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

搜索文档
又一封测企业登陆创业板,新恒汇开盘大涨290.62%
环球时报· 2025-06-20 10:17
公司上市表现 - 6月20日新恒汇登陆创业板 开盘股价涨至50元/股 较发行价上涨290 62% 截至发稿股价44 52元 涨幅247 11% [2] 主营业务结构 - 智能卡业务是传统核心业务 包括柔性引线框架研发生产及智能卡模块封装服务 报告期内为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 [2] - 智能卡业务合作客户包括紫光国微 中电华大 复旦微 大唐微电子等芯片设计厂商 以及恒宝股份 楚天龙 东信和平 IDEMIA等智能卡制造商 产品应用于通讯 金融 交通 身份识别领域 [2] - 蚀刻引线框架和物联网eSIM芯片封测业务近年成为新增长点 报告期销售收入分别为11,064 88万元 9,782 61万元 15,693 63万元和11,500 48万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0 81%提升至28 71% [3] 技术研发成果 - 已掌握卷式无掩膜激光直写曝光技术 卷式连续蚀刻技术 高精准选择性电镀技术等核心技术 并实现批量生产销售 [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拥有59项授权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32项 [4] 股权与控制权 - 虞仁荣直接持股31 41% 通过冯源绘芯间接持股0 53% 合计31 94% 为第一大股东及董事 [4] - 任志军直接持股16 21% 通过共青城志林堂间接持股3 10% 合计19 31% 为第二大股东及董事长 [4] - 虞仁荣同时为韦尔股份实际控制人 2022年以950亿元身价位列中国芯片行业富豪榜首位 [5]
汽车芯片五巨头,求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9 08:50
汽车芯片市场变局 - 汽车芯片市场面临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EV增长放缓、关税与地缘政治风险、中国厂商崛起等多重挑战 [1] - 全球五大IDM巨头(恩智浦、瑞萨、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英飞凌)正通过生产布局优化、技术路线调整、本土化策略应对行业变局 [1] 恩智浦战略转型 - 关闭4座8英寸晶圆厂(包括荷兰奈梅亨和美国三座工厂),全面转向12英寸晶圆生产 [2] - 合资模式分散财务风险: - 德国德累斯顿合资厂(持股10%),总投资100亿欧元,2029年满产月产能4万片 [4] - 新加坡VSMC合资公司(持股40%),投资79亿美元,2029年满产月产能5.5万片 [4] - 2025年Q1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9%),净利润4.9亿美元(同比-23%) [3] 瑞萨战略调整 - 放弃内部生产SiC功率芯片计划,转向自主设计+外包制造的轻资产模式 [3][5] - 退出原因:EV市场增长放缓+中国厂商低价竞争(天科合达、山东天岳合计占34%市场份额) [5] - 与Wolfspeed的10年SiC晶圆供应协议(预付20亿美元)面临减值风险 [5] 意法半导体全球布局 - 重塑全球制造布局,目标2027年建成更具竞争力的生产生态 [6] - 区域化分工: - 意大利Agrate:300mm晶圆厂扩产至每周4000片(长期目标1.4万片) [8] - 法国Crolles:300mm厂扩产至每周1.4万片(长期2万片) [8] - 意大利卡塔尼亚:200mm SiC晶圆厂2025年Q4投产 [8] 德州仪器产能扩张 - 谢尔曼300mm晶圆厂2025年5月投产,总投资300亿美元,规划四座厂,2030年前全部建成 [7] - 其他产能:理查森RFAB2(2022年投产)、犹他利希LFAB(2023年投产)及第二座厂(2026年投产) [7] - 宣布追加600亿美元扩产投资,巩固模拟芯片龙头地位 [7] 英飞凌中国战略 - 产品本土化:计划2027年覆盖微控制器、功率器件、传感器等主流产品 [9] - 后端瘦身:出售菲律宾甲美地与韩国天安封测厂给日月光(交易额21亿新台币) [9] 行业趋势 - 12英寸晶圆成为主流:恩智浦、ST、TI均重点布局,生产效率与成本优势显著 [10] - SiC与GaN技术竞争:ST与英飞凌持续加码,瑞萨退出可能错失风口 [10] - 供应链多元化:本地生产+全球协作成为新趋势(恩智浦合资、ST区域分工、TI美国布局、英飞凌中国战略) [11] - 未来技术方向:AI与自动化制造、Chiplet技术、差异化竞争(ST布局面板级封装) [11][17]
Texas Instruments to spend $60B to boost US chip manufacturing under Trump push
New York Post· 2025-06-19 02:30
