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疗
搜索文档
募资4亿!数字医疗平台成功IPO,首日市值近百亿
思宇MedTech· 2025-09-18 12:09
公司上市表现 - 健康160于2025年9月17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首日股价大涨137.34% 收盘价28.22港元 市值一度逼近百亿港元[1] - 全球发售约3364.55万股 募集资金约4亿港元 资金将用于医疗资源扩展、研发投入、产品服务丰富及战略并购[1] 业务模式定位 - 公司从"线上预约入口"升级为"连接患者、医疗机构与医生的O2O平台+院端SaaS组合"模式[3] - 平台连接超14400家医院(含公立医院)、9060家民营医疗机构、29000家基层医疗机构 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3] - 提供在线预约、导诊分诊、处方续方、线上问诊、院后随访、慢病管理等全环节服务[3] - 累计连接约90万名临床医生 其中约65万在平台有活跃行为[3] 用户与运营数据 - 注册用户约5520万 用户就诊路径为"线上预约—线下就诊—线上复诊/随访"[5] - 通过院端信息系统对接帮助医院将线下流程迁移至移动端 提升就诊峰值处置能力[3] - 医生侧提供线上门诊排班、远程复诊、随访工具等轻量SaaS能力[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约5.26亿元、6.29亿元和6.21亿元 2025年一季度约1亿元[7] - 近三年净亏损均在1亿元左右 2025年一季度亏损收窄至约1700万元[7] - 收入主要来自医药健康用品销售(占比超三分之二)和数字医疗解决方案[7] - 医药销售毛利率较低(2024年仅约1.4%) 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毛利率超过70%[7] 行业政策环境 - 互联网医疗政策强调合规线上服务与医疗质量支付安全并重[8] - DRG/DIP改革推动医院从"项目付费"转向"按病组付费/按人头付费"[8] - 公立医院信息化升级需求增加 计划将患者侧触点统一至院级App或小程序[9] 竞争格局差异化 - 相较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电商系平台 公司更强调院端连接与就诊流程数字化[10] - 区别于保险系平台的健康管理+保险闭环模式 公司专注就诊服务与院端流程改造[10][13] - 平台价值在于将碎片化就医事件变得可预期和高效 需兼顾患者体验与医院效率[12] 核心能力要求 - 医院侧需要提升重改造复制效率 包括系统适配、数据结构统一、医保结算对接等[15] - 医生侧需要提升线上执业经营效率 帮助医生完成随访复诊并沉淀患者资产[15]
申万宏源香港保荐数字医疗领域领先企业健康160 (2656.HK) 成功登录港交所
新浪财经· 2025-09-18 08:37
上市概况 - 健康160国际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1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股份代号为2656HK 最终定价为每股1189港元 融资规模为4亿港币[3] - 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达7518倍 成为港股IPO定价及分配新规生效后数字医疗领域第一股[8] - 公司是数字医疗领域首批通过备案的VIE架构企业之一[8] 业务规模与行业地位 - 公司累计连接超过44600家医疗健康机构 包括14400家医院(含3430家三级医院)及302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 - 平台已与超过902300名医护人员建立合作 其中包含46200名注册医生[4] - 拥有5520万名注册个人用户 其中月活用户达330万名[4] - 按2024年平台挂号数量 合作医院数量 三级医院数量及接入医护人员数量计算 公司为行业最大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4] 战略定位与服务特色 - 公司专注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 致力于构筑中国领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服务入口[4] - 项目团队依托境内外一体化协同优势 突出公司品牌核心价值 协助完成中国证监会备案及香港联交所聆讯[5] - 量身定制市场销售方案 安排多场次高质量投资者会议 有效传达企业投资价值[5]
智领行业未来 助力健康生活
北京晚报· 2025-09-17 14:58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于9月10日-14日在北京举办 年度主题为"智领未来 健康生活" 聚焦创新 智能 发展 惠民四大方向[1] - 参展机构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34家医疗单位 以及GE医疗 西门子医疗 迈瑞医疗 礼来 阿斯利康 强生等国际头部企业[1][3] - 爱思唯尔 纳通科技 图湃医疗 强联智创等专精特新企业首次参展[1] 智慧医疗创新成果 - 展会集中展示5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 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居家医疗级心电监测设备 北京积水潭医院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全球首款电磁驱动可延长髓内针[3]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推出无创检测技术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展示"肝胆超级医生智能体" 