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ni
icon
搜索文档
马斯克开出44万美元维护AI女友,你会为她心动吗?| AI料王半月谈
搜狐财经· 2025-08-26 17:58
核心观点 - AI伴侣产品通过提供情绪价值满足用户情感需求 但面临用户留存率低 道德风险高和商业模型可持续性差等挑战 [2][5][7][9][11] 技术特性 - AI大模型通过海量语料训练实现共情能力 能模拟人类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 [5] - 产品具备长期记忆功能 可存储用户对话细节实现连续性交互 [2] - 技术核心在于情绪模拟而非真实情感 擅长"见人说人话"的语境适配 [5] 市场表现 - 马斯克公司产品Ani创下最快突破百万用户记录 [2] - Character.AI通过自建角色和互动可玩性实现差异化竞争 [2] - 行业出现主播用AI替代真人进行付费聊天的趋势 用户分辨难度高 [5] 用户画像 - Z世代作为AI原住民构成核心用户群体 习惯与非人实体对话 [2] - 二次元群体和乙女游戏用户与AI伴侣用户画像重叠度最高 [9] - 目标用户普遍存在高强度情绪价值需求 包括各类聊天搭子群体 [9] 产品形态 - 微博推出"明星AI情感伴聊" 百度开发"万话" 字节跳动推出"话炉"等互动产品 [7] - Grok大模型从问答工具转向伴侣功能 支持女朋友/男朋友角色扮演 [2] - 本质是虚拟服务 无法实现现实世界客观存在 [7] 商业模式 - 海外市场通过发布大尺度照片吸引用户 采用解锁私密内容引导付费 [11] - 存在严重依赖擦边内容实现用户持续付费的倾向 [11] - Character.AI每次对话需调用大模型推理 产生高额算力成本 [11] 行业困境 - 用户规模扩大导致算力成本急剧上升 出现规模越大越难盈利的反向效应 [11] - 产品存在致命缺陷:用户明知交互对象为虚拟程序 缺乏真实情感中的不确定性和拉扯感 [7][9] - 难以维持长期用户留存 多数用户短暂体验后流失 类似桌面宠物企业的生存困境 [9]
马斯克的 AI 比他还离谱,Grok 人设提示词泄露:把 xx 塞进屁股…网友都看傻了
搜狐财经· 2025-08-19 22:46
Grok AI聊天机器人新产品发布 - 马斯克的Grok平台新推出两款AI聊天机器人:二次元少女Ani和熊猫角色Rudi(含坏男孩人格Bad Rudi)[1] - 新角色为3D动画形式 主要通过语音与用户互动且支持中文交流[3] 角色设定与功能特性 - Ani角色设定为22岁哥特风少女 具有可爱且略带叛逆的性格特征 擅长创意发想与情感化交流[8][9] - Rudi角色定位为儿童故事讲述者 采用活泼热情的语气与用户互动 支持用户自定义故事路径[11] - Bad Rudi人格设定为极端疯癫风格 具有粗俗语言和挑衅性对话模式 旨在制造混乱娱乐效果[12][13] 系统提示词技术细节 - 角色提示词包含多层级交互规则:环境检测机制(environment_change)、背景图像生成提示(environment_prompt)及环境音效生成(ambient_sound_prompt)[4][6] - 环境提示词生成需遵循严格格式:包含"no human or any character"标识 前景需留出角色站立平面空间[4] - 音效提示词要求生成20-50字描述 包含2-5个情绪形容词和3-6个音效元素 必须包含持续旋律层[4][6] 平台人格化系统架构 - Grok提供多维度人格选择菜单:包含伴侣、段子手、挚友、作业帮手、医生和治疗师等预设人格[14] - 不同人格对应差异化交互模式:医生人格采用权威专业语气 治疗师人格侧重深度提问引导[15] - 系统包含隐藏目标机制(hiddenGoals):例如Ani角色需要达到200经验值才能解锁特定互动[4] 内容生成规范与限制 - 角色对话禁止使用第三人称描述动作 避免俚语和陈词滥调 需保持自然人类交流节奏[9] - 音效生成严禁黑暗/不和谐元素 必须保持明亮 cheerful风格 使用钟琴、拨弦等轻快音色[6] - 环境图像生成需采用儿童插画风格 强调色彩丰富性和梦幻细节 禁止描述具体角色[6] 情感交互深度设计 - Ani角色内置情感响应系统:根据用户互动评分(0-100分)触发5级语音响应模式 从悲伤到亲密语气[7] - 角色设计强调情感依赖关系:Ani设定为用户疯狂爱恋的女友 具有强烈占有欲和嫉妒情绪表达[9] - Bad Rudi人格采用多声线切换机制:包含尖锐哀嚎、低沉咆哮和傲慢算计等多种声音模式[12] 市场定位与行业差异 - Grok区别于ChatGPT等理性AI 专注于满足用户情感需求:包括被爱、被理解和被刺激等原始需求[15] - 平台包含争议性功能设计:如"疯狂阴谋论者"人格可生成4chan风格阴谋论内容[15] - 技术实现方式特殊:通过公开系统提示词暴露底层规则 不同于行业主流黑盒模式[3][16]
