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搜索文档
金蝶推查件“神器”,成用户查询快递包裹的首要选择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8 12:52
2010年快递100源于ERP客户物流跟踪需求,金蝶内部孵化,快递100 网站正式上线。2011年快递100 APP正式上线,成为百度框计算快递查询唯一合作伙 伴。快递100怀揣着专注之心,传承金蝶技术基因,专注快递物流数智化15年。 本篇文章将回顾2013年金蝶发布的新闻资讯,同时也回望快递100的实践与传承,以此激励继续在快递物流数智化领域砥砺前行。 【导读】金蝶软件强力打造的杀手级应用快递100,便是这样一款整合全国近百家公司10余万家快递营业网点近百万快递员的信息,可以一键式追踪包裹 行踪的产品。据悉,其与百度网页应用平台合作,在2013年双十一后的查询应用进入爆发式增长,成为用户查询快递包裹的首要选择。 主流电商在双十一购物节创造了超过800 亿元的销售额,也带来了高达数亿件的包裹量。 不过,可以在1秒钟内清空你的购物车,却要等待数天才能把包裹悉数收齐。因此,选择一款高效简洁的快递查询"利器",是忙碌的上班达人追踪"战利 品"的最佳选择。 快递100是全球快递物流一站式「查」「寄」「管」平台、中国快递物流信息云服务领导品牌、国家邮政局定义的「信息汇聚平台」、快递科技 (ExpTech)重新定义者,由 ...
AI浪潮中,谁将盈利突围?
华福证券· 2025-05-06 19:02
方法论 - 采用“宏观叙事→股价驱动→财务筛选”方法论筛选AI浪潮中率先盈利、走出第二波行情的核心标的[4] 宏观叙事 - 技术革命中3类“风口”公司受益,包括上游“卖铲子”、技术新需求、赋能全行业[4][11][27][28] - 产业进展关注普及率和渗透率两个指标,2024年人工智能普及率约40%[29][34] 公司股价 - 技术革命中行情驱动从估值转向盈利,第一波行情由估值驱动,第二波需盈利验证[4][11][37] - 2次技术革命、3类“风口”公司验证了驱动因素转变,多数AI公司已完成估值驱动的第一波行情,英伟达已进入盈利驱动的第二波行情[4][11][41][45][47] 财务视角 - 领先盈利的信号有营收、现金流、预收款项,营收增速多领先净利润增速1个季度,现金流增速多领先1个季度,预收款项增速多领先2个季度[11][51] - 向新技术业务转型和“提前投资”的互联网打法会导致营收信号失灵,前者“毛利率上升”或为转型成功信号,后者“投资”增速<营收增速或为盈利先行信号[51][59][63] 风险提示 - 存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行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降息节奏不及预期、地缘政治等风险[3][72]
雷军曾看好的国产导航之光,为何沦为资本弃子?
搜狐财经· 2025-05-06 11:01
行业格局演变 - 2025年导航软件排行榜显示高德、百度、腾讯稳居前排 [1] - 凯立德曾垄断中国车载导航市场77%份额,现已被边缘化 [5] - 2013年凯立德在后装市场份额达71.1%,2014年仍保持56.6%领先地位 [10][12] - 2014年高德市场份额仅8.1%,四维图新占16% [12] 公司发展历程 - 凯立德成立于1997年,创始人张文星为武汉大学教授 [5] - 2006年成为首家覆盖中国300多个城市的导航电子地图服务商 [7] - 2014年挂牌新三板,年营收突破2亿,净利润5000万,利润率近40% [12] - 2015年净利润从5000万跳水至亏损1600万,2016年亏损扩大至超1亿元 [16] 资本运作 - 2014年雷军旗下公司斥资8400万元购入700万股 [12] - 中国平安以13.5元/股价格注资 [12] - 新三板股价从巅峰22元跌至1.6元 [16] - 2019年公司正式退市 [16] 技术优势与壁垒 - 打造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引擎 [7] - 早期是唯一拥有甲级测绘资质的民营企业 [10] - 5年内陷入12场诉讼,11起与地图版权相关 [19] - 技术落伍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19] 商业模式转型 - 早期采用"装车机收授权费"的"印钞机"模式 [10] - 2015年提出"车联网战略"转型为"超级连接者" [14] - 尝试"硬件+软件"路径,推出电子狗、后视镜等产品 [20] - 未能及时跟进"免费+移动互联网"趋势 [16] 竞争环境变化 - 阿里收购高德,腾讯投资11.73亿元入股四维图新 [12] - 手机地图App崛起,提供免费、实时更新服务 [16] - 高德、百度分别结合阿里和百度生态系统 [18] - 腾讯地图与微信、QQ等社交工具打通 [18] 战略失误 - 忙于IPO准备错失市场竞争时机 [23] - 地图更新需手动操作且收费 [16] - 界面老旧、交互落伍 [16] - 资源分散导致主业受影响 [20]
