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金融化
搜索文档
不拼利率拼“种草”!银行跨界小红书,应该怎么玩
北京商报· 2025-11-17 21:45
谈及多家银行密集入驻小红书的举措,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表示,根本动因在于精准触达并培育 庞大的年轻潜在客群,小红书平台以高活跃度的年轻用户为主体,是实现银行品牌年轻化与未来业务增 长的关键阵地。相较于手机银行App等传统线上服务渠道,小红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独特的"社区信任 生态"与"生活方式切入"属性。它允许银行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的刻板形象,通过理财知识科普、消费场 景融合及生活方式分享等非功利性内容,在无形中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与品牌信任。这种基于价值共鸣 当潮牌杯抽奖、文旅攻略与理财干货在小红书信息流中同框,银行业的营销逻辑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告别过往"拼利率、比网点"的传统赛道,在月活用户超3亿的小红书生态中,银行正卸下"高冷"标签, 从浙商银行、建设银行(亚洲)、大华银行等机构的密集入驻,到招商银行以旅游笔记拉近生活距离, 再到江苏银行借势苏超联赛打造互动话题……银行的营销内容不再聚焦于产品卖点灌输,而是以幸福指 南、消费攻略、艺术互动等生活场景为切口,实现从"流量聚集"到"客户沉淀"的软转化。但机遇背后亦 藏挑战,如何在合规红线内平衡内容趣味性与专业性,如何走出差异化营销路径,依旧是待解的题。 多 ...
地缘经济论 | 第十一章 地缘经济新形势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中金点睛· 2025-09-28 09:03
文章核心观点 - 国际货币体系正经历从美元主导向多极化方向的深刻演变,其两大基础——全球化和金融化——正被逆全球化和去金融化趋势所取代 [2][3][20] - 货币形式的创新(如平台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是这一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逻辑是私人部门创新与政府监管的互补关系 [2][4][8] - 美国正试图通过加密货币战略(如推广美元稳定币)作为应对财政赤字和美元地位下滑的货币化延伸渠道,但该战略面临多重阻力 [2][33][35] - 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不必过度依赖资本账户开放,而应更重视发挥中国在实体经济、制造业贸易和平台货币方面的比较优势 [2][57][58][62] 从国家货币到私人货币:货币形式的演变 - 货币形式可从两个维度理解:商品货币(如金银)与信用货币(如银行存款),以及私人货币(如早期银行券)与国家货币(如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4] - 现代商业银行存款因存款保险和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而具有公私合营属性,不再是单纯的私人货币 [4] - 数字货币同样适用此框架:比特币被视为数字黄金(商品货币),稳定币是基于美元信用的私人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则是典型的国家货币 [5] - 货币功能之争在于商品货币论(支付手段最重要)与国家货币论(记账单位最重要),后者认为货币是公权力的产物 [6][7] 三类数字货币的性质与特征 - **平台货币**:依托网络效应发展,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将支付与平台功能绑定,打破了传统银行在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 [9] - 中国在平台货币领域具备先发优势,2024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金额达331.68万亿元,日均处理36.7亿笔 [10] - **央行数字货币**:其财政和金融属性关键取决于是否付息,付息型CBDC可能削弱商业银行信贷能力,加速去金融化 [11][14] - **稳定币**:运行模式类似“狭义银行”,要求持有1:1高流动性资产(如美国国债)作为储备,市值占所有稳定币总市值的90%以上 [5][15][18] - 稳定币存在脆弱性,其私人发行属性可能导致挤兑风险,例如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后USDC曾快速脱锚 [43] 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已发生转变:逆全球化和去金融化 - 过去40余年美元体系的基础是全球化和金融化,但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从效率转向安全)和去金融化趋势加剧 [20][21][24] - 逆全球化体现为中美科技竞争、全球产业链调整以及贸易包容性下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产成品生产和出口中心 [24][25] - 去金融化体现为债务从私人部门转向政府部门,资产从金融资产转向实体资产,货币投放方式从内生(信贷)向外生(财政)转变 [27][28][29] - 俄罗斯卢布在金融制裁下逆势升值,体现了实体资产(如能源)重要性上升,削弱了金融资产的主导地位 [30][32] 美国的加密货币战略:财政与金融的结合 - 美国将加密货币战略视为应对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延伸渠道,美元稳定币的扩张可直接转化为对美国国债的需求 [35] - 美元利率从接近零升至约4%,为稳定币发行机构提供了几乎无风险的显著利差,激励其供给扩张 [38] - 该战略面临阻力: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监管反弹,且稳定币本身的私人信用属性存在技术漏洞和挤兑风险 [42][43] - 美国提议建立加密资产战略储备的构想存在逻辑悖论,政府介入可能削弱加密资产去中心化的核心价值,并带来经济和社会风险 [45][50][51] 地缘经济新形势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向多极迈进 -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更趋多极化,支付体系方面,双边、多边及区域货币协作机制的重要性将上升 [55] - 安全资产供给方面,美国频繁的金融制裁削弱了其国债作为安全资产的吸引力,美元优势地位呈现削弱迹象 [56] - 中国可发挥平台货币的比较优势,利用其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场景和网络效应,平台货币经济属性强、金融属性弱,符合中国实体经济优势 [57][58][64] - 央行数字货币可作为额外支柱,通过多边合作(如m-CBDC Bridge)建设新型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应对在位国际货币的内生优势 [59] 思考与启示 - 人民币国际化不必一切以资本账户开放为着力点,应更重视中国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和科技创新 [62] -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这是未来重要的竞争优势 [57][61] - 应对美国加密货币战略,应大力推动平台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并利用央行数字货币的外生力量支持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建设 [64]
未来三年,房价还会不会继续下跌?
