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保创新药目录
icon
搜索文档
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 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正式启动
快讯· 2025-07-11 16:59
医保目录调整启动 - 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正式启动 [1] - 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可在7月11日至20日期间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申报 [1] 商保创新药目录新增 - 今年首次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 [1] - 该目录主要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的药品 [1] - 这些药品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目录 [1] 目录调整目的 - 助力健全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 [1] -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用药需求 [1] - 为创新药发展提供更充足的经济支撑 [1]
商保创新药目录今起申报!业内:纳入商保并对创新药实施DRG除外支付,将极大推动创新药入院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14:31
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 - 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从7月11日起接受申报 [1] - 5年内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或治疗罕见病的独家药品可申报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1] - 文件与7月1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差异在于明确了申报时间 [1] 工作流程 - 准备阶段(6-7月):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和规则,征求社会意见后正式发布 [2] - 申报阶段(7月):企业提交资料,进行初审、公示、复核和公告 [2] - 专家调编阶段(8-9月):专家评审形成建议名单,确定支付标准和范围 [2] - 谈判/竞价/价格协商阶段(9-10月):开展测算评估,进行谈判/竞价,签署协议 [2] - 公布结果阶段(10-11月):公布目录调整结果,发布2025年基本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 [2] 申报时间 - 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在7月11日到7月20日期间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自主申报 [3] 商保创新药目录利好 - 创新药可借助基本医保或商保实现销量提升 [4] - 进入商保目录的药品可进入医院销售,对无法纳入基本医保的产品是积极信号 [4] - 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可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范围 [4] - 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内的创新药应用病例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 [4] - DRG付费与创新药之间存在费用超出限额的问题,商保目录可实施除外支付 [4][5] - 肠癌治疗DRG付费限额约10万元,而创新药费用通常高达20万元 [5] - 商保目录推动创新药进入医院使用,拓展国内创新药支付空间 [5] 申报选择 - 企业可自主选择单独申报基本目录或商保创新药目录,或同时申报 [6] - 基本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评审同时进行 [6] - 商保创新药目录推荐商业健康保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参考使用,基本医保不予支付 [6] - 同一药品基本不会同时入选基本目录与商保创新药目录 [6][7] - 若出现双重入选情况,企业需在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目录中二选一 [7] 目录选择考量 - 价格高于医保局设定标准的产品,纳入商保目录是利好 [8] - 商保发展初期规模较小,进入基本医保目录通常更为有利 [9] - 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申报基本医保目录或商保创新药目录 [9]
医保新政,狙击卷王
虎嗅· 2025-07-11 11:48
医保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 - 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和第一版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文件 明确7月申报 8-9月专家评审 9-10月谈判竞价 10-11月公布落地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将纳入超出基本医保定位但创新程度高 临床价值大的药品 包括2020-2025年获批的创新药和罕见病治疗药品 [10] - 目录调整中商保专家有重要决策权 医保部门将提供资源 能力 专业支持帮助遴选优质创新药 [5] 市场影响与机遇 - 2024年中国创新药自费市场3200亿元 预计2030年达1万亿元 [6] - 创新药概念股一周内增长7.76% 超半数相关股票价格上涨 [7] - 细胞疗法和罕见病药品将显著受益 国内已获批6款细胞疗法 36种罕见病药品有望首批进入目录 [12][13][1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1600亿元以上 同比增长16% 医保基金支出1000亿元以上已接近天花板 [17][18]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获批63款新药 国产占比86% 研发管线首次超过美国 [19] - 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问题 如PD-1/PD-L1药物已有20多个 第三代肺癌靶向药有7个 [32] 政策支持与改革方向 - 医保数据将向研发机构开放 支持研发方向确定和管线布局 提高创新效率 [26][27] - 推动真实世界数据在医保准入 续约方面的应用 将药品临床表现与医保续约挂钩 [33] - 商业保险需以全链条支持创新药为突破口 推出综合赔付率更高 定价适中的健康险产品 [21] 行业洗牌与未来趋势 - 新政将带来不亚于"集采"的洗牌效应 支持真创新 淘汰同质化产品 [25] - 2024年医保基金总支出2.97万亿元 创新药支出占比仍小 有较大腾笼换鸟空间 [34] - 需平衡药物可负担性和产业发展 考验政策制定者和专家智慧 [35]
