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

搜索文档
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4月报 | 广东春耕科技赋能新实践:多维度护航稳粮保供
南方农村报· 2025-05-30 20:31
农业科技赋能春耕生产 - 全省围绕"稳粮保供"核心目标,以农业科技为驱动力,构建覆盖生产全链条的春耕保障体系 [25][26][27][28][29][30][31] - 通过科技特派员下沉服务、机械化技术推广、绿色农业实践、产业协同联动等创新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1][32][33][34] - 广州、韶关、东莞等多地通过科技赋能与机制优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32][33][34] 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 - 全省以"需求导向、精准服务"为原则,推动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 [35][36] - 构建覆盖选种、种植、管护到采收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37] - 广州市累计出动农业科技特派员3434人次,开展技术服务853次,解决技术需求1292项 [38][39] - 清远市引入抗病品种筛选、无人机飞防等新技术,推动丝苗米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 [43][44][45]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 重点推广水稻插秧、收割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 [50][51][52] - 韶关市通过高速插秧机作业展示,预计可增产15%以上,机收损失率从3%降至1.5% [53][54][55][56][57][58][59][60][61] - 东莞市引入新型插秧机后单机日作业量达40亩,较人工插秧效率提升30倍 [62][63][64][65] 绿色农业实践 - 汕尾市建立"病虫侦察—精准施药—生态调控"三位一体防控模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以上 [66][67][68][69][70] - 汕头市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专项指导,将氮肥使用量降低20% [71][72][73][74][75][76] 特色产业赋能 - 桥头镇优化粉葛留蔓、引蔓技术,使单株产量提高12%,并开发葛粉深加工产品,推动产值增长25% [84][85][86][87] - 道滘镇卓越花卉公司引入朱顶红花期调控技术,实现反季节开花,产品单价提升40%,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103][104][105]
研判2025!中国作物秸秆肥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集中度较低[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9 09:53
作物秸秆肥市场概述 - 作物秸秆肥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转化为有机肥料,具有改良土壤、提供养分的功能 [1] - 秸秆有机组成主要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矿物质含量以钾、钙、硅为主,氮、磷含量因作物种类而异,豆科作物含氮较多,禾本科作物含钾较多 [1][2] - 产品分类包括单一作物秸秆肥与混合作物秸秆肥,以及固体型、液体型与复合型三种形态 [2] 市场政策环境 - 2023-2025年国家密集出台《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等12项政策,明确要求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至86%以上,并健全收储运体系 [4][6] - 政策重点支持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五化利用,推广科学还田技术,开发配套生物菌剂等产品 [6] - 2024年国务院提出构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在长江、黄河流域实施污染治理项目,强化秸秆禁烧管控 [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2024年我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9.94亿吨(+1.3%),其中玉米杆3.41亿吨、稻草2.22亿吨、麦杆1.75亿吨,提供充足原料 [9] - 中游:产品均价744元/吨,2024年市场规模164.42亿元,需求量2210万吨 [13] - 下游:粮食作物应用占比超50%,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11932万公顷(+35万公顷),玉米、大豆分别增至4474/1033万公顷 [11]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小而散"特点,代表企业包括安徽瑞驰兰德、秸秆控股集团、根力多生物科技等7家,集中分布于北京、河北、山东 [15] - 西安秦衡生态科技专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提供耕地质量提升解决方案 [17] - 山东泉林嘉有年产60万吨黄腐酸产品,开发五大系列功能肥料 [19] 发展趋势 - 产品创新:开发生物有机肥、复合肥等新型功能肥料,满足差异化需求 [21] - 产业链优化:建立高效收储体系,采用环保生产工艺,强化品牌服务 [21] - 政策驱动:秸秆科学还田技术推广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将持续扩大市场需求 [6][21]
河南西峡:“博士后小院”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环球网· 2025-05-22 15:48
中药制药及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 - 西峡县聚焦"中药制药及绿色食品"百亿级产业链群发展需求,整合科研平台推动科技人才与绿色产业深度耦合[1] - 组建中药制药、绿色食品2大产业链博士团,助力40余家重点企业完成科研攻关,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30家[2] - 成功推动菊芋菊粉生产项目等11个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突破并投产,新选育河南省名优果木新品种2个[5] 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 - 搭建"博士后小院"科研平台,柔性引进11位博士入驻,编制27项项目需求、91项人才需求、127项技术需求清单[2] - 实施"企业点单—博士后小院派单—博士接单—企业评单"闭环机制,靶向解决产业链重大个性难题[5] - 仲景食品"香菇调味料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孙宝国院士团队支持[5] 人才培训与产业赋能 - 开设"小院博士讲堂",采用"博士导师+农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三级帮带模式,培养农业技术人才220余人[6] - 辐射带动新增农村"三产融合"实用人才2700余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30家[6] - 推动县域发展网店和电子商务企业超2500家[6]
