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港口

搜索文档
煤炭矿石散货码头如何蝶变“星级绿色港口”?
人民网· 2025-07-16 11:04
绿色港口转型 - 福建华电储运有限公司10~11号泊位成为福建省首个"星级绿色港口" 绿色疏运比例达83% [1] - 2024年上半年罗源湾港区输送超1000万吨煤炭至闽赣等地电厂 保障区域工业与民生用能需求 [1] - 传统散货码头通过能源环保一体化管控 清洁能源替代 生态修复三大举措实现绿色升级 [1][2] 智慧化与清洁能源应用 - 智慧大屏与生态环境能源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闭环管理 联动智能码头操作系统与无人设备提升效率与安全 [2] - 岸电接电量达26 5万千瓦时 同比增长101% 新能源机械应用使作业噪声降低30% 年减少柴油消耗超千吨 [2] - 喷淋系统 防风抑尘网结合粉尘在线监测实现全流程精准抑尘 [2] 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 - 华电储运码头建成"可门绿洲"景观线 融合绿道 工业展览与废物利用景观区 [2] - 福州港2024年港口经济增加值达1996亿元 占全市GDP14% [3] - 30辆新能源牵引车交付江阴港区与闽江口内港区 预计年节约柴油1200吨 减碳3500吨 [3] 行业示范与战略规划 - 罗源湾港区为传统散货码头提供科技赋能生态的转型样板 [3] - 福州港将持续提升枢纽能级 优化服务效能 推进绿色智慧发展 目标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3]
海南打造国际航运枢纽 推动航运业智慧赋能与绿色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23:42
海南自贸港航运枢纽建设 - 海南正全力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航运枢纽,以智慧赋能、绿色转型、制度创新为抓手打造航运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1] - 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 [1] - 截至2024年底形成"四方五港"格局,洋浦港4个20万吨级泊位即将投产,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将达550万TEU [1] 航运政策与航线网络 -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登记国际船舶64艘、总载重吨635万,居全国前列,累计为新造船舶退税4亿元、外籍船舶免税超11亿元 [2] - 吸引近千家航运企业集聚,完成26单内外贸同船加注,首创"全岛一港"注册等10余项制度创新 [2] - 截至2025年6月稳定运行72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新开通4条东盟国家航线及"洋浦—印度"直达外贸航线 [2] 智慧港口与绿色转型 - 全省港口推进数字化改造,海口港重点探索无人船舶驾驶技术应用和新能源车辆人船分离运输模式 [2] - 2025年底前全省港口岸电设施实现全覆盖,洋浦港试点"风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并规划甲醇加注基地 [3] 制度创新与国际接轨 - 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水运条例》,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开放政策体系 [3] - 扩大"国际中转"业务试点范围,推动船舶、船员、资金等航运要素跨境自由流动 [3]
探访魅力港口·2025南京港口开放日活动举行
南京日报· 2025-06-25 10:21
港口运营数据 - 南京港1—5月完成铁水联运量5 85万标箱 同比增长6 13% [1][2] - 南京港龙集公司1—5月完成集装箱量142 35万标箱 同比增长3 23% [1] - 南京港集装箱业务自2005年开展以来 年吞吐量已超300万标箱 [1] 港口设施与业务升级 - 龙潭港区实现从传统装卸港到"中国绿色港口"(五星级)和"中国智慧港口"(四星级)的转型 [1] - 建成投用长江首艘4000马力纯电动拖轮 [2] - 成功接卸11 6米和11 8米吃水海轮 落实"大船深水"战略 [2] 航线拓展与业务突破 - 开通南京至俄罗斯和南美东航线 实现集装箱远洋航线重大突破 [2] - 首开"南京—墨西哥"滚装外贸航线 508辆上汽汽车通过该航线出口 [2] - 铜精矿转运量和出口化肥作业量保持全国第一 [2] 多式联运发展 - 南京港多式联运箱量同比实现翻番 [2] - 龙潭港区配备进港铁路装卸设施 铁水联运能力持续提升 [1] 港口活动与形象展示 - 南京港举办开放日活动 展示集装箱作业场景(红色岸桥 多色集装箱堆场) [1] - 龙潭港区801泊位配备远控中心及调度指挥中心 体现智慧化运营 [1]
科技创新动力足 从港口发展透视中国经济活力
人民网· 2025-06-16 08:41
天津港发展现状 - 天津港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配备12台远程操控自动化岸桥和数十台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实现高度自动化作业[1] - 天津港联通18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成为京津冀对外开放重要窗口[1] - 2024年1-5月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93万标箱(同比+3.67%),拥有37条海铁联运班列和147条集装箱航线[1] - 天津港中欧(亚)班列跨境陆桥运量规模稳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1] 全国港口行业概况 - 2024年1-4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7.5亿吨(同比+3.7%),其中沿海港口37.0亿吨(+1.9%),内河港口20.5亿吨(+6.9%)[2] - 