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ST易联众2025年1-6月净利润为3717.5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0.53%
搜狐财经· 2025-08-25 20:23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总收入1.64亿元 同比下滑20.21% [1] - 净利润3717.57万元 同比增长170.53% [1] - 每股收益0.0865元 净资产收益率11.26% [1] - 销售毛利率49.46%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0.2459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0年 注册资本4.3亿人民币 [1] - 位于厦门市软件园二期观日路18号502室 [1] - 法人代表吴梁斌 所属行业为互联网服务 [1] 业务范围 - 主要从事数字医保、数字医疗、数字人社、数字科技与数字服务 [1] 企业运营数据 - 对外投资59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2046次 [1] - 拥有商标信息41条 专利信息113条 [1] - 行政许可5个 [1]
“剧透”来了!2025年服贸会精彩亮点抢先看→
新华网· 2025-08-20 08:56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首钢园区举办 首次采用"一会一址"模式 [2] - 前3天为专业观众日 后2天为公众开放日 [2] - 首钢园区结合工业遗存与未来科技元素 提供高拍照出片率的场景 [3] 展会亮点 科技与创新 -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示智能制造、人形机器人、低空智联网等黑科技 [3] - 金融服务专题推出AI技术加持的智能理财解决方案 [3] - 健康卫生服务专题聚焦数字医疗与人工智能 包括会看病的机器人 [3] - 体育+科技+消费沉浸式体验空间配备智能健身设备 [3] 企业参与 - 330余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 包括阿里巴巴、京东方等科技巨头 [5] -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展示创新金融产品 [5] - GE医疗、同仁堂等健康领域企业分享全球领先产品 [6] 场地与活动 - 首钢园改造为会展小镇 四高炉作为千人大峰会场馆 二烧结风机厂房改为新闻中心 [6] - AI小程序和机器人提供导览配送等一站式服务 [6] - 全市范围预计举办40余项配套活动 首钢园内20余项 包括滑雪大跳台的7个心跳项目 [6] 文创与互动 - 服贸会吉祥物"福燕"推出8大品类50余款国潮文创产品 [6] - 线上线下互动打卡活动 覆盖10个线上点位和40个线下点位 可兑换专属纪念品 [6] 服务保障 - 交通方面提供智慧引导 超1万个车位 摆渡车和双层观光巴士 [7] - 园区设置70处餐饮点位 1.2万余个餐位 户外座椅配备遮阳棚 [7] - AI翻译实时转文字 电瓶车管理系统智能调度 [7]
财报里的「健康」信号:拆解京东健康高质量增长背后的逻辑
36氪· 2025-08-19 21:42
核心观点 - 京东健康活跃用户突破2亿,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2] - 公司通过强化供应链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构建"医检诊药"全链路服务闭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3][6] - 服务模式革新成为第二增长曲线,AI升级有望成为第三增长曲线 [5][16][20] 业务战略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战略聚焦供应链能力强化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 [3] - 通过品牌赋能与合作伙伴共同增长,2025年上半年实现30款创新药线上首发 [3][4] - 供应链能力与品牌赋能价值共振,形成首发产品数量优势并抢占高价值赛道 [4] - 体重管理业务布局体现战略延伸,与诺和诺德、信达生物等药企合作抢占GLP-1类药物市场 [7][8] 服务模式创新 - 打造"医检诊药"全链路闭环,重点建设互联网医院专科服务能力(皮肤/精神心理/中医/肿瘤/男科) [6] - 线下服务突出"广"(护士到家7大类64项服务、到家快检160款检测)与"快"(最快3分钟接单1小时上门) [6] - 流感场景实现检测-问诊-买药-复查全链路一天内完成,形成服务升级正反馈循环 [7] - 上线减重门诊填补市场空白,推动专业化升级并完善用户画像 [9] 财务表现与增长驱动 - 2025上半年收入353亿元(+24.5%),活跃用户超2亿创疫情后最强增速 [11] - 医药电商收入293亿元(+23%)占比83%,医疗服务收入60亿元(+34%)增速更快 [12] - 用户增长和粘性提升是业绩主因,服务模式革新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14] - 净利润增长由营收驱动,费用支出比重保持平稳 [14] AI战略与市场反应 - 发布"AI京医"系列产品(AI医生/药师/心理咨询师等),累计服务用户超5000万 [19] - 推出医院全场景产品"京东卓医",在温州附一医等项目累计服务220万人次 [19] - 财报发布后股价两日累计暴涨21%,市场认可AI应用前景与业务模式稀缺性 [17][19] - AI作为第三增长曲线有望突破传统增长瓶颈,提升估值水平 [20]
又一个并购?买买买,能走向赢赢赢吗?
