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价下跌
icon
搜索文档
马云的“房价如葱”正在变真?这3大困境,或将压垮近一半家庭!
搜狐财经· 2025-08-24 12:0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三四线城市面临人口外流和产业空心化问题 房价从万元时代跌回六千区间 部分区域甚至腰斩[12] - 一二线郊区新区规划落地缓慢且配套不足 房价从开盘即巅峰状态持续下滑 业主集体维权现象频发[12] - 小城市新盘存在开发商盲目扩张问题 房屋空置严重 业主降价抛售无人接盘 最终形成鬼城现象[12] 市场供需数据表现 - 2024年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8亿平方米 相当于600万套100平方米房屋空置[13] - 三四线城市库存周期超过5年 部分城市甚至超过10年[13] - 一线城市挂牌量激增 北京超14万套 成都破20万套 业主降价抛售成为常态[13] - 有业主挂牌一年且降价百万 仍然无人问津[13] 购房者财务困境 - 典型购房案例显示:150万房屋首付30%为45万 贷款105万 30年月供近6000元 本息合计超260万 比本金多一倍[4] - 房价下跌30%但银行欠款不变 首付亏光的同时仍需持续支付利息[4] - 物业费每月倒贴300元 入住率不足三成[1] - 月供超过家庭收入40%时需警惕风险[13] 需求端结构性转变 - 年轻人宁租不买成为主流 租房市场占比超30%[13] - 拆迁红利消失 棚改户不再接盘[13] - 90后买房意愿锐减 00后直接躺平 购房群体出现明显断层[13] - 房子从必需品转变为风险投资 市场流动性趋于枯竭[9] 家庭财富影响 - 普通家庭70%资产集中在房产上[6] - 房价下跌10%导致家庭净资产蒸发15万 下跌20%则损失30万[6] - 资产缩水属于隐性减少 房贷和物业费等固定支出维持不变 许多家庭卖房时发现已资不抵债[7] 行业属性根本转变 - 房产金融属性正在消退 居住属性回归主导[10] - 过去闭眼赚钱的市场转变为体力加心理的双重拉扯[9] - 房子从睡后收入转变为睡后负债 持有成本持续增加[4] - 房产税征收成为必然趋势 多套房家庭将面临按年征税的持有成本[4] 资产配置建议 - 重新评估房产价值 将其视为需要计算持有成本的负债而非稳赚不赔的投资[13] - 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 适当投资股票、基金和黄金等资产以分散风险[13] - 警惕沉没成本陷阱 房价跌破成本价时及时止损比硬扛更明智[13] - 关注房产税和租赁市场改革等政策风向 提前做好布局准备[13]
房价从3.5万降到1.5万,房子依旧卖不掉!心酸的是:业主断供了
搜狐财经· 2025-08-23 21:40
房地产投资结构变化 - 2018年新购房中投资性购房占比58.2%,较2008年的19.6%增长近3倍,而刚需购房比例从69.7%降至15.1% [3] - 十年间投资购房数量达到刚需购房的约4倍,反映房地产投机属性显著增强 [3] 区域房价波动案例 - 燕郊2016年房价达4万元/平方米,2021年跌至1.5万元/平方米,四年内跌幅达62.5% [3][5] - 哈尔滨个体户2017年以3.5万元/平方米购入燕郊房产,总价380万元,因房价下跌导致资产减值超200万元 [5] - 成都天府新区某房产2019年总价270万元,2021年估值降至160万元,贬值幅度40.7% [7][9] 断供行为财务影响 - 燕郊断供案例显示,426万元房产跌至230万元后,借款人需额外承担罚息、诉讼费等超20万元成本 [7] - 法拍房资产处置可能导致资产损失扩大,如成都案例中总损失达130万元(含房价贬值110万元及额外费用) [7][9] - 断供将触发征信黑名单,影响借款人就业及子女教育等长期权益 [7][11] 购房动机与风险关联 - 燕郊购房案例中存在非刚性需求投资行为,如以子女就学为理由的房产投机 [5] - 企业资金参与房地产投机加剧市场波动,与刚需购房者形成利益冲突 [1] - 低收入群体购房依赖家庭储蓄(如"六个钱包"现象),抗风险能力较弱 [7][9] 宏观经济因素影响 - 疫情导致收入下降是断供重要诱因,燕郊案例中借款人因收入大跌无法承担1.68万元月供 [7] - 就业市场变化加剧风险,成都案例中借款人因学历限制再就业困难,月收入从过万降至低位 [7] - 区域经济依赖性风险显现,燕郊作为"睡城"受北京通勤需求影响显著 [3]
房价下跌在扩大!