外贸货物吞吐量17.9亿吨(+2.0%),内贸货物吞吐量39.7亿吨(+4.4%)[2] - 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全球货运/集装箱吞吐量前十港口中分别占8席和6席[3] 港口智能化与绿色转型 - 全国已建成52座全自动化码头(数量全球领先),在建规模同样居世界首位[3][4] - 宁波舟山港通过"双芯大脑"系统实现上百台港机设备精准调度,支撑千万箱级生产计划[3] - 深圳妈湾港5G自动驾驶集卡作业效率比传统码头提升50%,降低大湾区物流成本约30%[3] - 黄骅港通过抑尘和水循环技术实现煤炭港口生态化改造[4] - 潍坊港区4台6.7兆瓦风机年发电量超7000万千瓦时,建设风光氢多能互补体系[5] 港口经济贡献 - 2024年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占城市经济总量13.6%),较2023年增长3606亿元[5] - 港口经济有力支撑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实施[5]
期待与中国深化绿色港口合作 共促航运脱碳转型——访荷兰鹿特丹港务局官员
新华社· 2025-06-15 19:54
鹿特丹港绿色转型战略 - 公司目标在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成为全球最具可持续发展港口 [1] - 正积极推进港口绿色转型 包括投资绿色氢能供应链 海上风电场 电解设施及碳捕集与封存设施 [1] - 加快绿色智能航运发展 建设可持续燃料加注设施和内河驳船电气化配套设施 [1] 中荷港口合作重点 - 将加强与中国在绿色港口建设和能源转型方面的合作 认为中方支持对实现目标至关重要 [1][2] - 特别提到与中国在港口物流和能源领域合作潜力 肯定中国在港口可持续发展方面成果 [2] - 愿与中国深化绿色航运领域合作 共同推动行业脱碳转型 [2] 转型面临挑战 - 法律 法规和公平竞争环境是推进转型的重要前提 [2] - 需要更多知识与创新能力加速转型 需行业各方共同努力 [2] - 面对复杂挑战 强调国际合作是应对关键 [2]
记者手记:走进天津港,窥见未来现代化港口的模样
新华社· 2025-06-13 22:23
天津港运营表现 - 2024年1至5月完成货物吞吐量2.07亿吨,同比增长1.1% [1] - 同期集装箱吞吐量993.1万标箱,同比增长3.7% [1] - 货物与集装箱吞吐量均保持增长态势,支撑区域经济发展 [1] 港口运输网络 - 拥有147条集装箱航线及30余条滚装航线,覆盖欧洲、中东、拉美等市场 [3] - 以港口为中心开通38条铁水联运班列,覆盖国内14个省份 [3] - 京津物流园通过公路运输实现京津冀地区当日达,保障民生需求 [3] 智能化技术应用 - 部署92辆L4级无人驾驶智能拖车ART,定位误差不超过3厘米,提升运输效率 [3] - 全流程自动化改造使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平均提升15% [5] - 联合研发港口大模型,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安全、生产等场景落地 [5] 绿色能源与环保实践 - 建成146.5兆瓦新能源发电系统(风电133.5兆瓦,光伏13兆瓦),年发电超3亿千瓦时,规模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 [5] - 集装箱码头新能源倒运车辆占比达100%,干散货码头超93.5%,焦炭运输100%清洁化 [7] - 2024年PM2.5浓度较2020年下降15.6%,优良天数比例提升6.9个百分点 [7] 多元化业务拓展 - 累计接卸空客大部件超700架次,支持A320第二条生产线落地 [7] - 2024年前5个月接待国际邮轮33艘次、旅客11.2万人次,强化邮轮旅游名片 [7]
无人集卡穿梭 绿电覆盖七成:解码天津港“智慧+绿色”双核动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17:35
自动化码头建设 -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集装箱码头,货物装卸、转运、堆放全部实现智能化操作 [2] - 自动化岸桥可远程操控精准抓取集装箱,ART运输机器人在北斗导航下自动完成集装箱运输 [2] - 自动化码头每条作业线仅需1-2人远程监控,相比传统码头节省约10名司机 [4] - 全港集装箱大型装卸设备自动化占比超88%,居全球港口首位 [4] - 集装箱智能理货业务实现全覆盖,现场操作岗位工作环境显著改善 [4] 绿色能源转型 - 天津港已建成146.5兆瓦新能源发电系统,年发绿电能力达3.4亿千瓦时 [6] - 港口生产用电的70%以上来自绿色电力 [6] - 港区非道路移动机械100%达到国三排放标准,电动化比例近60% [6] - 集装箱码头场内倒运新能源车辆占比达100% [6] - 2024年PM2.5浓度较2020年下降15.6%,优良天数比例提升6.9个百分点 [7] 运营效率提升 - 智能拖轮可自动调整方向牵引货轮靠岸 [1] - 远程操控智慧岸桥与无人集卡协同作业,实现繁忙而有序的码头运营 [1] - 天津港连续多年跻身世界港口前十强,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区重要出海口 [1]
“无人码头”运输忙 科技赋能港口提“智”增效
证券日报· 2025-06-13 00:43
港口智能化发展 - 首批AJ型65t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在深圳小漠港靠泊,将提升港口规模作业能力并推动绿色智慧港口建设 [1] - 小漠港岸桥功能的智慧提升是我国港口智能化发展的缩影,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成为产业变革核心引擎 [1] - 广州港南沙港四期码头实现多项全球首次创新技术,包括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路线和北斗导航系统应用 [2] - 深圳港集团推动盐田港区和大铲湾港区智慧化建设,涵盖5G应用、智能堆场、数字孪生等场景 [2] - 青岛港AGV采用全球首创浅充浅放循环充电技术,实现全天候无间断作业 [3] - 日照港研发智能理货机器人,集成5G、AI识别等技术,实现木材理货全流程无人化 [3] - 招商局港口妈湾智慧港融合5G、北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4] - 宁波舟山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AI实现智能化管理,集装箱智能管理系统提高运营效率 [4] 港口运营数据 - 今年前4个月我国主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7.5亿吨,同比增长3.