投资计划 - 德州仪器宣布将投资超过600亿美元扩大美国本土制造规模[1] - 投资将用于在德克萨斯州和犹他州建设或扩建7个芯片制造工厂[3] - 具体分配为德克萨斯州Sherman地区最高400亿美元[5] 其他德克萨斯州工厂和犹他州工厂约210亿美元[5] - 德克萨斯州总投资最高460亿美元 犹他州约150亿美元[6] 政府支持 - 拜登政府已批准16.1亿美元政府补贴支持公司建设三个新工厂[2] - 该补贴属于527亿美元《芯片与科学法案》框架下[2] - 公司此前已宣布在该法案下至少投资180亿美元[2] 行业影响 - 该项目将创造6万个工作岗位[3] - 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对基础半导体制造的最大投资"[3] - 类似投资还包括美光科技宣布追加300亿美元美国投资 使其总投资达2000亿美元[7] 战略背景 - 投资旨在加强内部制造能力 应对中国模拟芯片制造商的竞争[6][9] - 不同于英伟达和AMD 公司主要生产用于智能手机、汽车和医疗设备等日常产品的模拟芯片[7] - 客户包括苹果、SpaceX和福特汽车等大型企业[7] 项目细节 - 包括在德克萨斯州Sherman建设两个新工厂[3] - 长期资本支出计划保持不变[6] - 部分资金已分配给正在建设或扩建的工厂[10]
LRCX Leans on CSBG & Semiverse Solutions: Will it Drive Growth?
ZACKS· 2025-06-19 01:21
公司核心增长引擎 - 公司通过客户支持业务集团(CSBG)和Semiverse解决方案构建持久竞争优势 这两大增长引擎可平滑收入波动并强化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地位[1] - CSBG受益于NAND DRAM和逻辑技术领域现有设备升级和改造需求 2025财年第三季度收入达16 8亿美元 同比增长20% 增速为晶圆厂设备(WFE)市场增速的1 5倍[2] - Semiverse解决方案通过SEMulator3D等工具实现虚拟工艺开发 已与多家芯片制造商签订新许可协议 并与学术和政府机构建立战略合作[3] - CSBG提供稳定经常性收入 Semiverse通过软件和IP驱动创新 双引擎战略增强长期韧性并深化客户合作[4] 行业竞争格局 - 应用材料(AMAT)凭借沉积 蚀刻 CMP和检测等垂直整合产品组合构成直接竞争 与台积电 英特尔和三星等代工厂保持战略合作[6] - Onto Innovation专注于计量 检测和先进封装领域 其JetStep面板光刻系统在细分市场具有差异化优势[7] 财务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价年初至今上涨28 6% 远超行业5 2%的涨幅[8] - 2025财年第三季度CSBG收入16 8亿美元 同比增长20% Semiverse新签多项许可协议[9] - 公司远期市盈率23 26倍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31 01倍[10] - 过去60天2025财年每股收益预期上调7 2%至4美元 对应同比增长33 78%[11] - 当前财年(2025年6月)每股收益预期稳定在4美元 较60天前预测值3 73美元显著提升[12]
Intel set to lay off around 10,000 workers — despite getting $2.2B in CHIPS Act funds under Biden
New York Post· 2025-06-19 01:20
Struggling chip giant Intel is reportedly preparing to slash up to 20% of its global workforce next month — despite the company receiving more than $2 billion in federal funding under former President Biden’s signature CHIPS Act.The scale of the layoffs, amounting to around 10,000 workers, was disclosed in an internal email viewed by The Oregonian/OregonLive and confirmed by four Intel employees who spoke to the online news outlet.“These are difficult actions but essential to meet our affordability challeng ...
【公告全知道】固态电池+芯片+人形机器人+无人机+华为!公司曾交付半固态电池组装线
财联社· 2025-06-18 22:22
行业与公司动态 - 公众号提供每日股市重大公告推送,涵盖停复牌、增减持、投资中标、收购、业绩、解禁、高送转等个股利好利空信息,重要公告以红色标注[1] - 该平台帮助投资者提前发现投资热点并防范黑天鹅事件,提供充足时间进行上市公司分析[1] 重点公司业务亮点 公司1 - 业务覆盖固态电池、芯片、人形机器人、无人机、华为等多个热门领域[1] - 曾交付半固态电池组装线[1] - 为国内头部机器人企业代工机器人且当前订单较为饱满[1] 公司2 - 业务涉及数字货币、云计算、区块链、国防军工、芯片、无人机、量子科技、华为鸿蒙等多个前沿领域[1] - 已完成全线密码产品抗量子能力的升级工作[1] 公司3 - 业务涵盖AI眼镜、国产芯片、算力、机器人、华为等科技领域[1] - 公司端侧AI新品推广取得阶段性成果[1]