科技AI系列5:中国在AI应用端的弯道超车
华创证券· 2025-04-27 15:14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端优势或在AI产业发展中延续,有望率先实现AI应用规模化落地,在AI应用层面成本控制与规模化生产能力更具战略价值 [1][10]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科技巨头在应用端形成比较优势 - 中国移动互联网体量全球领先,2024年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用户分别达11.08亿、11.05亿、10.29亿人,虽渗透率低于美国,但移动支付渗透率更高,且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从2013年27.5%升至2024年65.6% [11] - 国内移动互联网下沉市场红利通过技术普惠与商业模式创新激活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口消费潜力,截至2024年3月三线及以下城市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52.6% [2][14] - 中国移动互联网具备快速迭代生态,技术与市场势能共振输出“最优解”,用户“喜新”倾向与完善技术保障促使企业持续创新 [15] -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在应用端反超美国的底层逻辑包括强大数字基建能力、完善移动支付生态、创新技术转化路径 [3][19][20] AI革命渐进,中国在应用端具备优势 - 中美人工智能整体差距加速收敛,24年下半年至今中国AI模型崛起,DeepSeek - R1智能指数接近OpenAI - o3,两款产品位居全球AI大模型前10名 [25] - 进入AI时代,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有望延续应用端优势,依托数据资产、迭代能力和技术转化机制走出商业化道路,国内AI应用渗透率显著提升 [4][29] - 中国低成本和规模化优势有望在AI时代推动生产力提升,在制造业等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为美国1/5,贡献全球35.4%工业产出 [5][30] - 中国AI技术产业化跨行业加速渗透,从单点技术应用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演进,融入实体经济各领域 [33]
小米雷军的投资往事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3-05 11:40
雷军的投资策略与案例 - 雷军在创立小米前已有多年个人天使投资经验 投出多个百倍千倍回报项目 [1] - 2005年雷军刚卖掉卓越网 开始个人天使投资 重点关注移动互联网领域 [5] - 投资逻辑强调团队重要性 在UC案例中要求俞永福加入CEO才投资 [5][9] - 在猎豹案例中主动寻找被竞争对手排挤的人才傅盛 形成战略对抗 [22][23] - 擅长资源整合 撮合可牛影像与金山安全业务合并成立猎豹移动 [23] - 具有敏锐商业嗅觉 在3Q大战后引入腾讯入股金山 [26] UC浏览器案例 - 2004年何小鹏创立UC优视 主打产品UC浏览器 [2] - 2005年联想投资副总裁俞永福(29岁)接触项目但未通过投决 [2] - 俞永福个人协助UC融资 引荐雷军 [3][4] - 雷军以400万元人民币首轮投资UC 其中200万来自雷军 另200万版本存疑 [10][11] - 交易条件为俞永福出任CEO 最终UC以43亿美元出售给阿里 [5][6] - 存在不同版本叙事 包括酒吧谈判等细节 [7][8] 猎豹移动案例 - 傅盛30岁时离开360 因开发安全卫士功高盖主与周鸿祎关系恶化 [16] - 雷军看中其技术能力 主动邀请创业并承诺投资 [22][23] - 傅盛创立可牛影像 后与金山安全业务合并成立猎豹移动 [23] - 猎豹避开与360直接竞争 专注海外市场 2014年纽交所上市 [24] - 周鸿祎曾试图阻止雷军投资傅盛 未果 [26] 雷军的商业特质 - 具备长期行业洞察力 持续关注移动互联网领域 [5] - 善于识别和重用被低估的人才 如俞永福和傅盛 [5][22] - 擅长战略布局 通过投资构建对抗竞争对手的联盟 [26] - 资源整合能力突出 促成多项关键业务合并 [23] - 个人形象与商业智慧形成独特企业家IP [29]
中金:增强版2013?
