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RHHBY)

搜索文档
39%高关税,“中立国”瑞士缘何成特朗普贸易战痛击对象?
凤凰网· 2025-08-04 16:04
贸易战对瑞士的影响 - 美国将从8月7日起对瑞士进口商品征收39%关税 仅次于巴西、老挝、缅甸和叙利亚等少数国家 [1] - 瑞士成为8月被征收对等关税税率高于特朗普4月"解放日"威胁的少数国家之一 [1] - 瑞士国庆日8月1日被征收高关税 被媒体称为自1515年以来最惨痛失败 [2] 美瑞贸易关系 - 今年前5个月美国对瑞士货物贸易逆差接近500亿美元 在美国贸易伙伴中排名第五 [5] - 瑞士每赚取1瑞郎就有约1/2来自对外贸易 其中19%出口目的地是美国 [9] - 瑞士是美国第六大外国投资国 包括雀巢、罗氏和诺华等企业在美支持约40万个就业岗位 [9] 瑞士制药业 - 瑞士制药业约60%出口销往美国 诺华和罗氏旗下基因泰克被要求降低药品价格 [12] - 制药公司今年已承诺在美国投资数十亿美元 [12] - 特朗普政府启动进口药品国家安全调查 可能面临高达200%的单独行业关税 [13] 瑞士经济影响 - 如果关税维持不变 瑞士GDP将下滑约0.6个百分点 [13] - 药品若被排除在关税豁免之外 影响会更大 [13] - 瑞士股市预计将跳空低开 诺华、罗氏、雀巢、历峰和斯沃琪等公司受影响 [12] 瑞士国内反应 - 瑞士国内相互指责 媒体批评联邦主席 企业界指责制药业破坏谈判 [11] - 部分人士反思是否应摒弃"中立国"立场 与欧盟建立更密切关系 [12] - 欧盟与特朗普达成的关税税率为15% 比瑞士更有利 [12]
Roche's Susvimo maintains vision over five years with two refills per year in people with 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nAMD)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8-02 02:00
产品疗效与安全性数据 - Susvimo在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5年长期扩展研究(Portal)中显示持续疗效 约95%患者每6个月补充治疗前无需额外治疗 [1] - 最佳矫正视力(BCVA)在Susvimo组基线74 4字母 5年后67 6字母 IVT-Susvimo组基线76 3字母 5年后68 6字母 50%患者五年后视力优于20/40 [3] - 中央子区厚度(CST)保持稳定 Susvimo组较基线减少1 0微米 IVT-Susvimo组减少10 3微米 [3] 临床研究设计 - Portal研究纳入352例nAMD患者 其中220例持续接受Susvimo每6个月补充治疗 132例从每月玻璃体内注射转为Susvimo治疗 [2] - Archway III期研究采用3:2随机分组 248例接受Susvimo治疗 167例接受每月雷珠单抗注射 患者入组前平均接受过5次抗VEGF注射 [5] - 主要终点为第36周和40周BCVA评分相对于基线的平均变化 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和中心点厚度变化 [5] 产品技术优势 - Susvimo通过端口给药平台持续递送定制配方雷珠单抗 相比每月眼内注射显著降低治疗频率 [4] - 该植入物通过一次性门诊手术植入眼内 直接向眼内递送药物 适用于导致视力丧失的视网膜疾病 [4] - 定制配方雷珠单抗与玻璃体内注射产品Lucentis®不同 后者需每月给药 [9] 疾病背景与市场潜力 - nAMD是60岁以上人群视力丧失的主因 全球约2000万患者 随人口老龄化患者数量将持续增长 [8] - 该疾病由异常血管生长引发 导致黄斑区肿胀/出血/纤维化 未经治疗可造成快速严重视力丧失 [8] - 现有抗VEGF治疗因注射频率高导致现实疗效欠佳 Susvimo提供持续给药解决方案 [2] 公司研发进展 - 罗氏通过Archway和Portal研究建立nAMD领域最长5年前瞻性临床数据 [4] - Susvimo已获FDA批准用于nAMD 糖尿病黄斑水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9] - 雷珠单抗通过抑制VEGF-A发挥作用 该蛋白在新生血管形成和渗漏中起关键作用 [9]
创新药系列研究:自免疗法迈向双抗、多抗时代
华创证券· 2025-08-01 15:40
行业投资评级 - 全球自免市场规模2022年为1323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176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3.68% [8] - 中国自免市场2022年规模为29亿美元,仅为肿瘤市场的8%,对标国际市场有较大提升空间 [8] 核心观点 - 自免疾病种类复杂,已发现约15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往往基于受累器官或组织的不适症状分别选择到不同科室就诊 [14] - 自免市场是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市场,2022年全球自免市场规模为肿瘤市场规模的64.5% [8] - 