搜狐财经· 2025-08-18 17:21
PACE Van 0 0 app 120 S | 城市 | | 环比 | 同比 | | 1-7月平均 | | | 环比 | 同比 | 1-7月平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年同月 | | 上年同期 | 城市 | | | 上年同月 | 上年同期 | | | | 上月=100 | =100 | | =100 | | | 上月=100 | =100 | =100 | | 北 | 泉 | 100.0 | | 96.4 | 95.1 | 居 | 111 | 99.6 | 93.5 | 92.7 | | 天 | 漫 | 99.7 | | 98.1 | 97.9 | 奏 | 皇岛 | 99.5 | 94.4 | 93.4 | | | 石家庄 | 99.6 | | 96.9 | 96.5 | 何 | ग्रे- | 99.4 | 94.4 | 93.8 | | 太 | 原 | 99.8 | | 101.0 | 101.1 | 丹 | 东 | 99.8 | 95.5 | 94.5 | | 呼和浩 ...
7月楼市数据继续恶化!房价正在加速下跌?
搜狐财经· 2025-08-18 09:52
凛冬已至,楼市的寒意比想象中更深。 先别急着下结论,让我们从几个读者粉丝的咨询说起。前些日子,不少朋友在后台留言,问题直指当下最敏感的话题——房产。北方某四线城市的小柳困 惑不已:"高老师,我们这房价怎么像被冻住了一样,难道真的跌到谷底了吗?"另一边,身在海口的粉丝则诉说着砍价的无奈,想买房却始终谈不拢价 格。我问她怎么砍的,她说直接七七折,我算了算,这价格比海口房价巅峰时期低了足足四成六!这哪是砍价,简直是想让房东吐血。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楼市的真相。 1. 数据不会撒谎:房价下跌的速度超乎想象 别被表面的平静迷惑,数据往往是最诚实的。翻开最新的7月楼市成绩单,触目惊心: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下跌0.27%,这已是连续第28个月下跌,持 续刷新着下跌记录! 一直以来,我最关注的都是二手房市场,因为这才是最真实的晴雨表。数据显示,7月份,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同比下降3.4%,而且降幅还在扩大,环比 增加了0.4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下降了2.9%、2.2%、6.0%和2.5%。二三线城市的情况更不容乐观,二手房价格同比分别下降 5.6%和6.4%。 三组数据,背后是令人不安的信号: 一线 ...
一旦房地产不起来,明年中国楼市或有5大问题?
搜狐财经· 2025-08-11 03:41
楼市整体趋势 - 一线城市房价企稳预测从年初延后至2026年下半年甚至更晚 市场持续低迷 [1] - 新房价格连续下跌39个月 二手房连续下跌41个月 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8] - 业内普遍预测调整将持续至2026年 城市间分化加剧 核心城市或缓慢企稳 三四线城市继续去库存 [8] 地方财政影响 - 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同比暴跌14% 土地财政摇摇欲坠 [3] - 地方财政吃紧导致修路架桥 企业补贴 公务员绩效受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 [3] 二手房市场风险 - 上海2026年逾四万套限售次新房即将解禁 虹桥徐泾板块二手房价格从10万元/平跌至6万元/平 [6] - 北京 上海二手房挂牌量突破16万套 降价20%仍鲜有人问津 [6] - 同质化新房涌入市场 价格体系面临崩塌风险 [6] 房企债务压力 - 2025年房企到期债务逼近3万亿 开发商被迫"割肉甩卖" [7] - 郑州某楼盘价格从1 8万元/平暴跌至9000元/平 引发断供抗议和银行法拍 [7] 居民消费影响 - 房地产占中国家庭资产近七成 房价下跌导致中产阶级财富蒸发 消费意愿大幅下降 [7] - 房价下跌10%导致消费者削减预算 如购车预算砍半 [7] 市场信心缺失 - 买涨不买跌心理导致刚需观望 一线城市房屋平均销售周期长达20个月 比年初延长半年 [8] - 底层逻辑转变 人均住房面积超40平米 新生儿数量8年腰斩 房产回归居住属性 [8]
英国经济向好的一些隐藏迹象
第一财经· 2025-08-10 19:18