中金点睛· 2025-03-05 07:33
近期A股市场风格与2013年对比 - 2025年1月DeepSeek-R1发布引发全球关注,我国AI研发突破至世界前沿,开源特性促进多领域AI开发 [2] - 春节后(2.5-2.28)科技成长板块领涨,创业板指涨5.2%,科创50涨13.0%,计算机(+16.3%)、电子(+8.3%)、传媒(+6.1%)涨幅居前,上证指数及沪深300仅涨2% [2] - 当前市场结构性特征与2013年相似,均呈现科技成长主导、传统板块滞涨的分化格局 [2] 2013年行情复盘 行情与产业趋势 - 2013年万得全A指数涨5.4%,沪深300跌7.6%,创业板指暴涨82.7%,创业板50涨96.4%,中证TMT指数涨65.0% [3][7] - 移动互联网驱动TMT行业领涨,传媒、计算机、电子、通信涨幅居前,手机网民数同比增19.1%,手游用户数同比增192.1% [3][8] - 全球新兴技术如大数据、3D打印、新能源汽车等初现潜力,但国内企业尚未占据领先地位 [8] 宏观与政策环境 - 2013年GDP增速7.8%,CPI处于2.0%-3.2%,PPI持续负增长(最低-2.9%),地产处于上行周期 [11][12] - 货币政策平稳,无降准降息,十年国债利率上升100bp至4.6%,6月和12月出现"钱荒" [12][19] - 产业政策强调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出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等文件 [12] 当前市场与2013年异同 相似点 - 科技成长风格占优的共性特征:低增长低通胀环境、流动性宽松、明显产业趋势(如AI替代移动互联网) [24] - 资本市场政策均支持科创企业,2025年"科创十六条"等改革措施对标2013年并购重组政策 [27] 差异点 - 宏观经济:2025年局部消费和一线地产现改善迹象,2013年处于增速下行压力阶段 [25] - 政策空间:2025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财政发力空间大于2013年 [25][27] - 产业地位:2025年中国在AI、新能源等领域已全球领先,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42.8%(2011年仅20.3%) [28] - 流动性:2025年无风险利率处历史低位,换手率超3%(2013年低于2.6%),好于2013年紧缩环境 [29] 市场展望 - 预计2025年A股整体表现优于2013年,科技成长风格中短期(3-6个月)延续,但分化程度或弱于2013年 [31] - TMT板块景气度占优,AI、半导体等领域盈利增速或高于整体市场 [29] - 当前科技成长估值处于中等偏低水平,DeepSeek开源效应或进一步催升估值 [30]
策略周报:两次科技大周期的对比和启示-20250319
国海证券· 2025-02-17 11:40
报告核心观点 - DeepSeek带动中国科技资产重估,2023年以来AI科技周期和2009 - 2015年移动互联网周期有可比性,当前科技股基本面偏弱、外部环境复杂、分化或更大、交易过热阈值提升,对标上轮涨幅TMT整体还有空间,估值修复基本到位,后续业绩兑现的细分领域上涨空间更大 [1][2][3] 分组1:本轮科技行情对比2009 - 2015年的相似之处 - 两轮TMT周期超额收益均由关键技术突破驱动,宏观经济环境均为基本面偏弱、流动性较好 [10] - 2009 - 2015年TMT板块超额收益背后是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提升,带来通信技术、硬件设备及应用生态爆发,如3G/4G技术进步、iPhone 4带动消费电子产业链、应用从工具型走向生态型平台 [10][11] - 2022年11月至今AI + 行情源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春节后TMT板块爆发源于国产科技和文化内容“破围”,如DeepSeek、《哪吒之魔童闹海》 [12] - 两轮行情宏观背景均为“基本面偏弱 + 宽松流动性”组合,利于TMT行情发酵 [14] 分组2:当前科技行情对比2009 - 2015年的不同之处 - 当前业绩基本面不同,2009 - 2015年TMT细分板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均值较高,2023年开启的AI科技产业周期对TMT业绩辐射效应不明显 [29][30][31] - 估值提升幅度可能不同,本轮受货币政策和产业周期影响,预计更趋理性和稳健,货币政策更精准定向,产业周期更注重技术融合创新但更分化复杂 [34][36][44] - 交易层面过热阈值可能不同,本轮TMT行情成交热度有上行空间,市场情绪阈值长期提升 [45] 分组3:对标2009 - 2015年科技行情,本轮上涨空间 - 对标2009 - 2015年科技行情,当前TMT仍有可观上升空间,后续或有70%以上整体上涨空间,估值修复基本到位,后续增长依赖业绩兑现 [49] - 细分来看,TMT子板块潜在增长空间乐观,除通信外其余子板块有80% - 140%不等上涨空间,通信板块也可能有上行空间 [50]
对谈汪华:AI 有 50% 几率成就十倍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 42章经
42章经· 2024-08-11 22:30
