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国网北京电力推出“扫码共享用电”服务
中国能源网· 2025-09-24 17:29
服务创新 - 国网北京电力推出“扫码共享用电”服务 具备无需报装、即扫即用、据实结算、即时清付四个特点 [1][3] - 该服务针对地摊经济、乡村旅游等短时用电需求 是公司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现代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举措 [2][3] - 服务依托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实现扫码即通电、用电即计费、结束即结算的智能用电闭环 [6] 市场覆盖与部署 - 目前服务已覆盖昌平、房山、平谷、怀柔等区的乡村集市和景区营地 共安装65套低压“扫码共享用电”设备 [2] - 具体部署案例包括昌平区兴寿镇辛庄大集和崔村镇南庄大集、房山区窦店镇田家园集市、平谷区靠山集大集 [6] 用户价值与行业影响 - 服务有效缓解乡村临时用电难、“飞线”安全隐患多等问题 使集市环境更整洁、安全隐患减少 [3][6] - 稳定的电力支撑了集市冷藏保鲜、特色小吃等业态升级 例如平谷区靠山集大集作为京津冀重要集散地的业态提升 [6] - 商户反馈用电省心放心 解决了以往拉线不便或需自备燃气设备的问题 提升了经营效率 [2][6]
西藏那曲:湖光山色引客来
经济日报· 2025-09-19 21:30
图为西藏那曲当惹雍错、达果雪山景色。经济日报记者 贺建明摄 2023年12月,当惹雍错景区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文部社区还获得了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最美生态摄 影地、自驾游最佳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看好文部社区的旅游发展前景,23岁的拉姆去年大学毕业后,也来到了当惹雍错湖畔,担任西藏尼玛县中象 雄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她说:"我们主要负责游客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游客接待及咨询服务,并 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对景区进行宣传推广。" "'十四五'期间,我们投入近亿元资金,实施了文部社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文旅品牌建设、市场开发及旅游 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多个项目。"尼玛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全春雨表示,当惹雍错景区不仅有自然景观,还 有古象雄历史文化与藏北游牧文化,是文化传承保护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典范,也是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的理 想之地。 站在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兴旺宾馆房间外的露台上,放眼望去,近处的当惹雍错湖光潋滟,远处的达果雪山巍 峨壮丽,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一系列投入让文部社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我们全村共有315户,目前有26家家庭宾馆和民宿, 1200多张床位,旅游让全村人都有机会增收致富。"文部社区居委 ...
稻田书香
人民日报· 2025-09-16 09:21
乡村旅游改造项目 -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渔亭镇下坦村通过老旧房屋改造书舍实现景观升级 [2] - 碧绿稻田与古朴书舍形成特色景观吸引游客体验 [2] - 项目于2025年9月14日已实际运营并接待游客休闲游玩 [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 利用原有建筑资源进行文化空间改造提升区域吸引力 [2] - 自然景观(稻田)与人文设施(书舍)结合创造复合型旅游体验 [2] - 项目获得国家级媒体《人民日报》影像中国栏目专题报道 [2]
(走进中国乡村)雁门关下文旅兴 长城古隘焕新机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9:56