搜狐财经· 2025-09-24 16:38
当前市场状况 - 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8个房价出现环比下滑,平均跌幅达到7.32% [3] - 二手房在售量突破750万套,创下历史纪录,但成交量持续低迷,形成有价无市的僵局 [1][5] - 一线城市部分区域二手房价格比2022年最高点下跌30%-40%,深圳某些地段跌幅超过40% [5] - 三四线城市部分地方新房价格跌至每平米3000元以下 [7] - 2025年第二季度房企到期债务高达1574亿元,全年总量超5000亿元 [7] 市场结构性变化 - 全国商品房库存面积达到7.6亿平方米,存在大量楼盘滞销 [12] - 25到30岁人群中仅有48%表达有购房意愿,较五年前的65%显著下滑 [12] - 政策层面首套房贷款利率已降至3%左右,接近历史低点 [14] - 国家资源正从房地产向新能源、人工智能、芯片等产业倾斜,房地产行业正在被去金融化 [16] 未来三年市场展望 - 高盛等机构预测,若结构性矛盾未解决,一线城市房价可能再跌10%-15%,三四线城市可能继续大跌20%-30% [20] - 政策托底可能使市场在2026年后出现结构性修复,核心城市或率先回暖 [22] - 更现实的路径是下跌速度放缓且分化加剧,重庆、成都等资源型及人口流入型城市可能企稳,而东北、西部一些收缩型城市可能继续下行 [22] - 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先租后买等新模式正在多个城市试点推进 [20]
中金公司成功举办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会
中金点睛· 2025-06-14 08:27
会议概况 - 中金公司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会于6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举办,主题为"韧性与重构",吸引近4000人报名参会[3] - 会议设置总量主题日全体大会和10场主题分会,涵盖中国经济与全球资产展望、地缘经济、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核心议题[3] - 中金研究发布《具身智能:AI下一站》《未来脉动:全球经济的国别视角》等重磅专题,获得参会嘉宾积极反馈[3] 地缘经济分析 - 全球宏观经济呈现全球化和金融化特征,但金融危机后贫富差距扩大引发发展路径反思,美国通胀上升、股债汇"三杀"等现象显现[6] - 地缘经济竞争导致逆全球化,供给约束增加,保护主义和技术出口限制损害全球经济效率,财政扩张拉动需求,实体资产重要性上升[6] - 中国在绿色产业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具备独特的规模优势,规模经济作用进一步提升[6] - 美国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存疑,通胀导致利率上升加剧经济脆弱性,美元未来可能存在对外贬值压力[7] 全球货币秩序与资产配置 - 全球货币秩序加速重构,呈现多元化和碎片化特征,美债高利率对人民币资产影响减弱[10] -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或为港股带来可观增量资金,港股受益于中国基本面韧性、AI产业趋势、低估值和外资低配,有望延续重估[10] - A股和港股相关系数升至历史高位,AH溢价处于近5年低位,港股上涨可能对A股产生外溢效应[10] - "去美元"成为全球共识,但幅度可能不及预期,美国资产或再跑赢,下半年美中信用周期或走向再均衡[22] 宏观经济展望 - 中国GDP增速改善但物价偏弱,经济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通过劳动市场使通胀中枢下移,劳动市场呈"准平衡"态势[13] - 下半年房地产对经济拖累或继续收窄,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准平衡"增长态势或将延续[13] - 美国加征关税是对全球化的重新校准,短期具有滞胀效应,下半年或呈现"增长放缓、通胀阶段性上行"状态[16] - 美国或从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财政风险在于通货膨胀,美联储货币政策重心或转向防通胀[16] A股与港股市场策略 - A股历史"大底"及今年阶段底部或已出现,韧性凸显,下半年节奏或为"前稳后升",上行空间取决于财政政策发力[20] - 配置建议聚焦确定性:产能周期机会、高景气机会、分红确定性强的红利板块,关注并购重组、人工智能等5大主题[21] - 港股整体指数或区间震荡,存在结构性行情,建议关注分红、科技、出海、新消费等领域[22] 数字化服务与研究理念 - 中金公司研究部提升数字化服务效能,中金点睛平台提供研报、活动、数据库等一站式投研信息服务,支持会议全流程[23] - 公司秉持"研究创造价值"理念,提供专业、独立、前瞻的研究服务,深入挖掘行业和公司价值,赋能实体经济发展[24]
