康复治疗到安宁疗护的连续服务。围绕长辈的实际健康需求,吴 园康复医院在近两年重点构建了以康复医学中心、老年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为代表的特色服务板块。并于2024年4月获批为国家级(基层版)心衰中 心、6月取得了工伤定点医疗机构资质。同时,吴园康复医院集合重症医学、心血管、 ...
陕西优化和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着力办好群众养老实事——在“家门口”建起温馨“港湾”
陕西日报· 2025-10-14 08:07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陕西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887万,占总人口的22.4%,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1] - 调查显示居家和社区养老是大部分老年人的选择 [1]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 - 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涵盖助餐、助医、助行、助急、助洁在内的“十助”服务 [3] - 服务站配备AI智能中医检测仪器,几分钟内可为老人提供健康数据报告和针对性建议 [2] - 服务站功能区齐全,包括日间休息区、康复训练区、助浴助洁区、心理疏导室等,老年餐厅可同时容纳50余人用餐 [2] - 陕西省已基本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和“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3] 农村养老模式创新 - 陕西省累计建设9419个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82%的行政村 [6] - 以东兴村为例,60岁以上老人每月花费100元即可享用营养早餐和午餐 [5] - 推广“邻里互助”“孝老食堂”等村民自治模式,鼓励乡贤捐赠、村民互助供餐 [6] - 通过“一院一策”模式,推动16家三星级及以上养老机构与幸福院结对帮扶 [6]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 试点推行“五床联动”服务模式,将医疗领域的家庭病床、治疗病床、安宁疗护病床与养老领域的居家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床位有机联动 [8] - 该模式实现医养无缝衔接的服务闭环,老人可根据病情在家庭病床与医疗床位间转诊 [7][8] - 2024年出台《“五床联动”医养融合整合照护试点方案》,在13个县(区)先行先试 [8]
德州|德州全域联动推动医药及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 2025-10-09 09:28
产业发展总体战略与规模 - 德州市通过“链长统筹、链办协调、部门联动、属地落实”工作机制推动医药及康养产业跨越式发展,聚焦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康养服务四大领域[2] - 产业链已聚集规上企业及机构108家,营收达180.26亿元[2] - 以《德州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7)》为指引,聚焦“医、药、养、中、融”五大重点,深化“北接南融”策略,完善“一极引领、三带协同、五地支撑、全域联动”产业布局[2] 医药制造与医疗器械领域 - 全市现有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企业2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28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禹城市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入选省级重点集群库[3] - 鱼油及制品、头孢米诺钠两种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咖啡酸片等8种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4] - 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产品”和山东安颂和德医疗的“人工陶瓷髋关节假体”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4] 前沿技术与研发创新 - 山东卡森细胞治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山东大学专家团队开展针对乳腺癌、肝癌和肺癌等实体瘤的TCR-T细胞治疗技术攻关[2] - 卡森细胞启动建设卡森生命科学产业园,包括细胞药物研发制备中心、人类遗传资源细胞库等,计划2026年投入使用,旨在打通全产业链条[3] - 项目一期已竣工投用,吸引步阳集团、华奕生物等十余家企业进驻[3] 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才建设 - 成立京德医疗健康事业促进委员会,累计达成“北京名中医工作站”等合作成果150余项[4] - 通过“卫生英才”和“大德名医”等工程,培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18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超2000名[4] - 联动中关村海淀园共建生命科学城,并吸引齐鲁制药、上海医药集团、修正药业等龙头企业布局生产基地[4] 康养服务与产业融合 - 11个县(市、区)全部入选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106个镇街获评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乡镇,建成医养结合机构85家,床位达1.7万张[5] - 1005家医疗机构可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德州市医养健康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德州养老示范城、德州市康养中心等医药康养综合体[5] - 齐河县布局20多个大型文旅康养项目,入选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和省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夏津县形成桑产业链特色康养模式[5][6]
《江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条例》10月1日起实施
南方都市报· 2025-09-29 22:57
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9月29日,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江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条例》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江 门市养老服务领域首部地方性法规——《江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条例》(下称《条例》)将于今年10 月1日施行。《条例》分7章,共44条,从服务设施、服务供给、医养结合、服务保障等方面作出规定, 为全市约100万老年人实现"在家享老"提供法治保障。 立法破解养老难题 当前,江门市约有老年人100万人,绝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或社区养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 深,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侯明飞介绍,《条例》的制定是强化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建设、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破解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保 障难题、培育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条例》分7章,共44条,重点聚焦服务设施、服务供给、服务保障及医养结合等核心需求,推动服务 从"兜底保障"向"精准普惠"升级,逐步实现"服务供给能力增强、服务质量提升、老年人获得感显著提 高"的发展目标。 在养老服务设施方面,《条例》从规划编制、配建标准、建设要求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明确实行"分 类施策",对新建城区、新建 ...
