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
搜索文档
神州细胞回复审核问询函:业绩波动,多举措应对挑战
新浪财经· 2025-10-14 23:33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呈现增长后波动趋势,报告期内分别为102,317.67万元、188,734.93万元、251,270.81万元、51,973.65万元,归母净利润从亏损转为盈利后又出现亏损,分别为-51,899.58万元、-39,686.03万元、11,192.62万元、6,406.02万元 [2] - 2025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97,202.05万元,净利润为-3,385.82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2] - 核心产品安佳因自2024年下半年受集采及医保控费影响收入下滑,2025年1-6月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7.99% [2] - 公司销售费用逐年上升,主要因新产品上市,公司加大推广力度和扩大销售团队 [3] 研发管线与资本开支 - 公司研发费用在2024年及2025年1-6月下降,主要因多款产品管线结束III期临床试验或进入随访尾声,且其他在研管线多处于早期阶段 [2] - 在研管线进展良好,SCT1000、SCT650C、SCTB14等产品预计未来上市具有市场竞争力 [3] - 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2] - 长期待摊费用2023年增长较快主要因神州细胞制剂灌装线建设项目的装修及改造工程 [5] 资产负债与偿债能力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30,286.63万元,短期借款123,541.33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52,844.34万元,长期借款90,823.85万元 [4] - 公司应收账款金额79,571.65万元,存货净额28,160.91万元,无形资产17,619.52万元 [4] - 报告期内公司借款规模增加,主要为推进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补充营运资金 [4] - 公司资产负债率逐渐下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有所下降,但获得充足银行授信额度,1年内到期借款本息已有妥善偿还安排,不存在重大偿债风险 [4]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与石药集团合作终止后,相关款项由递延收益转为营业外收入的会计处理合规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不存在金额较大的财务性投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前六个月至今无新投入和拟投入的财务性投资 [5] - 公司在建工程转固及时准确,预付款项主要为与日常经营相关的材料采购款和预付服务款 [5]
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嘉宾们说了哪些金句?一起来看→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4 22:21
政策动向与全球协同 - 中国药品监管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以《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核心形成了60多个规范性文件和500多个技术指导原则,旨在鼓励医药研发创新[6] - 上海通过产业周平台链接科学、产业、金融与政策,主题为“链动全球 赋能产业”,成功打造了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5] - 英国和伦敦的机构对上海生物医疗生态体系表现出浓厚兴趣,已在上海生命医药领域进行投资,并期待与上海企业加强合作,显示出上海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吸引力[8][9] - 上海市浦东新区强调源头创新和链动全球是其生物医药产业最鲜明的特征,并向全球发出合作邀约[15] 技术创新与研发突破 - 针对HIF-1α和HIF-2α的药品研发取得进展,这些药品预计将对癌症治疗产生显著益处,相关临床治疗正在持续推进中[9][10] - 生物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结合正根本性转变生物医药研究范式,高质量大数据是AI赋能生物医药的关键,有望加速新药研发进程[12] - 基于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在制药领域的工程师红利,公司有望开发出更多中国原研、中国开发并造福全球的新药成果[14] 区域产业发展与生态构建 - 上海市闵行区通过全生命周期政策赋能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布局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养老科技产业园等特色领域,旨在打造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产业高地[15] - 上海市浦东新区将源头创新和链动全球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15]
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嘉宾们说了哪些金句?一起来看→
第一财经· 2025-10-14 21:59
