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内蒙古营造火热文旅氛围
中国新闻网· 2025-05-19 20:37
文旅活动与惠民措施 - 内蒙古自治区在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当天推出"歌游内蒙古北疆风光好"惠民演出、"文化·内蒙古"文化大集、"悦享·内蒙古"文旅惠民等活动,营造全民互动文旅氛围 [1] -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举办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内蒙古自治区分会场活动,推出涵盖旅游景区门票减免、餐饮优惠、星级酒店折扣套餐、文旅惠民演出等7大场景惠民措施 [3] - 鄂尔多斯线上线下融合发放300万元文旅消费券及200万元餐饮消费券,围绕非遗文创、实景演出、那达慕赛事等消费场景开展惠民活动 [5] 文旅资源与基础设施 - 内蒙古已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532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8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4家,总量位居全国第二 [5] - 内蒙古拥有国家级5C、4C自驾车旅居车营地9家,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5] 文旅市场表现 - 2024年内蒙古接待游客2.7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40亿元,创历史新高 [5] - "歌游内蒙古"、"天天那达慕"等文旅品牌影响力显著,《骑兵》等文艺作品展演场场爆满 [5]
晶采观察丨持续升温!解锁“文博热”破圈密码
央广网· 2025-05-19 15:37
博物馆行业发展趋势 - 博物馆从单纯的文化守护者转变为反映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与消费新动能提升紧密相连 [1] - 2024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3万个、教育活动51.1万场,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7046家,较上年增加213家,免费开放率达91.46% [2] 博物馆创新实践 -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如"朝珠耳机"和故宫口红成功出圈,将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 [1] - 甘肃省博物馆"绿马"系列文创产品以可爱形象和实用功能获得消费者青睐 [1] - 多地博物馆推出夜游、特展等项目,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发展 [1] 博物馆文旅融合 - 上海、苏州等地博物馆引入咖啡馆等业态,形成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文旅融合新模式 [1] - 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1] - "五一"假期超6000万人次参观博物馆,显示博物馆已成为假日热门消费场景 [3] 博物馆受众变化 - 青年群体成为博物馆参观主力,其文化诉求推动博物馆创新发展 [3] - 2024年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覆盖密度显著提升 [2] - 国际博物馆日将"青年力量"列为子主题,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3]
一张票根玩转一座城:文旅融合的消费新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19 13:20
文旅行业跨界联动趋势 - 行业从单打独斗转向打包优惠模式,通过票根串联整条消费链,实现跨界联动[1] - 典型案例包括戏剧票附赠艺术展门票、高铁票绑定景区半价优惠、球赛门票联动酒店及餐饮折扣[2][5][7] - 商家通过主门票吸引核心客流,附加权益引导游客进入周边消费场景,形成"以主带次"效应[4] 具体商业模式与数据表现 - 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提供戏剧票+艺术展门票+20余家餐厅九折权益,带动入园人次增长150%、商业街客流提升30%[2][12] - 河南洛阳"凭车票半价游"活动使半价票日均销量增加上千张,汉服店客流量增长30%[5] - 云南玉溪中超赛事期间,餐饮营业额上涨37%,商圈整体收入提升近30%,通过"体育+旅游"模式转化一次性消费为过夜经济[7][9] 消费者行为与心理机制 - 流量聚合:主门票(戏剧/高铁/球赛)自带精准客流,营销效率高于传统广告[10] - 场景渗透:优惠券推动非计划性消费,如看剧附带购买奶茶、观赛带动本地小吃消费[10] - 消费惯性:票根优惠作为"消费启动器",降低游客首次支付心理门槛后刺激后续消费[10] 行业协作与技术升级 - 商家需协调多方利益分配,如河北项目与20余家餐厅建立分成结算系统[12] - 数字化是未来趋势,电子票根绑定支付平台、AI推荐联票套餐、区块链分账等技术可能普及[13] - 杭州西湖区试点"文旅数字护照",通过扫码积分兑换福利,探索数字化生态[13]
文化新观察·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谈|让文旅“流量”变发展“增量”
新华网· 2025-05-19 13:01
文旅融合发展趋势 - 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达17.94亿,同比增长26.4% [1] - 文化融入旅游市场带来新鲜活力,传统景区概念被"打卡点"延展 [1][3] - 29.2%受访者希望旅游中多安排文化体验,78.3%受访者愿意参加文化体验活动 [5] 旅游新场景创新 - VR项目《遇见东坡》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3] - 夜游项目差异化显著:苏州拙政园"拙政问雅"突出江南文人雅趣,北京首钢园展现工业科幻感 [5] - 文化空间与旅游空间双向转化,成为体验消费和展示传播的新载体 [5] 文旅经济贡献 - 2023年国内旅游人次超56亿(+15%),旅游花费5.7万亿元(+17%),入境旅游人次1.32亿 [6] - A级景区门票收入、度假区接待收入、旅行社营收均增长超10% [6] - 浙江省计划2027年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3%,吉林省目标打造旅游万亿级产业 [9] 城乡形象重塑案例 - 