自免疗法正从单抗时代迈向双抗/多抗时代,通过多靶点干预有望提升治疗效果 [22] 自免市场空间 - 全球自免药物市场2022年规模为1323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3500亿美元 [5] - 中国自免患者基数庞大,如特应性皮炎患者约6740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约9600万 [6] - 2024年自免药物销售额Top 10中三款百亿美元药物跻身全球药品销售额TOP 10 [9][10] 自免疾病特点 -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系统性(如类风湿关节炎)和器官特异性(如自身免疫性肝病)两大类 [14] -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出季节性和地区性差异,总体患病率约10% [14] - 自免疾病发病机制涉及T细胞和B细胞对自身成分的异常反应,导致组织破坏和器官功能障碍 [18] 双抗/多抗疗法进展 - 双抗具备三重优势:精准重定向效应细胞、同时阻断两条致病通路、提升特异性和亲和力 [22] - 自免双抗领域BD活跃,2024-2025年有多起重大交易,首付款最高达1.25亿美元 [37] - 多抗已进入II期临床,如辉瑞的PF-07275315(抗IL-4/IL-13/TSLP)和PF-07264660(抗IL-4/IL-13/IL-33) [112] 重点关注公司 - 艾伯维的IL-1β/IL-1α双抗lutikizumab治疗HS已进入III期临床 [51] - 强生/Numab/Kaken的IL-4Rα/IL-31双抗NM26治疗AD进展至II期临床 [56] - 礼来/Zura的IL-17/BAFF双抗tibulizumab治疗SSc和HS进入II期临床 [63] - 赛诺菲的TNF-α/OX40L双抗brivekimig治疗HS II期成功 [74] - 罗氏/渤健的CD3/CD20双抗莫妥珠单抗治疗SLE显示临床潜力 [101]
帮主郑重:特朗普39%关税大刀砍向瑞士!全球贸易的“雪山崩”
搜狐财经· 2025-08-01 12:11
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对瑞士关税从31%跳涨至39% 理由是瑞士对美贸易顺差380亿美元及所谓非关税壁垒 [3] - 新税率显著高于欧盟20%和日韩15% 形成惩罚性打击 [3] - 瑞士总统贝尔塞表示工业关税已清零 美国企业进入无障碍 质疑加税合理性 [3] 瑞士核心产业影响 - 钟表奢侈品如劳力士 百达翡丽出口成本暴增 但可通过溢价消化部分影响 [3] - 制药巨头诺华 罗氏占瑞士GDP40% 药品暂豁免但原材料及设备可能受波及 [3] - 30%瑞士出口企业为中小厂 增税可能导致直接断血 [3] 产业链冲击 - 瑞士精密制造依赖全球协作 德国汽车零件经瑞士精加工至美国整车厂的链条受阻 [4] - 中小供应商如机床厂被迫裁员减产 部分企业已暂停对美发货 [4] - 美国90%精密机床依赖瑞士进口 加税反伤本国高端制造 [5] 经济与市场反应 - 瑞郎汇率单日跳水0 8% 瑞士股市SMI指数跌破2月低点 [6] - 瑞士企业在美国雇佣50万人 诺华麻省研发中心 罗氏控股基因泰克等岗位受威胁 [5]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瑞士原为中美谈判中立调解人 遇袭后日内瓦谈判桌失衡 [7] - 中国加速拉拢欧盟 中欧重启气候关税互认 欧洲对美国更警惕 [7] - 瑞士转向东方 中瑞自贸协定或成救命稻草 加密技术及精密仪器直通中国市场 [7] 供应链重构趋势 - 东盟成赢家 越南 泰国工厂订单激增 RCEP成员国抱团 [8] - 墨西哥近岸崛起 瑞士企业将生产线迁往美墨边境以利用《美墨加协定》避税 [8]
新政策打消投资顾虑 跨国药企重金扩大 上海创新药产能
搜狐财经· 2025-08-01 00:15
中国创新药市场发展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经济活力增强[1] - 2015-2024年创新药在中国核心医院市场占比从21%增至29%,2015年后获批创新药占整体药品市场10%[1][4] - 2024年中国核心医院市场规模达88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3%[4] 跨国药企在华投资动态 - 罗氏制药投资20.4亿元在上海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占地53亩,2029年落成,2031年投产,用于眼科药物罗视佳本地化生产[2] - 第一三共投资11亿元在上海张江筹建ADC新生产楼项目[2] - Cytiva中国计划将产品本土化率从25%提升至50%,并与深研生物合作降低细胞治疗生产成本[4] 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政策 - 2024年10月国家药监局启动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允许跨国药企将生产环节分散在不同国家[5][6] - 上海市率先落实试点,浦东新区已开展相关工作,罗氏和勃林格殷格翰参与试点[7][8][9] - 分段生产政策提升跨国药企供应链灵活性,如原液国内生产、制剂境外包装[6][8] 上海医药产业营商环境 - 上海推出《若干措施》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实施"一品一企一策"提升注册申报成功率[9][10] - 推动长三角区域监管协同,支持跨省委托生产和多仓协同经营[10] - 罗氏和勃林格殷格翰表示上海政策为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提供保障,助力本地化生产[11]
