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艺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化流量为增量 演艺经济撬动多元消费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03:12
演唱会市场热度与规模 - 截至9月3日全国演出市场票房达201.47亿元 观演人次超4066万[9] - 演唱会品类吸引超2300万人次入场 票房超过165亿元[9]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四成[9] 跨城观演与文旅消费拉动效应 - 2024年大型演出跨城观演比例超60%[11] - 五月天上海演唱会约60%观众为外地观众[11]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为1:4.8 即门票消费1元带动周边消费4.8元[12]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酒店总营收环比增长75%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11] 多元化演出形态发展 - 2025年上半年音乐剧票房同比增长15.1%[14] - 剧场类演出16.05万场 票房收入54.02亿元 观众2055.01万人次[14] - 猫眼娱乐地方曲艺/休闲展览/脱口秀等品类GMV增长均超80%[14] - 沉浸式演艺秀受欢迎 上海千古情位列最受欢迎演艺类项目第二[14] 企业参与与产业链延伸 - 豫园股份旗下老庙黄金推出五月天联名饰品 豫园商城开展快闪活动[7][11] - 东方明珠通过广播电视塔及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参与演艺产业链延伸[15] - 企业通过联名产品/快闪展陈等形式吸引粉丝打卡消费[7][11] 消费行为特征演变 - 消费呈现情感性/兴趣型/沉浸式/交互性/社交性新特征[7] - 粉丝文化推动消费成为交流认同方式 衍生"礼物社交"等行为[9][10] - 跨城观演成为重要趋势 观众为演唱会专门规划行程[9][11]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需推动大型演出从"流量爆点"转化为"消费起点" 通过业态融合/UGC传播延长消费链[15] - 面临票务销售规范/活动秩序维护/公共服务承压等运营挑战[14] - 观众多元化需求对高质量演艺作品提出更高要求[14]
2025年上半年 杭州全域旅游人数全省第一
每日商报· 2025-09-04 07:08
旅游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杭州全域旅游客流量达11865.2万人次,同比增长9.3% [1] - 同期旅游综合收入为1706.4亿元,同比增长10.6% [1] - 省外游客接待量达3686.2万人次,同比增长16%,主要客源地包括江苏、上海、安徽,合计占比约31.4% [1] 区域旅游市场分析 - 上城区、萧山区、西湖区游客接待量居全市前三,分别为3582.5万人次、3141.7万人次、2757.7万人次 [1] - 淳安县、桐庐县、余杭区客流量增幅均超过15%,显示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1] 演艺经济与演唱会市场 - 杭州演唱会经济指数排名从2019年全国第17位跃升至2025年第3位 [1] - 上半年举办大型演唱会及音乐会53场,观演总人数85万人次,票房收入7.65亿元 [2] - 演唱会活动带动文旅综合消费超过45亿元,省外观众占比高达65% [2] - Ed Sheeran演唱会作为中国唯一一站,吸引大量国际观众,境外购票用户占比2.5% [2] - 五月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杭州站)以近24万观演人次创下场馆新纪录 [2] 入境旅游市场发展 - 上半年杭州住宿单位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1.6万人次,同比增长19.4%,居全省第一 [3] - 通过过境免签政策升级、支付体验优化及推出“五大新跃升”计划等措施推动入境游市场升温 [3] - 计划构建全链条、多维度、智能化服务体系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3]
“十四五”期间 黄浦城市更新、消费、民生服务亮点频现 经济密度最高地持续挖掘消费潜力
解放日报· 2025-08-28 09:42
经济表现 - 截至2024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3344亿元 [1] - "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可比增长约4.5% [1] - 区域经济密度达163亿元/平方公里 保持全市首位和全国前列 [1] -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99亿元 年均增长6%以上 [1] 城市更新进展 - 外滩·中央项目整体出租率和开业率保持70%以上 月均接待顾客超47万人次 [2] - 外滩·老市府2025年上半年举办11场重要文旅商体展活动 [2] - 外滩"第二立面"更新实现近3600户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和43幢老大楼产权归集 [2] - 2022年7月全面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 [3]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旧改征收3.7万户以上 [3] - 2023至2024年"两旧"改造受益居民总量超7000户 [3] 消费发展 - 南京路/淮海路/豫园三大商圈集聚青春经济业态和消费人群 [4] - 支持第一百货打造"银铃俱乐部"提供60余种老年服务 [4] - 2024年上半年境外人士入住宾旅馆超94万人次 同比增长56% [4] - 离境退税开具申请单超3万份 同比增长近300% [4] - 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超5亿元 同比增长126% [4] 民生服务 - 南京东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供智慧健康驿站/社区食堂/日托所等多元化服务 [5] - 形成代际融合场景 包含学生/白领青年与长者互动体系 [6] - 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高达44.8% [6] - 打造"五边颐养"养老服务品牌 涵盖床边照护/桌边食惠/身边帮扶等体系 [6] - 2023-2024年连续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7] - 老年助餐服务"全区通享"场所达63家 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总量全市第一 [7] - 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 首推"黄浦创卡"无忧创业通道 [7]
