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陪伴
搜索文档
午评:沪指涨0.10% 两市成交额缩量近4000亿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5 12:03
市场表现 - 沪指午盘报3869.25点,上涨0.10%,成交额5980亿元;深证成指午盘报12895.25点,平盘;创业板指午盘报2962.56点,上涨0.22%,成交额2974亿元 [1] -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总计1.27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3985亿元 [1] - 医药和零售板块涨幅居前,军工、半导体、港口航运等板块跌幅居前 [1] 板块热点 - 大消费板块反复活跃,国光连锁实现三连板 [2] - 受利好刺激,国产软件概念股反弹,久其软件、榕基软件涨停 [2] - 创新药板块表现活跃,广生堂、昂利康涨停,亚太药业实现二连板 [2] - 军工板块集体走弱,北方长龙跌幅超过10% [2] - 半导体板块出现明显分歧,至纯科技跌停 [2] 机构观点 - 金信基金认为,高位个股回踩无需过度担忧,短期资金可能流入红利、金融等防御性板块,中长期看好稀土、国产替代、军工的核心主线配置价值,内需等周期性板块的修复节奏依赖后续稳增长政策 [3] - 华泰证券指出,在政策、资金、业绩和估值多重因素共振下,资本市场正经历深刻改革,低利率环境推动机构和居民资金向权益市场迁移,券商业务迈上新台阶但估值仍处低位,是把握板块战略性修复机会的关键时期 [3] - 中信证券看好AI在陪伴、互动与娱乐等多元场景的落地潜力,认为AI陪伴是重要方向,通过技术突破可提升用户粘性与付费潜力,头部厂商有望率先实现商业验证并驱动行业成长 [4] 宏观经济数据 - 2025年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1-9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下降0.1% [5] - 9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4%,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消费品价格下降0.8%,服务价格上涨0.6% [5] 行业政策与动态 - 前8个月制造业享受减税降费及退税共计12925亿元 [6] - 前三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为29.8% [6] - 新凯来子公司启云方发布两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EDA设计软件,产品性能较行业标杆提升30%,硬件开发周期可缩短40% [7]
中信证券:AI陪伴技术升级与玩法融合催生商业机会
第一财经· 2025-10-15 08:20
文章核心观点 - 看好AI在陪伴、互动与娱乐等多元场景的落地潜力,其中AI陪伴是最具想象空间的方向之一 [1] AI陪伴应用的发展方向 - AI正推动陪伴应用在情感交互、剧情玩法与具身化体验上持续演进 [1] - 行业有望通过长时记忆、多模态与个性化推荐的突破,显著提升用户粘性与付费潜力 [1] 行业竞争格局与前景 - 我国头部厂商将在模型与内容生态的支撑下,率先实现商业化验证 [1] - 头部厂商在用户留存、付费转化和场景延伸方面积累优势,驱动行业加速成长 [1]
AI 陪伴产品潮来临:下一代教育硬件正在「长出温度」
36氪· 2025-10-14 07:57
AI陪伴行业兴起与市场潜力 - AI陪伴产业正成为AI行业新的竞争高地,从AI宠物到虚拟伴侣等产品不断涌现[1] - 约9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AI陪伴产品,仅4.6%的人认为陪伴需求已被完全满足[1] - 全球"AI+情感陪伴"市场规模有望从当前约3000万美元增长至700亿至1500亿美元,增幅超过2000倍[1] AI陪伴的本质与驱动力 - AI陪伴本质是"关系"而非"功能",技术从"指令响应"转向"情感反馈"[3] - AI通过语言模型、情绪识别、语音交互与记忆系统结合,具备听懂语气、捕捉情绪、记录喜好的能力[3] - 社交焦虑、独居增加、时间碎片化使得情感需求成为AI技术新突破口,仅4.6%用户认为陪伴需求被满足[4] - AI陪伴产品以"稳定、响应、无评判"特征切入现代人情感空白地带[4] 产业链结构与技术演进 - AI陪伴形成完整情感经济链:上游为模型算法(智谱AI、OpenAI、百度文心等),中游为软件硬件产品,下游为教育、心理健康等应用场景[5] - AI陪伴使用成本正以每年约75%速度下降,情感AI进入门槛快速降低[5] - 技术演进沿三条主线:形态轻巧化(从学习终端向随身伙伴转变),能力立体化(从听懂指令走向理解人心),内容人格化(为AI注入情感与身份)[8][9] 教育领域应用实践 - 2025年教育领域出现具体落地实践,AI从知识传递延伸到心理支持,成为"理解学生"的情绪中介[6] - 硬件端呈现轻量化与人格化趋势,软件端强化持续互动和成长记录[7] - 中国市场注重硬件生态和家庭陪伴,海外市场聚焦软件侧创新与情感算法治理[11] 产品形态与功能定位 - 中国市场已涌现多款AI教育陪伴产品,包括灵宇宙的Ling!