大利好!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20:18
医保目录新政核心内容 - 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配套文件 包括申报指南、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和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 [2] - 新政首次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 预计将纳入二三十种创新药 弥补基本医保目录空白 [6] - 商保创新药目录采用协商机制 不同于基本医保谈判 医保部门搭台让商保公司与药企直接协商价格 [6] 商保创新药目录运作机制 - 商保公司可根据支付能力设计不同保险产品 向医保部门申请纳入目录内药品 形成差异化保障清单 [6] - 医保部门将筛选有规模、有经验的商保公司参与协商 适当考虑覆盖面 保司意见将起重要作用 [8] - 目录一年一调整 专家预测更多创新药将被设计到短期健康险产品中 [8] 对医药行业影响 - 符合条件的独家药品可单独申报商保创新药目录 或同时申报商保和基本目录 [8] - 创新药最终市场表现取决于协商价格、需求、竞争力及实际进院与报销情况 [9] - 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申报已启动 7月10日至20日企业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申报 [9] 政策意义 - 新政有利于商保公司扩大保障范围、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力 [6] - 通过三方协商机制 创新药价格将低于原有市场价 提升药品可及性 [6] - 动态调整机制为公众选择药品提供参考依据 促进惠民利民 [6][8]
商保创新药怎么谈?解读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新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19:52
医保目录新政核心内容 - 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配套文件 包括《申报指南》《谈判药品续约规则》《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等 [1] - 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预计首批纳入20-30种药品 将弥补基本医保目录空白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采用协商定价机制 与基本医保目录谈判机制形成差异 [1] 商保创新药目录运作机制 - 医保部门搭建协商平台 以商保公司为主导与药企进行价格谈判 最终价格将低于市场价 [2] - 保险公司可根据支付能力设计差异化产品 向医保部门申请纳入目录内药品 形成保障清单供公众选择 [2] - 医保部门将筛选有规模、有经验的商保公司参与协商 适当考虑公司覆盖面 [2] 对医药行业影响 - 医药企业可单独申报商保创新药目录 或同时申报商保目录和基本目录 [3] - 医保部门将强化基本目录与商保目录的衔接 实际效果取决于药品价格、市场需求及报销情况 [3] - 专家预测更多目录内创新药将被设计到短期健康险产品中 因目录实行年度动态调整 [3] 市场影响分析 - 对商保公司形成政策利好 既扩大保障范围又降低运营成本 [2] - 商保公司参与目录制定的话语权成为关注重点 协商过程将遵循市场原则 [2] - 动态调整机制为公众选择药品提供参考依据 有利于商保公司提升竞争力 [2][3]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医保、商保双目录调整方案出炉-20250707
长城国瑞证券· 2025-07-07 15: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推出创新药支持政策及双目录调整方案,首创商保创新药目录打通支付端天花板,强制3个月进院采购、放宽医保续约降幅稳定预期,叠加医保数据反哺研发,政策底信号明确 [6][73] - 禾元生物作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未盈利生物药企上市,标志创新药后端退出通道实质性破冰,结合险资“耐心资本”入场,研发 - 退出闭环重构 [6][73] - 建议持续关注创新药产业链,包括平台型药企、临床CRO、高壁垒CDMO [6][73] 各部分总结 行情回顾 -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5.30%,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14,跑赢沪深300指数(3.52%) [3][14] - 其他生物制品、医疗研发外包涨幅居前,分别为11.20%、9.37%;医疗设备、血液制品涨幅居后,均为0.98% [3][14] - 截至2025年7月4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8.52x,估值上行但低于均值 [3][19] - 疫苗、医院、其他生物制品PE前三,分别为54.13x、36.88x、34.72x,中位数29.22x,医药流通估值最低,为15.20x [3][19] -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34家上市公司股东净减持4.92亿元,其中7家增持5.09亿元,27家减持10.01亿元 [3] 行业重要资讯 国家政策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研发支持、目录准入、临床应用、多元支付、保障措施等方面支持创新药发展 [23] - 国家医保局公开征求《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等文件意见,2025年制定第一版商保创新药目录 [33] - NMPA提出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包括优化审批程序、完善分类命名、健全标准体系等 [34] 注册上市 - 