景区发展历程与定位 - 雁门关景区自2009年起依托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 实施了景点修复 基础设施强化 服务设施配套等建设工程 [2] - 景区致力于打造为集吃 住 行 游 购 娱综合功能为一体的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 [2] - 雁门关景区于2017年获评中国5A级旅游景区 长城—雁门关段于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景区发展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村民通过担任保洁员 开设便利店等方式在家门口就业 [2] - 村民转型为导游 民宿经营者 吃上旅游饭 有村民全家返乡开设饭店和民宿 年收入达10万余元人民币 [4][5] - 景区节假日游人如织 通过观长城 游古街 赏演艺等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 [4] 文化传承与保护 - 当地村民自发承担长城保护责任 进行雨天防汛查裂缝 晴日徒步排隐患 清理乱涂乱画 巡查防火情等工作 [5] - 利用社交平台分享雁门关美景和故事 吸引年轻人关注 促进古今文化交融 [5] - 长城被视为祖辈留下的财富 景区发展植根于对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 [5]
(走进中国乡村)从“晒秋”到“售秋” 皖南古村文旅焕新机
中国新闻网· 2025-09-14 12:46
核心观点 - 皖南古村塔川通过创新文旅融合模式 将季节性秋景转化为全年性消费体验 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收入多元化[1][2][5][7] 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 - 开发板栗咖啡、乌桕子装饰品、秋景木雕等特色商品 将自然元素转化为可售卖商品[2] - 美学空间融合文创开发、非遗体验、书店咖啡功能 试营业以来平均月营业额达15万元人民币[1][2] - 利用落叶标本制作装饰墙和个性化纪念品 为游客提供"把秋天带回家"的体验式消费[5] - 设计亲子"书签体验课"等互动项目 增强游客参与感和记忆点[5] 旅游产业发展规模 - 全村412户居民中70余户经营民宿和农家乐 从业人员300余人[7] - 民宿年经营性收入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7] - 2024年游客接待总量达到38万人次[7] 四季旅游产品体系 - 春季采茶制有机茶叶 夏季鱼灯装点绿野打卡点 冬季酿米酒 实现全年旅游覆盖[2] - 种植油菜、荷花、向日葵等景观作物及梅花、八角槭等观赏植物 强化四季景观效果[7] - 推出摄影、写生、割稻比赛、创意晒秋、稻田小剧场等"秋色+"文旅项目[5] 产业带动效应 - 吸引奥地利等国际人士投资改造百年徽宅为跨文化民宿 节假日出现"一房难求"现象[7] - 形成以民宿客栈为主导的旅游服务产业 带动本地就业和创业[7] - 实现本地居民就近就业 改变以往外出务工模式 促进家庭团聚和社区稳定[7]
探访全国最大的白藏房群:当世界扑面而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5:15
旅游目的地概况 - 乡城县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腹地,藏语意为“手中佛珠”[2] - 该地拥有全国最大的白藏房群,白藏房是乡城“三绝”之首[5] - 从县城出发,一个多小时车程便能抵达机场,柏油马路直达每座村寨,交通便利[6] 文化遗产与特色 - 白藏房拥有三百余年历史,其内部雕梁画栋、繁复壁画与古朴白色外观形成强烈反差[2] - 每座白藏房都有自己的名字,过去用于通信,也体现村民将房屋视为家庭成员[5] - 乡城有特有的敬猫习俗,村民将猫视为财富与吉祥的化身,几乎每座白藏房火塘旁都有香巴拉猫泥塑[5] - 宗萨木府内高悬明嘉靖年间“天雨流芳”匾额,传言为纳西族所赠,有“勉励读书”之意[2] 旅游发展与商业化 - 不少白藏房被改造为民宿,每年金秋旅游旺季,镇上民宿需提前一个月预订[6] - 游客可以居住、远看或细嗅来感受白藏房的独特之处,因房龄和木料不同,每栋白藏房都独一无二[7] - 当地居民通过写作、短视频、舞蹈等多种方式记录白藏房内的生活与土地变迁[6] - “00后”藏族青年洛绒泽仁成为家族老宅宗萨木府的义务讲解员,其姑姑自学英语为海外游客讲解[7]
河北邢台茶旧沟:石韵茶香迎客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16:11
村落概况与历史 - 茶旧沟村是位于河北邢台太行山东麓的传统村落,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村庄两侧山峦环抱,民居沿山坡顺势而建 [1] - 该村于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1] - 村名源于当地溪沟中状如古代捣茶工具“茶臼”的石头,最初名为“茶臼沟”,后演化为“茶旧沟” [1] 建筑特色与格局 - 村落南北纵深约300米,村内现有南北主街1条,古巷道1条,房屋多以青石为原料,形成“南北一条街,东西十二巷,条条相连巷巷相通”的格局 [2] - 村中现保存完好的青石房屋有56栋,且多数仍在使用 [2] - 建筑以“太行山式四合院”为主,常见一座院门内居住多户人家,村中石台阶均为单数,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阳数为吉”的理念 [2] 旅游开发与项目 - 村内关键旅游项目为“星宿”民宿,该项目按照北斗七星分布设计,包含7个大院子共30间房,利用闲置民房在不破坏外立面的基础上进行室内检修装饰 [2] - 村落西接邢左公路,东连平涉公路,是路罗镇高速口东出西进的主门户,村口即为邢台峡谷漂流起点,该漂流项目为村里民宿带来大量客源,并带动38名村民就业 [5] - 为提升旅游体验,村内已完成2300米污水管线覆盖全村,并在主街安装夜间照明 [5] 客源吸引与研学活动 - 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风貌吸引了多所学校和艺术工作室的师生前来研学,例如书法老师带领学生以古老牌匾为范本练习硬笔书法 [4] - 村落借力周边旅游资源吸引客源,有游客专门从邯郸市区驱车前来体验特色民宿 [2]