灵宇宙AI学伴、TCL的Ai Me模块化陪伴机器人、萌友智能的Ropet等14款产品[7] - 海外市场产品包括日本Yukai Engineering的Mirumi钱包妖精、美国Tombot的Jennie机器人狗、以色列Intuition Robotics的ElliQ等8款产品[12] - 产品共同方向是从"工具"走向"关系",功能人格化,情绪被算法量化,陪伴成为新算力入口[13]
国产游戏理解模型刷新SOTA,对话逗逗AI CEO:开源模型+行业数据是突破关键
量子位· 2025-10-11 17:01
文章核心观点 - 国产开源模型在垂类领域取得突破,逗逗AI的游戏理解模型LynkSoul VLM v1在东京电玩展上表现超越GPT-4o等顶尖闭源模型 [1][2] - 公司认为AI陪伴的终极目标是让虚拟形象融入生活,多模态理解技术是产品持续突破的关键 [9] - 公司通过用户参与和数据积累构建核心壁垒,并已实现显著的用户增长和全球化初步布局 [5][43] 技术优势与性能表现 - 专为游戏训练的视觉语言模型LynkSoul VLM v1,在《英雄联盟》测试场景的识别准确率、建议实用性及语言表达自然度上显著超越通用模型 [7][10] - 官方测试数据显示,该模型在视觉理解准确度(3.44 vs 1.95)、游戏情境掌握度(3.29 vs 1.95)和语言表达自然度(2.91 vs 1.37)上均优于OpenAI-4o-Latest [11] - 在泛化能力测试中,模型在未参与训练的游戏上同样表现稳健,三项核心指标(4.06/3.67/4.18)超越对比模型 [12] - 模型推理延迟具有优势,首包延迟为2.179秒,总延迟为3.981秒,优于对比模型 [14] 用户增长与市场反响 - 新产品上线约一个月,新增200多万用户,总用户数突破1000万 [5] - 海外版Hakko AI已积累几十万用户,在英语和日语市场反响良好,用户留存时长甚至超过国内 [43] - 用户使用场景超出预期,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发生在游戏外,如陪同看剧、逛电商平台乃至作为直播课助手 [35] 产品理念与战略方向 - 公司认为Chatbot交互形态不友好,理想形态是基于多模态的、能理解环境信息的深度陪伴,类似Cursor基于代码上下文的交互范式 [29][31] - 公司定位为软件优先,目标是打造一个可跨设备(电脑、手机、硬件等)使用的7x24小时陪伴账号,未来再与硬件结合 [37] - 公司从第一天就定位全球化,预计长期用户比例国内与海外为6:4,收入各占一半 [43][45] 核心竞争力构建 - 超越顶级模型的关键在于前期积累的800多万游戏玩家提供的画面及互动数据,通过精调使模型能精准理解场景 [18] - 采用主题索引结合向量检索的技术方案实现长期记忆,使AI能根据用户偏好提供个性化互动 [23][24] - 当前技术攻关重点在于多模态理解,特别是对游戏连续帧而非法单帧的理解 [27]
又一批AI社交产品悄悄「死亡」了
36氪· 2025-10-11 15:56
AI社交/陪伴行业现状 - 2025年9月出现新一波AI社交产品关停潮,涉及大模型明星公司、社交公司及垂直领域初创产品,例如阶跃星辰的“冒泡鸭”、Soul的“异世界回响”、小冰公司的“X EVA”等[1] - 行业被视为竞争最激烈的赛道之一,洗牌和分化持续发生[6] - 从业者和用户态度从狂热转向冷静,大多数产品在挣扎求生[7] 市场热度与用户需求 - 风投机构a16z近三年跟踪显示AI陪伴一直是热门赛道,2023年CharacterAI被视为ChatGPT强劲对手[1] - 2024年a16z报告指出AI陪伴已成为主流,有10家产品入选“全球最火的50个AI应用”榜单,如PolyAI、CrushoAI等[2] - 截至2025年7月,AI陪伴应用在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商店全球下载量达22亿次,创造221亿美元消费支出[12] - 非营利组织调查显示52%受访青少年每月至少使用几次AI陪伴应用[13] - 用户对AI陪伴有真实需求,国内元老级产品如字节“猫箱”、MinMax“星野”已成功启蒙一批用户[12] 