特朗普拟对进口药品征收高额关税 谁最可能受影响?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06:16
政策背景与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最高可达200%,最快8月1日实施,未来一年或一年半内逐步提高税率 [1] - 政策目的是推动药品生产"回流"美国,但新建工厂短期内无法缓解供应链和成本压力 [1] - 关税实施前两年内,企业自由现金流将受明显影响,药企可能尝试涨价但面临政治阻力 [2] - 若关税税率超过50%,将产生"惩罚性"打击,企业或加速生产转回美国并采取更激进削减措施 [2] 企业受影响程度分析 - 艾伯维、施贵宝和礼来在美国制造基地较多,整体"相对稳健" [1] - 诺华制药和罗氏风险较高,因美国产能占比较低 [1] - 安进和渤健对关税最为敏感,吉利德科学和Vertex风险较小 [2] - 渤健表示受影响有限,因美国生产比重高且持有全球库存 [2] - 罗氏在美国有15个研发基地和14家工厂,近期追加500亿美元投资 [3] - 诺华、Zoetis、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等风险较高企业未回应置评请求 [3] 企业应对能力评估 - 美国制造网络最强:艾伯维、阿斯利康、礼来、默沙东和辉瑞各拥有10家主要工厂 [4] - 美国产能占比更高:艾伯维、百时美施贵宝、礼来在美国工厂数量超过海外 [4] - FDA注册活性成分制造点最多:艾伯维、礼来、百时美施贵宝 [4] - FDA注册点最少:第一三共、诺华、Zoetis、罗氏和诺和诺德在美活性成分制造点比例较低 [4] - 海外布局最广:葛兰素史克海外工厂达31家,辉瑞27家,赛诺菲安万特16家,Zoetis14家,Elanco11家 [4] 税收结构与区域风险 - 爱尔兰被特朗普点名批评为"重点打击对象",艾伯维和默沙东在当地拥有最多FDA注册生产点 [4] - 罗氏、葛兰素史克和诺华未在爱尔兰设立FDA注册工厂 [4] - 安进在爱尔兰和新加坡设厂享受约6%税收减免 [4] - 渤健因北卡罗来纳州和瑞士制造业务享有约8%全球税务优势 [4] - Vertex在波士顿生产,吉利德科学主要在加州制造,对海外税收依赖较低 [5] 行业应对措施 - 多家企业开始评估替代措施,包括在欧洲以外寻找原料药来源 [5] - 探索在非欧洲国家(如美国属地波多黎各)寻找新的合同生产商 [5] - 罗氏强调药品和诊断应被排除在关税外以保护患者可及性和医疗创新 [3] - 行业担忧关税将损害研发投入,导致患者治疗选择减少 [2]
Roche presents new insights in Alzheimer's disease research across its diagnostics and pharmaceutical portfolios at AAIC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7-28 13:00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进展 - 公司宣布在阿尔茨海默病国际会议(AAIC)展示其药物组合最新数据,涵盖从早期症状到临床前阶段的全面治疗方案[1] - 重点包括Phase Ib/IIa Brainshuttle™ AD研究中trontinemab的积极结果:91%受试者淀粉样蛋白斑块清除至PET阴性,ARIA-E发生率低于5%[6][7][8] - 计划2025年启动两项Phase III研究(TRONTIER 1/2)针对早期症状患者,新增Phase III试验针对临床前高风险人群[2][6] 诊断技术突破 - Elecsys® pTau217血液检测获FDA突破性设备认定,性能媲美PET扫描和脑脊液检测,可规模化应用于临床[3][9] - 真实数据显示该检测可避免75%未确诊患者的延误(平均诊断等待2.8年),减少医疗资源消耗[4][10] - 配套启动TRAVELLER预筛查研究,通过血浆生物标志物扩大试验人群多样性[5] 药物作用机制 - Trontinemab采用Brainshuttle技术增强血脑屏障穿透性,3.6mg/kg剂量组72%患者实现深度清除(淀粉样蛋白水平<11 centiloids)[7][14][15] - 早期显著降低脑脊液和血浆中tau蛋白相关生物标志物(pTau181/217等),安全性良好[8] - 该双特异性抗体设计针对β淀粉样蛋白聚集形态,可能延缓疾病进展[14][15] 研发战略布局 - 公司阿尔茨海默病产品线覆盖诊断工具(血液检测/CSF/数字技术)与多靶点药物,强调早期干预[16] - 通过TRONTIER研究设计体现综合策略:主要终点为18个月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善(CDR-SB量表),次要终点包括行为症状和生活质量[5][12] - 诊断与治疗协同开发,如pTau217检测将用于临床试验患者筛选[3][9]
小核酸药物:治疗潜力显现,蕴藏BD机遇