活动概况 - 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以“链动全球 赋能产业”为主题,链接科学、产业、金融、政策 [2][5] 政策监管与全球协同 - 中国支持医药研发创新的政策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已形成以《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核心的60多个规范性文件和500多个技术指导原则 [7] - 英国和伦敦的机构在上海生命医药领域有投资,看好上海的生物医疗生态体系并期待加强合作 [9] 原始创新与技术突破 - 针对HIF-1α、HIF-2α的药品在癌症治疗临床研究中展现出潜力 [13] - 生物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正根本性转化生物医药研究范式,高质量大数据是AI赋能新药研发的关键 [15] - 基于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和中国制药的工程师红利,有望带来更多中国原研、造福世界的新成果 [17][18] - AI赋能新药研发的未来要素可能增加研发知识和推理能力,使其从辅助工具转变为驱动引擎 [37] - AI已深入生产生活各环节,预计将对药物研发产生更多促进作用 [39] 区域产业生态与价值转化 - 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以源头创新、链动全球为鲜明特征 [19] - 闵行区以全生命周期政策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布局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养老科技产业园等特色领域 [21] - 嘉定区通过联影小镇构建“医工协同+成果转化+金融赋能”创新链条,上海械谷创新“医生做链主、企业做链心、政府做链长、园区做合伙人”的产医融合模式 [22][23] - 上海拥有最好的材料、制造业、人才和临床转化医院,形成产业良性循环,持续吸引人才、资本和监管支持 [34][35] 行业竞争力与出海趋势 - 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其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生态位置、连接广度和协同效率 [28] -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出海浪潮体现了行业综合实力提升,背后有工程师红利、研发效率、成本优势、丰富临床资源和成熟创新生态的支持 [30] - 创新本质是多种要素集聚碰撞的结果,保持开放环境让科学要素集聚可能涌现出更好效果 [32] - 上海市政府在推动行业发展、生态体系建设上具有远见卓识,相关政策有力增强了商业环境和医疗生态体系建设,行业不断扩容提升,优秀的人才资源使企业对在华发展充满信心 [25][26]
亚太药业涨停 富邦集团等套现9亿新实控人包揽7亿定增
中国经济网· 2025-10-14 14:59
公司股价表现 - 公司股票于10月14日复牌后一字涨停,报收6.24元,涨幅达10.05% [1] 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富邦集团及一致行动人汉贵投资与星浩控股及一致行动人星宸投资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转让公司14.62%股份,共计108,945,566股 [1] - 股份转让价格为8.26元/股,总金额为90,000.00万元 [1] - 本次协议转让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由富邦集团变更为星浩控股,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邱中勋 [1][5]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定增)方案 - 公司计划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新药研发项目 [2] - 发行对象为新控股股东星浩控股,其以现金方式认购全部股票 [3] - 发行价格为5.11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80% [3] - 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36,986,301股,占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18.37% [3] 交易结构及控制权影响 - 本次发行及股份转让构成关联交易 [4] - 通过《一致行动人协议》和《表决权委托协议》,星宸投资将其持有的公司6.49%股份对应的表决权等权利委托给星浩控股行使 [5] - 股份转让完成后,星浩控股合计控制公司14.61%股份的表决权 [5] - 按发行数量上限计算,发行完成后星浩控股将持有公司22.38%股份,公司控制权不会发生变化 [5][6]
桂林三金:目前公司产品BC006单抗注射液项目,即将完成I期临床试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12:00
公司研发进展 - 公司产品BC006单抗注射液项目即将完成I期临床试验 [2] - 公司表示若项目取得关键性突破将按照深交所要求进行披露 [2] - 此前有报道称公司新药已完成I期研究并陆续进入三期阶段 [2]
002370,控制权变更!今日复牌
中国基金报· 2025-10-14 10:17
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富邦集团及一致行动人汉贵投资向星浩控股及一致行动人星宸投资协议转让14.62%股份,共计1.089亿股,转让价格为每股8.26元,合计金额9亿元 [2][4] - 协议转让完成后,控股股东由富邦集团变更为星浩控股,实际控制人由宋汉平、傅才、胡铮辉管理团队变更为邱中勋 [4] - 公司股票自2025年10月14日起复牌 [5] 子公司注销 - 公司为优化组织架构、提高运营效率,决定注销全资子公司武汉光谷亚太药业有限公司 [5] - 该注销事项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注销后光谷亚太药业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5] 定向增发募资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星浩控股发行不超过1.37亿股股票,占发行前总股本的18.37%,发行价格为每股5.11元,募资总额不超过7亿元 [7] - 本次定增募资将全部用于新药研发项目,包括溶瘤病毒药物研发平台、长效制剂研发平台、复方制剂研发平台,并涉及双矛 I 型、III型FIC抗肿瘤生物药、多发性骨髓瘤药物、利培酮微球、LRHR长效制剂、帕金森长效制剂、双重机制神经疼痛药等产品管线 [7] - 发行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化,但将增加总股本和净资产,短期内可能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 [7] 公司战略转型 - 通过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公司将从以传统化学仿制药为主,逐步向改良型新药、1类创新药研发方向布局和转型 [8] - 在中国医药政策大背景下,此举旨在增强公司经营抗风险能力,推进潜力新药项目进入临床关键阶段,拓展产品布局的深度和广度,为实现业务战略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8]