基于超10万份病例数据为医生提供肝癌筛查 钇90治疗评估等专业支持[3][4] -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通过沙盘演示血液集中化制备中心的自动化 智能化工作流程[4] 中医药数智化突破 - 广安门医院发布"广医·岐智大模型2.0" 深度融合中医望闻问切诊疗逻辑 实现从导诊 预问诊到随访的全流程智能服务[5] - 西苑医院展示中医数智化四诊仪 小型化经络调理机器人 东直门医院推出中药毒理与循证平台 望京医院自主研发CO接骨机器人系统[5] - 北京同仁堂重点展示中医疫病化瘀解毒理论创新研究实验室成果 通过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实现药材高分辨率形貌 成分及结构分析[5] 健康产业生态拓展 - 北京同仁堂推出智慧健康服务体验机与8款用药组合 涵盖居家常备 职场保健 女性专区 运动健康等场景 精准匹配各类人群健康需求[6] - 构建近50款草本饮料矩阵 包括酸梅汤电解质饮料 金银甘菊 玫瑰花露等产品 首创"药食同源组方+安全电解质"模式[6] - 推出"龈养素"系列牙膏 依托中医整体观平衡口腔微生态 采用灵芝 甘草 牡丹皮等提取物与右旋龙脑天然成分[7] 康养服务升级 - 寿山福海展示"五位一体"新中式服务体系 通过护理 医养 膳食 住所 服务五大模块一体化运营 近20年实践经验支撑养老服务标准化[7] - 欣悦健康推出"居家养老四件套" 包含养老辅具到家 家庭医疗入户 适老环境改造 医护照护上门四大服务维度[8] - 搭建实景体验区展示健康客厅 营养厨房 安全卫生间 深睡卧室的全流程居家养老场景[8]
优质资源直达末梢 数字助力五方共赢
新华日报· 2025-09-15 05:33
医共体改革背景与目标 - 东台市面临严峻医疗挑战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39.83% 医保基金长期收不抵支 异地就医占比高达35% [1] - 改革首要目标是建立协同共赢机制 解决群众健康 医生收入 医院发展 医保效率 政府保障五方利益平衡 [1] 医共体组织架构与数字基建 - 整合2所牵头医院 24个镇卫生院 341个村卫生室形成医疗共同体 分两个健康片区管理 [2] - 投资3500万元建成数字健康驾驶舱 构建十大中心骨架 共享功能从10项拓展至20项 [2] - 市级医院专家资源 检验能力 药品储备通过数字链路向乡村延伸 实现县域医疗资源集中统筹 [2] 智慧医疗应用场景 - 无人机配送药品和血液标本 8分钟抵达市人民医院 实现当天检验结果反馈 [1] -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智能推荐诊疗方案 实时连接上级医院专家远程会诊 [2] - AI前置审方系统覆盖2496名医生 实现每方必审每方必查 推行药品拆零销售和存量监控 [3] 医保支付与资金管理创新 - 突破传统支付模式 将医保基金 财政资金 公卫资金打包交由医共体整体统筹 [4] - 采取总额包干 结余留用 合理超支分担支付方式 实行医保总额预算管理按月拨付 [4] 健康管理体系构建 - 健康随访中心覆盖23.6万重点人群 构建防筛诊治康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 [4] - 10个专病中心管理慢性病患者 341个村卫生室跟踪高危人群 24家乡镇卫生院负责日常随访 [4] 改革成效与数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医共体28家成员单位医疗总费用同比下降5.87% 医保统筹基金同比下降9.72% [5] - 门诊次均费用从236.4元降至217.9元同比下降7.8% 住院次均费用下降18.84% [5] - 市域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 基层诊疗量占比达75%左右 [5] 制度创新与未来方向 - 建立书记市长双召集人推进机制 成立医共体运营发展中心 实现人员财务药耗医保技术信息六统筹 [6] - 数字健康驾驶舱年均服务25万人次 未来需在三医协同治理上突破 赋予更多改革自主权 [6]
“蓝皮书”面世 将成推动医疗数字化转型的“工具书”和“路线图”
中国新闻网· 2025-09-14 12:46
中新网上海9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AI时代,推动医疗数字化转型成为各界思考的议题。记者14日获悉, 《中国数字医疗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聚焦当前数字健康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潮 流,不仅涵盖了全球数字医疗的发展态势,还分析了其在不同医疗场景中的共性进展,为行业政策制 定、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蓝皮书"由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毛群安担任总编,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房静远、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魏来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赵荣生担任主编,汇聚来 自全国不同医疗机构的54位权威专家的实践智慧。 "蓝皮书"以其全面、时新而深刻的视角,勾勒出中国数字医疗创新发展的全貌。"蓝皮书"简析了全球和 中国数字医疗的发展历程以及基于不同社会环境所产生的新趋势;通过对全球数字健康政策与实践进行 系统性解读,明确将数字医疗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据了解,随着新一代科学技术的加速融合与创新应用,数字医疗的生态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数字化正 全面加速推动中国医疗体系的转型升级。如今,中国的数字医疗体系建设已经获得快速发展,但仍面临 多重挑战。因 ...