东方证券· 2025-07-27 17: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核酸有望成小分子和抗体后的第三大类药物 具备靶标广、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和给药间隔长等优势 [9] - 罕见病商业化成熟 慢性病长效优势显现 截至24年Spinraza累计全球销售额近138亿美元 Leqivo 25Q1全球销售额2.6亿美元 同比+72% [9] - 海外TTR领域重要转折到来 CVD三期数据读出在即 国内慢乙肝迎来新基石疗法 心血管领域竞争激烈 [9] - 对外大额BD频现 凸显早期慢病管线潜力 未来有望持续诞生重磅BD [9] - 建议关注国内布局慢乙肝、心血管领域小核酸药物管线相关优质标的 如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小核酸:有望成为小分子和抗体后的第三大类药物 - 靶向核酸机制独特 成药潜力超传统药物 靶点为细胞内mRNA 选择性高、脱靶毒性低且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低 半衰期和药效持续时间长 给药频率可达每6个月1次 [23] - 以修饰和递送为壁垒 生产工艺决定成败 化学修饰与递送系统是核心技术壁垒 ASO主要依赖化学修饰 siRNA主要依赖递送系统 GalNAc已成突破性技术平台 [41][48] - 罕见病商业化渐成熟 慢性病长效优势显现 ASO以罕见病为主 Spinraza商业化最成功 siRNA是慢病创新长效疗法 Leqivo销售持续放量 [60][77][82] 二、海外数个里程碑将至,国内常见慢病多点开花 - 海外:TTR重要转折到来 CVD三期数据读出在即 Vutrisiran突破ATTR - CM 百亿美元市场有望三足鼎立 Pelacarsen等有望在25年读出3期临床数据 [95][96][102] - 国内:慢乙肝迎来新基石疗法 心血管竞争激烈 慢乙肝领域GSK836或明年上市 国内公司管线紧随其后 心血管领域APOC3等靶点扎堆 剑指降脂和降压赛道 其他领域NASH实现对外授权 痛风领域前景广阔 [111][119][124] 三、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 小核酸药物优势明显 有望成新技术路径 建议关注国内布局慢乙肝、心血管领域小核酸药物管线相关优质标的 如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 [9][126]
双抗巨变的时代已经来临?
格隆汇· 2025-07-27 04:38
双抗行业爆发与竞争格局 - 2023年双抗产品批量上市,行业进入爆发期,罗氏、强生等MNC巨头进入集中收获期 [1][4] - 双抗在血液瘤、实体瘤和眼科疾病等领域展现巨大市场潜力,不断突破市场天花板 [3] - 国产双抗预计在3-5年后进入集中收获期,目前已有超过20款在研产品 [18] 血液瘤领域双抗进展 - 血液瘤是双抗主战场之一,全球已获批双抗多聚焦于滤泡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6] - CD3/CD20成为竞争最激烈的靶点组合,全球在研产品超过10款 [8] - 罗氏Mosunetuzumab拓展多项差异化适应症,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10] 实体瘤与眼科领域突破 - 强生c-MET/EGFR双抗Amivantamab销售峰值预计达50亿美元,一线市占率目标50% [13] - Amivantamab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表现优异,头对头奥希替尼取得积极数据 [14] - 罗氏法瑞西单抗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17.88亿美元,给药周期优势明显 [15] 国产双抗发展现状 - 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上市12个月收入11.5亿元,正在拓展胃癌等新适应症 [21] - 国产双抗加速出海,康方生物与Summit达成50亿美元潜在交易 [19] - 传统药企如中国生物制药通过收购F-star平台布局双抗领域 [22] 全球双抗市场格局 - 罗氏Hemlibra 2022年销售额40.11亿美元,成为双抗领域"药王" [12] - 强生Amivantamab与阿斯利康奥希替尼(2022年销售额54.44亿美元)展开直接竞争 [15] - 全球双抗靶点组合多样化,包括CD3/CD20、CD3/BCMA、VEGFA/ANGPT2等 [7][16]
罗氏考虑绕过中间商,并将在美国直销药品
快讯· 2025-07-26 04:14
本周,瑞士制药公司罗氏控股的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施内克(Thomas Schinecker)在公司公布业绩时表 示,该公司已与美国政府讨论了直接面向患者的销售方案。他表示,此举将"相当快地"降低成本。"我 们必须采取措施,清除那些只想赚钱的人,"Schinecker说道。他以多发性硬化症药物Ocrevus为例,称 即使罗氏将Ocrevus的定价低于竞争对手,该药物仍被征收附加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