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强国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擎旗奋进新时代 匠艺纷呈大师展
消费日报网· 2025-05-29 10:55
展览概况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5月30日至6月2日举办"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师工匠精品展"专题展览活动,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共同主办 [1] - 展览面积达1000平方米,展出百余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轻工大国工匠的精品佳作 [1] - 展览旨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现新时代大师工匠风采和党领导下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伟大成就 [1] 展品内容 - 展品涵盖石雕、玉雕、木雕、陶瓷、紫砂、刺绣、剪纸、金属工艺、景泰蓝、唐卡、漆器等非遗工美品类 [1] - 代表性展品包括钧瓷《双系罐》、三彩釉画《化龙》、广彩作品《迎春花》等 [1] - 寿山石雕刻作品《松壑雅聚》采用高浮雕刻技艺,构图严谨,画面分左右两部分,利用寿山石红色部分雕刻山体、松树和人物 [2][6] - 夏布绣作品《长江万里图》长卷以宋代赵芾画作为蓝本,结合夏布绣的质朴与坚韧表现长江的波澜壮阔 [8] - 瓷瓶作品通过垂枝牡丹的造型象征高尚品德 [5] 展览意义 - 展览礼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歌颂伟大时代的辉煌足迹 [1] - 展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轻工大国工匠时代风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 - 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全方位展现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人对技艺的追求和对"匠心"的坚守 [1]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旺  文化强国建设动力足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文化强国建设 - 论坛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主题,围绕10个分论坛展开研讨,包括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繁荣文艺创作等 [1] - 建设文化强国需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正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 - 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通过《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案例展现"软实力+硬科技"的文化强国新时代 [2] - 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东通过打造广府骑楼数字博物馆等推动岭南文化创新 [3] 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敦煌研究院已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摄影采集、200个洞窟图像拼接,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6] - 出版行业从"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演进,进一步向"数智化出版"发展 [6] - 数智技术推动文化创作生产流程创新,如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亮相戛纳电影节 [10] - 腾讯集团强调科技打破地理阻隔,促进人文交流 [7] 主流媒体与文艺创作 - 主流媒体变革需系统推进,包括媒介资源整合和全面焕新 [4] - 文艺创作需关注"写什么"和"谁在写",创作者表达个人故事可增强文艺力量 [4] - 中国动画团队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如《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精细视效 [6] - 黑焰联动科技通过挖掘传统纹样等历史文化元素吸引年轻人 [5] 国际交流与湾区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全球化对话窗口 [8] -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多国实现"破圈"传播 [9] - 需构建全球话语体系,突破地域文化局限性 [8] - 电影行业应融通中外文艺成果,实现繁荣发展 [8]
“人文湾区 数智湾区”论坛在深圳举行 探索人文与科技融合路径
新华社· 2025-05-27 22:18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 -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数智湾区"论坛在深圳举行 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数智湾区"的文化创新 [1] - 论坛汇聚内地、港澳政府部门代表、高校智库学者、企业家和青年才俊 展示新型文化业态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1]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根、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 共建"人文湾区"是对三地共同文化内核的提炼和升华 [1] 大湾区文化价值与定位 - 大湾区文化价值具备三重文明属性: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前沿阵地、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性转化的试验平台、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价值的对话窗口 [1] - 大湾区不仅是地理概念 更是正在跃升的文化共同体 利用海洋文化优势 三足立鼎 聚力协作 成为中国发展新引擎 [2] - 弘扬大湾区抗战文化是强化内地和港澳青少年爱国教育、共建"人文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论坛组织与背景 - 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 广东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承办 中央政府驻香港、澳门联络办公室宣文部协办 [2] - 论坛从大湾区人文传承、科技创新实践出发 以历史、文化、艺术、技术融合为脉络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共生 [1]