002370,控制权变更!今日复牌
中国基金报· 2025-10-14 08:59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由富邦集团变更为星浩控股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邱中勋 [2] - 富邦集团及一致行动人转让公司14.62%股份 共计1.089亿股 [2] - 股份转让价格为8.26元/股 合计转让金额为9亿元 [2] 资本运作与募资 - 公司拟定向发行不超过1.37亿股股票 占发行前总股本18.37% [4] - 发行价格为5.11元/股 募资总额不超过7亿元 [4] - 发行对象为浙江星浩控股合伙企业 募资将全部用于新药研发项目 [4] 研发战略转型 - 募投项目旨在推动公司从传统化学仿制药向改良型新药和1类创新药研发转型 [5] - 研发平台包括溶瘤病毒药物研发平台 长效制剂研发平台和复方制剂研发平台 [4] - 具体产品管线涵盖双矛I型 III型FIC抗肿瘤生物药 利培酮微球 帕金森长效制剂等 [4] 公司治理与运营 - 公司股票自2025年10月14日开市起复牌 [3] - 公司审议通过注销全资子公司武汉光谷亚太药业有限公司的议案 [3] - 注销子公司旨在优化企业组织架构 提高公司运营管理效率 [3]
亚太药业(002370.SZ)实控人将变更为邱中勋 10月14日起复牌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22:05
于2025年10月13日,星浩控股与上市公司签订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同时,上市公司控股股 东富邦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汉贵投资与星浩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星宸投资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星 浩控股与其一致行动人星宸投资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富邦集团及其全资子 公司汉贵投资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合计持有的1.09亿股上市公司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14.61%)转让给 星浩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星宸投资;上述股份转让交割后,星宸投资按照《一致行动人协议》约定与星 浩控股保持一致行动,以确保星浩控股对亚太药业的实际控制;星宸投资将其获得的4842.03万股上市公 司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6.49%)对应的全部表决权、召集权、提名和提案权、参会权、监督建议权及除 收益权和股份转让等财产性权利之外的其他权利无条件、不可撤销地委托给星浩控股行使。上市公司的 控股股东变更为星浩控股,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邱中勋先生。 此外,公司股票自2025年10月14日开市起复牌。 智通财经APP讯,亚太药业(002370.SZ)披露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公司拟向浙江星浩控股 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行股票不超过1. ...
兴齐眼药:SQ-129玻璃体缓释注射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智通财经· 2025-10-09 16:33
公司研发进展 - 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关于SQ-129玻璃体缓释注射液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1] - SQ-129玻璃体缓释注射液为公司研发的化学药品2.2类改良型新药[1] - 公司已完成SQ-129玻璃体缓释注射液药学及非临床药理毒理学等多方面的研究[1] 产品临床适应症 - 产品临床拟用于治疗成年患者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 - 产品临床拟用于治疗成年患者中由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或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1] 产品特性与市场地位 - 研究结果表明SQ-129玻璃体缓释注射液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临床开发价值[1] - 目前国内外尚无该产品获批上市[1]
经济热力站|华辉安健:从NTCP到立贝韦塔,助力消除肝炎危害
新京报· 2025-10-09 10:43
9月29日,由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新京报贝壳财经承办的"京彩不设限·经济热力站"月度主题走访活动 在北京举办,本期主题为"创新策源 健康领航"。 活动亮点纷呈,数十位主流媒体记者与网络大V一同走访调研了多家企业,这些企业不仅见证了北京在 医药健康领域前沿技术赛道的重点布局,也记录下一座城如何以临床需求为牵引、以政策赋能为支撑, 撬动资本、人才、平台、数据等全要素,加速医药创新从"书架"走向"货架",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 入源源不断的健康动能。 华辉安健便是被走访调研的企业之一。华辉安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辉安健)是北京 生命科学研究所孵化培育的一家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生物科技公司。公司先后获得国家"十三五""十四 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从靶点发现、临床研究、工艺开发、中 试生产到注册申报的新药研发体系与流程。 据华辉安健运营副总裁蔡宝川介绍,公司专注于病毒学、肝病学和相关肿瘤学领域,致力于研发全球范 围内具有竞争力的创新药物,拥有6款具有潜在"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的在研药物处于不同临 床开发阶段。 谈及创业缘起,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