3 Auto Chip Stocks Up 60%+ From 2025 Lows: More Gains Ahead?
MarketBeat· 2025-06-18 21:27
行业概况 - 过去几年专注于汽车行业的半导体股票表现不佳 但近期部分公司股价从2025年低点大幅反弹[1] - 三家公司股价较今年低点上涨超60% 但仍显著低于52周和历史高点 显示进一步复苏可能[2] ON Semiconductor (ON) - 股价从4月初32美元低点反弹至6月16日54美元 涨幅69% 但仍较52周高点79美元(2024年7月)低32% 较历史高点108美元(2023年8月)低50%[3] - 5月5日财报超预期但股价仍跌8% 6月3日CEO在BofA科技会议上表示汽车芯片需求将在2025Q2见底[4] - 公司芯片应用于产量提升的电动车 工业市场(第二大市场)出现复苏迹象 预计下半年需求优于上半年 6月3-4日股价累计上涨17%[5] - 25位分析师给予"适度买入"评级 12个月目标价均值55.12美元(较当前52.94美元有4%上行空间)[3] indie Semiconductor (INDI) - 股价从4月1.6美元低点反弹至6月16日3.41美元 涨幅113% 但仍较52周高点7.42美元(2024年7月)低54% 较2021年历史高点15美元下跌48%[7] - 5月财报提及关税可能推高车价抑制需求 但受行业乐观情绪推动股价仍上涨[8] - 7位分析师给予"适度买入"评级 目标价均值5.75美元(较当前3.16美元有82%上行空间)[6][7] STMicroelectronics (STM) - 股价从4月低点反弹67%至6月16日30美元 但仍较52周高点低28% 较历史高点低45%[10] - 4月底财报超预期(营收同比降27%)推动股价涨5% 6月3日公司表示Q1为营收底部[11] - Q1汽车/工业领域订单出货比(book-to-bill)高于1 显示需求增长 Q4该比率曾低于1[12] - 14位分析师给予"持有"评级 12个月目标价均值29.67美元(较当前28.82美元有3%上行空间)[10] 行业趋势 - 汽车芯片市场出现复苏迹象 三家公司订单和需求指标改善[12] - 华尔街目标价显示这些股票仍有上行空间 但均未进入分析师最推荐的五只股票名单[14]
摩根士丹利:半导体生产设备_ 投资者推介会
摩根· 2025-06-18 08: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有吸引力(Attractive)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生成式AI领域投资活跃,微软和OpenAI计划2028年启动Stargate项目,未来四年投资1000亿美元;谷歌DeepMind预计投资超1000亿美元;亚马逊2024年3月宣布与顶级AI初创公司合作;微软2025财年资本支出计划同比增长58%至约878亿美元,2026财年资本支出将转向电子设备,利好半导体需求 [5] - AI服务器对GPU和HBM需求大,英伟达计划未来四年每年升级GPU旗舰模型,预计2025年下半年HBM4资本支出将全面增加,先进封装需求也在上升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驱动因素和受影响设备 - 列出投资主题与各类设备的关联,如EUVL、GAA等投资主题与步进器、涂胶显影机等设备的关系 [13] H100成本分解 - H100成本中GPU和填充芯片占554美元(2%),HBM封装占478美元(2%),CoWoS占186美元(1%)等,毛利润为23600美元(94%) [15] 小芯片优势 - 小芯片化可减少芯片面积、提高良率,通过优化功能块功耗降低能耗,针对每个功能块优化工艺以提高性能,具有高度集成和高速的特点 [20] WMCM概念结构和制造工艺 - WMCM概念结构包括AP、DRAM、上下层RDL和电容器等;制造工艺包括在载体上形成RDL、放置有源器件芯片、去除载体等步骤 [22][24] 三星电子VCS技术 - VCS技术制造工艺包括堆叠DRAM芯片、模塑、蚀刻或激光钻孔形成通孔、电镀形成铜柱 [34] SK海力士VFO封装 - VFO封装制造工艺包括堆叠DRAM芯片、用铜线形成垂直布线、模塑、研磨、形成RDL、附着凸块和切割等步骤 [37][42] 移动HBM容量模拟 - 模拟了智能手机市场、DDR5芯片容量、尺寸等参数下,不同AI智能手机市场占比和面积惩罚下的相关数据 [44][45] EUV步进器逆风因素 - 英特尔暂停以色列工厂建设和Intel 20A开发,三星电子推迟泰勒工厂投资,台积电因成本高推迟引入High - NA EUV曝光设备 [49] 各类设备市场规模和份额 - 光刻设备市场中ASML占94%,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244亿美元;涂胶显影机市场东京电子占93%,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37亿美元等 [72][78]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和股价 - 对Advantest等公司给出评级和2025年6月12日股价,如Advantest评级为O(2024年1月17日),股价为8303日元 [159]
信息量有点大:机架级别的ASIC来了…...