住房市场 - 伦敦房价从十年前平均年收入八倍降至当前六倍水平,虽仍处高位但压力有所缓解 [1] - 房价下跌受多重因素驱动:2015年购房出租税、脱欧公投、远程办公兴起及非英居籍税等政策影响 [2] - 房价温和下跌未引发系统性金融冲击,反而可能缓解劳动力市场障碍和社会流动性问题 [1][2] 地区经济表现 - 大曼彻斯特地区生产率与伦敦差距从50%缩小至35%,反映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2] - 南约克郡罗瑟勒姆成为2004年以来英国北部生产率增长最快地区,受益于谢菲尔德大学先进制造研究中心 [3] - 地区经济差异缩小表明英国可能通过区域均衡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增长潜力 [3][4] 经济结构调整 - 伦敦作为经济中心地位弱化,2000年后其生产率疲软拖累国家整体表现 [2] - 住房需求模式转变使部分非伦敦地区受益,反映区域经济竞争力重新分配 [2] - 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创新对区域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拉动作用 [3]
服务打骨折、标准降十倍,花千万买豪宅的年轻人,开始维权了
搜狐财经· 2025-08-07 16:16
一线城市豪宅市场年轻化趋势 - 近五年深圳主流豪宅片区深圳湾板块90后买家占比达到30% 00后成为豪宅买家生力军 最低购房年龄下探至20岁 [2] - 上海千万元级别楼盘交易中95后认购占比达到50%以上 [2] - 年轻买家群体包括通过父母获得财富者及踩中行业风口实现阶层跃升者 [2] 豪宅价格特征与波动因素 - 深圳市中心豪宅单价从购买时11万元/平方米上涨至巅峰18万元/平方米 当前回落至15万元/平方米 [2] - 价格与地段、户型紧密相关 核心区域大平层户型备受追捧 [3] - 业主对资产缩水敏感 通过"房价保卫战"抵制低价挂牌 曾有业主提议补偿100多万元差价防止贱卖 [3] - 中介通过挂出不可能成交的"钩子价格"(如12万元/平方米)进行引流 引发业主干预 [5] 豪宅业主群体构成变化 - 早期业主以"老钱"阶层为主 后期逐渐被二代家庭和高知人士替代 [6] - 业主委员会参选人中多见博士毕业生 通过自身努力逐步置换房产 [6] - 深圳南山区瑧湾悦等豪宅小区主要购买人群为互联网新贵 包括年薪百万元大厂高管 [6] - 互联网行业裁员降薪导致部分业主出现断供现象 [6] 豪宅实际品质与预期落差 - 北京部分标榜豪宅项目实际位于五环外 均价不足10万元/平方米 与核心区域真豪宅存在显著差距 [9] - 物业服务未达承诺标准 年费万多元物业未能落实垃圾清运等基础服务 管家配置不足 [10] - 上海某豪宅项目外立面实际呈现与效果图严重不符 承诺落地窗仅实现单面 装修标准从宣传的3000元/平方米降级为"叙利亚风格" [16][17] - 实际交付出现信箱降级(智能电子信箱变为传统铁皮信箱)、浴室仅贴地砖等偷工减料现象 [17] 房价下跌与业主应对策略 - 北京某豪宅项目现房价格较期房下跌200多万元 出现房价倒挂现象(现房仅需700-800万元) [11] - 互联网从业者因投入多年积蓄并背负大额房贷 对资产缩水反应强烈 200-300万元跌幅相当于数年收入 [11] - 业主采用互联网化维权方式:集体邮件反馈、在线文档协作、线上会议协商 最终促使开发商整改外立面和公共设施 [12][13] - 深圳业主通过"内部消化"方式稳定房价 即由业主或亲友收购低价挂牌房源 [5] 豪宅购买动机与财务规划 - 部分买家将房产视为最重要资产 目标从"打江山"转变为"守江山" [7] - 自有资金购房者注重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详细维度(学位、交通、得房率等)评分筛选 严格控制预算 [22] - 互联网从业者通过行业上升期实现收入跃升(跳槽薪资翻倍) 但保持极端节俭(月生活支出控制在2500元)以积累购房资金 [24] - 购房后加快还贷步伐 500万元贷款在短期内偿还至400万元以应对潜在收入下降风险 [27] 区域市场特征对比 - 深圳豪宅集中南山区 与互联网企业分布高度重合 [6] - 北京真豪宅标准为数千万元级别 核心区域如三里屯或三环内 [9] - 上海豪宅购买实行积分制度 高端项目需验资看房 [18] - 不同买家群体对教育资源配置需求差异显著:国际学校群体与优质学区房群体出现分化 [23]
马云预言成真?如果不出意外,2025年下半年房地产将发生重大转变
