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

搜索文档
长沙市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活动举行
长沙晚报· 2025-06-22 09:02
土地保护与利用 - 长沙市2024年度耕地面积总量309.55万亩,稳固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 - 长沙市将122宗1万余亩低效用地认定入库并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2] - 望城区大泽湖湿地公园以农耕文化为笔绘就城市田园共生新画卷 [2] - 长沙县"我在开慧有丘田"项目让千年农耕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焕新 [2] - 浏阳经开区"三生融合"项目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打造产城协同发展的产业社区 [2] 低效用地盘活 - 望城经开区近三年盘活40余个项目共计2079亩低效用地 [4] - 长沙市紧抓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机遇实现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向赋能 [2] 农耕文化与智慧监管 -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从传统、近代、当代三个维度解析土地与湖湘大地共生的故事 [3] - 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村级田长以智慧农场为样本解码耕地保护背后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逻辑 [3] - 从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到"天空地网"的智慧监管展现现代耕地保护创新 [3]
认定一批 恢复一批 置换一批 实事求是恢复占用耕地
经济日报· 2025-06-21 05:59
耕地保护政策调整 - 自然资源部针对历史占用耕地种树种果种茶造成的耕地流失问题,提出"认定一批""恢复一批""置换一批"的分类处置方式,并强调要给足合理过渡期 [1] - 占用耕地发展种树种果种茶项目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急于恢复可能导致地方失去增收产业甚至返贫风险 [1] - "认定一批"指对耕作层良好、符合标准的耕地严格保护,"恢复一批"指对易于恢复的耕地分阶段恢复,"置换一批"指对不适宜恢复的耕地有序退出并置换适宜地块 [1] 永久基本农田管理改革 - 针对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刚性有余、弹性不足"问题,自然资源部正研究起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 [2] - 新办法将以布局优化为目标,建立"优进劣出"机制,推进永久基本农田更加集中连片,提高优质耕地比例 [2] - 自然资源部将加快推动该办法出台 [2] 耕地保护成效 - 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我国保住了优质耕地资源,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1] - 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有效遏制了非农建设对耕地的无序占用,限制了城市扩张 [1]
湖南城步铁腕护耕地保粮安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11:19
耕地保护成效 - 过去五年新增耕地3589亩,其中恢复耕地3183.2亩,补充耕地项目新增405.8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增850亩 [1] - 2023至2024年安装147个高清摄像头构建"铁塔哨兵"监测系统,覆盖约80%耕地面积 [4][5] - 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田长责任体系,实现耕地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7] 耕地保护措施 - 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节点开展多渠道宣传,包括发放资料、流动宣传车、新媒体短视频等形式 [1][4] - 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铁塔监测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全天候动态监控 [4][5] -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灌溉排水和田间道路设施提升耕地质量 [7] 耕地保护机制 - 建立严格执法监管机制,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4] -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挖掘耕地后备资源,严格把控补充耕地质量 [7] - 构建耕地保护信息化体系,实现违法违规占用情况的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 [5]