寻味“双桂素食品牌之夜” 梁平秋季文化旅游消费季启幕
搜狐财经· 2025-09-27 18:28
"双桂素食品牌之夜"热闹非凡。活动主办方供图 9月26日晚,梁平秋季文化旅游消费季启动仪式暨梁平良品·双桂素食品牌之夜在梁平双桂田园景区素食 体验中心举行。活动以"心归田园 寻味双桂"为主题,聚焦"梁平良品"区域公用品牌,依次开展素食品 牌升级发布、战略合作签约、旅游线路推介、惠民政策发布及文旅展演等环节,集中呈现梁平在品牌培 育、产业升级和文旅融合方面的新探索。 "这些素食做得太精致了。"网络达人小陈围着一道道菜品拍照,品尝后赞叹道:"真不愧是梁平良品, 每道素食的口感都十分惊艳,真正做到了色香味俱全。" 在品牌发布环节,双桂素食推出全新战略布局,正式亮相"妙膳""来素""熹东"三大子品牌,分别定位高 端素膳、大众素餐及手作素点,形成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产业体系。同时,依托二十四节气文化,发 布新品素食菜品,并启动"双桂大健康调理营",把素食与科学减重、慢病调理、亚健康干预、中医养生 和轻运动有机结合,进一步延展素食产业边界。 签约仪式。活动主办方供图 当晚,重庆百里竹海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与美团(重庆)签署平台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文旅营销数字化 转型;重庆双桂农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梁平区中医院共建"素 ...
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经审议,发力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环球网· 2025-09-25 08:29
政策法规动态 - 北京市审议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 细化对高龄独居等特殊家庭老年人的探访关爱制度 明确由市、区民政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 提供紧急救援、安全防护等服务[1] - 草案在“养办医”基础上增加“医办养”规定 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举办养老机构或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服务站点 以提供医养结合服务[1] 人口老龄化趋势 - 中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 老龄化进程即将转入“快车道” 高龄老人占比持续上升 慢性病共病及失能老人数量将明显增加[1] - 中国老龄化发展分为三阶段:2001-2020年为快速老龄化阶段 2021-205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 2051-2100年为稳定的深度老龄化阶段 预计2053年老年人口达峰值4.87亿[2] - 2021-2035年是中国从中度老龄化向深度老龄化社会演进的关键时期[2] 医养结合行业现状 - 目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主要有四种:医养协同(签约合作模式居多)、从医延养(现实很少)、由养添医(模式居多但处于起步阶段)、地域囊括照护(社康中心提供 但人手不足难承担大量工作)[2] - 截至2023年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8.7万对 具备资质的医养结合机构7800多家 床位200万张[3] 行业发展建议 - 建议积极落实“医养结合” 统筹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 对接疾病治疗、慢性病管理、术后康复、长期护理及临终关怀等服务[5] - 建议拓展从医延养 推进未定级医院和医疗机构转型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尝试在养老机构落实医保支付以鼓励由养添医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老人上门服务能力[5]
今年底,无锡将实现街道(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扬子晚报网· 2025-09-25 07:57
无锡市养老服务体系现状 - 全市在业养老机构共150家,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80% [1] - 全市养老床位约4万张,137家养老机构通过等级评定,评定率达91.3% [2] - 已建成75家街道(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年底将实现全市街道、镇100%全覆盖 [2] 无锡市老龄化人口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5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9.46% [1] - 老年人口占比高出江苏省3.46个百分点,高出全国7.46个百分点,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1]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呼叫服务中心“三中心”建设 [3] - 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护理院并纳入医保 [3] - 打造“毗邻建设型、深度融合型、辐射延伸型”三种“养伴医”建设模式 [3] - 全国首创开发“锡心医养”呼叫服务中心,整合9大类政府保障类服务及7大类社会化服务 [3] 惠老助餐服务网络 - 构建“街道区域性助餐中心+社区助餐点+送餐上门”三级服务网络 [4] - 省内率先实现户籍老年人跨区就餐由现居地保障到位 [4] - 每年安排32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助餐中心运营补贴,将服务人次数与运营补贴挂钩 [4] 智慧养老与科技创新 - 引育发展科技型、应用型养老企业,研发养老科技创新产品 [4] - 推动“肌肉外甲”可穿戴机器人、养老机器人等科技产品在机构落地应用 [4] - 推进AI、机器人等技术应用,实现养老政策、设施、服务的一站式获取与申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