5月26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6 21:57
国内经济与产业动态 - 我国夏粮大规模机收全面展开 冬小麦日机收面积连续3天超过400万亩 [2][15] - 各地持续加力扩围"两新"政策 通过优化流程和服务激发市场活力 释放消费潜力 [3][16] - 高技术产品带动作用增强 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高端制造领域需求增长显著 [17] - 1—4月适老化产品新增2.87万种 总量达21.6万种 助行产品增长最显著(新增6000种) [23] 文化与科技发展 - 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闭幕 6200多家机构参展 展出12万件文化产品 投融资项目4000余个 [21] - "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发布 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电影股份等入选 [22] - 天问二号行星探测任务计划5月29日发射 [4][18] - 天津通过科创平台升级和机制完善 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19] 国际事件与影响 - 以色列计划未来两月控制加沙75%地区 已部署5个师兵力 [5][27] - 美国关税政策民调显示 超半数受访者认为政策负面影响财务状况 69%预计日用品价格上涨 [28] - 欧盟回应美国关税威胁 称将"迅速果断"推进谈判 德国强调欧盟国家团结维护利益 [29] - 法国尼斯变电站火灾致4.5万户停电 疑为蓄意破坏 此前滨海阿尔卑斯省16万用户受影响 [33] 基础设施与建设 - 湖北燕矶长江大桥完成主缆架设 全长26公里 主跨1860米 建成后将强化空陆联运体系 [24]
5月26日周一《新闻联播》要闻25条
快讯· 2025-05-26 20:25
政策与经济发展 - 各地持续加力"两新"政策 释放消费潜力 [9] - 我国高技术产品带动作用增强 [10] - 天津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12] - 1—4月我国适老化产品品种新增2.87万种 [16] 基础设施建设 - 湖北燕矶长江大桥完成主缆架设 [17] 科技与航天 - 天问二号任务计划5月29日实施发射 [11] 文化与产业 -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 [7]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闭幕 [14] - "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发布 [15] 农业与生产 - 我国夏粮大规模机收全面展开 [8]
5月26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新浪财经· 2025-05-26 20:24
国内经济与产业动态 - 我国夏粮大规模机收全面展开 显示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 [8] - 各地持续加力"两新"政策(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 释放消费潜力 [9] - 高技术产品带动作用增强 反映产业结构升级趋势 [10] - 1—4月适老化产品品种新增2.87万种 银发经济供给端持续扩容 [14(3)] - 天津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转型案例突出 [12] 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 - 李强出席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 强化区域经贸合作 [5] - 美媒民调显示美关税政策不得民心 欧盟称准备好推进与美谈判 [16] 科技与重大项目进展 - 天问二号任务计划5月29日实施发射 航天领域持续推进 [11] - 湖北燕矶长江大桥完成主缆架设 基建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14(4)] 文化与产业活动 -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 政策导向明确 [7] - 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闭幕 文化产业交易平台作用显著 [14(1)] - "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发布 行业标杆显现 [14(2)] 国际冲突与安全事件 - 加沙城学校遭袭致超30人死亡 以军计划控制加沙75%地区 [15] - 俄称建立安全区 乌打击俄化工厂 反映俄乌冲突持续 [17(1)] - 也门胡塞武装袭击以色列机场 地区冲突外溢风险加剧 [17(2)]
金融百家|激活演旅融合动能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1:52
演艺经济市场概况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超60% [2] - 演唱会经济形成"以演促旅"新潮流,带动场馆租赁、票务销售、设备供应及餐饮住宿交通等周边产业 [2] - 城市间形成差异化竞争:大城市依赖明星资源吸引游客,小城市依托特色文化打造独特演出 [2] 演旅融合驱动因素 - 消费升级推动精神需求增长,观众追求现场体验、情感共鸣及社交分享价值 [3] - 技术革新赋能行业,数字孪生实现虚拟场地预览,AI算法精准推荐演出内容 [3] - 政府将演艺纳入城市发展规划,通过政策优惠、基建优化及特色IP开发(如"印象"系列、《长恨歌》)推动产业 [4] 行业发展现存问题 - 供需失衡导致热门演出"一票难求",票价体系不合理削弱市场普惠性 [4] - 区域资源分布不均,一线城市集中度高,中小城市演出机会稀缺 [4] - 技术双刃剑效应显现,线上演唱会沉浸感不足,难以替代现场体验 [4] 政策与创新解决方案 - 国家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优化演出审批流程,推行"一次审批全国巡演"机制 [5] - 通过弹性场次、引进国际项目、开发城市"微空间"及5G/VR技术拓展供给形式 [5][6] - 财政补贴降低票价成本,实名制购票打击黄牛,政策引导资源向中小城市倾斜 [6] 行业规范与价值观建设 - 明星需承担社会责任,在作品中融入红色经典与民族元素传递正能量 [6] - 监管部门重构明星评估体系,加强行业监管,管控粉丝不良行为,推动理性追星 [6] 战略定位与发展前景 - 演艺经济被定位为文化强国建设核心引擎,需通过政策与技术创新提升演旅融合质量 [7] - 行业目标成为点亮城市文化名片、促进消费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7]
培养美术英才 奋进高峰之路
人民日报· 2025-05-05 05:52