搜狐财经· 2025-08-05 22:16
房价调整趋势 - 2022年起国内房价进入长期调整 二三线城市如郑州天津石家庄率先下跌 2023年一线城市上海深圳广州加入调整行列 [2] - 全国平均房价跌幅超过30% 环京三四线城市如涿州廊坊燕郊较历史高位下跌超60% [2] - 马云2018年预测"房价如葱"已成现实 多地房价显著下跌并向该目标运行 [2] 低房价城市案例 - 鹤岗双鸭山七台河辽阳等三四线城市出现"葱价房" 仅需数万至十余万元即可购房 [4] 房价下跌驱动因素 - 全国房屋严重过剩 数据显示中国有6亿栋房屋 按每栋住5人可容纳30亿人口 供大于求导致长期跌价 [4] - 实体经济疲软致居民收入减少或失业 支撑高房价能力下降 [4] - 房价连续3年下跌使赚钱效应消失 炒房客大规模退出或观望 [4] 2025年市场变化预测 - 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下半年房地产将发生重大转变 [6] 区域房价分化 - 2024年下半年起房价呈现分化 跌幅较大的二三线城市下跌速度放缓 [8] - 一线城市如上海深圳将出现补跌 从郊区蔓延至市中心老破小及新建商品房 [8] - 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超40倍(居民需不吃不喝40年购房) 存在显著泡沫 抗跌后补跌将打破"只涨不跌"神话 [8] 租房趋势上升 - 年轻人因高房价压力更倾向租房 避免掏空积蓄和承担数十年房贷 [11] - 租售比显示租房更划算 月供压力大而租房可攒钱 等待房价与收入接轨时再购房 [11] 保障房供应加速 - 房企销售下滑融资受阻致烂尾楼增加 社会呼吁取消期房 政策将提高现房销售占比 [12] - 2024年10月国家宣布5年内供应600万套保障房(年均120万套) 满足低收入家庭居住需求 [13] - 保障房价格远低于周边商品房 大幅降低购房成本 但将分流商品房需求 加大房价下行压力 [13]
现在“割肉”卖房,晚不晚?
搜狐财经· 2025-08-05 16:53
看看一线城市:北京跌0.61%、上海跌0.57%、深圳跌0.55%,连最稳的广州都跌了0.82%。 所谓"安全区"根本不存在——我亲眼见过深圳宝中的改善盘,三个月挂牌价调了四次,总价直降百万才 成交。 二三线城市更是一片哀鸿。合肥、西安、郑州这些省会城市,七月环比跌幅全超1%!整个百城二手房 价地图上,居然找不出一个飘红的城市。 最讽刺的是成交量上去了,挂牌量却不减反增——说明什么?每套成交背后,都有更多房东举着"降价 牌"冲进市场,生怕跑得比别人慢。 假设你2023年初挂出一套普通二手房,要是咬着价格不松口,现在累计跌幅可能超25%! 我翻着中指院刚出炉的七月房价报告,后背直发凉。百城二手住宅均价13585元/平?环比又跌0.77%? 这数字像把钝刀子,月复一月地割着房东们的肉。 你们算过账没有?每月0.7%的跌幅看着不起眼,可攒到年底就是近10%的蒸发!200万的房子一年缩水 20万,够买辆像样的车了。 更揪心的是,这下跌速度还在踩油门!六月环比才跌0.75%,七月就冲到0.77%。 为什么救市总救新房?因为地方要卖地啊!二手房交易贡献不了土地财政,自然成了"政策弃儿"。 现在连北京海淀、上海前滩这种昔日 ...
房价全面下跌,专家说:未来三年的房价将创"历史新低"?可能吗?
搜狐财经· 2025-08-01 08:47
房地产市场现状 - 大城市楼市自2021年开始调整,部分远郊城市更早,总体跌幅达40%-50% [3] - 2021年以来的调整幅度高达40%,为98年房改后前所未有的跌幅 [6] - 部分三四线城市库存高企,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可能跌破开发商成本线 [8] 未来房价预测 - 专家预测未来三年房价可能跌破历史新低,部分城市或回到5-10年前低点 [6] - 三四线城市价格可能出现负增长,长期人口流失加剧市场风险 [15] - 市场进入价值重估阶段,类似股票熊市,价格可能持续低迷数年 [10] 供需结构变化 - 人口红利消失叠加老龄化,2022年起连续多年人口负增长 [8] - 70%的00后更倾向租房而非购房,投机炒房空间被压缩 [8] - 局部城市供过于求现象突出,供需失衡短期内难以恢复 [8][10] 购房策略建议 - 刚需购房者可关注性价比,但需避免盲目抄底 [14] - 投资性购房需重点关注一二线城市政策动态,回避三四线城市 [15] - 房地产投资属性弱化,自住与投资需差异化决策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