数智赋能卫生健康服务(走进服贸会)
人民日报· 2025-09-13 05:53
行业技术发展 - 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健康卫生行业提质升级 包括智能光子CT 精准至微米级手术机器人 AI动态健康指标评估 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等新技术亮相[1] - 健康卫生服务专题设置"智疗云枢前瞻矩阵"和"全民健康服务矩阵"两大展示体验区 主题为"让医疗更智慧 让科技更温暖"[1] - 行业龙头企业包括GE医疗 西门子医疗 迈瑞医疗 礼来 阿斯利康 强生 瓦里安 联影医疗 飞利浦等连续参展[1] 企业创新展示 - 礼来第五年参展 重点展示心血管代谢健康和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创新成果方案 包括"记忆会客厅"体验装置和"身体抵抗解码展"艺术装置[1] - 礼来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合作从神经科学拓展至心血管代谢 自身免疫及抗肿瘤等领域 合作中心已落地运行[2] - 天津鹏瑞利医院首次参展 展示医院 养老院 酒店及商业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采用智能设备如丹麦天轨悬吊系统和意大利平衡功能评定训练系统[2] 市场机遇与扩张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 占总人口22% 银发经济市场规模2024年达8.3万亿元 2035年预计达30万亿元[3] - 天津鹏瑞利医院计划拓展医疗旅游业务 吸引俄罗斯 蒙古国及东南亚患者 提供中西医结合医疗方案[3] - 医院寻求深化与国际顶尖医疗机构合作 包括特色专科建设 医疗旅游和人才培训等领域[3]
新股消息 | 健康160(02656)招股结束 孖展逾252亿港元超购504倍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6:17
招股情况 - 公司于9月9日至12日招股 预计9月17日挂牌 联席保荐人为申万宏源香港和清科资本 [1] - 孖展认购额达252.4亿港元 较5000万港元公开发售集资额超购503.8倍 [1] - 全球发售3364.55万股 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10% 国际发售占90% 另有15%超额配股权 [1] 发行细节 - 发行价定为每股14.86港元 集资总额约5亿港元 每手250股入场费3752.5港元 [1] - 未设强制回补机制 整体协调人可酌情将公开发售股份增至504.675万股(占初步发行量15%) [1] - 本次IPO未引入基石投资者 [1]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净额40%用于扩大医疗资源覆盖和平台流量增长 [1] - 30%用于加强研发能力(包括扩充研发团队、升级IT基础设施及建立互联网医疗研究院) [1] - 10%用于丰富产品服务种类并探索增值服务 [1] - 10%用于战略合作及收购健康服务价值链企业 [1] - 10%作为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1] 业务定位 - 公司是中国医药健康用品批发商及数字医疗综合服务提供商 [2] - 通过健康160平台提供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赋能医疗健康产业链参与方 [2] 平台规模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连接超过44,600家医疗健康机构 [2] - 包括14,400家医院(含3,430家三级医院)及30,2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 - 合作机构中超过6,800家民营机构主要提供牙科、眼科及体检等消费医疗服务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5.26亿元、6.29亿元、6.21亿元人民币 [2] - 2025年前三个月收入为1亿元人民币 [2] - 同期年内/期内亏损分别为1.20亿元、1.06亿元、1.08亿元及1712.8万元人民币 [2]
健康160开启招股: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最大平台
搜狐财经· 2025-09-10 19:03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兼具经验的医药健康用品批发商及领先的数字医疗综合服务提供商 核心业务围绕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与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两大板块展开[3] - 公司通过批发与零售双模式覆盖不同客群 批发模式主要服务区域医药贸易公司 医疗机构等企业客户 零售模式则通过健康160平台及第三方电商平台直接向个人用户提供医药健康用品[3] - 公司打造的健康160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为医疗健康机构 医护人员 个人用户等提供在线营销 数字医院 在线健康服务等多元化解决方案[3] 