是说芯语· 2025-06-18 08:35
Meta MTIA芯片规划 - Meta计划推出三代MTIA芯片:V1(2025年底-2026年初)采用博通设计/广达制造,16计算刀片+6交换刀片垂直插入背板,混合液冷/风冷架构 [3] - V1.5(2026年中期)中介层尺寸翻倍超5个光罩,计算能力接近NVIDIA Rubin GPU,PCB达40层 [4] - V2(2027年)拟采用更大CoWoS封装,功率系统超170KW,需液冷到液冷散热 [4] 出货量目标与产能瓶颈 - 2025-2026年V1/V1.5合计目标出货100-150万片,其中V1.5占比更高但2026年CoWoS晶圆产能仅支持30-40K片 [5] - 2026年AI ASIC出货量可能首超GPGPU,当前谷歌TPU+AWS Trainium 2出货量已达NVIDIA GPU的40-60% [6][7] ASIC与GPGPU技术差异 - ASIC通过多芯片并联+高速PCB走线补偿性能:MTIA V1.5集成36颗ASIC,PCB需承载224Gbps DAC线(NVLink 4的2倍) [11][12] - 热管理要求更高:MTIA V2单芯片4kw功率密度达B200的143%,需高导热率CCL材料(>1.5 W/mK)及40层PCB结构 [12] - 封装复杂度显著提升:V1.5封装尺寸5倍光罩超Blackwell的3.3倍,微孔加工精度需提升50% [12] 产业链价值重构 - ASIC PCB市场2025-2026年CAGR超100%,理论存在4倍增长空间 [16] - 沪电股份为Meta MTIA供应40层PCB/M8混合CCL,224G PAM4信号损耗控制技术被低估 [17][18] - 高端PCB厂商绑定大客户是关键逻辑,胜宏/生益/沪电需加速扩产 [19] 行业竞争格局 - NVIDIA当前占据AI服务器市场80%以上价值份额,ASIC仅占8-11%但增速更快 [6] - 大厂采用ASIC虽BOM成本更高,但定制化设计可降低使用成本并提升供应商价值 [9] - NVIDIA CEO认为多数ASIC项目将因量产BOM/商业价值不足而取消 [10]
Arteris Accelerates AI-Driven Silicon Innovation with Expanded Multi-Die Solution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6-17 21:00
公司动态 - Arteris宣布扩展其多芯片解决方案 提供基于chiplet的快速创新基础技术 [1] - 公司总裁兼CEO表示 Arteris正在引领chiplet时代的转型 提供基于标准的自动化且经过硅验证的解决方案 [2] - 扩展的多芯片解决方案针对高性能计算和汽车级关键任务设计 旨在实现可扩展性和更快的硅片上市时间 [2] 技术优势 - 解决方案减少chiplet和SoC设计时间 通过提供关键片上网络(NoC)IP技术优化功耗、性能和面积瓶颈 [3] - 支持UCIe规范、Arm AMBA协议、PCIe等 确保基于标准的生态系统兼容性 [4] - 与Cadence、Synopsys等主要EDA和代工厂合作伙伴集成 为硅创新者和系统公司提供即用型解决方案 [4] 战略合作 - 与Arm合作通过AMBA CHI C2C规范实现可互操作的chiplet生态系统 [6] - 与Cadence合作通过集成优化、符合标准的IP和EDA工具流程加速客户chiplet项目 [6] - Renesas在其R-Car Gen 5 SoC平台中采用Arteris多芯片技术 用于集成CPU、AI NPU和GPU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6] - 与RISC-V生态系统合作伙伴Andes、SiFive和Tenstorrent合作支持特定领域IP和chiplet [6] - 与Synopsys合作实现与标准兼容IP和EDA解决方案的快速集成 [6] 行业趋势 - 摩尔定律放缓 半导体行业加速通过多芯片系统架构创新提升性能和效率 [2] - AI工作负载推动对计算能力的需求 超过传统单片设计的可用范围 [2] - 从单片向chiplet架构转变正在重新定义SoC设计 [7] - 多芯片设计采用正在加速 以满足AI和高性能计算应用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 [7] 市场影响 - 先进半导体能力对开发未来AI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Arteris创新技术发挥关键作用 [8] - 扩展解决方案使半导体公司能够压缩开发周期 扩展模块化架构 提供差异化的AI性能 [8] - 解决方案现已面向早期合作伙伴提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