中国心连心化肥:一季度营收增长1.7%至58.46亿元 核心产品销量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20:22
一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一季度实现收入58.46亿元,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2.4% [1] - 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减少30.03%,但环比扭亏(去年第四季亏损7464万元) [1] - 整体毛利率环比上升近3个百分点至14% [1] 业务板块收入结构 - 化肥板块收入30.9亿元,占总收入53%,是最大收益来源 [1] - 化工板块收入24.6亿元,占比42% [1] - 其他板块收入2.9亿元,占比5% [1] 产品与市场动态 - 尿素价格3月快速反弹,带动下游产品价格回升 [1] - 复合肥销量环比增6%,售价环比增9%,毛利率环比升2个百分点 [2] - 腐植酸产品毛利率达25% [2] - 甲醇产品收入持续增长,带动化工板块业绩提升 [2] 产能扩张计划 - 江西九江60万吨合成氨、120万吨缓控释肥项目预计2025年Q3投产 [2] - 新疆准东32万吨三聚氰胺、50万吨高效复合肥项目预计2026年底投产 [2] - 广西贵港120万吨合成氨项目计划2027年上半年投产 [2]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国际钾肥与粮食价格或上涨,国内农业向精准化转型推动高效肥需求 [3] - 尿素出口逐步放开有望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3] - 公司定位升级为"中国高效用肥倡导者",聚焦功能化、定制化、差异化策略 [3] - 第二季度环保政策升级将加速行业格局重构,水溶肥、控释肥等高效肥需求增长 [3]
“黑土粮仓”春耕忙——吉林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5-05-17 16:15
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 吉林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统筹发展科技农业 绿色农业 质量农业 品牌农业 [3] - 吉林省围绕"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 坚持"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发力良田建设 推进科技创新应用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3]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表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 吉林要打好良田基础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7] 盐碱地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吉林省近年实施100余个盐碱地治理项目 新增耕地80余万亩 可实现粮食年增产近10亿斤 [7] - 2025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预计超过9000万亩 力争年内新增和改善水田17.8万亩 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 推广保护性耕作4000万亩 [13] - 公主岭市利用国债项目加快兴建高标准农田 修缮6公里沟渠 铺设4.2公里机耕路 [11] 智慧农业与科技创新 - 吉林省开展数智赋能大田作物单产提升试点示范建设 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智化转型升级 [16] - 吉林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94.7% 已建立智慧农场60个 将加快6个省级育种创新平台建设 [18] - 吉林省通过"吉农云"平台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数字村" 实现农田管理"天上看 云里算 掌上管" [18] 绿色农业与生态种养 - 吉林省已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余个 覆盖400余万亩耕地 [20][22] - 大安市联合乡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开展生态种养 产出高品质大米的同时收获稻田蟹 稻田鱼 稻田鸭 [24] - 梨树县青堆子村应用秸秆还田 测土配方施肥等黑土地保护技术 并利用牛粪堆沤发酵成粪肥还田 [22] 企业参与与产业升级 - 中化环境修复(吉林)有限公司参与盐碱地治理项目 2025年有6万余亩盐碱地改造和低产田改善计划 [9] - 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稻渔综合种养 建起现代化水稻加工厂并注册品牌 延伸产业链条 [24] - 吉林省将创建省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园区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县乡布局 [24]
恒兴新材: 关于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13 16:22
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 - 公司于2025年5月13日通过上证路演中心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采用网络互动形式与投资者交流 [1] - 参会高管包括董事长张千、总经理王恒秀、董事会秘书吴叶、财务总监周红云及独立董事鲍旭锋 [2] - 会议前通过官网邮箱和路演平台提前征集投资者问题 [2] 战略布局与业务发展 - 通过战略投资依诺基科布局合成生物领域,合作方向包括技术研发、产品应用拓展及市场推广 [2] - 农业板块聚焦绿色农药中间体升级,计划拓展产业链合作如农药制剂企业战略联盟 [2] - 2024年开展10余项自主研发项目,覆盖电子化学品、高端环保溶剂、香精香料等领域 [4] - 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近10项研发项目,聚焦绿色合成技术、分离技术等关键技术突破 [4] 财务表现与分红政策 - 2025年一季度业绩环比增长主因包括新市场开拓、客户合作深化及供应链稳定性 [3] - 2024年度分红方案为每股派现0.125元,分红比例达73.69% [2] - 未来将延续高分红政策,遵守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指引 [3] 行业政策与竞争壁垒 - 行业受《"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推动,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5][6] - 技术优势体现在自主研发平台建设、工艺技术提升及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 [4][6] - 核心竞争壁垒包括规模化高端产品生产能力及绿色化生产经营战略 [6]
