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品牌
搜索文档
贴心服务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海南日报· 2025-08-18 09:33
就业模式创新 - 订单班模式将企业标准前置课堂实现产教融合 为年轻人提供真实项目锻炼机会并积累职业信心 [1] - 劳务品牌如"琼海杂粮师傅"激活传统技艺生命力 通过技艺传承带动返乡妇女和脱贫学员就业增收 [1] - 就业见习政策为年轻人提供能力跃升阶梯 使其从青涩成长为岗位能手同时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1] 就业支持体系 - 线上招聘会采用精准推送方式提升人岗匹配效率 [1] - 多方举措包含订单班 劳务品牌 见习政策等 形成系统性就业支持网络 [1] 社会效益 - 劳务品牌带动效应显著 典型案例中庞春妹通过16年门店经营和技艺传授 培养出"乡镇小师傅"群体支撑家庭经济 [1] - 综合就业措施推动劳动价值实现 促进区域就业生态良性发展 [1]
数字之城的劳务品牌大赛
杭州日报· 2025-08-13 10:44
劳务品牌发展成效 - AI应用工程师品牌月培训2万人次 从业人员年均收入10万元[1] - AI应用工程师品牌直接关联企业400万家 关联产业产值100亿元[1] - 建德豆腐包师傅与建德草莓师傅项目分别获得传统技艺组和乡村振兴组一等奖[1] 劳务品牌赛事规模 - 大赛吸引47个劳务品牌参赛 覆盖信息技术 智能制造 非遗传承等领域[2] - 18个优秀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和现场答辩入围决赛[2] - 决赛现场同步举办就业服务市集 包含17个特色摊位和6个技能展示摊位[2] 数字经济劳务品牌建设 - 杭州培育人工智能 AI动画 电商直播 智慧物联等数字经济劳务品牌[1] - AI应用工程师通过技术搭建企业所需AI应用并培养数字员工[1] - 劳务品牌作为技能人才孵化器推动产业升级和共同富裕[1] 区域经济促进措施 - 杭州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与职业技能培训 人力资源服务深度融合[1] - 劳务品牌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和区域经济发展[2] - 建德市举办企业夜市招聘 提供8家企业岗位招聘与政策解读服务[2]
2025年环渤海五省市劳务品牌交流活动举行
辽宁日报· 2025-08-01 09:12
活动概况 - 2025年7月30日以“潮起渤海·劳务共赢”为主题举行环渤海五省市劳务品牌交流活动[1] - 活动设置环渤海劳务品牌精品展、劳务品牌创新沙龙、劳务品牌工作赛等板块[1] - 集中展示营口电商人、天津武清绢花彩扎工匠、河北衡水老白干酒匠、山东博兴老粗布织造工匠等42个环渤海地区特色劳务品牌[1] 区域合作 - 辽宁、天津、河北和山东四地劳务协作现场签约[1] - 合作领域包括品牌培育、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1] - 环渤海五省市各级人社部门将深入开展劳务品牌交流活动,加强区域劳务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2] 劳务品牌发展 - 近三年抚顺麻辣拌师、鞍山修脚师、满乡绣娘、凌源花匠等劳务品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1] - 辽宁省内劳务品牌数量从40个增长到142个,增长超过250%[1] - 劳务品牌覆盖辽宁省14个市,实现地域全覆盖[1] 行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劳务品牌从最开始的家政服务扩展到直播电商、餐饮服装等各行各业[1] - 就业总规模扩展到85万人[1] - 年经济效益从61亿元增长到520亿元,增长超过750%[1] 未来规划 -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立足本地产业特色打造更多劳务品牌[2] - 建立健全促进机制和支持体系,引导劳务品牌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2] - 目标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
乌兰察布:让劳务品牌成为促就业“金名片”
内蒙古日报· 2025-05-19 10:03
劳务品牌培育成果 - 累计培育市级和自治区级劳务品牌23个 市级和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培训品牌13个 市级"职业技能培训+劳务"品牌5个 [1] - 11个旗县市区实现"一县一品牌"工作目标 [1] - 2024年培育市级劳务品牌9个 其中自治区级3个 年均带动就业5.9万人次 累计劳务收入达5.4亿元 [2] - 2025年培育市级劳务品牌14个 年均带动就业2.7万人次 累计劳务收入3.6亿元 人均年收入1.3万元 [2] 特色劳务品牌项目 - 重点培育卓资熏鸡产业工 乌兰美护工 商都马铃薯育种等地域特色品牌 [2] - 发展集宁兰格格乳品制作工 丰镇新太电工 察右前旗宏福蔬菜种植工等产业相关品牌 [2] - 乌兰美家政服务形成"依托高校搞培训 依托公司促就业"发展模式 开展技能培训9600多人次 提供家政服务2万余次 [2] 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 - 劳务品牌培育紧密结合铁合金 马铃薯 文旅等六大产业发展 [1] - 通过全国展播 申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品牌等措施推动充分就业 [1] - 乌兰美家政服务带动5000多人稳定就业 计划打造国家级家政服务品牌和自治区级"北疆家服"品牌 [2] - 持续健全劳务品牌建设机制 加大宣传力度 打造全链条政策服务体系 [3]
企业拥抱数智化 农民工如何转型高素质产业工人?
央视新闻· 2025-04-14 16:56
产业工人培训政策与目标 - 全国总工会、教育部等部门印发意见明确到2030年资助不少于200万名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以适应产业领域加速变革[1] 企业生产设备升级与人才需求变化 - 汽车玻璃制造企业采用无尘生产车间使用新设备后十分钟能生产出一批汽车前挡风玻璃用夹丝玻璃相比传统玻璃夹丝玻璃夹层布满细金属钨丝通电后可快速融化玻璃外表凝结的水雾、霜和冰[2] - 汽车玻璃布丝生产线投产使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切割、磨边、打孔等工作不再需要人力完成但熟悉设备操作界面、参数设置、运行流程的技能型人才缺口变大[4] - 企业拥抱数智化先进设备后车间机器变多、人员变少生产效率提高产业变革给靠手艺活吃饭的农民工带来新考验[1] 地方政府与企业培训投入 - 吕梁市从2017年起推动企业加大产业工人培训力度截至目前已组织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2.23万人其中培训农民工达11.28万人[6] - 山西东义集团2万多名职工中农民工占比超过75%企业每年平均投入1200万元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6] - 吕梁市企业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从"重生产、轻培训"向"重培训、强技能"转变一大批农民工正转变为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10] 国家政策支持与要求 -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意见明确要求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确保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和培训[8] - 人社部等20个部门印发指导意见对劳务品牌发现培育、发展提升、壮大升级作出系统部署[19]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劳务品牌认定培育完善就业服务、职业培训、权益维护一体化外出务工服务体系[19] 劳务品牌培育与就业带动 - 德阳市依托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培育"德智装备工匠"劳务品牌由德阳安装技师学院牵头组建德阳技师学院集团整合30家企业、院校对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匹配就业岗位符合国家补贴政策的农民工学员可享受免费培训[15] - "德智装备工匠"培训基地开展焊接新技术、电气自动化、数控机床加工、无人机操控等课程培训其中很多专门为企业定制培养紧缺专业技能工种[17] -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全日制一年输出上千名学生短期培训一年培训1.2万人次以上[19] - 全国已培育劳务品牌2300多个带动就业近6000万人技能含量不断提升的劳务品牌正成为带动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增收的金字招牌[19] 技能培训带来的个人收入提升 - 通过系统培训掌握多种无损检测技术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证的探伤工每月能有7000多元稳定收入相比之前在工地打零工显著改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