贵州"村超"带动新增经营主体5988户,签约项目32个,运营收益51%反哺村集体经济 [12] - 旅游成为城乡形象传播桥梁,如"中国游"展现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并存的真实中国 [12] - 榕江县通过文旅融合实现基础设施升级和民生改善 [12] 精神文化价值提升 - 延安红色综合体"延安1938"通过历史场景再现激发爱国情怀 [13] - 敦煌鸣沙山万人星空演唱会、景区古诗词背诵活动强化文化情境 [15] - 旅游活动被赋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实现自然美、文化美与心灵美的统一 [15] 产业升级方向 - 文创、汉服、主题街区等文化衍生品拉长产业链,产生"乘数效应" [7] - 文旅融合需持续创新路径,回应游客对"情绪价值"和高品质文化需求 [5][7] - 行业目标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及"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15]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
央广网· 2025-05-19 08:56
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7046家 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 [1]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 9亿人次 [1] -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播 [1] 重点展览与文物活化 - 《看·见殷商》展汇聚28家文博单位的338件(套)珍贵文物 其中一级加重点文物超50件(套) [1] - 河南博物院鸮尊与国家博物馆鸮尊首次实现展厅聚首 亚丑钺等54件一级品文物集中展出 [1] -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开展沉浸式考古探索活动 儿童可体验陶俑/古币模型挖掘 [2][3]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特展展出278件金属文物 展示古代冶金技艺发展脉络 [4] 博物馆创新运营模式 -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开展线上直播讲解 结合文物/档案资料揭露历史暴行 [2] - 淮北工业博物馆由1969年火力发电厂遗址改造 融入声光电/AI科技展示工业发展史 [4][5] - 工业遗址活化利用项目有效盘活遗存 推动淮北文旅融合与城市转型发展 [5] 博物馆教育功能拓展 - 哈尔滨陈列馆策划"众筹声音·讲述历史"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群众铭记历史 [2] -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结合遗址资源活化文物 让公众感受晋阳文化并了解考古知识 [3] - 二里头展览进行本土化改造 通过青铜器对比展示帮助大众理解中外冶金技术 [4]
河南省推动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舒心行 安心住 开心游
河南日报· 2025-05-19 07:37
旅游优惠政策 - 河南省青龙峡、神农山、青要山、鸡公山、老界岭及南太行景区在"中国旅游日"期间推出免票政策 [1] - 2023年"中国旅游日"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河南省推出系列公益惠民措施 [1] - 河南省已发放两批文旅、住宿类消费券,在优惠力度、发放方式、核销流程等方面持续改进 [1] 旅游服务提升 - 焦作市开通火车站至云台山、神农山、陈家沟3条双向免费旅游直通车,开放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 [2] - 信阳市推出2条毛尖旅游巴士专线和环南湾湖旅游专线,投入40辆新能源旅游巴士串联景点 [2] - 郑州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采用智慧导览系统,实时显示排队时长,实施分时预约制分流人群 [2] 文旅融合发展 - 旅游公共服务注重游客情感体验,通过创造温暖与归属感提升情绪价值 [3] - 建业文旅强调提供高浓度、超出预期的情绪价值作为服务重要环节 [3] - 河南省文旅厅将推进文旅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打造实用服务设施 [3] 智慧旅游建设 - 智慧文旅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动态调整安保力量 [2] - 分时预约制有效分流人群,提升景区运营效率 [2] - 实时显示排队时长及游玩路线的智慧导览系统改善游客体验 [2]
安徽省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召开
央视网· 2025-05-18 23:00
安徽省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提升站位认知,高水平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1] - 会议指出要主动顺应"文博热""考古热"趋势,立足遗址发掘保护、展陈展示和活化利用,坚持保护第一,深化文旅融合,构建多业融合产品矩阵 [1] - 会议要求加强研究阐释和数字化赋能,打造特色品牌,推进国际化传播,服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1] - 会议强调要加强专业人才引育和使用,探索灵活高效的运营服务模式,做好要素保障,为文化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提供支撑 [1] 专家观点 - 王巍指出建设好考古遗址公园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抓手,要把握文化内涵,讲好遗址故事,揭示历史文化信息 [3] - 陈同滨强调考古遗址公园要将"考古故事"置于"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框架,讲清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异同及贡献 [5]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经验分享 - 良渚遗址公园在重大活动、文化展示体系、智慧景区、文旅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 [7] - 金沙遗址以保护为本,夯实展示基础,构筑特色展示体系,拓展文化根植新空间 [8] - 殷墟遗址公园在考古研究与保护体系构建、文化体验打造、数字化赋能、研学与社区参与等方面成果显著 [9] - 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立足大遗址,依托大考古,发展大文旅,在保护管理、研究阐释、活化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1]