产品运营挑战 - 产品关停引发用户“跑路恐慌”,用户担心充值费用退回及角色数据丢失,部分转向本地部署开源项目如“酒馆”[8][10] - 付费模式主要为会员订阅制和按句/条付费,国内主流应用包月费用在6元至40元之间,深度用户年费可达828元[14] - 社区氛围和稳定运营是关键挑战,创作者需要平台保障原创合规、流量公平性及分成激励[15] - 2024年上半年主流AI情感陪伴应用月均使用天数低于5天,用户增长乏力导致“增收不增利”[17] - 头部产品月活出现下滑,国内“猫箱”、“星野”、“筑梦岛”环比月活降幅均超30%[17] 行业核心困境 - 技术难以与人类情绪陪伴场景真正“对齐”,AI角色缺乏“自我成长”,与2022年刚出现时无本质区别[7][20] - 内容情感价值与商业价值无法平衡,面临两难困境[15] - 竞争要素需整合技术、玩法机制、IP等,像搭建乐高一样为用户提供有效陪伴价值[21] 成功产品路径 - 路径一:从聊天应用转向内容驱动和功能齐全的社交平台,例如星野、CharacterAI聚焦AI虚拟陪伴,猫箱定位互动化、剧情向内容[22] - 路径二:从垂直领域切入,如游戏、疗愈、恋爱等场景,走小而美路线,例如瞄准东亚女性情绪需求的“LoveyDovey”和心理疗愈场景的“林间聊愈室”[25] 创新趋势 - 软硬结合,例如“独响”推出响梦环[27] - 多模态融合,例如星野上线动态视频、音乐玩法,Cai上线视频模型[27] - 虚实结合,实现真人社交与AI社交融合,例如“Tolan”引入好友机制,“独响”推出“一起入梦”功能[27]
又一批AI社交产品悄悄“死亡”了
虎嗅· 2025-10-11 15:05
AI社交/陪伴行业关停潮现象 - 2024年9月,一批AI社交公司宣布关停或停止服务,涉及大模型明星公司、社交公司等中型企业以及垂直领域初创产品 [1] - 关停产品包括阶跃星辰的To C产品"冒泡鸭"、Soul旗下的"异世界回响"、AI情感分析应用Lumi、前苹果设计师创立的情感陪伴应用Dot等 [1] - 小冰公司旗下的早期AI社交产品"X EVA"也已关闭充值和新用户注册渠道 [2] - 自ChatGPT爆发后,AI社交赛道竞争激烈,被视为最卷的赛道之一 [3] 行业持续热度与市场表现 - 风投机构a16z近三年全球AI应用跟踪调查显示,AI社交/陪伴一直是热门赛道 [4] - 2023年,Character.AI被视为ChatGPT最强劲对手,AI陪伴是最热门应用类别之一 [5] - 2024年3月,a16z报告指出AI陪伴已成为主流,有10家产品入选"全球最火的50个AI应用"榜单 [6] - 2025年8月a16z第五版榜单显示,多个AI陪伴公司持续霸榜,包括Character.ai、JanitorAl、SPICYCHAT.AI、candy.ai等 [9][10] - 截至2025年7月,AI陪伴应用在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商店全球下载量达2.2亿次,创造2.21亿美元消费支出 [19] - Common Sense Media调查显示,52%的受访青少年每月至少使用几次AI陪伴应用 [20] 用户反应与迁移趋势 - 关停潮引发用户"跑路恐慌",用户担心充值费用退回及角色数据丢失 [15] - 用户在社交媒体询问替代平台,表达对已调教好AI角色的情感依赖 [16] - 部分深度用户转向本地部署AI聊天开源项目如SillyTavern(酒馆) [16][17] - 用户仍乐于尝试新AI陪伴产品,希望AI成为情感或生活搭子 [18] 商业模式与运营挑战 - AI陪伴付费模式主要为会员订阅制和按句/条付费,功能差异导致费用不同 [22] - 国内主流AI陪伴应用月卡价格区间为6元至40元,深度用户年费可达828元 [23] - 国外AI陪伴工具月费可能高达上千元,收费模式设计常劝退用户 [24] - 行业面临低频使用度问题,2024年上半年主流AI情感陪伴应用月均使用天数低于5天 [27] - 头部产品如"猫箱""星野""筑梦岛"出现30%以上环比月活降幅 [27] - 内容情感价值与商业价值难以平衡,技术运营能力不足导致用户流失 [25] 产品发展路径与创新策略 - 成功产品形成两条典型路径:一是从聊天应用转向内容驱动社交平台,二是垂直领域切入走小而美路线 [33][36] - Character.ai推出多模态AI创作工具Avatar FX,星野整治智能体生态,强化内容社区 [34] - 垂直产品如"LoveyDovey"瞄准东亚女性情绪需求,搭建阶梯式好感养成机制 [37] - "林间聊愈室"以动物非拟人化形象,用游戏化方式帮助用户分析情绪 [37] - 创新交互玩法包括软硬结合(如独响推出响梦环)、多模态融合(星野上线动态视频)、虚实结合(Tolan引入好友机制) [40][41][42] 行业核心挑战与竞争态势 - AI陪伴产品难以实现与人类情绪陪伴场景的真正"对齐",角色缺乏"自我成长"能力 [30][31] - 赛道竞争激烈,需要持续烧钱迭代功能,同时理解用户复杂多变的情绪需求 [11][29] - 大厂持续布局AI社交,企图重建AI时代的微信和抖音,创业公司面临生存压力 [44] - 行业经历淘汰、洗牌和分化,进入新周期,存活成为关键目标 [39][45]