高质量发展需求 - 文化强国建设中美术事业是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人才作为艺术创新的生力军需从国家战略与艺术规律双重维度培养 [2] - 高校是主要人才培养阵地,九大美术院校在传统学科与新兴领域并进、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方面具有代表性 [2] - 传统美术领域需年轻学子深研笔墨精髓,新兴领域急需复合型人才实现中华美学精神与数字技术融合 [2] 学科与就业结构 - 2024年九大美院新兴学科报考占比61.4%,同比上升4.2% [3] - 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中87.6%青年参展者使用生成式AI技术,32.4%作品实现跨媒介交互 [3] - 2023届毕业生东部就业占比68.4%,西部仅12.5%,数字艺术岗位需求缺口达28% [3] 青年群体发展特征 - 近5年中国美协新增国家级会员中青年占比39.46%,"代表作评审制"入会者创新指数显著高于传统积分制 [4] - 新文艺群体在中国美协会员占比从12.08%提升至19.87%,呈现规模化、网络化特征但面临职称评定难等问题 [4] - 青年创作从"个体表达"转向"家国情怀",跨学科融合从技术应用升华为场景重构 [5] 人才培养机制 - 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累计立项478项,投入5900万元,新文艺群体项目占比45% [7] - 全国青年美展超60%参展者晋升省级美协会员或高校教师,"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已实施5个专项 [8] - 中国美协拟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和人才库,构建"展览+论坛+孵化+传播"立体平台 [8]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经济日报· 2025-04-30 08: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本质的特征 党管宣传和意识形态是长期实践形成的重要原则 [1] -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阶段始终是文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历史证明思想领导是一切领导的基础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转变 文化自信增强和社会凝聚力提升为新时代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把握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前提 也是凝聚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 [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与中华文明在思维范式价值取向上具有高度契合性 [2] -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需把握"两个结合"方法论 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内在机理 [2] 信息化文化治理 - 信息技术革命深刻改变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消费方式 对传统监管治理方式提出新挑战 [3] - 需健全互联网领导管理体制 依法管网治网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提升监管效能 [3] -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把握现代传播规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传播矩阵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 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纽带和国家思想道德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其作为基础工程部署 [4]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教育文化生产等领域 体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4] - 推动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成为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筑牢文化根基 [4]
第一观察|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总书记作出五方面部署
新华社· 2025-04-16 22:57
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被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3]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七个聚焦",其中包含"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 - 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民族复兴大业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 [4] - 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特别是应对互联网领域变革 [4] - 我国网民规模超11亿人,形成全球最大数字社会 [4] - 必须落实党管宣传、意识形态、媒体和互联网原则,提升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4]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 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5] - 提高文化原创能力,用互联网思维改进文化创作生产流程 [5] -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5] 文化建设着眼于人民 - 文化强国的"强"体现在人民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文化修养上 [6] - 近年来文化需求不断释放,供给从"缺不缺"向"好不好"升级 [6] - 需要提升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建设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6] 赓续中华文脉 - 需要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中华文明瑰宝 [8] - 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因子并赋予新时代内涵 [8] - 坚持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8] 提升文化软实力 - 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 [8] - 需要更加主动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 [9] -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效发出中国声音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