正大天晴“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迪哲医药“舒沃替尼片”、金赛药业“伏欣奇拜单抗”等多款药品获批上市 [41][42][46] -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获批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多项III期临床研究有进展 [48][53] 其他 - 禾元生物科创板IPO过会,募资24亿元,拥有多个在研药品管线,核心产品预计近期获批上市 [54][55] - 荣昌生物将“泰它西普”授权出海,艾伯维21亿美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 [57][58] - 诺辉健康停牌15个月后申请清盘 [61] 公司动态 重点覆盖公司投资要点、评级及盈利预测 - 对华东医药、普蕊斯、贝达药业等多家公司进行盈利预测并给出投资评级 [62] 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重点公告(本报告期) - 多家公司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获批,部分公司有授权许可、合作开发等公告 [66][67][68] 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股票增、减持情况 -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34家上市公司股东净减持4.92亿元,部分公司有增持或减持操作 [3][72] 投资建议 - 持续关注创新药产业链,包括平台型药企、临床CRO、高壁垒CDMO [6][73]
美国取消相关对华经贸限制,工信部组织14家光伏巨头座谈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5-07-05 08:29
中美经贸关系 - 美国商务部通知相关企业恢复EDA软件、乙烷、飞机发动机等产品对华出口,取消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1] - 美国已解除3家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的对华出口限制,允许两家乙烷生产商恢复向中国出口乙烷 [1] - GE航空航天集团等美国飞机零部件企业恢复向中国供应飞机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波音飞机恢复交付中国航空公司 [1] - 美方此举是落实中美日内瓦会谈和伦敦磋商的具体举措,符合中美经贸磋商共识 [2]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为"五统一、一开放" [3] - 会议部署六方面具体措施,包括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等 [3] - 政策从"五统一、一破除"升级为"五统一、一开放",反映战略升级和内外协同转变 [4] 创新药支付体系 - 国家医保局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重点纳入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的创新药 [5] - 商保创新药目录与医保目录同步调整,商业保险公司参与价格谈判,探索更严格的价格保密机制 [5] - 商保目录缓解医保基金压力,为高值创新药开辟可持续支付路径,与基本医保形成错位补充 [6] 外资税收政策 - 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可按照投资额的10%抵免应纳税额,政策有效期至2028年底 [7] - 享受优惠政策需满足五大条件,包括连续持有至少5年以上,投资产业属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7] - 此次优惠力度大于2017年政策,直接对利润再投资税收抵免,鼓励境外投资者追加国内投资 [7] 光伏行业治理 - 工信部组织14家光伏企业座谈会,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8] - 与会企业包括通威集团、协鑫集团、阳光电源、TCL中环、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 [8] - 政策信号加强,市场预期后续针对性政策出台,光伏板块集体上涨 [9] 重大项目建设 - 国家发改委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两重"建设项目,涉及生态修复、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等重点领域 [10] -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三季度将发行11只超长期特别国债,部分发行时间提前 [10] - 重大项目发挥投资"压舱石"作用,基建投资有望提速 [11] 制造业景气水平 - 6月制造业PMI为49.7%,连续两个月回升,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0%和50.2% [12] - 采购量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企业采购意愿增强 [12]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8.4%和46.2%,均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 [12] 美国"大而美"法案 - 美国国会通过"大而美"法案,延长2017年减税措施,降低企业税 [14] - 法案将在未来10年使美国赤字增加约3.3万亿美元,1180万人失去医疗保险 [14] - 美元指数跌至96.50下方,为2022年2月下旬以来最低水平 [14]
HTI医药2025年7月月报:利好不断,持续推荐创新药及产业链-20250703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03 17: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A股标的恒瑞医药、科伦药业、华东医药、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惠泰医疗优于大市评级,并纳入HTI医药2025年7月月度组合 [3][6] - 维持H股标的科伦博泰生物、翰森制药、信达生物、药明合联、映恩生物、百济神州优于大市评级;相关标的药明康德、康哲药业未评级 [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商保创新药目录呼之欲出,内需市场有望迎来明显改善,持续推荐创新药及产业链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利好不断,持续推荐创新药及产业链 - 