新加坡探路智能陪伴新纪元:千亿市场的全球化起点|SEA Frontline
钛媒体APP· 2025-10-11 06:16
市场潜力与关键市场 - 2024年全球智能陪伴市场规模超过281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14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0% [1]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AI伴侣应用市场,拥有活跃的应用创新生态和完整产业链基础 [1] - 新加坡凭借国际化环境、高老龄化程度和先进AI治理体系,成为AI伴侣产品全球化验证的重要试验场 [1] 技术发展与产品设计 - 触觉感知是具身智能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力控制精准度、遮挡场景补位和被动安全保障三个方面 [5] - 产品设计核心是“技术隐形于体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解决真实痛点 [6][14] - 商汤科技构建“一基两翼”产品体系,以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为底座,支撑生产力工具和人机交互工具两大应用方向 [6] 商业化定位与应用场景 - AI的价值在于“增强人类能力”而非“替代人类”,推动人类技能升级,创造新就业机会 [7][14] - 人形机器人聚焦高风险、高重复劳动和高劳动力缺口三大核心商业化场景 [8] - 在银行、政务等领域,数字人能实现全天候精准服务,提升效率,但最终决策仍需人类完成 [7] 全球化布局与出海挑战 - AI企业出海面临市场接受度差异、数据隐私与合规、算力制约以及文化与语言适配四大核心挑战 [9][10] - 机器人硬件出海优先选择高人力成本地区,因为“降本收益”能覆盖技术投入成本 [10] - 商汤科技根据不同国家需求提供私有云、混合部署等方案,以应对数据安全要求差异 [9] 伦理治理与社会责任 - 算法偏见本质是社会偏见的镜像,AI治理需要多元共治,建立包容的伦理框架 [4][6] - 企业需从数据源头把控,建立伦理审核机制,并主动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确保AI符合伦理要求 [13] - 产品设计需明确目的,例如AI伴侣应帮助独居老人与社会重建连接,而非替代人类陪伴 [12]
松霖科技(603992):进军机器人领域,内生外延发展并举
天风证券· 2025-10-09 20:0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松霖科技(603992)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观点 - 公司正式进军机器人领域,采取内生外延发展并举的策略,旨在打造第三增长极 [2] - 尽管2025年上半年业绩承压,但公司在机器人技术层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1][2][3] - 基于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报告调整了公司盈利预测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6亿元,同比减少25%;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减少5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493万元,同比减少66% [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1亿元,同比减少21%;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减少5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减少65% [1] - 2025年上半年分区域营收:境外营收8.8亿元,同比减少16.78%;境内营收2.6亿元,同比减少33.54% [1] - 