一场春播现场会背后的绿色之变
新华社· 2025-04-27 10:41
农业技术创新 - 无膜浅埋滴灌技术节省地膜成本并解决残膜污染问题,滴灌带埋入耕地表面以下约5厘米,保墒效果显著[1] -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将种植密度从每亩四五千株提升至7000株,水肥用量减少但亩均增产300公斤[2] - 北斗导航精量播种装置实现玉米种子精准播种,植株排列整齐增加透气性[3] 智能农业设备应用 - 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通过土壤水肥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控制系统实时调整水肥配比[3] - 装备北斗导航精量播种装置的播种机实现自动化精准作业,提升播种效率[3][4] 技术推广与效益 -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上手容易且综合效益明显,农民计划采用该技术实现"吨粮田"目标[2] - 当地计划大面积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并扩大北斗导航精量播种和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应用[5] - 无膜浅埋滴灌技术从试验转向大规模推广,绿色农业意识逐渐普及[5] 行业活动与参与 - 近200人参与的春播现场会展示新设备新技术,包括无膜浅埋滴灌、北斗导航播种等[5] - 农民和专家互动频繁,现场演示和讲解促进技术传播[1][3][6]
振兴“川字号”乡村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4-22 06:10
农业产量与收入增长 - 全省粮食总产量达726.8亿斤 亩产达378.2公斤 均创历史新高 [1] - 生猪出栏量达6149.6万头 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1]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6.6% 高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 [1] 特色产业发展 - 蒲江县柑橘总投产面积44.5万亩 产量约103万吨 产值达72.82亿元 [2] - 蒲江实施"两个替代"工程 有机肥使用覆盖率超75% 绿色防控覆盖率超70% 农产品均价较传统种植高出30%以上 [3] - 米易县采用"稻菜轮作"模式 每亩产出稻谷2000斤 蔬菜20000斤 亩均收益达4万余元 最高达8万元 [4] - 眉山市泡菜产业综合产值达225亿元 培育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6] 产业集群建设 - 四川规划"1+1+8"特色农业产业 包括畜牧万亿元产业 粮油5000亿元级产业 及8个千亿元级产业 [6] - 绵阳市年提供优质种猪30万头 培育百亿元级"链主"企业2家 十亿元级企业5家 [8] - 宜宾市茶园面积达130万亩 干茶产量11.45万吨 计划新增精制茶产能1.2万吨 新茶饮产能5万吨 [8] 产业链整合模式 - 建立"加工企业+农户"直采型 "企业+基地+农户"流转聘用型 "企业+中间组织+农户"订单合作型等5种利益联结模式 [9] - 东坡区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每亩支付400-500元租金 单个蔬菜栽培季节解决务工约5000人次 带动增收90万元以上 [10] - 李记酱菜公司与5000多农户签订订单 收购价高于市场价 2024年初收购10万吨 帮助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 [10] 农民增收机制 - 两河村农民通过水果销售 村集体企业务工 冷库分红三种方式增收 近两年分红400多万元 [11] - 驼峰菌业年产量2.2万吨 吸引200多名当地农民务工 月工资3000多元 [11] - 全省培育114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104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户均增收近1.7万元 [11] 产业融合与加工能力 - 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15个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 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1个 [12] - 主导产业新增农民就业岗位60.3万个 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万元 [12] - 全省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69% 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1080亿元 接待5.2亿人次 [12] - 青神县果园托管模式带动参与农户户均增收约15000元 [12]
“蔬”香山东, “齐鲁农超”交出品质新答卷
齐鲁晚报网· 2025-04-13 11:39
展会概况 -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于4月12日在兰陵启幕,汇集十六市商家参展,百余家企业携千款单品亮相[1] - 展会展示山东特色农产品包括沂蒙大樱桃、济南有机蔬菜、淄博牛肉干、黄河口烤虾、济宁陈宜斗蜂蜜等[1] 参展产品亮点 - 沂蒙公社山楂制品搭配创意文案吸引消费者争相购买[3] - 枣庄美果来石榴汁提供"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体验[3] - 乳山生蚝肉质肥美,体积超过手掌大小[3] - 聊城赵庄花生米采用独家脱油技术,体现乡村振兴成果[3] - 食域滨州展位鸭梨汁清甜沁心,盐田脆虾酥脆可口[3] - 菏泽撒子因金黄酥脆特性,拆封即被抢购一空[3] 消费者反馈 - 游客评价展会实现"一站式吃遍山东"体验[6] - 德州永盛斋扒鸡因十六味香辛料烹制和溯源码设计获消费者认可[6] 平台运营模式 - "齐鲁农超"采用"绿色+体验"双轮驱动模式,展示农业绿色发展成果并通过场景化营销赋能传统农产品[6] - 平台将持续搭建"好品山东"产销对接体系[6] 商家收益 - 青岛参展商通过展会开拓白玉黄瓜新销售渠道[8] - 斯伯顿品牌创新研发日照绿茶啤酒,开辟茶叶衍生产品新赛道[8] - 展会覆盖沂蒙山区生态种植基地至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试验田等多元化产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