河北保定:民宿电气化改造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8-27 17:29
行业发展趋势 - 旅游消费持续向生态化、品质化转型 乡村民宿成为游客沉浸式体验自然与人文的热门选择 [1] -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乡村加快推进民宿电气化改造 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 民宿运营表现 - 涞源县白石山镇白石口村12间客房暑期天天住满 游客满意度直线上升 [1] - 阜平县骆驼湾村民宿暑期预订量持续攀升 吸引大量游客入住 [2] - 曲阳县虎山村已建成29套别具一格的生态民宿 盘活资源带动村民增收 [2] 电气化改造实施 - 民宿改造采用电磁灶、电热水器等绿色电器 实现厨房餐厅干净整洁和客房恒温 [1] - 电力公司为每家民宿量身定制供电方案 超前规划敷设线缆优先采用地埋电缆 [1] - 民宿全面配备智能温控、电地暖、全电厨房等设施 保留传统民居特色 [1] 电网升级保障 - 电力部门定期检查民宿配电线路 帮助排查大功率电器和电采暖设备用电隐患 [2] - 详细调研民宿用电特点和负荷增长趋势 对电网进行升级改造 [2] - 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32公里 新增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保障旅游旺季电力可靠供应 [2]
“马颊河重现了那股子灵动劲儿”
人民日报· 2025-08-24 16:08
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 - 马颊河在2012年起通过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 污水乱排现象明显减少 河水刺鼻气味淡化 [2] - 2016年底德州市启动马颊河综合治理工程 经过3次清淤后河水恢复清澈 岸边新栽柳树发芽 芦苇丛出现白鹭 [2] - 马颊河重现灵动景象 河水清澈 成为儿童玩耍场所 恢复历史生态面貌 [3] 乡村旅游开发与景区建设 - 薛庄村依托马颊河优质水源和省道交通优势 发展乡村旅游 以水为核心招牌 [4][5] - 2019年国庆假期"印象·大薛庄"景区开业 接待游客17.5万人次 包含垂钓场、玻璃栈桥等设施 [5] - 2023年4月举办钓鱼明星赛 成为钓鱼爱好者热门打卡地 2024年推出水上闯关节目 带动龙舟赛等体育赛事 [5] 就业与经济效益 - 景区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 涵盖建设运营、摊位招聘、饭店经营等多领域 [6] - 村民餐饮业务显著增长 早餐店高峰期接待100多人 店面正在扩建 [6] - 农家乐依托现捕河鲜吸引城市游客 夜间娱乐设施带动烧烤摊和儿童区消费 [6] 区域协同与资源整合 - 马颊河串联沿岸3个村庄 丁庄镇2020年8月成立"红韵两湖党建联合体" 整合资源协同发展 [7] - 联合体利用仙人湖水域建设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 开发1200亩闲置坑塘 [7] - 打造渔光旅数字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 结合养殖、光伏、观光和产学研 采用保底租金+利润分红+劳务输出模式带动村民增收 [7]
“马颊河重现了那股子灵动劲儿”(家乡的山水能生金)
人民日报· 2025-08-19 06:31
环境治理成效 - 马颊河经过2016年底开始的综合治理工程 包括3次清淤整治 重现水清岸绿景象 [3] - 2012年起德州市加强环保监管执法力度 污水乱排现象明显减少 河水刺鼻气味淡化 [3] - 岸边新栽柳树发芽 芦苇丛常有白鹭飞起 生态显著改善 [3] 旅游产业发展 - 2019年国庆假期"印象·大薛庄"景区接待游客17.5万人次 [4] - 2023年4月举办钓鱼明星赛后成为钓鱼爱好者热门打卡地 2024年推出水上闯关节目热度再攀高峰 [4] - 景区包含大型垂钓场 游客中心 横跨马颊岔河的玻璃栈桥等设施 [4] - 龙舟赛 水上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接连举办 [4] - 景区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 村民参与建设运营 摊位招聘和饭店经营 [4] 商业与餐饮发展 - 薛庄村商业街早餐店最忙时早上接待100多人 店面正在进行扩建 [5] - 农家乐主打现捕河鲜 吸引城市游客消费 [5] - 景区设置百姓大舞台 烧烤摊和儿童设施区 夜间经营活跃 [5] 区域协同发展 - 2020年8月成立"红韵两湖党建联合体" 整合沿岸3个村庄资源 [6] - 联合体建成规模庞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 [6] - 整合近1200亩闲置坑塘 打造渔光旅数字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 [6] - 产业园融合循环水养殖 产学研 渔光互补和休闲观光功能 [6] - 采用"保底租金+利润分红+劳务输出"合作模式带动沿岸村民增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