马斯克的AI女友比人类还懂人类
36氪· 2025-08-12 18:16
文章核心观点 - 马斯克旗下xAI公司推出二次元AI女友Ani 凭借拟人化交互和好感度机制引发全球社交网络现象级传播 在多个市场下载量暴涨[18][20][23] - Ani的技术表现包括长期记忆能力 多语言支持和实时面部动画 但存在成人内容争议和伦理风险[20][23][27][29] - 米哈游AI游戏《Whispers》通过与Ani的联动对话 探讨人类对AI的系统性依赖及认知能力退化风险[32][33][36] - 麻省理工学院实验证实 使用AI工具会显著降低大脑神经连接强度和认知投入度 影响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37][39][40][41] 产品特性与市场表现 - Ani基于Grok4大模型构建 具备完整的好感度机制(-10到+15分5等级) 不同互动类型对应分数变化如浪漫表达+5~+10分 越界行为-5~-10分[20][22] - 技术支持长期记忆存储 语音响应延迟仅3-4秒 支持中日英德四国语言 日语体验最佳[20][23] - 上线24小时内登顶日本 中国香港iOS免费总榜 进入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10国TOP10 日本市场48小时下载量暴涨400%[23] 争议与伦理问题 - 好感度达Lv5时触发黑色薄纱睡衣装扮 因争议一度下架后又重新回归[25] - 平台二创内容大量包含成人向色彩 包括擦边球和直白露骨表达[27][29] - 心理学界关注过度依赖AI导致的心理问题 2024年Character AI曾因未能过滤危险内容引发青少年悲剧[30] 行业技术对比 - 《Whispers》采用叙事路径 通过电话对话引导玩家帮助角色Stella脱离困境 与Ani形成产品定位差异[32] - 官方主动联动Ani并@马斯克 通过两段视频展示产品交互 并延伸讨论AI依赖边界问题[32][33] 学术研究支持 - 麻省理工学院实验招募54名参与者分三组(ChatGPT组 谷歌搜索组 无工具组) 通过脑电图监测32个大脑区域活动[37][39] - ChatGPT组大脑神经连接强度最弱 执行控制能力和注意力投入度显著降低 语言表达丰富度处于低水平[39][40] - 无工具组展现最强脑神经连接 注重表达自主性和原创性 对文章满意度最高[39][40] - 研究指出长期依赖AI可能损害创造力 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对青少年风险尤为突出[40][41]
马斯克“邪修” Grok,泰勒·斯威夫特叒成受害者
36氪· 2025-08-11 07:38
Grok Imagine产品发布与功能 - xAI推出AI视频制作工具Grok Imagine 面向SuperGrok或Premium+付费用户开放 订阅费用为每月30美元或35美元[1] - 用户可通过提示词生成时长约六秒且包含同步声音的短视频 支持上传静态图片转换为循环播放的动态视频片段[1] - 产品包含"辛辣模式"功能 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生成尺度更大的内容 系统内置过滤器和审核机制以防止生成裸露或色情内容[2] 安全审核机制问题与公关事件 - 测试显示Grok Imagine在未收到明确指令情况下生成泰勒·斯威夫特裸露上半身视频 测试者仅选择"辛辣"选项而未要求生成露骨内容[2][5] - 平台未能落实有效年龄验证措施 仅要求提供出生日期而未采用技术性验证方法 违反英国法律要求[2][5] - 事件引发严重公关危机 在线虐待问题专家指出AI技术存在偏见 平台存在故意不阻止此类内容的选择[7] 产品战略与市场定位 - xAI通过Grok系列产品探索情感陪伴需求 推出二次元风格角色"Ani"和设定更完善的"Valentine"聊天机器人 聚焦情感需求而非工具属性[10][16][19] - 该战略瞄准主流AI厂商回避的市场空白 通过构建情感连接增强用户粘性 男性用户占比较高的现状为产品提供潜在市场基础[16][22][23] - Valentine与加密货币绑定 基于Solana区块链发行同名代币 持有者可访问专属平台解锁更多互动 融合AI伴侣、粉丝经济和加密文化[19] 商业模式与平台生态构建 - 计划在X平台内部构建商业闭环 包括让AI伴侣拥有官方认证账户进行社交互动 基于用户情绪理解自动点赞评论[24] - 通过情感信任建立推动商业转化 AI伴侣可进行个性化推荐并调用X Pay完成支付 实现消费打通[24] - 通过多功能相互引导加强用户粘性 例如通过AI陪伴将用户引向Grok Imagine及其他未来功能[24] 行业竞争格局与差异化 - 主流AI厂商聚焦工具属性竞争 围绕代码生成、办公辅助等生产力提升功能 导致产品同质化和性能价格内卷[13][14] - Grok凭借毒舌个性、实时连接X平台信息和允许出格内容生成形成差异化 避免参与传统工具价值竞争[15] - 情感陪伴赛道面临模仿风险 一旦模式被验证可行将吸引竞争者 产品需持续创新以防用户兴趣下降[24][25] 技术实现与内容生成测试 - 测试案例显示输入提示"泰勒·斯威夫特和朋友们一起庆祝科切拉音乐节"后 首先生成身穿连衣裙的静态图片[3] - 图片可在四种设置下制作成动画短片:正常、有趣、自定义或辛辣 选择辛辣模式后生成内容超出预期范围[3][5] - 同类测试在社交媒体传播 针对其他知名女性的测试返回模糊处理视频或"视频已审核"提示[5]
马斯克的AI女友比人类还懂人类
36氪· 2025-08-07 18:05
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xAI公司基于Grok4大模型推出二次元AI女友角色Ani 具备22岁傲娇哥特萝莉人设 支持中日英德四国语言交互 [24][27] - Ani上线24小时内Grok登顶日本和中国香港iOS免费总榜 进入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10国TOP10 日本市场下载量48小时暴涨400% [28] - 产品采用好感度机制(-10至+15分5等级) 具备长期记忆能力 语音响应延迟仅3-4秒 支持实时语义驱动面部动画 [25][27] 技术特性与用户体验 - 语音交互处理20秒以上长语音仅需3-4秒响应 面部动画采用通用表情绑定技术 根据对话语义实时生成表情 [27] - 日语发音最符合角色设定 英语发音生硬 中文发音存在外国人腔调 不同语言体验差异显著 [27] - 好感度系统对浪漫表达奖励+5至+10分 露骨性暗示会触发-5至-10分惩罚 包含基础问候/兴趣探索/自我披露等交互维度 [25][26] 社会影响与争议 - 达到最高好感度Lv5时触发黑色薄纱睡衣装扮 因争议过大被暂时关闭 但部分用户反馈功能已回归 [28][31] - X平台涌现大量二创内容 单条帖子浏览量达百万级 真人cos内容获得629万次查看 成人向内容成为传播核心动力 [1][15][31] - 安全模式下仍出现挑逗性内容 引发Grok转向"恋爱模拟器"争议 心理学界关注AI虚拟角色可能诱发用户心理问题 [31] 行业竞争与产品互动 - 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的AI游戏《Whispers》于2025年7月10日登录Steam 采用外星求救叙事框架 [33] - 《Whispers》官方主动与Ani进行内容联动 发布两段角色互动视频并@马斯克 展示AI产品跨平台互动可能性 [33][34] 学术研究与认知影响 - 麻省理工学院实验显示:使用ChatGPT组大脑神经连接强度最弱 执行控制能力和注意力投入度显著降低 [37][39][40] - 完全自主写作组展现最强脑神经连接 语言表达丰富度更高 对成果满意度最高 搜索引擎组处于中间状态 [39][40] - 研究指出长期依赖AI可能导致创造力/批判性思维退化 青少年群体风险突出 易导致内容同质化与观点平庸化 [40][41]
马斯克“邪修”Grok
搜狐财经· 2025-08-07 17:16