思宇MedTech· 2025-08-18 16:20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领先的虚拟医疗平台Teladoc通过持续并购扩张收入规模但长期未能实现盈利 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2][3][15] - 数字医疗行业面临核心挑战:技术并非核心壁垒 支付体系嵌入和临床工作流整合才是关键 盈利模式尚未跑通 [18][19][20] Teladoc商业模式分析 - 公司定位为虚拟医疗超级平台 提供全科、心理健康、慢病管理等远程诊疗服务 用户可通过平台直接预约或通过雇主健康计划接入 [4][5] - 收入主要来自雇主、保险公司和健康计划的打包订阅模式 而非单个患者 通过与支付方合作批量接入用户 [6][7] - 通过收购构建多元化服务矩阵 包括心理咨询BetterHelp和慢病管理Livongo 形成虚拟医疗全场景故事 [8][9] - 营收规模达25亿美元但持续亏损 2022年因巨额减值亏损超130亿美元 2024年亏损10亿美元 [2][13] 并购扩张策略 - 2015-2017年通过收购欧美小型远程诊疗公司快速扩张 2018年收购法国MédecinDirect打开欧洲市场 [11] - 2020年以185亿美元收购慢病管理公司Livongo 旨在打造端到端虚拟健康平台 [11] - 2025年收购澳大利亚Telecare 切入澳洲公立医疗和保险体系 [11] - 并购逻辑包括:通过收购直接获得新市场准入 补齐服务链条 快速扩大用户规模支撑资本故事 [11][22] 商业模式缺陷 - 营收从2018年4.17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26亿美元但利润持续为负 并购整合成本及运营费用吞噬新增收入 [13][14] - 获客成本高 用户粘性有限 业务更像低利润率流量入口而非高毛利医疗产品公司 [12] - 对Livongo的巨额收购被证明过于昂贵 导致2022年百亿美元级减值损失 [14] 行业启示 - 数字医疗行业并购整合是常态但不代表模式跑通 规模是第一驱动力但尚未形成稳健商业闭环 [18] - 远程医疗技术(视频/算法/接口)并非核心难题 关键壁垒在于嵌入医保支付体系和医院临床工作流 [19] - 行业必要性无可争议(缩短等待时间/解决区域不平衡)但盈利性不确定 支付主体(医保/雇主/患者)未彻底解决 [20] - 数字医疗发展依赖资本、支付体系和临床生态共同作用 技术是起点而商业是终局 [20][21]
2025数字疗法大会在海口举行 助力海南全球数字疗法创新岛建设
海南日报· 2025-08-17 09:25
行业动态 - 2025数字疗法大会在海口举行 主题为"海纳百'数'" 聚焦政策解读 学术前沿 产业合作与创新成果展示 [1] - 大会吸引了国内外政府部门代表 院士科学家 临床专家 企业领袖等重磅嘉宾及高层次产业人才参与 [1] - 数字疗法是海南自贸港健康产业布局的重点领域 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推进数字医疗协同发展体系建设 [1] 创新成果 - 大会发布《数字医疗区域示范应用全景图》 系统梳理全国多区域 多科室 多适应证的典型示范案例 [1] - 全景图集中展现数字医疗在提升效率 改善患者体验等方面的实际价值 [1] - 特设"海南数字疗法创新岛生态全景"展区 从政策 产业 临床落地及用户获益四大维度呈现发展生态闭环 [1] 战略定位 - 海南正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疗法创新岛品牌 吸聚全球数字疗法创新要素资源 [1] - 数字疗法作为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
北京朝阳打造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北京商报· 2025-08-12 00:39
经济总量与财政表现 - 2024年全区GDP达9230.1亿元历史性突破9000亿元大关 上半年实现4620.1亿元同比增长5.1% [2] - 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市近20% 上半年完成584.7亿元 [2] - 经济总量占全市GDP体量18.5%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2] 消费市场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5亿元占全市总量20% [1][2] - 打造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蓝色港湾等重点商圈实现外卡支付全覆盖 [1] - 首店数量与汽车消费核心指标稳居全市榜首 [1] 外商投资与对外开放 - 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持续领跑全市占比接近五分之一 [1] - 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双双稳居全市首位 [2] - 两区建设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5项全国复制推广 [2] 文旅产业与消费生态 - 2024年旅游收入1545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市总量23% [3] - 上半年举办41场大型演唱会吸引观众170万人次 直接票房11亿元带动产业链消费超75亿元 [3] - 北影节期间票根联动带动重点商圈客流环比增长15% 销售额超4.8亿元环比增长17%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8% 较十三五末提升7.2个百分点 [5] - 科技服务业营收和拉动力实现全市双第一 新增3家上市企业占全市三分之一 [5] - 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近700家 形成全链条服务能力 [5] 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 - 上半年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5.6% 高于全市11.5个百分点 [6] - 1-5月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占全市17.3% PCT专利申请量占全市25.9% [6] 未来发展规划 - 下半年将举办国际灯光节亮马河艺术季等60余项重磅活动 [4] - 持续深化场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 [6]
恩华药业上半年营收突破30亿元 创新药与数字诊疗双线发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20:08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1亿元 同比增长8.9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亿元 同比增长11.38%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9亿元 同比增长10.33% [1]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3.95亿元 同比增长23.97% [2] - 在研科研项目70余项 拥有国内最丰富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产品线 [2] - 获批上市新药制剂产品60个 品规98个 包括7个独家上市品种和15个首家上市品种 [2] 创新药研发进展 - 17项在研创新药项目 其中1项完成Ⅲ期临床研究(NH600001乳状注射液) [3] - 2项完成Ⅱ期临床研究(NHL35700片、YH1910-Z02注射液) 2项开展Ⅱ期临床研究 [3] - 6项开展I期临床研究 1项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新增适应症) [3] 业务合作与引进 - 入股三晟医药并获得在研药品合作优先谈判权 [3] - 从丹麦灵北引进1类创新药NHL35700即将进入临床三期研究 [3] - 与哈佛医学院、天境生物合作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Protollin即将进入临床II期研究 [3] - 获得成都苑东生物奥沙西泮片独家市场开发授权 [3] 数字医疗布局 - 好心情互联网医院注册医生超7万人 覆盖全国80%精神科医生 [4] - 年服务患者超200万人次 诊疗人次连续多年实现超100%复合增长 [4] - 开发心理检测CT、心理VR、数字疗法等创新产品 建立心理疾病人工智能实验室 [4] 数字业务拓展 - 好欣晴旗下开设25家心理诊所 正推进全国连锁化布局 [5] - 数字EAP服务签约企业客户超400家 服务覆盖人群近200万 [5] - 与30余家商业保险公司达成合作 正搭建红筹架构推进境外上市 [5]
社零涨5% 科技当“顶梁柱”
消费日报网· 2025-07-24 11:10
消费市场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1] - 新型消费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受青睐 [1] AI医疗行业 - 清华大学"紫荆AI医生"系统覆盖21个科室300多种疾病 诊断呼吸道疾病准确率达93.06% [2] -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盆复位机器人完成高难度手术 合肥社区医院"智医助理"系统提供用药建议 [2] - AI、大数据、5G技术降低医疗数字化门槛 推动数字健康消费热度提升 [2] 智能家居行业 - 海尔全自动油烟机采用光学烟雾感知和AI巡航增压技术 实现单品智能 [3][4] - 深圳龙岗区6个小区7000套保障房试点全屋智能 青岛社区实现家电手机远程控制 [4] - 2025年1-5月中国家电出口量达1842534万台 同比增长61% 出口额约410亿美元 [4] 数字文旅行业 - 贵阳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运用96处异形投影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4] - 敦煌研究院运用三维建模、VR、游戏引擎技术实现4K高清壁画展示和虚拟藏经洞游览 [5] - 2024年数字化文旅产业总收入58902亿元 同比增长98% [5] -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打破时空限制 提升游客参与感和交互体验 [5]