重磅预告!广东省纪念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会场活动即将启幕
南方农村报· 2025-06-19 09:04
活动概述 - 广东省纪念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会场活动将于6月25日在广州图书馆举办,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7][26][28] - 活动将构建"1+N"立体化体系,包括1场主会场宣传和联动全省地市主场活动 [25][26] - 活动内容包括发布宣传视频、展示耕地保护全景大事件、解读政策及推介典型案例 [29][30] 广东耕地保护成果 - 广东以占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全国8.9%的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 [15][16] - 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4年实现耕地净增加 [17] - 创新构建覆盖全省的"田长制"网格化管理体系 [18][37] - 划定164个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探索"生态补偿""林耕置换"等创新路径 [19][20] 活动亮点内容 - 设置"广东耕地保护全景展",包含"卓粤·自然""粤治有方""智耕未来""镜观耕地"等主题展区 [42][46][48][51] - 展示全省及21个地市耕地保有量数据及整治成果 [47] - 设置AI数字人互动区、科普体验区及趣味互动游戏 [43][54] - 特别设置耕地认保光荣榜及行动专栏,引导公众参与 [55][56] 政策背景 - 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要求 [12][13] - 全面落实《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 [24] - 推动构建"良田集中、村庄优化、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 [3][4]
83个黑土地重点保护县地表基质调查完成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6 10:13
黑土地的边界长期缺乏统一标准。本次调查根据"黑土层厚度≥20厘米、有机质含量≥15克/千克"的指 标,首次实现黑土地资源"量化认定",圈定黑土地分布面积38.75万平方千米,约占调查面积的94%。调 查还发现,项目区地下5米~50米深度范围内分布着厚度大于20厘米的多层黑土,有机质含量为15克/千 克~77.5克/千克。这一发现,为研究黑土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新的科学材料与视角。 基于地表基质层构型与黑土层结构特征,项目团队构建了包含地表基质本底、黑土层性状、侵蚀情况等 指标的稳定性评价模型,划分出稳定区、较稳定区、潜在不稳定区与退化区;构建了以土壤厚度、有机 质含量、氮磷钾养分、容重等为核心指标的综合质量评价模型。调查结果显示,项目区黑土地稳定与较 稳定区占比达86.34%,1.35万平方千米面临显著退化风险;黑土地中等及以上质量面积占比高达 88.66%。不同类型退化与地表基质层结构高度耦合。如:土+沙构型区易沙化、黏土+粉沙构型区易盐 近日,覆盖我国东北83个黑土地重点保护县的地表基质调查任务完成,成为全国首个结题的地表基质调 查二级项目。这项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工作,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 ...
恢复被毁耕地 追究相关责任(反馈)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52
500多亩撂荒耕地全部复垦 对于山西黎城县因农业园项目烂尾导致数百亩耕地被撂荒问题,经核查,该"农业园项目"为长治多源生 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1年取得批复、备案等手续的农业示范区项目,总占地面积763.42亩,其中耕地 741.0亩(永久基本农田655.49亩),滩涂22.42亩。2024年10月,多源公司拆除时,项目区硬化地面、 大棚地基等未全部拆除,建筑垃圾仍在原地堆放,导致耕地未及时清理复垦。 报道刊发后,黎城县委在4月21日立即召开县委专题会议。当天下午,6个工程队开始24小时作业,快速 整改复垦。 日前,记者在回访现场看到,群众反映的500多亩撂荒耕地已经全部复垦,建筑垃圾悉数运走,土层厚 度均在90厘米左右,现场正引入水管浇灌土地进行增墒保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对园区 涉及的土地采取集体流转的方式,土地流转费仍由县政府和企业共同负担,今年租金目前已经发放到 位。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水利设施、选择合适作物,重新选择开发主体。 4月21日,本报"读者来信"版刊登稿件《毁坏的耕地亟待恢复》,报道了山西黎城县、河南太康县、云 南个旧市三地农民反映的耕地被毁问题。对此,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按照国 ...