业务规模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累计连接超44,600家医疗健康机构 其中包括14,400家医院(含3,430家三级医院)及30,2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 - 累计合作医护人员超902,300名 含约46,200名注册医生 注册个人用户达55.2百万名 截至2025年Q1平均月活跃用户为3.3百万名[4] - 业务覆盖全国260多个城市 建立11个区域运营中心 并累计产生超141.3百万份挂号订单及969,000份商品销售订单[4] - 按2024年平台挂号量 合作医院数 三级医院数及医护人员接入数计算 公司为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最大平台[4] 主营业务结构 - 医药健康用品销售板块中 批发模式2025年Q1收入占比达64.3% 是收入的核心支柱 零售模式2025年Q1收入占比约2.6%[5] - 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板块细分为在线营销解决方案 数字医院解决方案和在线健康服务三大类[5] - 2022年至2024年 医药健康用品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3.2% 71.7% 68.7% 2025年Q1进一步降至66.9% 同期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6.8%逐步提升至33.1%[7]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25.6百万元 628.6百万元 620.7百万元 2023年同比增长19.6% 2025年Q1收入达人民币100.5百万元 同比增长6.7%[6] - 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20.1百万元 106.2百万元 108.2百万元 2025年Q1净亏损降至17.1百万元 较2024年同期的40.6百万元收窄57.8%[6] - 经调整净亏损2022年为81.9百万元 2023年收窄至35.7百万元 2024年进一步收窄至31.5百万元 2025年Q1仅为7.2百万元[6]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整体毛利率分别为22.5% 21.8% 25.8% 2025年Q1进一步提升至27.7%[8] - 医药批发业务毛利率极低 2022年至2025年Q1分别为3.0% 1.0% 0.9% 0.6% 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毛利率较高 其中在线营销等业务毛利率超70%[8] 竞争优势 - 公司累计合作超14,400家医院及902,300名医护人员 其中三级医院合作数达3,430家 形成显著资源壁垒[9] - 11个区域运营中心的布局实现本地化服务能力[9] - 构建企业客户-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个人用户的多方协同生态 2024年用户复购率达65.7% 2025年Q1进一步提升至84.6%[9] - 2022年至2025年Q1研发开支分别为54.1百万元 41.7百万元 50.5百万元 9.0百万元 研发成果如160云医院 蓝蜻蜓监控系统等已实现商业化落地[10] 行业前景 - 2024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市场规模达人民币120,232亿元 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9% 预计2030年将增至196,478亿元 CAGR为8.5%[11] - 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达2,203亿元 2019-2024年CAGR高达32.1% 预计2030年将突破7,401亿元 CAGR维持22.4%[11] - 健康产品批发市场2024年规模为23,101亿元 2019-2024年CAGR为4.1% 预计2030年将达32,556亿元[11] - 行业增长主要受人口老龄化(2024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政策支持 健康意识提升及技术迭代等因素驱动[11] 竞争格局 - 健康产品批发市场参与者众多 2024年超15,000家 CR5达57% 公司以不足0.1%的市场份额排名约500位[12] - 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2024年超400家参与者 CR5约22.5% 公司在挂号量 合作医院数等核心指标上排名第一[12] 上市与估值 - 公司全球发售共计33,645,500股股份 最高发售价为每股14.86港元 所得款项净额约363.6百万港元 拟主要用于扩大医疗资源覆盖 加强研发 丰富产品服务及战略收购等[3] - 按发售价范围11.89-14.86港元计算 上市后总市值预计为40-50亿港元 对应最近12个月营业收入的市销率约为5.84-7.30倍[13] - 可比上市公司包括阿里健康 京东健康 平安好医生等 平均市销率为4.92倍 公司估值相对偏高[13]
苹果秋季发布会除了iPhone 17系列,库克还有几个菜?