“数说”博物馆这样融入美好生活
新华日报· 2025-05-18 07:15
文旅深度融合 - 江苏以创新驱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通过多元供给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1] - 全省备案博物馆达362家 去年参观量近1.4亿人次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活动覆盖150万人次基层群众 [1] 发展规模 - 江苏每23.6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 无锡密度最高(每11.7万人1座) 馆舍总面积256.11万平方米 [2] - 全省博物馆藏品总量1580058件(套) 其中文物藏品1089328件(套) 一级文物2524件(套) 数据居全国前列 [2] - 2024年新增7家备案博物馆 戏曲百戏博物馆成为融合戏曲艺术与城市生活的新文化打卡点 [2] 惠民服务 - 2024年全省举办展览2397个(基本陈列952个/临时展览1445个) 接待观众1.39亿人次(未成年占比20.9%) [4] - "数见苏韵"活动采用数字展+文物+文创形式 单站最高单日参观量达4.2万人次 累计接待超150万人次 [4] - 活动带动文创销售收入超千万元 "小粉炉"冰箱贴等产品热销 [4] 创新实践 - 江苏6家博物馆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 数量全国第一 [6] - 吴文化博物馆特展进入江浙沪热搜榜 配套举办7场学术沙龙 联动多地博物院直播(首场观看量破10万) [6][7] 社会服务 - 2024年全省博物馆举办社教活动33955场 志愿者总数达27403人 [8] - 江阴博物馆打造"行走的江博"服务队 开展活动200余场 实现从静态展示到动态文化服务的转型 [8]
带着博物馆去看你!内蒙古博物院志愿活动好戏连台
内蒙古日报· 2025-05-17 22:47
"没想到在高铁上还能了解文化知识、品尝特色美食,这趟旅程真是文化味十足!"在C646次列车上, 旅客李先生感叹地说。 转自:草原云 志愿者现场讲解。 在鄂尔多斯——集宁南往返的C646和C645次列车上,志愿者们开展了"高铁上的移动博物馆带你共赴诗 和远方"主题活动。鹰顶金冠饰、釉里红玉壶春瓶等出土于鄂尔多斯和乌兰察布地区的珍贵文物图片依 次亮相,让旅客有机会和千年文物近距离对视。 此行,内蒙古博物院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丰镇月饼的制作工艺,讲述丰镇月 饼的历史传承故事,并将提前准备好的月饼分发给旅客。志愿者还向旅客介绍了列车途经地区的自然风 光、文化景观和旅游热门"打卡地",邀请旅客共同体验文物手绘包,并为旅客赠送具有独特北疆文化特 色的文创礼品。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打破博物馆传统展陈边界,不断延伸文化惠民的触角,探索多维度传 播方式,助力北疆文化'破圈',为文旅融合发展再添文博力量。"内蒙古博物院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红格 尔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冯雪玉 孙柳 介绍各地特色。 5月16日,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内蒙古博物院开展了一场名为"博物弘文·守望相助" ...
入境游火热 “入境流量”如何变“经济留量”
上海证券报· 2025-05-17 04:05
入境游市场增长 - 中国入境游市场展现出巨大增长空间,通过山水风光、都市人文与烟火气息吸引外国游客 [1] - 2024年中国共接待入境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超60% [6] - 境外旅客入境消费占中国GDP约0.5%,而世界主要国家占比在1%到3%之间,显示增长潜力巨大 [6] 政策利好 - 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中国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1] -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互免签证协定将于2025年6月1日生效 [1] - 240小时免签、购物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进一步便利外国游客 [1][6] 航空运力扩容 - 国内航司4月在国际及地区投放运力达900万座,环比增长3.12%,同比增长20.75% [1] - 东航投放国际地区运力最多,已新开上海—马赛—卡萨布兰卡、上海浦东—阿布扎比航线 [2] - 东航2025年夏秋航季重点加密上海浦东—莫斯科、喀山、利雅得、槟城等航线 [2] - 吉祥航空2025年夏秋航季国际航班数量占比约40%,较2024年夏秋航季的25%显著提升 [2] - 春秋航空新增南京—大阪航线,中国国航新增北京首都—伊尔库茨克航线 [2] 入境机场客运量增长 - 上海浦东、广州白云、北京首都、深圳宝安、成都天府等机场客运量排名前十 [3] - "五一"假期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出入境旅客日均11.4万人次,同比增长24% [3] - 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截至5月11日完成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15.6万人次,同比增长7.61% [4] 服务升级 - 上海浦东机场无线网络支持8种语言,入境动线设有多语种扫码点 [3] - 上海机场推出"Shanghai Pass"一日通票,覆盖文化、商业、旅游、交通等场景 [3] - 张家界携程度假农庄推出农耕活动、非遗音乐会等创新场景吸引外国游客 [5] 文旅融合与消费潜力 - 签证便利度和离境退税政策带动客流增长,但需全链条服务升级释放消费潜力 [6] - 建议完善支付与消费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重点商圈、景区实现外卡POS机全覆盖 [6] - 增强数字化服务适配性,通过智能导购、入境旅游App等多语种服务优化体验 [6] - 打造网红文化地标、强化国际传播以提升对国外游客吸引力 [6]