健康160成IPO“钉子户”背后:数字医疗光环难掩卖药实质 增长乏力终止确认赎回负债仍资不抵债
新浪证券· 2025-07-11 15:05
公司概况与上市背景 - 健康160成立于2005年 曾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 2018年主动摘牌后三次递表港交所未果[1] - 按2024年平台挂号数量、合作医院及接入医护人员计算 公司自称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最大平台[1] -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医药健康用品销售(占比68.7%)和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占比31.3%)[2] 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业务 - 2022-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73.2%/71.7%/68.7% 但毛利率从4.1%持续下滑至1.4%[2][3] - 毛利率显著低于行业水平(A股医药流通企业中位数11.09% 港股互联网药店中位数22.88%)[3] - 2022-2024年业务营收分别为3.85亿/4.51亿/4.27亿元 对应毛利仅1565万/875.2万/615.3万元[3] - 零售订单数从2022年30.73万降至2024年12.36万 零售收入占比由32.3%降至5.5%[4]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40% 最大客户(河南鹏远药业)2024年贡献1.1亿元(占17.7%)但存在13.25万元货款拖欠记录[5] 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41亿/1.78亿/1.94亿元 增速逐步放缓[6] - 在线营销解决方案是唯一增长子业务 2024年收入1.19亿元(占61.4%) 增速19.1%[7] - 平均月活用户2021-2024年为390万/330万/310万/330万 用户复购率降至65.7%[8][9] - 注册个人用户从2022年4330万增至2024年5410万 但付费用户转化率从53.2%波动至55.6%[9]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1-2024年销售费用连续四年上升至1.17亿元 销售费用率达18.9%[9][10] - 2024年总营收6.21亿元(同比下降1.3%) 经营亏损1.05亿元 总亏损1.08亿元[10] - 2024年净负债0.89亿元 即便终止赎回负债后仍资不抵债[10]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以来包括健康之路、微医控股等多家数字医疗企业集中递表港交所[2] - 各企业采用不同统计口径标榜行业地位(如健康之路以注册用户数 微脉以全年收入)[2]
康160港股IPO:营收主要靠卖药但毛利极低拖垮利润水平 连续多年亏损
新浪证券· 2025-07-08 17:29
模式失衡 - 公司核心风险在于"数字医疗外衣"与"医药批发内核"的错配,业务结构存在脆弱性 [2] - 收入主要依赖低毛利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企业客户批发业务占大比例,薄利模式难以抵御成本波动 [2] - 高毛利的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萎缩且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 [2] - 存货成本占销售及服务成本的90%(2024年上半年达1.93亿元),高库存占用大量营运资金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四年为负,资金链长期失血 [2] - 商业模式陷入"增收不增利,越扩张越缺血"的恶性循环 [2] 用户与流量 - 注册用户达5410万,但平均月活用户从2021年390万降至2024年300万,平台吸引力减退 [3] - 活跃医护资源利用率不足,导致数字医疗收入增长停滞 [3] 财务表现 - 公司三年半累计亏损4.6亿元,2024年上半年亏损扩大至8326万元 [4] - 现金流持续枯竭,IPO被视为填补现金流深渊的手段 [4] 战略挑战 - 短期挑战在于能否以"中国最大数字医疗平台"故事打动港股投资者 [4] - 长期挑战在于能否打破"卖药输血"路径依赖,将注册用户转化为高毛利数字服务价值 [4] - 公司覆盖4.46万家医疗机构,连接89万医护人员,但业务模式面临转型压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