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 [3] - 前4个月集装箱吞吐量达11225万标箱,同比增长7.9% [3] 技术应用与创新 - 岸桥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精准抓取,兼具操作灵活、作业高效与安全耐用特性 [1] - 深圳港集团推广人工智能机器人叉车,支持冷库全天候拣选业务,降低能耗和货损 [2] - 智能化程度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未来5G和AI将进一步提升港口智能化水平 [3] - 港口智能化升级将推动供应链高效运转,使其从货物中转站转变为智能物流枢纽 [3]
智利驻华大使冀拓智中冷链合作 推动智慧港口协同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23:18
中智经贸合作 - 中国已成为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合作密切[1] - 2024年1月开通的"车厘子快线"提升智利车厘子进入中国北方市场的效率[1] - 未来计划拓展快线运输品类至葡萄酒、三文鱼及其他冷鲜食品[1] 港口与物流合作 - 智利推进主要港口环保设施建设,推动港口脱碳进程[1] - 天津在绿色港口领域的建设成果受智利关注,双方拟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和运营技术交流[1] - 2025年中国"智利周"活动将首次在天津举办,重点对接冷链物流合作[1] 绿色经济与能源 - 智利凭借太阳能、风能及港口优势,在绿色氢能生产和出口方面潜力巨大[1] - 绿色氢能领域为中智企业合作开辟新空间[1] 人文与旅游交流 - 赴智中国游客数量显著增长[1] - 2025年6月至2026年5月中国对智利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预计促进多群体交流[1]
解码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津港智慧”给全行业带来什么│一线调研
第一财经· 2025-06-12 11:03
智慧港口建设 - 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打造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 [1] - 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率达80%,新一代集装箱码头管控系统(JTOS)支持多船多线复杂工况 [1] - 建成主干光纤90000芯公里,5G基站190个,北疆港区C段成为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 [1] - 全港集装箱大型装卸设备自动化占比超88%,开通200座5G基站,打造行业首个港口工业场景5G专网 [5] - 第二集装箱码头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作业达全球最高水平,运营全过程零碳排放 [5] - 与华为合作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涵盖数字化交易、生产、管理、运营、产业和底座六大方面 [5] 港口运营数据 - 1-5月完成货物吞吐量2.0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93万标箱同比增3.67% [2] - 规划到2035年货物吞吐量达7.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500万标准箱 [2] - 计划实施15个码头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约229亿元 [2] - 集装箱中心站第二线束开通,年处理能力从40万标箱提升至80万标箱 [9] - "三港一航海上高速FAST"航线使天津-上海/上海-广州航程缩短至3-4天,单箱费用降65% [9] - 前5月接待国际邮轮33艘次、旅客11.2万人次 [9] 绿色低碳发展 - 建成全国港口首个生态环境大气智能监测平台,覆盖139个监测点 [10] - 2024年PM2.5浓度较2020年降15.6%,优良天数比例提升6.9个百分点 [10] - 新能源发电系统达146.5兆瓦,年发绿电超3亿千瓦时,满足近70%生产用电 [10] - 已建新能源充电桩超200基,2024年充电量4800万度减碳超3万吨 [12] - 铁矿石铁路运输占比超70%,低排放港作机械占比100%其中电动化近60% [12] - 建成全国首个港口海洋水环境智慧监测系统,70%水质指标达二、三类标准 [12] 港产城融合 - 与和平区政府、海丰国际签订战略协议,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7] - 天津聚集航运服务企业6449家,飞机船舶融资租赁规模全国领先 [7] - 自贸试验区贡献天津26%新设外资企业、38%进出口额和16%税收 [8] - 服务雄安新区绿色通道1-5月操作量0.5万标箱同比增35.4% [9] - 吸引3万余家外资企业,空客第二总装线、诺和诺德等项目落地 [9] 科技创新 - 33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获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6] - 自主研发L4级无人水平运输设备ART销往厦门、内蒙古 [6]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沿海大型港口群航道设施智能化关键技术"项目推动行业创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