飞天茅台失守2000元防线:济南部分商家暂停回收,电商平台价格跌至1880元/瓶
搜狐财经· 2025-06-13 11:45
价格动态 - 53度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历史性跌破2000元关口,报1980元/瓶,原箱批发价同步下挫至2050元/瓶,单日跌幅达30元 [1] - 与2024年同期2485元/瓶和2023年同期2820元/瓶相比,一年内市场价跌幅超过20% [1] - 电商平台加速价格探底,拼多多最低挂价1880元/瓶,京东自营2189元,天猫超市2093元,美团闪送1999元 [1] 渠道反应 - 部分酒水回收门店暂停回收飞天茅台,零售价最低1950元/瓶,回收价低至1850元/瓶 [7] - 渠道商面临库存风险,经销商综合成本远超1169元/瓶,叠加搭售和运营成本后盈亏平衡线约2000元/瓶 [8] - 电商平台分流传统客户,建立更低且透明的价格标杆,打破经销商体系封闭定价环境 [6] 市场策略与信号 - 茅台机场原计划6月推出100%中签购酒活动,但一天后紧急取消,暴露稳价与去库存的两难处境 [9] - 部分投资者认为公司放弃控价策略,测试去金融化后的量价平衡点,京东七鲜超市出现限购12瓶的现货 [10] 投资者分歧 - 悲观观点认为茅台面临去金融化阵痛,供应加大叠加需求下滑可能导致价格跌破1499元 [10] - 乐观投资者视大跌为"黄金坑",认为库存压力和消费场景利空是暂时的,计划逢低加仓 [10] - 资本市场反应分化,贵州茅台股价近一月跌近10%,但融资余额回升超20亿元,ETF份额逆势增长 [11] 行业影响 - 价格下跌传导至A股白酒板块,指数创4个月新低 [10] - 渠道改革成效显著,直销收入占比从2016年8%飙升至超40%,但加剧经销商体系动荡 [10]
空降高管开会要求一身白,鞋子也不例外;某电商大厂曾险被卖身;创始人替物业求情,某公司总部成最差工区丨鲸犀情报局Vol.08
雷峰网· 2025-04-28 18:02
A厂老板欣赏拼多多和美团的原因 - A厂老板认为拼多多在管理上非常成功,赚钱快是最打动他的地方 [2] - 美团和拼多多虽然风格不同,但都有极强的执行力,美团曾因多多卖菜的快速发展而高度重视 [2] B厂的严格工时管理 - B厂严格记录工时,每天必须打卡满8小时,少一分钟会收到警告,leader也会被警告 [3][4] - 周末加班需leader同意,技术团队将加班分为冲刺(1.5倍工资)、提效(0.8~1.2倍工资)和加班(2倍工资)三个等级 [4] - 加班餐标30元,7点后可领取,但必须待到8点,否则第二天会收到扣费提醒 [4] C厂的高薪与工时管理 - C厂以高薪和长工时著称,但允许员工自行安排节奏,容忍一定程度的摸鱼 [5] - 对员工考勤计较细致,HR会查监控证明员工未迟到以避免扣工资 [5] - 核心管理团队稳定,层级扁平,不轻易淘汰员工 [5] D厂的严苛考勤与着装要求 - D厂大佬甲推行严抓考勤,各楼层装门禁以监控员工行动路径 [6][7] - 全员会议要求全身穿白衣服,老板曾因下属鞋子有花纹要求其更换纯白鞋 [7] E厂收购公司e的工区问题 - e总部工区条件差,为E厂最差工区,曾计划更换但被物业公司通过创始人求情阻止 [9][10] - 创始人早年创业时受物业公司恩惠,曾因交不起租金仍在此办公 [9] G厂与F厂的竞争 - G厂通过SaaS系统和收购掌握行业大部分订单管理和配送数据,具备“开全图”优势 [11][12] - G厂对F厂的竞争不惧,因在弹药和信息差上占先天优势 [12] H厂的海外扩张 - H厂成立海外投资部(买地、租地、自建仓配)和海外BD组(欧洲24国设800个自提点) [13][14] - 业务模式类似美团优选,但仅与大商超合作 [15] J厂金融业务的调整 - J厂金融板块曾计划IPO,因I厂上市失败后调整策略,名义上去金融化但实际仍贡献一半营收 [17] K厂与L厂的高管纠纷 - 高管乙因与K厂老板不和跳槽至L厂,并提交“投名状”揭露K厂核心高管亲属在L厂任职 [18] - L厂公开此事后,K厂几乎不接受从L厂跳槽的员工 [18] M厂的创始人隐退危机 - 创始人丙突发隐退导致M厂运营受严重影响,股东N曾计划出售其核心资产 [20] - 职业经理人力挽狂澜避免卖身,创始人回归后重掌公司 [20] 其他行业动态 - 智驾泊车霸主的消亡史 [22] - 哪吒汽车面临时间压力 [23] - 金山云股价飙涨10倍但背后虚弱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