湖北利川局开展专题培训助力提升执法效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3 10:14
卫片执法业务培训 - 湖北省利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卫片执法业务专题培训,相关股室、乡镇执法人员参训,旨在强化业务能力建设[1] - 行业专家围绕卫片执法核心业务授课,解读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依据与政策要求[1] - 聚焦卫片执法图斑判定规则,从合法性认定到特殊情形处置进行全流程解析,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违法事实认定及整改要点[1] 培训核心目标与措施 - 培训以"守红线、强监管、促规范"为目标,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学习体系[2] - 在耕地保护领域,明确将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作为"生命线",对违法用地实行"一案一策"分类处置,推动问题图斑清零[2] - 强化执法数据深度分析,建立动态研判机制精准锁定违法线索,对重点区域高频次巡查以提高效率[2] - 践行"柔性执法"理念,主动介入化解矛盾,实现执法零舆情、零争议[2] - 实行"动土必问"涉土会商机制,要求自然资源部门参与项目动土前核查,从源头杜绝违规建设[2] 培训成效与后续计划 - 参训人员与业务骨干针对土地用途变更判定、矿产合规开采等难点展开研讨,形成可复制的执法操作指南[3] - 基层执法人员反馈培训内容直击痛点,新机制落地路径讲解增强执法信心[3] - 利川局计划持续深化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立体化监管体系[3]
总台与自然资源部合作打造系列融媒体节目,首推《自然中国》
新浪财经· 2025-06-08 10:03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 自然资源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 [1][3] - 双方将在主题宣传、媒体融合、国际传播等领域建立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4][5] - 合作内容包括打造系列融媒体节目、开展自然资源公益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等 [5] 《自然中国》节目内容 - 《自然中国》聚焦海洋强国建设、耕地保护、找矿突破、生态保护修复成果 [5] - 节目包含《向海而行》《探秘哀牢山》《地矿宝藏》等多个系列 [5] - 《向海而行》作为首部节目,聚焦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每期30分钟,将于6月8日起在CCTV-1播出 [6] 技术创新与拍摄模式 - 首次采用"5G+8K+机器狗"新技术,开创智能拍摄新模式 [5] - 实现科考与影像采集同步推进,捕捉大量珍贵画面 [5] - 标志着总台在超高清制播与智能拍摄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5] 节目特色与亮点 - 《地矿宝藏》首次聚焦中国丰富矿产资源,记录从勘探到开发利用的全过程 [5] - 展示地矿领域的重大突破与科研成果 [5] - 节目将向海内外展示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与经验 [5]
前行 | 把监督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02 08:32
重庆市纪委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工作成果 - 重庆市纪委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获评2025年1月重庆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以政治监督护航"国之大者",聚焦乡村振兴、耕地保护等领域[1] - 该室查处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问题208件415人,推动建立健全耕地项目管理、数字化监管等制度机制[2] - 在璧山区大路街道查处88.53亩耕地变更调查造假案,21名工作人员被追责问责,其中5人受党纪政务处分[1][2] 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治理 - 发现中小学校膳食经费管理不规范等4758个问题,涉及克扣专项资金、营养餐以次充好等情况[3] - 推动建立"三同三公开"工作制度,出台《重庆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监督办法》[3] - 联合多部门制定22项监督清单,抽查149所中小学校[3]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 - 2024年8月检查发现农村集体"三资"问题6085个,涉及30多个涉农区县、160多个村社[5] - 新补登集体资产249.29亿元,追回应收未收资金1.76亿元,推动建立完善制度722项[5] 民生领域监督机制创新 - 采用"线上线下"共同选题机制,通过便民服务热线等平台收集问题[5] - 聚焦就业创业、养老社保等10个重点民生领域,制定专项行动方案[5] - 推动各区县自选194个突出问题进行"点题整治",查处423件案件涉及1129人[6]
山西自然资源系统积极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中国新闻网· 2025-05-29 08:47
自然资源管理与规划 - 构建"两统一"下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目标 [1] - 持续优化土地保障 省级及以上重大项目应保尽保 [1] - 强化资源节约激励约束机制 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导向 [1] 耕地保护与补充 -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力争新增补充耕地7万亩以上 [1] -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严格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强监管 [1] - 依法依规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2] 矿产资源开发与配置 - 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力争新增煤层气储量同比提升20% [1] - 优化增量资源配置 有序推进煤炭资源竞争出让 [2] - 年内集中出让一批优势铝土矿(伴生镓)资源 推动铝、镓资源增储上产 [2] 绿色矿山建设 - 稳妥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1] - 力争2028年底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2] 地质调查与找矿战略 - 加快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圈定找矿靶区 [2] - 坚持找大矿、找好矿、找富矿方向 形成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 [2] 土地改革与供应 - 拓展标准地改革经验 集成"弹性出让""交地即交证"改革效应 [2] - 加大储备和出让力度 鼓励向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扩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