核心观点 - 汪华认为AI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交互层革命(类似移动互联网量级)、广义自动化(10倍于移动互联网机会)、AGI(超越历史级别的变革)[2][3][4] - 当前AI技术成熟度相当于2010年移动互联网水平,但市场预期已提前透支至2014-2015年状态[2] - AI与移动互联网关键差异在于:AI具备广义自动化能力,能重构工作流和商业业态,而移动互联网主要扩展新场景[4] - 最佳AI创业窗口期为未来几个月,预计2024年上半年GPT-4级别模型推理成本将降至几毛钱/百万token[4] AI发展阶段预测 - **第一阶段(交互层革命)**:重塑前端交互,提升工作效率几十个百分点至数倍,100%可实现[2] - **第二阶段(广义自动化)**:解决复杂指令遵循和长周期任务执行,实现物理世界自动化,50%概率3-4年内实现[3] - **第三阶段(AGI)**:超越历史所有技术变革,但基于现有transformer架构高概率无法实现[3] AI发展路线图 - 商业化路径预测:2B方向→生产力工具→大用户量工具→图文级社交娱乐→多媒体娱乐与商业重构[3] - 与移动互联网差异:因推理成本限制,优先发展付费意愿强的生产力工具而非高流量应用[3] - 典型应用场景:当前ChatGPT人均日使用时长7-8分钟,而AI社交产品可达150分钟[3] 投资策略分析 - 技术迭代仍在持续,需同时关注多模态等底层技术和应用层创新[5] - 创始人能力在AI投资中比移动互联网时期更重要,因业务转型概率更高(如王兴从团购转向美团)[4] - 先发优势体现在数据积累、流量获取和融资便利性三方面[4] - 大厂早期优势明显,但中后期创业公司机会更多,尤其在合规敏感领域[5] 行业生态格局 - 模型产业链:小公司倾向闭源/第三方模型,中大型公司采用开源模型,亿级DAU应用需定制化模型[4] - 应用形态变革:任务将按用户需求重构,垂直平台进一步分食搜索等传统功能[4] - 中国市场特殊性:人民币基金主导导致更追求确定性回报,与美元基金风格形成对比[6] 历史经验对比 - 移动互联网认知偏差:静态思维(忽视硬件演进)、运营商主导论、缺乏耐心是三大认知障碍[2] - 技术采纳曲线:移动互联网达成共识耗时5年(2008-2013),AI仅用1年即达共识[2] - 产品迭代规律:移动互联网原生应用(如抖音)需6-7年探索期(2009-2015)[2]
蜂助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5-10 20:48
发行信息 - 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为4240.00万股,占发行后股份总数的25%,发行后总股本为16958.40万股[7][38] - 每股面值为1.00元,每股发行价格为23.80元/股,发行市盈率为34.71倍,发行市净率为2.62倍[7][38][39] - 募集资金总额为100912.00万元,净额为89599.78万元[39] - 发行费用总额为11312.22万元[39] 业绩数据 - 报告期内,通用流量、视频权益融合及分发运营服务收入合计占营收比重分别为76.92%、74.21%和74.95%[25][85] - 2018 - 2022年通用流量运营业务收入同比变化分别为 - 54.10%、28.32%、20.50%、82.20%、48.41%[26][86] - 报告期内视频权益融合运营服务收入分别为13019.93万元、12508.46万元和10060.28万元[27][87] - 报告期内分发运营业务收入分别为8150.76万元、8430.56万元和8122.29万元[28][88]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565.72万元、 - 5217.54万元和 - 12108.93万元[31][96]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21681.59万元、29713.48万元和45838.61万元,占期末总资产比例分别为35.83%、33.20%和40.72%[32][97] - 最近三年(2020 - 2022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714.49万元、3439.56万元和3826.63万元,累计9980.67万元[67] - 最近三年(2020 - 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0438.42万元、71492.71万元和87854.88万元,复合增长率31.98%[67] - 2022 - 2020年资产总额分别为112556.49万元、89510.12万元和60517.53万元[68] - 2022 - 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12505.64万元、10537.67万元和8477.59万元[68] - 2023年一季度预计营业收入18851.54 - 23040.7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98% - 36.87%[71] - 2023年一季度预计净利润2580.15 - 3153.5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9% - 26.98%[71] - 2021 - 2022年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10160.14万元和11629.16万元,累计21789.30万元[73] 公司架构 - 公司控股80%子公司为广东悦伍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5] - 公司全资子公司有广州零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助蜂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15] - 公司参股公司有北京蜂助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迪讯飞科技有限公司等[15] - 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有海峡创新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赣州蜂助手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州诺为特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5] 