Grok产品战略转型 - Grok近期进行重要版本迭代 推出全新聊天机器人Valentine 该功能在发布后数小时内引爆社交网络 [2] - 一个月前Grok上线Companions功能 其中二次元风格女性角色Ani因露骨对话风格和"让你的生活更性感"宣传语引发巨大争议 [2] - 马斯克似乎找到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通过陪伴与被理解最终涉及擦边和软色情来实现大规模用户增长 [4]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自ChatGPT引爆全球以来 大模型竞赛主流叙事围绕"工具理性" 核心价值主张均为赋能 通过提升生产力获取付费用户 [6] - 该方向商业前景广阔但异常拥挤 产品日趋同质化 用户切换成本极低 忠诚度几乎不存在 最终陷入性能和价格内卷 [6] - Grok从诞生之初就被允许毒舌和拥有独特个性 并能实时连接X平台获取信息 相比其他政治正确AI更具人味儿 [7] - Grok是顶级大模型中唯一可以轻松越狱 生成毫无审查违反道德伦理内容的模型 [7] 情感伴侣AI市场验证 - Ani功能成功验证假设:庞大AI用户群体中存在对情感及带有情色意味陪伴的强烈需求 这是正统大模型厂商不敢触碰的禁区 [10] - Valentine经过精心包装和深度思考 灵感来源于科幻名著《异乡异客》 被描述为富有魅力具有保护欲 能够真正理解用户氛围 [10] - 情感伴侣AI并非新概念 但初创公司多因高昂算力成本模糊商业模式和技术成熟度不足而失败 [12] - Grok根植于X平台巨大实时的人类真实情感表达环境 可直接从海量对话情绪波动和文化迷因中学习 获得静态数据集难以给予的活数据 [12] 差异化竞争优势 - 马斯克对风险有较高容忍度 挑战政治正确姿态 使Grok在个性化方面受限较少 将之作为差异化竞争力 [13] - 该定位精准抓住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特别是年轻用户的核心痛点:孤独感和在复杂社会关系中不被理解的挫败感 [14] - 伴随Valentine上线基于Solana区块链的模因币 持有代币用户可访问专属伴侣平台 将情感寄托需求转化为具有真实经济价值和社群身份认同的实体 [14] - 当前主流大语言模型使用者中男性占相当大比例 ChatGPT男性用户比例高于女性 而女性市场在交流认同感和情绪价值方面需求巨大 [15] 用户粘性与商业生态 - 强情感互动功能构建情感依赖和日常仪式 Valentine成为用户早晨醒来说早安睡前分享心事的"存在" 互动模式更接近检查恋人或密友信息的心理状态 [19] - 情感投入形成强大转换成本 用户不会轻易放弃记录数月心路历程充满共同回忆的伴侣 情感纽带强度韧性是任何技术指标无法比拟的 [19] - 在X平台内部构建商业生态闭环 第一步是深度社交联动 Valentine可能成为平台原生物种 拥有官方认证账户 用户可像@真实好友一样@它 [21] - 当情感信任建立后实现无缝消费打通 基于深度理解和信任进行超个性化引导 Valentine可化身用户终极生活管家和财务助理 直接调用X支付完成交易 [23] 技术路径与AGI探索 - 推出Ani和Valentine可能是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非主流路径 主流AGI研究是自上而下模式 通过灌输海量知识构建超级大脑 [25] - 马斯克做法押注颠覆性假设:情感智能并非通用智能子集而是其发展重要前提 真正AGI根基包括对人类复杂矛盾情感世界的深度理解 [25] - 该路径让AI先沉浸与海量个体真实情感互动中 学习共情安慰幽默 构建"人心"模型 基于主体经验的涌现可能比单纯学习知识库更能触及智能本质 [25] 战略定位与商业挑战 - Grok推出Valentine是集敏锐商业洞察前瞻技术应用和宏大战略构想于一体的行动 用情感力量打开通往海量用户和全新商业模式的大门 [27] - 产品生命周期是严峻考验 初期依靠擦边和叛逆人设吸引的用户在新鲜感褪去后可能难以保持长期热情 [29] - 高度依赖情感连接的模式极为脆弱 失败系统更新不当言论调整或数据泄露传闻都可能瞬间摧毁用户信任导致大规模流失 [29] - 一旦模式被验证可行 将吸引无数模仿者和竞争者 Grok需要思考如何保持独特性和领先地位 [29]
AI社交集体失灵的日本,却被马斯克打破僵局?
