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奶业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灭菌乳新国标”施行在即 将给乳业带来哪些影响?
新华网财经· 2025-08-05 15:37
灭菌乳新国标核心内容 - 灭菌乳新国标GB 25190-2010第1号修改单将于2025年9月16日实施 明确禁止使用复原乳 仅允许以生乳为原料 [1] - 新国标由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等联合修订 2025年3月16日由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颁布 [1] - 政策目标包括促进奶牛养殖业发展、提升灭菌乳品质、推动奶业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1][3] 政策背景与配套措施 - 2024-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强调完善液态奶标准 落实灭菌乳国家标准 [2] - 《灭菌乳品质提升合规路径指引》发布 包含7大模块17条操作性指引 帮助企业平稳过渡 [2] 复原乳定义与禁用原因 - 复原乳指用奶粉勾兑还原的液态奶 新国标禁止其在灭菌乳中使用 [3] - 禁用原因包括国内生鲜乳产能充足(2024年产量4079.4万吨) 以及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3][4] 奶源质量保障 - 2024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99.96% 质量安全水平稳定 [4] - 新标准要求加工企业仅使用生乳 促进养殖端健康发展和加工端品质提升 [5] 市场影响分析 - 价格影响有限 因当前生鲜乳价格偏低 多数企业已采用生鲜乳生产 [6] - 长期将形成产加销良性循环 提振消费信心(2024年乳制品产量2961.8万吨) [4][6] 其他乳制品政策范围 - 新国标仅针对灭菌乳 酸奶/调制乳仍可使用复原乳 [7] - 复原乳未来将保留在乳饮料类产品中 但需严格执行标识制度 [7] 国际比较与贸易影响 - 欧盟/日本等均要求灭菌乳仅用生鲜乳 巴西允许灾害应急使用 [8] - 新规将减少进口奶粉依赖 遏制低质液态奶进口 同时提升国产乳制品出口竞争力 [9][10]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奶酪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政策鼓励奶酪拓展零售渠道,支持培养国民饮食习惯
前瞻网· 2025-07-09 14:10
行业政策演变 - 中国奶酪行业政策从十二五到十四五期间经历从初步引导到系统推动的演变,十二五期间政策聚焦乳业整体质量提升与结构调整,未明确提及奶酪 [1] - 十三五时期政策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培育,2018年首次提出适度发展奶酪等干乳制品,支持企业研发本土化产品 [1] - 十四五阶段政策力度显著增强,2021年明确将奶酪纳入奶业振兴重点品类,2022年要求提升奶酪产能占比至10%以上 [1] 国家层面政策 - 国务院及农业农村部牵头推进奶源基地规模化建设,强化乳品质量全链条监管,明确要求修订国家标准 [3] - 财政部等部门通过财政补贴支持牧场改造和乳企技术升级,推动奶酪等干乳制品精深加工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智能制造与绿色包装,促进乳业数字化转型 [3] - 2022年《"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100万吨左右,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左右 [11] 省市层面政策 - 内蒙古、河北、上海、新疆等地发布奶业振兴行动方案,均提出支持奶酪等乳制品发展 [11] - 河北省对年产500吨奶酪或黄油产能补贴2000万元,补贴资金不超过总投资额的30% [12] - 河南省驻马店市鼓励开发奶酪、功能性乳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12] - 浙江省鼓励消费低温液态乳制品和奶酪等干乳制品,改善群众膳食结构 [13] 行业发展目标 - 国家层面提出提升奶酪产能占比至10%以上,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与本土奶源加工转化率 [1] - 鼓励儿童奶酪营养强化标准制定,推动餐饮工业与零售场景双向拓展 [1] - 部分省市提出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奶酪产品,培育多样化、本土化的消费习惯 [11][12][13]
奶业闯关
经济日报· 2025-06-24 06:10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奶业从2000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7公斤增长至2024年42公斤,产量从3200万吨增至4079万吨,彻底摆脱三聚氰胺事件影响[3] - 优质乳工程覆盖29省79家乳企,2024年优质巴氏杀菌乳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97%,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达发达国家水平[4] - 规模养殖比例达76%,奶牛单产超欧盟平均水平,生鲜乳和乳制品抽检合格率多年稳定在99.5%以上[4][6] 产业链升级 - 上游饲草领域:优然牧业自产苜蓿草特优级占比超60%,达到美国水平;赛科星累计培育优秀种公牛560余头,性控冻精生产能力亚洲第一[7] - 中游养殖领域:伊利推动智慧牧业转型,敕勒川基地实现挤奶全自动化;全国奶牛存栏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76%[5][6] - 下游加工领域:飞鹤建成国内首条乳铁蛋白自动化生产线,打破国外垄断;婴幼儿配方奶粉国产品牌市场份额达60%[8] 市场供需与挑战 - 2022-2024年生鲜乳价格连续三年下降,2024年主产省均价3.11元/公斤,较2023年下降15.03%,养殖场亏损面达70%[10][11] - 消费增速不及产量增速,2022年起奶类消费下降,导致阶段性过剩;乳制品进口关税仅12.2%,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11][24] - 产品结构单一:液态奶占比过高,干乳制品少;高价产品多,平价产品少;城市消费多,农村消费少[25] 政策与创新应对 - 农业农村部实施奶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内蒙古、河北等地对乳企喷粉给予补贴,黑龙江实施收购增量补贴[12] - 企业探索差异化路线:盛全农牧开设18家鲜奶吧,鲜奶售价1.4万元/吨;花花牛推出荆芥风味酸奶等网红产品[15] - 新国标禁止灭菌乳使用复原乳,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质量提升[23] 未来发展方向 - 构建产业链利益共同体:推动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核心奶源区+加工企业"合作模式,建立价格协商机制[27][28] - 全产业链突破:提升饲草自给率,攻克奶牛育种关键技术,降低饲料成本占比(目前显著高于新西兰)[29] - 扩大消费场景:开发功能性奶制品,推动学生奶覆盖率从17%提升至30%,发展鲜奶吧等新业态[21][22]
内蒙古财政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支撑 助力自治区奶产业稳健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06 12:00
内蒙古奶业政策支持与保险创新 - 内蒙古自治区奶产量占全国1/3 肩负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任务 [1]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肉牛 奶牛产业纾困 稳定基础产能 [1] - 自治区财政厅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支撑 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 推动奶产业降本增效 [1] 奶牛保险保障水平优化 - 新增3000元 4000元 5000元 12000元四个保额档位 原有6000元 8000元 10000元档位保留 [2] - 优化调整2025年政策性奶牛保险保额设置 满足奶业经营主体多元化保障需求 [2] - 通过联合农牧厅和金融监管局调研征求意见 丰富各地区投保选择 [2] 生鲜乳价格风险保障创新 - 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试点生鲜乳价格指数保险 现纳入自治区财政补贴范围 [3] - 2025年两地计划实现生鲜乳投保量11.93万吨 自治区财政补贴1046万元 [3] - 预计提供保险风险保障额度3.88亿元 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显著 [3] - 强化农业保险政策与奶业振兴政策协同联动 持续优化奶业风险保障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