武汉“热力值”持续飙升
长江日报· 2025-08-26 08:46
文化强市建设战略 -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1] - 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深入挖掘新时代英雄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1] - 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1]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 盘龙城遗址获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暑期迎来旅游热潮,成为亲子研学和文化探秘热门目的地 [3] - 通过AR技术让游客体验三千年前的夯土城墙和文物修复模拟游戏,使历史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3] - 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快16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 [4] 文旅融合发展与经济效益 - 2025武汉长江旅游季系列活动持续4个月,以"长江"和"知音"为核心IP,吸引全国游客沿江打卡 [3] - 武汉稳坐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夜游长江"客流量创历史新高 [3] - 咸安坊在保护建筑历史肌理前提下引入潮流市集和文创小店,五一假期客流量同比增长350% [4] - 上半年接待游客2.05亿人次,同比增长12% [7] -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1665.14亿元,同比增长8.1% [7] 演艺经济带动效应 - 刘宇宁演唱会吸引近8200名粉丝,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大幅增长 [6] - 8月至12月邓紫棋、陈小春、张震岳等歌手顶级演唱会轮番登场,10月底琴台音乐节盛大启幕 [6] - 推动"演出+商业"和"演出+旅游"创新融合,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关联产业发展 [6] 重大文旅项目与活动 -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12日-14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7] - 推出"烟火武汉 缤纷璀璨——2025武汉金秋品质旅游季"系列活动,文旅IP城市大巡游拟在国庆中秋假期举办 [7] - 20台文旅IP花车和近千名演员组成的海内外表演团队将通过集群式展演吸引游客打卡 [7] 红色文化传承与艺术表达 - 大型原创抗疫题材杂技剧《英雄之城》用杂技技艺呈现武汉战疫动人瞬间 [8] -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入选湖北"三大精神"百大红色地标名录 [9] - 通过展教融合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三大精神"成为激励市民奋进的动力 [9]
演艺经济有多火?朝阳公园暑期客流环比增两倍
新京报· 2025-08-22 20:52
演艺活动规模与场次 - 朝阳区约60家演艺场所推出近千场演出 涵盖音乐 戏剧 舞蹈 曲艺等多种类型 [1][4] - 2024年朝阳区营业性演出场次达8.6万场 其中大型演唱会108场 主要分布于国家体育场 国家体育馆等五大场馆 [4] 客流增长表现 - 朝阳公园北部区域暑期客流近17万人次 环比增长约220% 其中18-35岁群体占比75% [1][3] - 朝外UIC街区客流环比增长203% 粉丝排队规模达"绕楼一周"级别 [1][2] 跨区域辐射效应 - 国家体育场(鸟巢)跨城观演人群比例超过60% 显示较强跨省辐射能力 [4] - 外地粉丝拖行李集中打卡 带动昆泰嘉华酒店 秋果酒店 汉庭酒店入住率显著提升 [2][3] 衍生消费表现 - 主题套餐销售额近13万元 其中鸡腿饭单品售出5000多个 [3] - 活动区域从200平方米扩展至1200平方米 覆盖商场六层空间 [2]
椰城唱响“演艺经济”
海南日报· 2025-08-17 09:32
演艺活动带动消费 - 张艺兴2025巡回演唱会海口站于8月16日在海口五源河体育馆举办 [2] - 今年以来多项大型演艺活动落地海口 [2] - "来海口看演唱会"逐渐成为消费风尚 [2] 经济效应 - 演艺活动带动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全链条消费增长 [2] - 推动"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升级 [2]
“赛事+演艺+文旅”商文体旅深度融合 小“票根”成为激活消费的“金钥匙”
央视网· 2025-08-13 16:13
暑期消费旺季 - 暑期消费进入旺季,"赛事经济、演艺经济"成为拉动城市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 - 宁夏通过"航空+文旅、演艺+赛事+商贸"等深度融合模式,为消费赋能,展现城市经济新活力 [1] 赛事与演艺活动 - 7月份开始,银川市及周边地区举办大型赛事和演艺活动超40场次,包括2026年亚足联U20女足亚洲杯预选赛、览山音乐季等 [3] - 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为城市聚集更多人气 [3] 消费刺激措施 - 当地政府推出"银票有礼"福利计划,凭门票或票根可在餐饮、零售商家及景点享受专属折扣或特别优惠 [3] - 票根成为城市体验的"入场券",延伸消费链条 [3] 行业消费增长 - 旺盛的人流和链式消费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行业消费力增长 [5] - 各大商业综合体推出优惠活动,将人气转化为财气 [5] - 7月以来,银川市及周边地区餐饮销售额和酒店入住率均提升20%左右 [7] 航空与文旅融合 - 银川机场在暑运期间优化和加密航线,联合文旅部门推进航旅深度融合 [5] - 游客凭乘机信息可享受景区、酒店折扣优惠 [5] - 7月1日至8月11日,银川机场累计保障航班起降1.17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达162.1万人次 [5]