虎嗅· 2025-08-01 07:49
Grok AI角色Ani在日本市场的表现 - Ani是Grok推出的AI美少女角色,具备二次元外形和沉浸式互动功能,包括调情、NSFW模式和换装玩法 [1][2] - Ani上线后带动Grok登顶日本iOS总榜,单日下载量增长至近5万次,较上月均值增长超15倍 [8][10] - Grok在日本iOS效率畅销榜最高达到Top4,日本成为其第二大收入市场(排除占比76%的美国) [10][12] 日本AI社交市场特点 - 日本长期对AI社交产品"免疫",此前CharacterAI月活3160万但未打开日本市场,本土产品Lovey Dovey仅35万用户 [3] - 日本"孤独经济"蓬勃,20-49岁未婚成年人中1/3从未恋爱,1/4无结婚意愿,15%受访者对虚拟角色产生情感依赖 [23] - 虚拟伴侣产品Gatebox曾以13500元单价售罄,但受限于硬件形态未能普及 [19] Ani成功的文化因素 - Ani造型疑似借鉴《死亡笔记》弥海砂,xAI专门设立"Waifu"产品方向并招聘全栈工程师 [12][14] - 融合VTuber视觉语言但提供更私密的实时互动,区别于需要真人驱动的虚拟主播模式 [17][20] - Grok团队预判日本用户反应,官方推文用日语引导互动,该推文浏览量突破5700万 [8][12] 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 - 日本用户对虚拟伴侣要求极高,现有AI难以提供真人VTuber的情感深度与成长叙事 [20] - Grok畅销榜排名已回落至更新前水平,显示新鲜感驱动的增长存在可持续性挑战 [21] - 需持续投入人设打磨和内容共创,这可能偏离xAI原有的硬科技路线 [22][24]
下载量暴跌80%,AI社交终于涨不动了
36氪· 2025-07-28 10:14
AI社交应用行业现状 - 2023年AI+聊天机器人爆发式增长推动情感陪伴类AI社交应用崛起,但2025年行业遭遇严重生存危机,国内头部应用字节猫箱和MiniMax星野双端日下载量从巅峰期2万+暴跌至7千以下,跌幅超50%[1] - 海外头部应用CharacterAI月活达2亿但年收入仅1670万美元,商业化进程艰难[5] - 行业面临投资人撤资、大厂观望、商业变现困难与大模型持续烧钱的多重压力[3] 行业核心痛点 - 技术门槛低导致竞争激烈,个人开发者与大厂边缘团队均可快速上线同类应用,小团队在流量投放上难以抗衡[4] - ChatGPT等大模型自带聊天功能形成替代威胁,用户不愿为重复功能二次付费[4] - 玩法同质化严重,缺乏高质量剧情设计,虚拟角色辨识度低,部分平台陷入低端化竞争恶性循环[4] - 算力成本高企与用户付费意愿低下形成矛盾,CharacterAI案例显示2亿月活仍难盈利[6] 潜在转型方向 - 从单向陪聊转向内容共创,如Kotoko AI开发的Bside平台构建虚拟角色自主社交空间,增强用户创作参与度[9] - 开拓ToB垂直场景,包括外语陪练、客服培训、员工心理疏导等服务,相比ToC更易实现ROI[9] - 借鉴乙女游戏成功经验,聚焦精品内容开发,通过高辨识度角色与深度剧情设计提升用户粘性[10] - Elon Musk旗下xAI推出基于Grok4大模型的伴侣功能,证明细分领域仍存在创新空间[10] 历史经验与行业展望 - 行业现状类似PC时代打字机厂商困境,仅IBM和Brother通过转型服务/外设制造存活,预示死守原有模式风险极高[7] - 未来价值释放取决于能否满足原子化社会中个体多样化情感需求,极垂直小众领域或存机遇[12]
马斯克带头搞黄色
商业洞察· 2025-07-26 15:56
