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目标

搜索文档
刚刚,李强重磅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3 16:44
文章核心观点 从“春节经济”“全国两会”“国际变局”三个视角分享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发展走向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中国经济活力、政策支持及开放合作态度 [1][2][3] 分组1:从“春节经济”看中国发展活力 - 今年春节前后中国经济涌现现象级亮点,电影、冰雪、文旅等消费市场热点多,展现国内经济循环潜力 [1] - 以“杭州六小龙”等初创企业为代表科技突破不断,展现创新创造能量 [1] - 绿色家电、新能源等绿色经济成风,展现转型发展空间,新动能积蓄壮大将为经济带来持久动力 [1] 分组2:从全国两会读中国经济政策 -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设为5%左右,源于对经济基础、治理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把握与信心 [2] - 注重加大政策力度与激发市场力量结合,实施积极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必要时推新增量政策 [2] -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经济循环堵点,为企业营造环境,支持创新 [2] 分组3:从国际变局思考世界发展进步正道 - 当今世界经济碎片化加剧、不稳定不确定上升,需国家开放市场、企业共享资源,携手抵御风险 [3] - 中国将自身发展与全球发展结合,坚持经济全球化,践行多边主义,做和平发展稳定性、确定性力量 [3] - 中国推进开放合作,倡导公平竞争,维护自由贸易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欢迎各国企业融入中国市场 [3]
强化价格导向——《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财通宏观•陈兴团队】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3-05 18:41
经济增长目标 - 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去年持平,但财政赤字隐含名义增长率4.9%,显示对经济增长判断更保守[1][4]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下调至2%,较原3%目标更贴合实际且约束力增强[1][4] - 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紧迫性提升,钢铁、有色、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生产约束加大[1][4] - 粮食产量目标首次提高0.1万亿斤,体现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1][5] 中央政策力度 - 财政预算赤字率设定为4%,突破3%红线,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增加1.6万亿元[2][6] - 地方政府专项债拟安排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同比大幅增加32%[2][6] - 财税体制改革转向"以支定收",消费税征收环节下划地方以丰盈地方财力[2][6] - 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提及适时降准降息,但需考虑美联储降息路径及供给约束[7] 重点任务领域 - 扩内需升为首要任务,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较去年翻倍[3][10] - 产业政策聚焦科技领域,明确支持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12个细分行业[11] - 地产调控延续"控新增+收存量"思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以消化存量[12][13] - 全国层面首次提出发放育儿补贴,中央财政可能加码生育支持力度[13] 专项政策工具 - 地方政府专项债优先级调整为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体现稳地产意图[8] - 央行宏观审慎功能拓展,可能尝试解决部分财政资金缺口[9] -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同比仅增5%,显示优化供给端思路下投资权重降低[11]
目标导向、内需为先——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3-05 18:05
主要经济目标设定 - 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2024年持平,强调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需求,同时具备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 [2][6][23] - 政策部署强调灵活性,提出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协作 [2][6][23] - 面临外部挑战包括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内部矛盾包括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账款拖欠问题突出以及基层财政困难 [2][7][23] 财政政策 - 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3][9][24]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3][9][24] - 地方新增专项债拟安排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等 [3][9][24] 货币政策 - 延续"适度宽松"基调,明确保留"适时降准降息"选项,结构性工具突出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 [3][4][10][25] - 新增"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要求,目标从"稳中有降"调整为"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4][10][25] - 专项部署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等方式化解风险 [11] 扩内需政策 - 扩内需成为第一要务,聚焦就业保障和消费升级,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5][12][14][26] - 就业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完善工资增长机制,民生领域提出发放育儿补贴 [14][26] - 服务消费侧重扩大健康、养老、托幼等多元化供给,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14][26] 民营经济支持 - 提请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 [5][15][26] - 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支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15][26] 房地产市场与债务化解 -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需求端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供给端控制新增用地供应 [5][16][26] - 债务化解强调"在发展中化债",动态调整高风险地区名单以打开投资空间 [16][26] 双碳目标与资本市场 - 单位GDP能耗目标从2024年降低2.5%提升至3%,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和煤电低碳化改造 [17] - 稳住股市措施包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改革股票发行上市制度、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 [17]
中国2025经济增长目标仍为5%左右
日经中文网· 2025-03-05 11:48
经济增长目标与财政政策 - 2025年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目标连续三年维持在"5%左右" [1] - 赤字率提升至4%左右,高于2024年的3%,计划发行5000亿元国债 [1] - 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国债(期限超10年),比2024年增加3000亿元 [1] 金融体系与房地产市场 - 利用特别国债筹集的5000亿元资金注入国有大型银行,增强金融体系稳定性 [2]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额度扩大至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 [2] - 推动存量商品房转化为中低收入人群可负担住房,改善房地产市场状况 [2] 货币政策与就业 - 采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计划适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 [2] - 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控制在5.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200万个以上,与上年目标一致 [2] 消费者价格与民生支持 -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涨幅目标定为2%左右,低于2024年的3%,反映国内需求不足导致的通缩压力 [2] - 加大对医疗、高龄护理和育儿服务的支持力度,以应对人口减少等结构性问题和改善消费者信心 [2] 外交政策与贸易 - 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矛头直指美国关税政策 [3] - 对从美国进口的小麦等产品征收最高15%的额外关税,作为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