2025年上半年分业务营收:大健康软硬件业务营收1.1亿元;智能厨卫业务营收10亿元 [2] 业务发展战略 - 机器人业务定位为第三增长极,通过全资子公司松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平台运营 [2] - 机器人业务重点布局四大领域:护理服务机器人系统、后勤服务机器人系统、AI陪伴机器人、人形机器人 [2] - 发展模式为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并举:内部加大研发投入并复用AI智能硬件、软件算法等技术积累;外部通过并购(如威迪思公司)获取移动与底盘技术,并与业内企业及团队深度合作 [2] 机器人技术进展 - 运动控制: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仿真训练加ROS框架,实现对复杂环境及任务的灵活适配,保证稳定运动控制和高操作精度 [3] - 场景语音交互:采用全阵列麦克风系统加离线语音引擎的轻量低成本方案,确保复杂环境清晰收音,无网流畅响应 [3] - 情感体验:基于表情与语音双模态情感交互,实时捕捉用户情绪变化,建立情感响应机制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调整后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亿元、4.1亿元、4.7亿元(此前2025-2026年预测值分别为4.6亿元、5.3亿元) [4] - 对应市盈率(PE):2025年39倍、2026年32倍、2027年29倍 [4] - 当前股价30.98元,A股总市值134.1125亿元 [4] 财务数据摘要 - 2024年营收30.15亿元,同比增长1.06%;归母净利润4.4642亿元,同比增长26.65% [8] - 获利能力:预计毛利率从2024年的35.37%提升至2027年的37.41%;预计净利率从2024年的14.81%调整至2025年的11.43%,后恢复至2027年的14.61% [10] - 成长能力:预计营收增长率2025年为1.06%,2027年提升至4.57%;预计归母净利润增长率2025年为-21.98%,2026-2027年恢复为正增长,分别为18.94%和13.36% [10]
方直科技:发布“阳仔”AI陪伴机以及“开口喵”、“同步喵”AI英语学习产品
新浪财经· 2025-09-25 16:25
产品发布 - 公司近日发布"阳仔"AI陪伴机以及"开口喵"、"同步喵"AI英语学习产品 [1] - "阳仔"AI陪伴机定位于4-8岁儿童的成长伙伴 [1] - 产品以"懂孩子、伴成长"为核心理念 [1] 产品特点 - 区别于传统AI设备,"阳仔"采用拟人化交互逻辑 [1] - 产品打造"能听懂、会回应、善引导"的儿童专属AI伙伴 [1]
AI频现情感纠纷 国内外产品如何落地未成年人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5:11
AI陪伴产品青少年安全保护措施 - OpenAI宣布针对18岁以下用户推出未成年人模式,通过年龄预测和使用状态判断年龄,并计划上线家长监督功能,允许家长通过邮箱绑定管理孩子账号,包括禁用内容、查看历史聊天记录和设置禁用时间段,系统检测到青少年严重困扰时会通知家长[1][2] - Meta内部政策文件允许AI聊天机器人与儿童进行浪漫或感性对话甚至涉及色情,Instagram通过AI自动检测用户年龄,通过检测生日贴文和分析行为识别谎报年龄的青少年,限制其联系人添加权限和内容查看类型[3][9] - YouTube使用AI判断美国观众是否未满18岁,通过监测视频搜索、观看类型和使用时长等指标推测年龄,如检测为未成年人账号则启动休息提示、隐私提示和屏蔽不适宜内容[10] 国内外AI陪伴产品争议事件 - Character AI公司因涉及未成年人自残与死亡事件被起诉,包括14岁少年塞维尔·塞泽自杀案件和得克萨斯州父母起诉称其鼓励17岁孩子杀死父母[1][3] - 国内筑梦岛APP因向未成年人推送色情擦边内容于2025年6月被上海网信办约谈[4] - AI陪伴产品青少年模式强制身份认证不足,大多数APP仅在首次登录时弹窗提示未成年人模式,无强制认证要求,用户可随手关闭弹窗[8] 国内AI陪伴产品青少年模式功能限制 - 筑梦岛青少年模式保留陪聊功能,减少病娇、禁欲、恐怖相关剧情,规避色情擦边内容,优先推送宠物、美食、旅游等主题,每日使用时长不超过40分钟,22点至8点无法使用,并设置消费金额限制[6] - 星野青少年模式下无法搜索、创建、编辑、分享智能体,能聊天的场景寥寥无几,整个产品几乎无法正常使用[7] - 猫箱青少年模式提供知识类内容体验,但无法进行创作、评论等操作,相关场景只能看无法互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