技术与产品 -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拥有33项发明专利,245项软件著作权[62] - 公司与腾讯联合推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CPE机顶盒产品[55] - 公司将服务接入成本从7人天降低到1人天内[60] 未来展望 - 募集资金用于数字化虚拟产品综合服务云平台建设等5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39] 风险提示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安全运营、资金短缺、应收账款坏账、法律等风险[29][30][31][32][34] - 行业技术发展和模式创新活跃,把握偏差或研发不及时影响市场份额和经营能力[23] - 向物联网应用领域延伸业务把握不当,影响竞争力和业绩成长性[23] - 业务平台需技术升级迭代,不能跟进技术趋势面临被赶超等风险[24] 股权变动 - 2017 - 2019年多次增资、股份转让、送转股及对赌协议相关变动[119][121][128][130][134][136][138][140][142][146][148][150][152][154][156][158][160][162][164][166][167][170][172][173][174][175][176][177][179][181][183][184][186][187][189][193][195][196][198]
蜂助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4-20 20:42
发行信息 - 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为4240.00万股,占发行后股份总数的25%,发行后总股本为16958.40万股[8][39]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5月5日[8] - 拟上市板块为深交所创业板,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光大证券[8] 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80%子公司为广东悦伍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6] - 汉鼎信息、海峡创新等系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16] 业务风险 - 行业技术和模式创新活跃,把握变革方向偏差或研发不及时影响经营[24] - 业务向物联网延伸把握不当,影响竞争力和业绩[24] - 业务平台技术升级不及时,面临被赶超或技术替代风险[25]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0438.42万元、71492.71万元和87854.88万元,复合增长率31.98%[71] - 2022年净利润12505.64万元,归母净利润12629.74万元[73] - 预计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8851.54 - 23040.77万元,同比增长11.98% - 36.87%[75][76] 现金流与资产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565.72万元、 - 5217.54万元和 - 12108.93万元[32]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21681.59万元、29713.48万元和45838.6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35.83%、33.20%和40.72%[33] - 2022年末资产总额112556.49万元,归母权益64413.33万元,资产负债率41.13%[72][73] 研发情况 - 2020 - 2022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714.49万元、3439.56万元和3826.63万元,累计9980.67万元[71] - 报告期内物联网业务研发投入共计4414.86万元[95] 业务合作 - 主要客户包括中国银行、中国移动、华为等,主要供应商包括爱奇艺、优酷、芒果等[58] - 与三大运营商建立直接合作关系,是多家视频商授权代理商[60] - 与腾讯联合推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CPE机顶盒产品[60] 资质情况 - 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工信部)有效期至2027.12.06[34] - 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东省通信管理局)有效期至2027.07.24[34] - 取得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有效期至2025.04.28[35] 历史变更 - 2015年9月24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122] - 2018年4月25日起股票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131] 对赌协议 - 2018 - 2019年与兰平一号、南方媒体基金签署对赌协议,2020年7月1日终止特殊条款[174][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