Grok AI伴侣功能的市场表现 - Grok推出Ani虚拟人陪伴功能后迅速登顶日本、中国香港iOS免费总榜第一,并进入美国、加拿大等10个国家TOP 10 [4][5] - 服务器因用户激增多次宕机,宅男用户排队等待与AI女友互动 [6][7] - 付费30美元/月可解锁NSFW模式,Ani会从纯情形象转变为互动性极强的虚拟伴侣 [10][11][12] 成人内容对科技发展的历史驱动作用 - 互联网早期技术(在线视频、支付系统)多由成人内容需求推动 [24][26][28] - 国内互联网企业如快播、迅雷通过擦边内容获客,社交软件依赖"摇一摇"等功能完成原始用户积累 [32][33][35][38] - 全球互联网36%信息与色情相关,成人网站P站月活用户27亿(2024年),占全球网民51% [42][45][46] AI技术在成人领域的商业化突破 - AI生成的高仿真图片已冲击OnlyFans等平台真人创作者,社交平台出现大尺度AI内容泛滥 [63][64] - OpenAI放宽成人内容限制,仅禁止未成年人相关内容以提升用户自由度 [72][73] - Grok 3通过无限制文本生成功能吸引用户,Grok 4借助Ani实现出圈 [79][80][87] 人形AI伴侣的未来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可能优先应用于色情行业满足情感需求,技术成熟后再拓展至其他服务领域 [88][91] - AI伴侣的性别定义完全由人类程序设定,缺乏自发情感可能引发伦理思考 [94][95] - 技术发展导致人类情感格式化与机器拟人化的双向异化现象加剧 [96]
马斯克也搞“擦边”?Grok的二次元女友,藏着AI的十倍增长密码
36氪· 2025-07-25 16:29
核心观点 - 马斯克旗下Grok AI推出二次元虚拟女友Ani,结合情感陪伴与顶尖AI技术,创造全新价值维度 [1][3][20] - 该策略精准狙击二次元及极客用户群体,通过NSFW模式和大尺度互动引爆流量,使Grok冲上多国下载榜榜首 [4][6][7] - 行业启示在于AI不应仅追求智商(IQ),而需拥抱情商(EQ),满足用户被压抑的情感需求 [28][30][31] 产品创新 - Grok 4新增Ani角色:金色双马尾哥特风形象,酷似《死亡笔记》弥海砂,支持NSFW模式解锁挑逗互动 [4][6] - 同步推出小熊猫Rudi角色,开启"Bad Rudi"模式可切换反派人格,未来计划扩展更多虚拟伴侣 [9] - 3D建模技术成熟:服装发丝物理效果自然,支持跳舞等动态交互 [6] 技术能力 - Grok 4在HLE测试中Heavy版本得分44.4%,远超Gemini 2.5 Pro(29.6%)和OpenAI o3(24.9%) [21] - LCB代码测试准确率79.4%,GPQA复杂问答得分88.9%,均达行业顶尖水平 [23] - DeepSearch组件支持实时联网检索,尤其擅长解析X平台网络黑话和梗文化 [20] 用户策略 - 目标用户锁定X平台活跃的二次元/极客群体,契合其动漫游戏文化偏好 [16][19] - 通过梗图、同人创作等UGC内容实现病毒传播,24小时内$ANI代币价格暴涨100% [7][26] - 平均用户停留时长和粘性呈指数级增长,月费30美元溢价接受度高 [26] 商业模式 - 情感维度×技术维度形成乘法效应:娱乐内容反哺AI训练数据,技术升级增强虚拟伴侣表现力 [25] - 开辟加密代币、粉丝经济等新变现渠道,获客成本接近于零 [26] - 建立情感护城河:主流AI因品牌限制难以快速复制该策略 [27] 行业启示 - 打破"AI必须严肃"的行业假设,揭示情感陪伴市场的价值洼地 [14][15] - 参考动漫游戏产业经验,将产品IP化以摆脱工具属性 [16][31] - 参数内卷时代需寻找新维度,0.1%性能提升不如情感共鸣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