维持A股和H股部分标的优于大市评级,相关标的盈利预测估值表展示了各公司每股收益、归母净利润增速、市盈率等情况 [3][7] HTI医药2025年6月月度组合表现优于医药指数 - 2025年6月月度组合包含恒瑞医药等10家公司,平均下跌0.5%,同期全指医药下跌1.0%,组合跑赢医药指数0.5%,药明康德、益方生物、信立泰涨跌幅排名前三 [10][12] 2025年6月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大盘 - 2025年6月上证综指上涨2.9%,SW医药生物上涨0.7%,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9位 [14] - 生物医药板块中医疗服务、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细分板块表现相对较好,个股涨幅前三为昂利康、华强科技、易明医药,跌幅前三为科兴制药、华森制药、河化股份 [20][23] - 截至2025年6月底,医药板块相对于全部A股的溢价水平处于正常水平,当前相对溢价率78.94% [25] 2025年6月港股医药板块表现优于大盘,美股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大盘 - 2025年6月港股恒生医疗保健+8.4%,港股生物科技+10.2%,同期恒生指数+3.4%,个股涨幅前三是亚盛医药 - B、药明巨诺 - B、绿叶制药,跌幅前三是康宁杰瑞制药 - B、德琪医药 - B、加科思 - B [26] - 2025年6月美股标普医疗保健精选行业+1.9%,同期标普500+5.0%,标普500医疗保健成分股中涨幅前三是IQVIA、查尔斯河、卡地纳健康,跌幅前三是KENVUE、硕腾、环球健康服务 [26]
医药生物行业观察:商保创新药目录加速落地;AI+医疗应用前景深化
搜狐财经· 2025-07-03 10:53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周医药生物行业整体涨幅1.6%,跑输沪深300指数1.95%的涨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3位 [1] - 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医药商业子板块涨幅领先,生物制品、中药及化学制药呈现分化态势 [1] 商保创新药目录政策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设立商保创新药目录,重点纳入"临床价值突出但超出医保保障范围"的创新药 [1] - 目录通过"三除外"政策(不计入医保自费率、集采可替代品种监测及按病种付费限制)为高值创新药入院扫除障碍,并探索价格保密机制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与国家医保目录同步调整,企业可自主选择申报路径,为未能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提供另一条支付通道 [1] - 目前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的支付占比不足8%,政策目标期望未来十年提升至44% [1] 商保创新药目录挑战 - 高价创新药的临床价值评估、商保支付方的议价动力、医疗机构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仍需解决 [2] - 商保目录虽明确排除DRG/DIP支付限制,但医疗机构对高值药品的运营成本顾虑仍未消除 [2] - 政策执行细则的完善、多层次支付体系的衔接将成为下一阶段关键 [2] AI+医疗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通过靶点筛选、分子设计及临床试验优化,显著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 [3]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AI辅助的新药研发项目已获得中央财政倾斜,2025年专项资金规模达17.5亿元,重点支持传染病、罕见病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3] - AI辅助诊断系统在影像识别、病理分析等场景的应用逐步成熟,部分三甲医院已将其纳入常规流程 [3] - 国家卫健委明确"创新药应用病例不纳入医院费用控制考核",为AI+医疗服务的临床推广提供了制度空间 [3] AI+医疗技术挑战 - 医疗数据的碎片化、隐私保护难题,以及AI模型的可解释性不足,仍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核心障碍 [3] - 未来产学研协同攻关、数据标准化建设及监管框架完善将成为突破重点 [3] 行业展望 - 医药生物行业正处于政策驱动与技术变革的双重窗口期,商保创新药目录的推进有望重构支付生态 [3] - AI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重塑产业竞争格局,随着政策细则的逐步明朗与技术应用的持续迭代,行业结构性机会将进一步凸显 [3]
国谈在即:严控价格,伪创新药品或迎大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5:52
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核心变化 - 首次同步启动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申报,重点纳入临床价值显著、超出基本医保范围的创新药,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1] - 评审材料全面线上提交提高准确性要求,更强调药品差异化临床需求作为重要评分项[1] - 医保资金"紧平衡"状态下价格管理趋严,优先支持真创新药品,对Me-too类产品价格支持力度减弱[2] 医保目录调整机制优化 - 调整周期从最长8年缩短至1年,5年内新上市药品占比从2019年32%提升至2024年98%[3] - 2025年继续聚焦2020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获批新药,取消"所有目录内药品均属调整范围"表述[3] - 罕见病治疗药品可单独申报商保目录,1类化学药/生物制品保留重新谈判资格但剔除3类中药[4] 商保创新药目录运作机制 - 采用五阶段流程(准备/申报/评审/谈判/公布),与基本目录同步推进,9-10月开展价格协商[6] - 商保专家在复评、价格测算和现场协商环节拥有决策权,专家构成来自保险公司、行业学协会等[7] - 双目录重叠药品需先进行基本目录谈判,失败后方可进入商保价格协商环节[6] 商业保险角色升级 - 保险公司从被动支付方转型为医疗生态共建者,参与目录制定全流程[7] - 商保专家介入价格协商可优化保险费率定价模型,降低不合理创新药价导致的赔付风险[8] - 政策赋予保险公司专业话语权,推动其从"补充地位"向"协同治理者"角色升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