从“单一购买”到“链式体验” 票根经济为消费赋能
央视网· 2025-08-13 14:49
文旅融合模式 - 宁夏通过"航空+文旅 演艺+赛事+商贸"深度融合模式提升票根价值并刺激城市经济活力 [1] - 银川机场联合文旅部门推出"航空+旅游"政策 游客凭乘机信息可享景区酒店折扣 [7] 赛事经济效应 - 2026年亚足联U20女足亚洲杯预选赛在银川举行 3天吸引4万余人次观赛 [3] - 赛事结束后政府推出"银票有礼"计划 门票可兑换餐饮零售景点专属优惠 [7] 演艺经济拉动 - 银川金凤区"览山音乐季"单场活动吸引超3万人参与 [5] - 演艺活动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零售消费增长 商业综合体同步推出优惠活动 [7] 消费链延伸 - 赛事演艺经济直接刺激商圈消费 形成"票根-折扣-二次消费"闭环 [7] - 暑运期间文旅活动使航空市场繁忙 实现交通与消费场景联动 [7]
年票房超10亿 湖北演唱会经济持续升温
长江商报· 2025-08-13 07:24
演艺经济市场表现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销售票房达216亿元 其中演唱会票房高达179亿元[2] - 2023年以来湖北各地举办演唱会百余场 票房年收入超10亿元 较疫情前翻一番多[1][2] - 2024年宜昌举办12场演唱会及音乐节活动 场均吸引观众超8000人 单场最高突破3万人 其中外地观众占比65%[3] 消费拉动效应 - 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门票花费1元带动周边消费4.8元[1] - 3小时演出能撬动72小时消费[1] - 刀郎演唱会引客入鄂约10万人 人均在武汉停留两天半 文旅综合消费比平时增长3倍[2] 具体案例数据 - 刀郎演唱会期间武汉体育中心商圈酒店预订量较前周猛增550%[2] - 李宗盛宜昌演唱会吸引1.2万名歌迷 带动宜昌搜索热度上涨48%[2] - 邓紫棋襄阳演唱会吸引超6万观众 当地酒店入住率同比增长40% 东津新区酒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2] 未来演出排期 - 2025年8月至12月武汉将举办鹿晗、周杰伦、邓紫棋等顶级演唱会[4] - 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定于9月底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4] - 邓紫棋世界巡回演唱会将于11月1-2日登陆武汉 陈小春和张震岳演唱会分别定于11月1日和15日[4] 政策支持措施 - 武汉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优化演出审批手续 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4] - 鼓励全国演出经营单位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落户[4] - 推动"演出+商业"和"演出+旅游"创新模式 以文化赋能商业和旅游[4] 产业发展建议 - 政策端需给予主办企业奖励 打造有影响力演出经纪公司 优化审批流程[5] - 产业链需挖掘城市特色 开发"演艺+"衍生消费[5] - 市场端需提高演出场所承载量 挖掘当地文旅资源 打造个性化文旅产品[5]
“演艺+”解锁河南消费新方式 一场好戏开始了
河南日报· 2025-08-12 07:39
演艺经济成为文旅消费新引擎 - 演艺经济正成为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驱动力 以演艺活动串联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1] - 2024年前5个月河南省规上服务业艺术表演场馆营业收入增长96.6% 较一季度加快23.2个百分点[1]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 同比增长7.61% 大型演出跨城观演率连续两年超60%[16] 演艺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 - 演唱会市场持续升温 2024年郑州市举办47场大型演唱会 吸引97万人次观演 票房收入近10亿元[25] - 景区演艺项目表现亮眼 建业电影小镇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13] 郑州海昌海洋公园水下表演成为核心看点[5] - 剧场演艺精品化趋势明显 郑州大剧院2024年上半年引进演出178场创历史新高 新编历史剧《妇好》首演上座率达99%[19] 演艺消费产生显著拉动效应 - 单场演唱会带动多重消费 鹿晗演唱会期间郑州奥体中心单日客流量达4万余人次[7] - 演艺活动有效激活周边产业 巴奴火锅通过演唱会团餐业务实现近百万元营业额[24] - 演艺经济直接拉动郑州市综合消费60多亿元[25] 内容创新与技术融合成为核心竞争力 - 沉浸式演艺项目获得市场认可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运用声光电画技术呈现21个剧场近700分钟剧目[13][15] - 本土文化IP创新成效显著 《唐宫夜宴》《水月洛神》等剧目成为中原文化新IP[19] - 小剧场演艺形式受欢迎 喷空剧场豫式幽默喜剧《仓颉大圣》《千里江山图》获得省内外游客追捧[6][16]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形成发展保障 - 交通网络优势明显 2小时覆盖省会 5小时跨经济圈 8小时通达全国的高铁网络[31] - 省政府出台专项政策 将演艺演出作为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培育 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30] - 城市配套持续完善 郑东新区打造"如意龙湖·船说郑州"水上演艺新场景[29] 中原区建设中央文化区带动全产业链发展[27] 目标客群与消费特征分析 - 核心客群为18-34岁年轻人群 占比超70%[16] - 跨城观演成为新趋势 乐迷专程从成都打飞的赴郑州观看演唱会[10] - 情绪价值成为消费驱动力 悦己型消费增长显著[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