搜狐财经· 2025-09-03 16:15
发布会概况 - 2025年秋季新品发布会将于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在Apple Park举行 主题为"前方超燃" [1] - 邀请函液态玻璃热成像视觉效果预示散热性能与超薄设计重大突破 [1] - 预计推出超过10款新产品 涵盖智能、智能手表、耳机及智能家居等多个品类 [1] iPhone 17系列 - 共推出四款机型:标准版首次搭载ProMotion技术支持120Hz刷新率 [2] - iPhone 17 Air以5.5毫米极致超薄设计取代Plus系列 整机最薄处创历史新低 包含相机模组总厚度约6.25毫米 [2] - Pro机型采用4800万像素横向矩阵三摄系统 顶配Pro Max配备12GB运行内存与均热板散热系统 [2] - 全系搭载3nm+制程A19仿生芯片 AI算力提升300% 支持"全息交互"功能 [2] - 预计全球范围推广eSIM技术 彻底取消实体SIM卡槽 [2] AirPods Pro 3 - 首次搭载全新H3芯片 算力较H2芯片提升40% [4] - 采用更紧凑机身优化耳道贴合度 充电盒更轻薄配备隐藏式LED状态指示灯和电容式配对按钮 [4] - 主动降噪深度较前代提升约30% 支持24-bit/96kHz~192kHz Hi-Res无损音频传输 [6] - 与iPhone翻译应用深度整合实现跨语言实时双向对话翻译 [6] - 内置高精度光学传感器支持耳内心率监测 耳道体温监测技术适用于睡眠质量分析和早期发热预警 [6] Apple Watch Ultra 3 - 首次集成卫星通信与5G双模连接 搭载本地化AI处理能力的S11芯片 [7] - 引入医疗级血压波动预警功能 实现从手机延伸向独立健康终端的战略转型 [7] - 采用联发科定制低功耗5G RedCap芯片 紧急求救功能通过Globalstar卫星网络实现无信号区域SOS定位 [9] - 标准版Series 11延续42mm/46mm双尺寸设计 电池续航预计提升15% [9] 健康服务平台 - 推出"Project Mulberry"健康服务平台 整合Apple Watch与iPhone生理指标生成个性化运动处方、营养指导及睡眠优化方案 [9] HomePod mini 2 - 内部代号B525 确认为第二代HomePod mini [10] - 升级为与Apple Watch Series 11同源T8310架构芯片 算力提升30% [10] - 新增Wi-Fi 6E与蓝牙5.3组合模组 实现更低延迟多设备协同体验 [10]
传丁香园计划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9-03 13:55
上市筹备与市场定位 - 公司正积极筹备港交所上市 最快将于年内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1] - 公司定位为连接医生、患者、医院及企业的数字平台型企业 核心在于内容分享、医疗数据积累与数字医疗服务[1] - 旗下媒体矩阵已成为健康科普信息标杆 在化妆品产业科普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1] 发展历程与资本运作 - 公司创立于2000年 从医学专业论坛起步发展为多元化平台[3] - 2010年获DCM 200万美元A轮投资 同年获杭州市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投资[3] - 2012年完成B轮融资 由顺为基金领投 DCM跟投[3] - 2014年获腾讯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3] - 2018年完成D轮融资 获挚信资本领投1亿美元 估值突破10亿美元[3] - 2020年完成5亿美元融资 挚信资本再次领投 腾讯与高瓴创投跟投[3] 内容生态与影响力建设 - 2012年推出"家庭用药"App(后更名丁香医生) 2016年开始构建以丁香医生为核心IP的新媒体矩阵[8] - 延伸出"丁香生活研究所""丁香妈妈"等子品牌 通过社交媒体触达数亿用户[8] - 2018年新媒体矩阵粉丝总量突破3000万[8] - 微信公众号长期稳居健康类自媒体榜首 多篇推送阅读量达百万级 微博账号粉丝超千万[9] - 依托专业医生资源背书和反谣言内容策略 在年轻群体中建立高度信任[9] 化妆品行业拓展 - 通过护肤科普内容深度介入化妆品行业话语体系 影响品牌口碑与销量[10] - 推出原创护肤科普IP视频栏目《听皮肤的话》第三季携手修丽可、雅萌等8个品牌[10] - 与HBN、雅萌等品牌打造联名礼盒 与城野医生联合发布成本报告[10] - 推出自有品牌"颜值补丁" 以医学背书+成分叙事切入功能性护肤赛道[12] - 后续推出居家个护品牌丁香好物及母婴品牌丁香妈妈[12] - 天猫旗舰店最热销洁面乳产品销量为400+ 整体业绩表现平平[12] 信任危机与监管挑战 - 2022年旗下微博账号遭遇全网封禁 外界猜测与内容触及监管红线有关[13] - 最大机构投资方挚信资本曾连续投资松鼠会、果壳网等科学传播类平台 其中多家曾遭遇封禁或禁言[14] - 全网封禁事件导致公司公信力受损 被大众视为"披着科普外衣的商业机构"[14] - 历史问题将成为港交所及投资者关注焦点 需证明已建立更稳健的内容审核机制与风险隔离策略[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